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頭上的標簽教學設計 (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

    發布時間:2017-12-11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目標:

    知知識與能力:

    1、學習本課學習提示中要求掌握的生字“授、博、摩、擦、廋、渣、溶、屑、扭、憤、斷、淀、憑、謹、攪、拌、遺、憾、戒、懊、率、盲、碟、膩、潤、滑、雅、端”等生字,會讀會寫、理解意思,會組成詞語。掌握“教授、博士、學位、摩擦、化合、瘦弱、殘渣、溶液、鐵屑、神往、扭、發憤、主觀、武斷、沉淀、憑空、嚴謹、攪拌、遺憾、吹灰之力、引以為戒、懊悔莫及、斷定、類似、輕率、盲目、公布、碟子、油膩、溶解、潤滑、文雅、尖端、固體、要強、講究、精致、明顯、對比”等常用詞語,了解其意義和使用特點,能夠模仿課文中句型造句、句式造句。

    2、學習本課學習提示中列出的“一(看、見、眼)…”“…以便…”“除非……再不,”“無非是……”等句型句式,熟悉其中關聯詞語的意義和用法,能夠模仿造句。

    過程與方法:

    4、能用普通話流利準確地朗讀課文1、課文2及拓展閱讀短文,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內容,了解文章的基本寫作方法,能夠根據提綱陳述課文大意,回答根據課文內容提出的問題。

    3.指導學生按照“學習提示”中的方法進行自主學習,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具備初步的自學能力。

    4.重視習作能力的訓練和培養,能夠聯系生活實際,模仿課文文體范例進行不少于200字的習作。

    5、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閱讀本課閱讀拓展材料《精密的人體支架--骨和骨骼》,初步了解一些生物和物理等理科學科學習中等常用的知識和術語,重視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6、學會圍繞中心、多角度選取材料及正、側面描寫相結合來刻畫人物的方法;領會文中巧妙的細節描寫及其對表現人物的作用。

    情感與價值觀:

    1學習科學家的精神;樹立對科學的信念與追求;

    教學重點:1、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會用生字詞組詞造句。

    2、掌握課文的內容和結構,能用自己的話敘述。

    3、學會圍繞中心、多角度選取材料及正、側面描寫相結合來刻畫人物的方法;領會文中巧妙的細節描寫及其對表現人物的作用。

    教學難點:

    1、學習科學家的精神;樹立對科學的信念與追求;

    2、豐富學生的詞匯知識,能用所學過的詞匯量發展社交能力

    教學方法:講述法、激勵法、演示法、交流法

    教學用具:課文圖片、錄音機、磁帶、小黑板

    教學課時:6課時

    課前準備(含預習布置):

    1.朗讀課文。2.查字典,掃除閱讀障礙。3.質疑問難。

    教學過程

    授課時間 累計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內容: 檢查課文一《床頭上的標簽》的詞語學習

    課時目標:

    知知識與能力:1、通過預習、檢查、講解,使學生熟練掌握本課的詞語,特別是重點常用詞語,要求會讀、完全理解并運用。

    過程與方法:2、能用生字詞組詞造句。

    情感與價值觀: 3、通過詞語學習,理解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與深層含義。

    課時重點:學習本課的詞語,要求會讀、理解意思。重點掌握常用詞語,要求會讀、完全理解并運用。

    課時難點: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會用生字詞組詞造句。

    教學方法:講述法、激勵法、演示法、交流法

    教學構想:教師創設情境,學生利用自主合作、問答法、討論法學習圍繞中心、多角度選取材料及正、側面描寫相結合來刻畫人物的方法;并能領會文中巧妙的細節描寫及其對表現人物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1、年輕的化學家為什么要把氯化碘的標簽貼在自己的床頭上?請閱讀故事,看看科學家是怎樣對待自己的過失,嚴謹認真地從事科學研究的。

    2、揭示課題:8、床頭上的標簽

    齊讀課題

    二、新授課文

    下面請同學們小聲地把課文讀一遍。

    要求:1、邊讀邊找出課文中不認識的生字詞,并把它圈出來,做上標記。

    2、《床頭上的標簽》主要講了關于李比希的哪兩件事情?請你自己輕聲讀讀課文,用一、兩句話概括。

    3、學生交流:課文講述的是德國著名化學家李比希的故事。他之所以著名,除了在化學領域的突出貢獻和成就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曾在一項實驗中“淺嘗輒止”而與新元素“溴”失之交臂。后來李比希發現了自己的失誤后,非常懊悔,他把自己的錯誤判斷制成標簽,“裝在鏡框里,掛在床頭,不但自己天天看,還經常讓朋友們看”。警示自己,告誡大家: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要有嚴謹的工作態度,持之以恒的科學精神。他接受了失敗的教訓后,“要認真”“要嚴謹”地從事研究工作。終于成為了“化學史上的巨人”。

