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
《海的顏色》是一篇說明文,通過對四處海洋不同顏色的描寫,說明了海的顏色其實也富有變化,并用自已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對大多數人認為是正確的命題,也可以通過實際觀察思考,得出自己的結論。文章以“海的顏色” 為題,并以此為線布局謀篇,全文結構嚴謹,首尾照應,讀來條理清晰,真實可信。
[教學目標]
1.學會7個生字。理解“湛藍”、“肅然起敬”、“汗毛倒豎”、“心醉”等詞語。
2.朗讀課文,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理解句子,了解海洋顏色富于變化,感受大自然的神秘。
3.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嚴謹求真的科學態度和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海洋顏色富于變化的知識。
[教學難點]
結合精彩句段,引導學生發現表達特點,領悟不同表達方法的不同效果,并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嚴謹求真的科學態度。
[設計理念]
1. 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理解課文內容,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海洋顏色富于變化的知識。
2. 結合精彩句段,引導學生發現表達特點,領悟不同表達方法的不同效果,并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嚴謹求真的科學態度。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以“疑” 促學
師:同學們,你們有誰見過海嗎?跟大家說說你見過的海是怎樣的?
生1:我見過的海是一望無際的。
生2:我在電視上看到的海是藍色的。
生3:我在海南見到的海非常平靜、溫柔。
生4:我還見過波濤洶涌的海。
……
師:你們在感受海的變化時,是否留意過海的顏色呢?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者--王蒙,一塊去感受一下海的顏色吧!一起讀讀課題。
生:海的顏色。
師:請看大屏幕,(大屏幕出示1--2自然段的內容),請大家一起讀一讀課文前兩個自然段,你有什么問題或想法?
生:為什么作者估計多數人認為海是藍色呢?
師:誰知道為什么嗎?
生:我聽爸爸給我講過,好像是因為太陽光折射形成的。
師:你真棒,知道的可真多!我們來看大屏幕。
(屏幕滾動出示:因為海水的顏色主要是由海水的光學性質,即海水對太陽光線的吸收、反射和散射造成的。我們都知道:太陽光是由紅、橙、黃、綠、青、藍、紫七色光復合而成,七色光波長長短不一,從紅光到紫光,波長由長漸短。其中波長長的紅光、橙光、黃光穿透能力強,最易被水分子吸收;波長較短的藍光、紫光穿透能力弱,遇到純凈海水時,最易被散射和反射。又由于人的眼睛對紫光很不敏感,往往視而不見,而對藍光比較敏感,。于是,我們所見到的海洋就呈現出一片蔚藍色或深藍色了。)
師:所以作者說:“估計多數人會回答:藍的。”
師:還有少數人會怎樣回答呢?
生:還有少數人不一定會回答是藍色。
師:是啊,作者就對海是藍色提出了置疑。
(大屏幕出示第三自然段的內容。)
師:誰來問一問? (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生:什么藍?怎樣的藍?一定是藍色嗎?
師:作者也和你們一樣有這么多疑問。讓我們一起讀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生:什么藍?怎樣的藍?一定是藍色嗎?
師:海到底是什么顏色呢
二.以“導” 促學
師:現在,翻開課本65頁,自己讀一讀課文,去感受一下作者觀察到的海的顏色吧!
(生自讀課文。)
師:誰來說說作者給我們介紹了哪些地方的海的顏色?
生1:作者給我們介紹了渤海、大連、北戴河和煙臺的海。
師:大家看大屏幕(出示渤海灣一帶的地圖),大連、北戴河、煙臺的海都屬于什么海?
生2:渤海。
師:那課文到底給我們介紹了哪些地方的海的顏色呢?
