《裝滿昆蟲的口袋》教學設計 (西師版二年級下冊)

    發布時間:2017-10-27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記敘文,主要敘述了昆蟲學家法布爾小時候的兩件事。兒時的法布爾對昆蟲充滿了好奇,在一天傍晚,他獨自尋找“紡織娘”,忘記了回家;八九歲時去放鴨子,他卻花了大量時間觀察昆蟲并把捉到的蟲子裝在了衣袋里,父親的責罵也沒有改變他對昆蟲的迷戀。課文并沒有寫法布爾是怎么成為一名昆蟲學家的,而是記敘了他小時候對小蟲子非常著迷的兩件事。這是課文的重點。

      二、教學目標

       1、要讓學生從法布爾的故事中受到啟示,從小養成善于觀察、善于發現的好習慣,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2、從課文的具體描寫中體會出法布爾對昆蟲的著迷。

       3、學會搜集資料,通過課外資料的補充,使學生的情感得到進一步延伸,使課文內容得到進一步拓展。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構想

        讀著《裝滿昆蟲的口袋》,一個迷戀昆蟲的孩子躍然紙上。為了捉到紡織娘,他鍥而不舍地尋找了三天;爸爸叫他放鴨子,他卻一動不動地趴在岸邊,靜靜地觀察奇妙的生物世界。正是憑著這種濃厚的興趣,他成為了一個偉大的昆蟲學家。讀著讀著,我們會不由自主地被這個孩子所吸引。

        在閱讀法布爾所寫的《昆蟲記》時,我們驚奇地看到,法布爾用流暢的語言、生動的描述、詼諧的語調,把一個個昆蟲寫得栩栩如生,引人入勝,讓我們情不自禁、興趣盎然地隨著他漫游于昆蟲的王國。

        在讀法布爾的傳記時,我們看到了許多令人感動的細節。不論是在童年還是在后來的日子中,他始終是那么迷戀昆蟲。

        讀完這一切,我們真的想說:興趣的確是最好的老師呀!

        在教學時,我努力想把一個真實的法布爾全面地展現在學生眼前。在本課,我引導學生感受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但在平時的教學中,學生常常是人在文中,神在文外。因此,教學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就是:根據文本的特點,引導學生體味語言,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走進法布爾的內心世界。

        教學設計力求體現以下二點:其一,引導學生進入情景,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激活學生的讀書需求,使師、生、文本之間進行和諧的對話。其二,充分利用學生課前搜集的資料,把法布爾這位偉大的昆蟲學家多層面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既有小時候觀察昆蟲的癡迷,也有以后一如既往對昆蟲的迷戀;既驚嘆于他對科學的執著,也欽佩他優美的文筆、流暢的語言。學生學完后,腦海中留下的,除了對課文的全面感知,還有對法布爾的深深欽佩。

      教學重點

       從學生有限的生活積淀和自身的閱讀體驗出發,引導學生緊扣文中描寫法布爾迷戀昆蟲的重點語句,在讀中一步步走進人物內心,走進人物的精神世界。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熟讀課文,并搜集相關資料。

      四、教學流程

      (一)、交流資料,,激發興趣,引入新課

      1、聽一段錄音:《昆蟲記》中的一個片斷--螳螂捕食蝗蟲

      2、聽了這個片斷,你的眼前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這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所寫的《昆蟲記》中的一個片斷。.

      3、你們對法布爾有什么了解嗎?

      (學生課前已搜集了很多關于法布爾的資料,對法布爾的事跡有了大致了解。)

      4、你是通過什么方法搜集到資料的?

      (通過生生之間的交流,拓寬學生的思路,讓學生了解資料的獲得有多種方法:到圖書館查閱.上網查詢等等。)

      5、為什么法布爾會取得這樣的成就呢?相信我們讀了這個故事就會明白。.