    三、按不同的學習方式,檢查詞語預習情況。

    1、抽查學生的預習情況,讓一兩名學生讀詞語。

    2、(板 書 ) 詞語。

    3、老師范讀,領讀、齊讀、抽讀,老師及時糾正發音上的錯誤。

    4、講解詞語同時,讓學生口頭造句

    5、疑難生字

    授、博、摩、擦、廋、渣、溶、屑、扭、憤、斷、淀、憑、謹、攪、拌、遺、憾、戒、懊、率、盲

    6、疑難詞語

    教授、博士、學位、摩擦、化合、瘦弱、殘渣、溶液、鐵屑、神往、扭、發憤、主觀、武斷、沉淀、憑空、嚴謹、攪拌、遺憾、吹灰之力、引以為戒、懊悔莫及、斷定、類似、輕率、盲目、公布

    7、句型學習

    1、大家扭頭一看,是坐在后排,長得很瘦弱的李比希。

    前一句動詞前用“一”提示,后一句是前一句的結果。如:

    (1) 我一問,報名早就結束了。

    (2) 經他這么一提,我才記起來這件事。

    2、他把海藻燒成灰,用熱水浸泡,再往里面通氧氣,以便提取出碘。

    后一小句通過連詞“以便”表示前一句的目的,使它更容易實現。如:

    (1)老師反復講解這段短文,以便同學們理解掌握。

    (2)我先把提綱寫好,以便照著它復述課文。

    3、除非有非常可靠的實驗作根據,我再也不憑空地自造理論了。

    前句用“除非”來表示唯一條件,后句用“再不”表示前句的結果。如:

    (1)除非有家長陪伴,我再不去河邊玩了。

    (2)除非所有條件都具備,我們再不隨意開工。

    4、這么做無非是增加鐵屑與溶液的化合。

    “無非是”強調唯一的理由、結果等。

    (1)你無非是想讓我陪你去。

    (2)爸爸這樣努力工作,無非是為了讓我們過上好日子。

    四、檢查步驟

    1、聽寫詞語或指定一兩個學生朗讀,其他人聽寫。

    2、做練習一至四題。

    3、造句練習:分小組用學習提示二三四中出現的詞語造句。

    4、在小組中討論不懂、不會運用的詞語,由小組成員集體考慮如何運用,如有困難,由全班共同討論解決。

    5、各組挑出幾個自己認為較難的詞語讓其他組造句,看哪個組用疑難詞語造句又多又好。

    五、小結本課的學習,布置作業。

    1、進一步熟讀所以的詞語,要能流利地讀、寫、運用。

    2、生字詞每個抄寫三遍, 用學習提示三、四重點詞語造句。

    課后反思:

    授課時間 累計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知知識與能力:1、通過自讀理解、討論交流、歸納完善,使每個學生都完全理解課文內容。

    2、豐富學生的詞匯知識,能用所學過的詞匯量發展社交能力。

    過程與方法:2、把握課文的敘述次序和表達方式,理解疑難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3、學會圍繞中心、多角度選取材料及正、側面描寫相結合來刻畫人物的方法;領會文中巧妙的細節描寫及其對表現人物的作用。

    情感與價值觀:

    4、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內容,了解文章的基本寫作方法,能夠根據提綱陳述課文大意,回答根據課文內容提出的問題。

    5、學習科學家的精神;樹立對科學的信念與追求;

    課時重點:學會圍繞中心、多角度選取材料及正、側面描寫相結合來刻畫人物的方法;領會文中巧妙的細節描寫及其對表現人物的作用。

    課時難點:學習科學家的精神;樹立對科學的信念與追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床頭上的標簽》主要講了關于李比希的哪兩件事情?

