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董大》教學設計 (鄂教版四年級上冊)

    發布時間:2017-5-27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背景描述

      真情像一壇保存多年的美酒,芳香四溢、醇美醉人。

      開學不久,本班一名叫李濤的外省籍學生因家庭原因中途回老家就讀了。由于走得倉促,作為班主任的我沒有跟班上同學提起這件事。班上同學只是無端地覺得李濤的位置突然空蕩蕩的,偶爾有人會提起那位忠厚老實的同學,也只是好奇他的不辭而別。不久,就迎來了古詩《別董大》的教學,于是決定抓住這次難得的教學契機,好好給學生們上一堂有關“離情別緒”的情感課。

      在唐人的贈別詩篇中,那些凄清纏綿、低徊留連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種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詩作,卻又以它的真誠情誼,堅強信念,為灞橋柳色與渭城風雨涂上了另一種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適的《別董大》便是后一種風格的佳篇。在這首送別詩中,高適以開朗的胸襟,豪邁的語調把臨別贈言說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根據詩歌本身所具有的情感特征,以及教學時機,設計思路如下:

      1、學一首(《別董大》),帶一組(多首送別詩),體現新課標“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的要求,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2、以讀為本,讀中感悟,兼顧聽、說能力的培養及書(書寫)、寫(寫作)的練習,從“聽說讀寫書悟”這幾個方面扎扎實實地進行語文基本功訓練,全方位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3、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給他們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主交流、自主選擇的時空,使他們在學習中學會學習,在交流中學會交流。

      4、努力建立平等的對話機制,教師與學生一起走進文本,展開對話,然后又一起走出文本,超越文本,進行知識的遷移、運用與課外的拓展延伸。

      5、以“情”為主線,通過課件的演示、音樂的激發及教師語言、動作、表情的感染,將詩情與學生的生活體驗連接起來,從而幫助學生完成對文本意義的獨特建構,使其受到美的熏陶、愛的教育,同時培養語感、發展思維。

      案例描述

      (一)以情入題

      1、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驚喜,請大家豎起你們的小耳朵聽仔細了。(為了讓全班同學能入情入境,筆者特意電話聯系了遠在外省的李濤同學。并用電話錄音錄下了他對全班同學的思念之情,配于歌曲《祝你一路順風》制成了課件播放。)

      [評:離別的音樂,熟悉的聲音,仿佛就在昨天,一下子就將學生的思念之情勾起,為入題作了很好的鋪墊。]

      2、師:同學們,他是誰呀?

      生(大聲地):李濤!

      師:在你的印象中,李濤是個怎樣的人?

      生陷入了對李濤的思念之中,片刻后,紛紛舉手。

      師:你們誰知道李濤是哪里人?

      生:湖北。

      師:沒錯,我們這位湖北好朋友上個月回老家讀書了,我們還沒來得及和他說一聲再見,他就踏上了開往湖北的火車。這么久沒見,你們想他嗎?是啊,老師也會經常想起李濤同學。他走的那天,老師有一個小小的遺憾留在心中,你們猜猜看,老師遺憾什么?

      生:沒有為他送別。

      師:是啊,回湖北的路途是多么遙遠啊!我們縱然有千萬個理由,他走的那天都應該送一送他,你們說是嗎?

      [評:既為切題做了準備,又讓學生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3、師: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時期,有一對知心好友即將分別,他們一個是詩人高適,一個是當時著名的琴師董大。臨別之際,高適觸景生情,揮毫作詩,贈別友人,這就是傳誦千古的--別董大。(教師板書詩題。)

      (二)讀詩題 知作者

      1、從“別”字我們可以看出這是一首關于什么的詩?(送別詩)誰送別誰?(高適送別董大)高適?高適是誰?

      生介紹作者。

      2、高適這首詩是送給誰的?(董大)董大?好奇怪的名字?誰能介紹介紹。

      3、你們的這些資料是從哪兒知道的?(生答)收集資料的方法有很多:報刊、雜志、廣播、電視、上網都是好辦法,希望同學們平時做一個有心的人。老師手里也有一些資料,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評:語文知識重在平時的積累,教會學生收集資料的方法,使學生在廣闊的生活中積累語文知識,提高語文素養。〕

      (三)讀詩句釋字詞

      董大雖然是當時著名的琴師,卻受到朝廷的冷落,失意之時,憤而離開了京城,好朋友高適為他送行,下面就一起去看一看當時送別時的情景吧。(課件播放課文朗讀)

      1、這位老師讀得好嗎?好在哪里?(古詩節奏的劃分)

      2、熟讀詩句。(自由讀、齊讀、指名讀、比賽讀、配樂讀)

      3、小組合作學習理解字詞意思。

      [評: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和合作學習的方式解決朗讀關和字詞關。]