      出示課題::裝滿昆蟲的口袋

      指名讀、齊讀課題

      (通過《昆蟲記》中的一個片斷引入,使學生感受到法布爾富有詩意的語言和他敏銳的觀察力。當學生互相交流了搜集到的關于法布爾的資料后,對法布爾就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從而增強了學習本課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掃清生字障礙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字音讀準,課文讀通

      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讀后學生進行評議,評議重點是生字字音是否讀準

      3、教師出示重點詞卡檢查:濃厚、訓斥、迷戀、怒氣沖天。

      (本環節設計是根據學生的發展規律,通過自學、學生之間的評議及教師的指導,幫助學生掃除生字障礙)

      (三)、整體感知,了解課文的大致內容

      1、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對小時候的法布爾有哪些了解?誰能用最簡單的話說一說。

      2、通過剛才的讀書,同學們對法布爾有了初步的了解,現在讓我們走進課文,相信同學們對法布爾會有更多的認識。

      (學生在初讀課文之后對法布爾有了初步了解,對課文大致內容有了整體感知)

      (四)、品讀課文,自主感悟

      1、自由讀2、3段。

      你們對法布爾有哪些了解?

      說明:依據學生當時的讀書感受和情感表達的需要,教師結合重點做相機的調控。師生共讀、共議。交流的重點內容及過程如下:

      生:我覺得法布爾觀察昆蟲很著迷。我是從“一天傍晚,暮色籠罩了田野,爸爸媽媽忙完了農活,發現法布爾不見了。不由得著急起來,在田野上高聲呼喊兒子。”這句話看出來的,他為了觀察昆蟲,居然連回家都忘了。

      生:我從“三天前,法布爾就告訴媽媽,花叢里經常傳出一種動聽的聲音,不知是誰在唱歌。現在,他終于找了這位‘歌唱家’。”這一句感受到法布爾很執著,三天前聽到的聲音,現在仍在尋找。我從“終于”這個詞感受到他找到這只紡織娘是很不容易的。

      師:你們想想,為了找到這只紡織娘,法布爾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難?他是怎么克服的?

      生:草叢里的小蟲子叮咬他,他又疼又癢,但為了不驚動紡織娘,他忍著一動不動。

      生:他發現紡織娘了,猛地往前一撲,可紡織娘一下蹦走了,法布爾膝蓋都摔破了。

      生:三天前,法布爾發現了這只紡織娘,連續三天,他每天都早早地蹲在草叢中,觀察著它,常常連晚飯都忘了吃。

      師:你們的描述讓老師好像看到了當時的情景,法布爾捉住這只紡織娘的確是不容易呀。你們能把這種很不容易的感覺讀出來嗎?

      學生練讀2、3段(從學生讀書的語氣中可以聽出他們對“三天前”“終于”這些重點詞都有了較深的感悟。)

      師:看你們讀得這么投入,老師也想和你們一塊兒讀了,行嗎?(學生很高興)

      師讀第二段,加上錄音(呼喊的聲音):法布爾!法布爾!法布爾!

      生讀法布爾的話“媽媽,我在這兒呢!瞧,我抓住了那只會唱歌的蟲子!”

      師:這只蟲子真可愛!三天前,你就告訴媽媽,花叢里經常傳來一種動聽的聲音,不知是誰在唱歌,原來是它呀!你是怎么找到這位歌唱家的?

      生:我在草叢中趴了三天,才抓到了它。

      師:看來,找到這位歌唱家可真不容易呀!難怪你這么高興呢!

      生練讀法布爾的話。(學生一個個興高采烈,有的情不自禁地加上動作,好像真的捏著那只好不容易捉來的紡織娘。)

      (教師積極創設對話情境,入情入境地與學生對話,激發起學生對話的欲望與熱情,在對話中學生自然地走進文本,與法布爾共同感受捉紡織娘的辛苦,捉住紡織娘的那份喜悅,所呈現的是師、生、文本之間平等對話的美麗場景。)

      學生練讀2、3段

      齊讀2、3段

      師:法布爾就是這樣,對大自然充滿了濃厚的興趣。

      出示第一段齊讀第一段

      (采用變序設計,立體解讀文本,第一段并不需過多地講解,只是當學生通過這件事更深地了解了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后,再讀第一段,實際上就是把學生零散的印象進行了歸納,但一切又盡在不言中。)

      2、法布爾的故事可多啦!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4、5、6段,可以默讀,可以小聲讀,也可以大聲讀,劃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句子,寫上批注,并多讀幾遍。

      學生依照自己的情感體驗,讀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說說使自己感受深刻的原因。

      根據學生發言,教師相機出示句子:

      (1)每到早晨,法布爾把鴨子趕進池塘后,就一動不動地趴在岸邊,靜靜地觀察奇妙的生物世界。

      師相機指導:看看書上的插圖,想一想,法布爾趴在岸上,都觀察到了哪些有趣的自然現象?