    2、學生交流:課文講述了德國著名化學家李比希“一成一敗”的兩個小故事。課文以別巨匠心的標題和巧妙的細節描寫,向我們展示了一個要求自己“更認真”“更嚴謹”的化學家形象,讓我們明白只要不斷吸取教訓,就能迎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二、讀課文,思考問題。

    1、默讀課文,想想課文圍饒著李比希課文寫了哪些內容?

    明確:課文講述的是德國著名化學家李比希的故事,他曾在一項實驗中“淺嘗輒止”而與新元素“溴”失之交臂。后來李比希發現了自己的失誤后,非常懊悔,他把自己的錯誤判斷制成標簽,“裝在鏡框里,掛在床頭,不但自己天天看,還經常讓朋友們看”。第二件事是李比希接受教訓后,善于在異常現象中發現問題,又能通過實驗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幫助化工廠提高柏林藍的質量的故事。

    2、自由朗讀課文第1--5自然段,思考以下問題。

    問題1:文章為什么從校長給學生講故事寫起?

    問題2:小李比希是怎樣實現自己的理想的?

    學生讀課文,思考,匯報。

    思考題1:通過故事我們可以看出,李比希還在上小學的時候,他就立志做一名化學家。因為從小心里就有一團理想之火,所以他學習非常自覺,長大后才取得巨大成就。

    思考題2:他十九歲完成學業并得到了博士學位;二十三歲就做了化學教授。

    3、自由朗讀課文第6--10自然段,思考以下問題。

    思考題1:李比希在科研上有過什么失誤?為什么讓李比希懊悔莫及?

    思考題2:李比希的一次研究失誤是因為什么?

    思考題3:李比希是怎樣對待自己的失誤的?

    思考題4:李比希為什么把自己的錯誤判斷制成標簽,“裝在鏡框里,掛在床頭,不但自己天天看,還經常讓朋友們看”,說明了什么?

    學生讀課文,思考,回答。

    思考題1:李比希曾經試著把海藻燒成灰,用熱水浸泡,再往里面通氯氣,這樣就能提取出海藻里面的碘。但是他發現,在剩余的殘渣底部,沉淀著一層褐色的液體,收集起這些液體,會聞到一股刺鼻的臭味。他重復做這個實驗,都得到了同樣的結果。 李比希想,這些液體是通了氯氣后得到的,說明氯氣和海藻中的碘起了化學反應,生成了氯化碘。于是,他在盛著這些液體的瓶子上貼了一個標簽,上面寫著“氯化碘”。

    幾年后,李比希看到了一篇論文--《海藻中的新元素》,他屏著呼吸,細細地閱讀,讀完懊悔莫及。原來,論文的作者,法國的青年波拉德也做了和李比希同樣的實驗,也發現了那種褐色的液體。和李比希不同的是,波拉德沒有中止實驗,他繼續深入研究這褐色的液體有什么樣的性質,與當時已經發現的元素有什么異同。最后,他判斷,這是一種還未發現的新元素。波拉德為它起名“鹽水”。波拉德把自己的發現通知了巴黎科學院,科學院把這個新元素改名為“溴”。《海藻中的新元素》就是關于溴的論文。

    思考題2:太自信,主觀臆斷。

    思考題3:這件事,深深地教育了李比希。他把那張“氯化碘”的標簽從瓶子上小心翼翼地揭下來,裝在鏡框里,掛在床頭,不但自己天天看,還經常讓朋友們看。后來,他在自傳中寫道:“從那以后,除非有非常可靠的實驗作根據,我再也不憑空地自造理論了。”從此,李比希更認真、更嚴謹地從事研究工作。

    思考題4:他善于改正自己的錯誤。

    讓我們帶著歡迎和贊美的口吻一起來讀一讀。

    學生朗讀。

    4、這次重大失誤使李比希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就來讀讀課文第11---17段中的文字,看看李比希有了怎樣的改變。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思考題1:文章寫李比希在工廠的那件事是要說明什么?

    思考題2:李比希為什么總是能從發生在身邊的異常現象中提出研究課題?

    思考題3: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思考題4:從李比希身上,我們應該學習什么??