生3:課文給我們介紹了渤海、西沙群島、西西里島和摩納哥的海的顏色。
師:原來作者給我們介紹了渤海、西沙群島、西西里島、摩納哥這四處不同地方的海的顏色。請大家再默讀課文4--8自然段,邊讀邊勾畫寫這四處海的顏色的詞句。看看哪里的海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簡單寫一寫你的感受。
(生默讀課文4--8自然段,邊讀邊勾畫寫這四處海的顏色的詞句,并在自己印象最深的一處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師巡視指導)
師:老師發現很多同學讀書都非常認真,而且還有自己獨特的感受與見解。現在把你的感受和小組同學交流一下,并試著填一填課本68頁的這張表格。
(大屏幕出示課本68頁的表格,待到交流時,邊交流邊填寫。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感受,邊交流邊填表。)
師:誰先來說說,哪里的海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注意:起來交流的同學要求
先說哪里的海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再讀一讀你感受深刻的句子;然后談談你的感受或體會。
生1:渤海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讀第4自然段。)渤海平時基本上是草綠色,陰雨天又是灰蒙蒙的,淺海處還是黃褐色,真是變幻莫測。
師:多么神奇的渤海呀!它的顏色居然還會變呢!對于渤海的顏色誰還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嗎?
生2:陰雨天海天相接,仿佛天與海連為一體,那是多么壯觀哪!
師:此時分不清哪是天,哪是海,海天一色。
生3:風浪特別大時,上面是白色浪花,下面是黃褐色的海。色彩那么分明,多么惹人喜愛。
師:多么親切、自然的顏色啊!
師:渤海的顏色真是千變萬化!為什么淺海處是黃褐色呢?課文是怎么寫的?(教師引讀:因為……因為……因為……因為……)
師:作者怎么知道這么多原因的?
生:作者去過、見過。
師:你怎么知道作者去過?
生:因為第4自然段第一句話,作者就說了“例如在渤海灣,我就沒有獲得過藍海的感受”。這說明作者到過渤海。
師:你真是一個善于觀察的孩子,真會讀書!
生2:作者是推測出來的。因為這有一個詞“可能”。
師:你真是一個善于思考的孩子!
師:是啊,作者就是根據自己平時的觀察推測出來的。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兩句話。
(學生齊讀含四個“因為” 的句子。)
師:現在請四位同學讀一讀寫渤海這四種情況下顏色變化的句子。
(指名四位同學分別讀渤海四種不同情況下,不同顏色的句子。)
師:此時此刻你還會說海是藍色的嗎?
生:不會。
師:難怪作者會說“例如在渤海灣,我就沒有獲得過藍海的感受”。那渤海到底給作者怎樣的感受呢?
生:渤海的顏色令人覺得溫暖,親切,隨和,讓人愿意接近。
師:為什么渤海的顏色會令作者覺得溫暖,親切,隨和呢?
生1:因為“草綠色”是大自然的顏色,讓人覺得親切。
生2:因為淺海處是黃褐色,黃褐色讓人覺得溫暖。
……
師:是啊,渤海不僅顏色令人覺得溫暖,親切,還有那里沿岸的水比較淺,適合愛海的人玩耍、嬉戲,所以讓人覺得隨和,愿意接近。誰再來讀一讀課文第5自然段?
(指名學生讀。)
師:“渤海那么溫暖,親切,隨和,就像親人撫摸著我們,就像朋友等待著我們,讓人愿意接近”。女生一起讀一讀。
(女生齊讀第5自然段。)
師:我們接著交流,還有哪里的海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呢?
生1:西沙群島的海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讀笫6自然段。)西沙群島的海是深深的湛藍色,海面上的軍艦令我向往。
生2:陽光灑在西沙群島的海上,金燦燦的,真美!
師:“湛藍”是怎樣的藍?“肅然起敬”是什么意思?
生1:“湛藍” 是深藍色。
生2:“肅然起敬” 是流露出十分恭敬、欽佩的神情。
師:為什么這湛藍色的西沙群島會令人肅然起敬呢?