      (2)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蟲拾起來,放進一個蝸牛殼里,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賞這珍珠一般的“寶貝”。

      師(相機互動交流)我覺得這一句有些問題,我想改一下:“……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賞這小小的甲蟲。”因為我覺得小甲蟲怎么能比作珍珠呢?

      (引導學生走進法布爾的內心世界,相機指導讀好這一句。)

      (3)夕陽快下山時,法布爾口袋里裝著放甲蟲的蝸牛殼,歡歡喜喜地趕著鴨子回家了。

      法布爾就是這樣的一個孩子,家人的訓斥并沒有削弱他對昆蟲的迷戀,大自然中的一切在他眼中都是那么神秘,那么美好。(引入第一段)

      齊讀第一段話。

      (在對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后,再次回到第一段,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法布爾對大自然有著濃厚的興趣,并在不知不覺中領悟到第一段在文中是起著總起的作用)

      爸爸的訓斥削弱了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嗎?

      自讀最后一段。

      大家預習時搜集了很多法布爾的有關資料,資料中有許多關于法布爾迷戀昆蟲的事例,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

      生交流法布爾迷戀昆蟲的有關資料。

      師補充資料:法布爾受到國王接見時竟覺得國王和大臣都很像鞘翅目昆蟲。

      法布爾研究昆蟲到了如癡如醉的地步,指名讀、齊讀第一句話。

      (這部分語言比較簡潔概括,為學生自己創生語言提供了較大空間。教學中,通過資料的交流,使學生對“迷戀”這個詞有了深刻印象的感悟)

      正是這種興趣,把法布爾引進科學的殿堂,使他了解了昆蟲的世界,甚至了解昆蟲的內心世界。

      聽一段《昆蟲記》的錄音--花金龜的內心世界

      他用自己的筆給人們呈現了一個多姿多彩的昆蟲世界,展現出了昆蟲世界的奇妙。

      師:(配樂)法布爾的一生,是為昆蟲的一生,他一生為蟲子寫出了十卷大部頭的書,這些寫蟲子的書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譯成了五十多種文字,直到百年之后還在讀書界引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轟動,這不能不被稱為奇跡中的奇跡。他取得的成就,是血汗的結晶,是辛勤勞動的結果,是仔細觀察的收獲,是深入研究的探察的花朵,更是勤于總結的果實啊!

      齊讀最后一段

      (在音樂聲中,教師充滿詩意的小結、飽含深情的話語使學生沉浸在一種美好的情境中,這一環節,把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學習情感體驗得到自然延伸。)

      (五)、拓展引申文本,追求超越升華

      1、再讀課題,文章為什么要取這個題目?

      2、如果要你為法布爾設計一個雕像,你準備怎樣設計?

      (教學首尾呼應,形成情感體驗的“磁場”,使學生的情感受到熏陶和感染。)

      3、出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某件事情產生了興趣,我們就會全身心地投入進去,做得那么有滋有味,興趣盎然,忘記了周圍的一切,甚至忘記了自己。”

      齊讀

      這是法布爾的精心獨白,相信對我們同學們也會有所啟迪。

      (讓學生從書本中走出來,去生發,去拓展,去創造,“跳出文本看世界”,使學生受到法布爾細致觀察、嚴謹治學的精神的熏陶和感染)

      4、作業:讀法布爾的《昆蟲記》,辦一個主題展覽

      (在教學中力求多角度拓展學生學習課文的渠道,讓學生學習語言的同時,運用語言,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裝滿昆蟲的口袋》教學設計 (西師版二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1.外研版二年級英語下冊教學計劃

    2.滬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期末試題

    3.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4.西師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5.s版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

    6.冀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期中測試題

    7.蘇教版二年級下冊《學棋》教案

    8.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模擬試題及答案

    9.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日月潭課件

    10.人教版二年級下冊語的文教學計劃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男人aⅴ第一成肉网 |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免费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99视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日本在线高清不卡免v中文字幕 | 激情伊人五月天久久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