    學生讀課文,思考,回答。

    交流匯報。

    思考題1:寫李比希在工廠的那件事說明那次重大失誤使李比希變得更聰明,更嚴謹,從此以后,李比希不斷從發生在身邊的異常現象中提出研究課題,做出新的貢獻。

    思考題2:因為前次失誤,使李比希變得更聰明,更嚴謹。李比希接受教訓后,善于在異常現象中發現問題,又能通過實驗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

    思考題3:總結全文作用。

    思考題4:學習他始終不懈地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善于從失誤中吸取教訓,善于從異常中發現問題。

    三、讀課文,讀出對李比希的敬佩之情來。

    學生自由朗讀。指名學生讀課文。

    五、小結。小結本節課的學習,布置作業。

    1、課文小結,梳理前兩段內容。

    2、作業:熟讀課文,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大概內容。

    做練習二、三題。

    板書 第八課 床頭上的標簽

    李比希

    失誤 成功

    吸取教訓

    課后反思:

    授課時間: 總計課時:

    第三課時

    知知識與能力:1、學習本課句型,要求能結合情景使用,能夠模仿造句。

    過程與方法:

    2、能用普通話流利準確地朗讀課文1、課文2及拓展閱讀短文,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內容,了解文章的基本寫作方法,能夠根據提綱陳述課文大意,回答根據課文內容提出的問題。

    情感與價值觀:1、學會圍繞中心、多角度選取材料及正、側面描寫相結合來刻畫人物的方法;領會文中巧妙的細節描寫及其對表現人物的作用。。

    教學重點:能用普通話流利準確地朗讀課文1、課文2及拓展閱讀短文,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內容,了解文章的基本寫作方法,能夠根據提綱陳述課文大意,回答根據課文內容提出的問題。

    教學難點:1、學習科學家的精神;樹立對科學的信念與追求。

    2、豐富學生的詞匯知識,能用所學過的詞匯量發展社交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自讀課文《床頭上的標簽》,回答問題。

    1、標簽的內容是什么?2、他為什么把標簽貼在床頭上?3、標簽起什么作用?4、為什么課文以標簽為題?

    二、讀課文,思考問題。

    1、讀課文,講一講關于床頭上的標簽的故事。

    (1)學生讀課文,與同桌復述故事。(2)指名學生讀課文,

    (3)指名學生復述歷史故事。

    三、細讀課文自,思考以下問題:

    1、思考;本文的三個特點:

    (1)別具匠心的標題。以“床頭上的標簽”為題最能表現李比希這位“化學史上的巨人”,具有謙虛、謹慎的科學態度,持之以恒、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同時“標簽”在文中還起到了線索的作用,把李比希失敗與成功這兩件事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文章的結構更加完整。

    (2)精心的選材。本文選了兩件事,而且是一成一敗,一得一失。這樣選材讓讀者感受到科學家也是普通人,他們擁有成功的喜悅,也品嘗過失敗的痛苦。這樣寫,才能使人物形象更鮮活,更飽滿。同時也讓讀者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在科學的道路上,只有不斷地吸取失敗的教訓,才能迎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3)這篇文章巧妙的細節描寫。本文中有兩處精當的細節描寫:一處是:當李比希看到了一篇能證明自己失誤的論文時,他“屏著呼吸,細細地閱讀”,此處的細節描寫表現了李比希對科學研究慎重的態度及自己懊悔的心情。第二處是:描寫李比希制作“標簽”的過程。是這樣寫的,“他把那張‘氯化碘’的標簽從瓶子上小心翼翼地揭下來,裝在鏡框里,掛在床頭,不但自己天天看,還經常讓朋友們看”。生動地再現了李比希求實、自律的形象。

    (4)先寫李比希讀論文后“后悔莫及”這一結果,后寫“懊悔”的原因。是為了強調當時李比希發現自己失誤的痛苦心情。為下文寫他制作“床頭上的標簽”警示自己做準備。

    四、總結課文內容、課文主題。

    課文《床頭上的標簽》講述的是德國著名化學家李比希的故事。他之所以著名,除了在化學領域的突出貢獻和成就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曾在一項實驗中“淺嘗輒止”而與新元素“溴”失之交臂。后來李比希發現了自己的失誤后,非常懊悔,他把自己的錯誤判斷制成標簽,“裝在鏡框里,掛在床頭,不但自己天天看,還經常讓朋友們看”。警示自己,告誡大家: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要有嚴謹的工作態度,持之以恒的科學精神。他接受了失敗的教訓后,“要認真”“要嚴謹”地從事研究工作。終于成為了“化學史上的巨人”。

    六、作業

    1、熟讀課文,背會生字詞語。

    2、做課后練習三。

    3、預習課文二。

    板書設計:

    附板書: 16 床頭上的標簽

    失敗--成功

    課后反思:

    課文二 從碗碟間走出的物理學家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1、認識課文生字。積累若干個詞語。

    過程與方法: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復述課文觀點。

    4、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和科學素養,培養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興趣。

    情感與價值觀:

    5、科學研究需要認真研究、仔細觀察、反復實踐。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認識課文生字。積累若干個詞語。

    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條理清楚地復述課文。

    難點:

    1、科學研究需要認真研究、仔細觀察、反復實踐。

    2、 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

    教學方法:講述法、激勵法、交流法

    教學用具:錄音機、磁帶、小黑板

    教時準備:兩課時

    授課時間: 總計課時:

    第四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1、認識課文生字。積累若干個詞語。

    過程與方法: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復述課文。

    情感與價值觀:4、科學研究需要認真研究、仔細觀察、反復實踐。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認識課文生字。積累若干個詞語。

    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條理清楚地復述課文。

    難點:

    1、科學研究需要認真研究、仔細觀察、反復實踐。

    教法:自主學習交流法、激勵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1.你聽過從碗碟間走出的科學家嗎?今天課文就給大家介紹一位從碗碟間走出的物理學家--瑞利。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三遍。碗碟間走出的物理學家(板書)

    二、正課學習

    學習課文,深入了解課文內容

    1、自瀆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把你認為精彩的句子劃下來。

    2、自學課文中的生字詞。并用生字詞造句。四人一組初步解決。解決不掉的,舉手,讓全班同學幫忙或老師點撥。

    生字:

    碟、膩、潤、滑、雅、端

    需要注意的詞語:

    碟子、油膩、溶解、潤滑、文雅、尖端、固體、要強、講究、精致、明顯、對比

    3、疑難解析。

    (1)你認為哪些字的讀音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2)指出哪些生字的字形要注意。

    小結:一個字,讀音不同,表示的意思也不一樣了。

    三、再讀課文,體會感情

    1、再讀課文,讀通課文。

    2、 開火車讀。師邊聽邊從旁點評。

    3、 交流讀書心得。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自然段讀給大家聽。結合讀中的難點,重點指導讀通順。

    4、用心體會作者的感情并讀好這些句子。

    4、 再讀課文。

    提問思考:本文講述了一個什么故事?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觀點?

    四、小結。

    同學們就帶著這個問題下去好好讀課文,了解課文信息和觀點。

    五、作業。

    1、熟讀課文,2、熟記課文生字詞,并用課文生字詞造句。

    板書:

    課后反思:

    授課時間: 總計課時:

    第五課時

    課時目標:

    知識與能力:1、認識課文生字。積累若干個詞語。

    過程與方法: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復述課文觀點。科學研究需要認真研究、仔細觀察、反復實踐。

    4、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和科學素養,培養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興趣。

    情感與價值觀:5、讓我們懂得給予,享受生活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認識課文生字。積累若干個詞語。

    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條理清楚地復述課文。

    難點:

    1、科學研究需要認真研究、仔細觀察、反復實踐。

    教學方法:講述法、激勵法、交流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本文講述了一件什么故事?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觀點?下面,我們就走進課文,去看看。

    課文

    二、指名讀課文。

    瑞利發現母親沏茶把小茶碗放在小碟上端到客人面前不會倒,但是他端茶時,茶碗在碟子里搖晃得都要掉下來了。他覺得奇怪,因此每當媽媽端茶時,他都很認真地觀察,經過不斷的實驗、記錄、分析,分對茶碗和碟子之間的滑動,做出了這樣的結論:油膩,使茶碗和碟子之間的磨擦系數變小,容易滑動。

    后來經過反復地實驗,他又研究了油和固體之間的磨擦:油對固體之間的磨擦力的大小有很大影響,利用油的潤滑作用,可以減小磨擦力。后來,人們就根據瑞利的發現,把潤滑油應用到生產和生活中去了。

    三、精讀訓練

    (1)學習第1--9段。

    輕聲課文1--9。思考以下問題:思考題1、瑞利的母親是怎樣接待客人的?

    思考題2、什么樣的現象吸引住了瑞利?

    思考題3、瑞利是怎樣做實驗的?得出了什么結論?