生1:那里有我國的邊防戰士駐守邊疆,保衛祖國。
生2:海面上有海軍戰士駕駛軍艦巡邏。
師:大家知道的真多!你們還知道嗎:西沙群島是我國龍卷風最常發生的海區。由于自然環境惡劣,群島上沒有定居的居民。有報道說:“在西沙群島生活,連狗都會發瘋。”但就是在這里,長年駐守著我國的海軍和邊防武警官兵。食物淡水緊缺、各種物資匱乏,戰士們常說在西沙活著就是光榮,生存就是工作。他們在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苦條件下,忠誠地履行著保衛國家主權、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天職。你們能想象一下西沙群島的戰士們的生活嗎?
生1:我看到一個戰士在海邊站崗放哨,四周荒無人煙,只有一條狗與他作伴。
生2:我看到戰士們缺吃少穿,生活用品又運不過去,戰士們的生活非常艱難。
生3:我看到過年了,戰士們思念親人,但又不能與親人團聚,只有用書信來緩解相思之苦。
……
師:這一切怎能不令人肅然起敬呢?
師:哪位同學愿意讀一讀第六自然段?(指名讀。)
師:男生一起讀。
師:西西里島和摩納哥的海又給你怎樣的感受呢?
(學生讀一讀,簡單談談體會,并依交流順序完成表格的填寫。)
師:請大家讀讀這個句子,感受一下這個句子在表達上有怎樣的特點。
(大屏幕出示句子:只是游到深處的時候,往下一看,一片漆黑,漆黑中似乎有幾根亂草在水中浮動,不由得讓人汗毛倒豎。)
生:作者看到的景色讓他感到害怕。
師:哪是作者看到的?哪是他的心理感受?
生:“一片漆黑,漆黑中似乎有幾根亂草在水中浮動” 是作者看到的;“讓人汗毛倒豎” 是作者的感受。
師:女生讀前半截作者看到的,男生讀后半截作者的感受。
師:誰來讀讀這個句子?(指名讀。)
師:再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句子。(齊讀。)
三.以“學” 促學
師:感受了這四處海的顏色,再請大家回過頭讀讀課文開頭的三個自然段(齊讀1--3自然段),你想說點什么?
生:海不一定是藍色,就算是藍色也不盡相同。
師:所以說“海的顏色是富于變化的。”(板書:富于變化)
師:生活中,我們也要像作者一樣,做一個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人,即使大多數人認為正確的東西,我們也不能人云亦云,而應通過實際觀察思考,得出自己的結論。(板書:善于觀察、善于思考)
師:此時,老師想問一下:你還知道哪些顏色的海?
生1:我知道我國的黃海,是泥沙染成的。
生2:亞非的紅海就是水中死亡的水藻呈紅褐色造成的。
生3:俄羅斯北部的白海呈白色,就是因為那里常年積雪的原因等
……
師:你們知道嗎?海水的顏色除了由海水的光學性質決定外,還與水中的懸浮物質,海水的深度,云層等因素有關。但是,不管海是什么顏色的,用手捧起海水來,卻都是無色透明的,似乎這個海那個海與湖泊與江河并無區別,都是水嘛。不過,就是水,也可以美得讓人陶醉!誰來讀讀這個句子?
(大屏幕出示句子:溶化了的鹽也是沒有顏色的,浪花又都這么白,白得叫人心醉。)
師: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兩個句子吧。男生讀第一句,女生讀第二句。
大屏幕出示:
只是游到深處的時候,往下一看,一片漆黑,漆黑中似乎有幾根亂草在水中浮動,不由得讓人汗毛倒豎。
溶化了的鹽也是沒有顏色的,浪花又都這么白,白得叫人心醉。
師:你能仿照這兩個句子的表達特點,寫寫你身邊的人或物嗎?
生1:(看著他騎著自行車那瀟灑自如的樣子),叫人(真羨慕)。
生2:(天上的星星一眨一眨的,布滿星星的夜空),讓人(產生無限遐想)。
生3:(看到媽媽臉上終于露出燦爛的笑容),讓人(總算是放心了)。
……
四.以“學” 促讀
師:今天,我們隨作者一起感受了大海的顏色,大自然是多么神奇啊!如果大家有興趣,請課外閱讀白克的《漫談海的顏色》。
[《海的顏色》教學設計 (鄂教版六年級上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