    學生思考、討論、合作交流、

    匯報

    思考題1:瑞利的家里來了幾位客人,瑞利的母親親自動手沏茶,并很講究地把小茶碗放在精致的小碟上,端到客人面前。沏茶、倒茶、端茶這一系列動作頗為優雅

    思考題2:可是,當他端茶時,茶碗在碟子里搖晃得很厲害,幾乎都要掉下來了,最我卻不能呢?所以每當媽媽端茶時,他都很認真地觀察,到底有什么秘訣讓茶碗在碟子里不滑呢?

    思考題3:經過一段時間地觀察,瑞利看到,母親每次端茶時,一開始,茶碗在碟子里很容易滑動。可是,他發現當灑一點熱茶在碟子里后,即使母親的手搖得更厲害,碟子傾斜得更明顯,茶碗卻像粘在碟子上一樣,一動不動了。

      瑞利自從發現這之后,就不斷的實驗、記錄、分析,分對茶碗和碟子之間的滑動做出了這樣的結論“茶碗和碟子看上去很光潔、干凈,實際上表面總留有指頭和抹布上的油膩,使茶碗和碟子之間的磨擦系數變小,容易滑動。當灑了熱茶后,油膩被溶解了,碗碟也變得不容易滑動了,這也是為什么熱水能洗油膩的盤子的原因。

    (2)學習第10段。

    自由朗讀課文第10段。思考問題:

    瑞利在研究茶碗和碟子之間由于油膩問題產生的摩擦力問題的基礎上,又進行了什么研究?

    學生思考、討論、合作交流

    匯報

    思考題1:在這個基礎上,瑞利勇于探討、研究。經過反復地實驗,他又研究了油和固體之間的磨擦。他指出,油對固體之間的磨擦力的大小有很大影響,利用油的潤滑作用,可以減小磨擦力。

    (3)學習第11--12段。

    輕聲課文1--9。思考以下問題:

    思考題1、瑞利的研究后來應用于哪些方面?

    學生思考、討論、合作交流、

    匯報

    思考題1:后來,人們就根據瑞利的發現,把潤滑油應用到生產和生活中去了。現在,從尖端科學實驗到大型機器設備,從現代化生產到日常生活,幾乎都要用潤滑油,甚至連小孩也知道潤滑的作用。這不能不感謝瑞利所做出的貢獻。

    三、本文講述了一件什么事?談談你學習本文后的感想。

    瑞利從母親手中的碗碟之間開始對物理的研究,他善于觀察平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不斷地實驗、研究,后來成了著名的物理學家,并于1904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感想:其實,我們身邊處處是科學,牛頓不就是發現蘋果的掉落,而研究出了地心引力;張衡不就是因為星星能夠移動變化而產生疑問,才發明了地動論,諸如此類。所以,只要你細心觀察,勇于探究,你就會發現身邊處處是科學。

    四、拓展閱讀。閱讀課文后的短文《精密的人體支架--骨和骨骼》。

    讀短文,提煉有用信息,說說短文講了些什么?說明了什么原理?

    六、小結與作業

    1、做第三課練習冊。

    板書: 從碗碟間走出的物理學家

    瑞利 從碗碟之間,

    善于觀察,不斷地實驗、研究,

    著名的物理學家

    課后反思

    授課時間: 總計課時:

    第六課時 真實交際與作文指導《科學研究與認真》

    課時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創設情景,激發學生敢說、想說到說好的愿望。扎扎實實訓練學生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

    過程與方法:

    2、懂得干什么事情都要認真地,才能成功的道理。

    3、要做到按一定的順序寫,內容具體,語句通順。

    4、適當運用比喻、擬人、對比或襯托等修辭手法。

    5、訓練學生圍繞中心思想來選材。

    情感與價值觀:

    7、調動學生情感,引導學生入情入境,有感而發,由衷而發。

    教學重點、難點:

    1、創設情景,引導學生入情入境,有感而發,由衷而發。

    2、懂得干什么事情都要認真地,才能成功的道理。

    教學方法:談話法、激情導入法、歸納法

    學法指導:討論交流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1課時文章出自呂東坡小學語文教學網

    教學過程:

    一、趣味猜謎揭題

    播放《沒頭腦和不高興》的故事。想一想如果做事不認真會有什么后果?

    (沒頭腦是經常丟三落四,不高興有個怪脾氣,經常不高興。一天,他們遇見了一位神仙,把他們變成了大人。沒頭腦成了一位建筑工程師,不高興成了一位演員。可是沒過多久,就出了問題。沒頭腦設計的三百層的少年宮,忘設計電梯了,沒有電梯太不方便了,給大家帶來了許多麻煩……)

    二、話題交際

    是啊,看來丟三落四沒有好處,大家不要學沒頭腦,一定要養成認真的好習慣,不然你會后悔的。

    話題:科學研究與認真。

    任務:

    1、科學研究需要什么樣的態度?

    2、說說“認真“二字對我們的學習、工作的重要性。

    3、回憶一下“認真”或“粗心”做事的結果,領會其中的意義和教訓。

    學生思考,交流討論。

    1、科學研究需要科學的方法和嚴謹認真地態度。

    科學是老老實實的學問,搞科學研究工作就要采取老老實實、實事求是的態度,不能有半點虛假浮夸。不知就不知,不懂就不懂,不懂的不要裝懂,而且還要追下去,不懂,不懂在什么地方;懂,懂在什么地方。老老實實的態度,首先就是要扎扎實實地打好基礎。科學是踏實的學問,連貫性和系統性都很強,前面的東西沒有學好,后面的東西就上不去;基礎沒有打好。搞尖端就比較困難。我們在工作中經常遇到一些問題解決不了,其中不少是由于基礎未打好所致。一個人在科學研究和其他工作上進步的快慢,往往和他的基礎有關。

    2、不管干什么都要認真才能成功,取得成就。

    三、真實交際。

    情景1:在你的學習和生活中,是否也有失誤的時候?請列舉這些失誤發生的情況。

    情景2:你是如何對待你學習和生活中的失誤的?

    情景3:化學家李比希的事跡對你有什么教育意義?

    情景4:學習科普知識,你有哪些體會和收獲?

    學生思考,交流討論。

    1、記得上次我生日,爸爸又在跑前跑后地準備生日面和飯菜。當爸爸準備洗青椒后炒時,意外發生了,爸爸不知怎的揉了一下眼睛,導致眼中有余辣發痛,爸爸又不知道竅門,就拼命地揉眼睛,結果還是一無所獲,反而更痛了。越揉越痛,這讓我百思不得其解,突然,我想到我在《生活空間》這個欄目中看過這樣一則小竅門:如果辣到了眼中,那請大家把冰箱門打開,過一會兒,會感到舒適許多。想到后,我把這則竅門告訴了爸爸,讓他試試,說不定有用。沒想到試過后,效果很明顯,爸爸的眼睛好多了。他很高興,笑著說:“女兒,沒想到你長大了,懂得了許多道理嘛,厲害了!”在生日時聽見了爸爸特別的夸獎,我真的感覺自己大了一歲,能幫爸爸媽媽了,心里特別欣慰。

    2、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為好。

    過去的已經過去了,即使是神仙也不能挽回。

    總結經驗教訓,今后不犯相同的失誤或錯誤,才是聰明人。

    3、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要有嚴謹的工作態度,持之以恒的科學精神。他接受了失敗的教訓后,“要認真”“要嚴謹”地從事研究工作。在科學的道路上,只有不斷地吸取失敗的教訓,才能迎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4、那些科學發明幾乎都是經過多次試驗才成功的。要認真、嚴謹、善于觀察、不斷實踐,不怕失敗,才能發明創造出新的東西和發現新觀點。

    四、寫作訓練

    1、作文要求:以李比希的事跡為例,談談你對“粗心”與“認真”的看法。

    2、編寫提綱,完成習作

    3、自改、互改,直到滿意為止

    師:下一節課請同學們把初稿完成以后進行修改。我們要互相讀、評、議、改,聽聽、比比看誰把寫的文章寫得最豐富生動具體細致了

    板書設計

    粗心與認真

    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

    要有嚴謹的工作態度,

    持之以恒的科學精神

    教學反思:

    [床頭上的標簽教學設計 (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1.鬧鐘標簽勵志語句

    2.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3.床頭是你的詩集現代詩歌

    4.北師大版春潮課件

    5.北師大版倒數認識課件

    6.北師大版數學課件

    7.丁丁寫字北師大版課件

    8.信任北師大版課件

    9.北師大版丁丁寫字課件

    10.北師大版認識方程課件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久久丝袜熟女国产 | 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一线久 |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亚AV | 亚洲欧美在线精品2021 | 亚洲中文字幕αv天堂 |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