      (四)懂詩意悟意境

      1 、看同學們學字詞學得這么棒,董大也該起程了。(播放課件:課文插圖配以狂風呼嘯的聲音。)你們聽,北風呼嘯,大雪紛紛;你們看,天色昏黃,夕陽被染得慘白,唯見遙空斷雁,出沒寒云。此情此景,與好友分別,你的感受如何呢?(生答)

      2、是啊,失意流落,好友分別,本是人生的兩大憾事,而天公亦不作美啊。細細讀讀前兩句,你覺得哪些景物最能反襯出作者的心情,請你用“~~~~”畫起來。

      (學生畫)--黃云、白日、北風、雁、雪。

      (1)黃云?白云、烏云大家聽得多了,這里怎么是黃云?你讀讀詩,猜猜看,這到底是什么原因?(見機點拔,當時他們分別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黃沙飛揚,以至于云都成了黃色的了。)

      你能把這句詩讀一下嗎?

      (學生讀)--你讀得黃云還不夠多,只是一片黃云。(突出“千里”。)

      誰能再讀一下?--你讀得黃云還不夠濃。誰愿意再來試試?(突出“曛”。)個別試讀,男生試讀,女生試讀,全班試讀。

      (2)、 讀得真不錯!第二句誰來讀一下?學生讀--見機點拔:你讀的“北風”能再猛一些嗎?你讀的雪能再大一些嗎?(學生讀)

      連起來讀。(小組讀、個別讀)

      (3)、雁?天冷了,你猜它們在干什么?(往南飛。)這時,誰也要遠行?雁陣遷移,別情凄凄啊。

      3、是啊,已近黃昏,夕陽西下,北風呼嘯,雁陣遷移,大雪紛紛,凄凄慘慘戚戚,怎一個“愁”字了得啊!帶著這種感受男同學讀--從你們的朗讀中老師仿佛看到了漫天的黃沙鋪天蓋地地向我卷來,女生讀--真冷啊!無情的飛雪紛紛揚揚直往我的骨子里鉆。老師也想讀,行嗎?

      4、好友離別,難分難舍;而老天爺似乎也不近人情,董大的心情一定糟到了極點。而真正的朋友這時候最應該怎么辦?

      讀一讀《別董大》,看看詩人是怎樣勸慰董大的。要讀出昂揚的精神,豪壯的氣概。

      如果你是高適,去送別董大。你準備用什么話來安慰董大呢?(讓學生把自己收集的名言讀一讀送給董大)

      是啊,明珠到哪里都發亮的,這讓我想起了唐代詩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有一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我把它送給你們,請你們把它轉送給董大,好嗎?(生讀)深情一點!(生讀)昂揚一點!(生再讀)

      聽了同學們如春天般溫暖的祝福,如果你是董大,你會說什么呢?請同學們來表演表演當時的送別情景。

      [評:緊緊抓住情感線索,在自讀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高適和董大依依惜別這一情感主線,然后誦讀古詩。在誦讀的基礎上,抓住景物描寫,切入離別的傷感。進而話鋒陡轉,以積極向上的態度勸慰友人笑對未來之路。教學時,以讀帶解,以演入情。學生與文本、詩人完成情感碰撞,既感動于高適和董大的情意綿綿,高適的哀而不傷,更流露出真摯而飽滿的感情。]

      (五)表真情延課堂

      1、你們精彩的表演讓老師感動不已。人生難免面對離情別緒。千百年來,無數文人墨客用筆記錄了他們對朋友深深的祝福,讓我們一起看看吧。(課件出示一組送別詩,讓學生讀一讀)。

      2、課件播放張學友的歌曲《祝福》,教師深情地:此時此刻,老師又想起了我們那位遠在湖北的好朋友李濤。要是他也像往常一樣和我們坐在這教室里,一起學習《別董大》,那該多好啊……老師提議,我們每個同學都想好一句話來送給李濤,好嗎?(學生在歌聲中寫下對李濤的深深祝福)。

      3、讓學生誦讀《別董大》,結尾時切入音樂《祝你一路順風》,師再一次深情地:李濤,聽見同學們熟悉的讀書聲了嗎?自古離別多感傷,老師之所以沒有把你要走的消息告訴同學們,是因為老師知道,同學們會難過的。算一算和同學們分別快一個月了吧?你在湖北還好嗎?同學們都十分十分地想念你,他們有許多許多的話兒想要對你說。(生紛紛舉手表達自己對李濤的思念之情,課堂氛圍和諧而感人)。

      4、其實,高適的一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可以用來送別朋友,又何嘗不能用來勉勵自己呢?

      當我們孤獨寂寞時,我們會告訴自己--(生讀)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當我們痛苦悲傷時,我們會告訴自己--(生讀)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當我們身處逆境,感覺到無救無助時,我們依然會告訴自己--(生讀)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5、要讓自己能夠理直氣壯地,慷慨地對自己說這句話,需要有些什么才行?

      6、董大是個人才,他的才能只是暫時無人賞識,只要他不沉淪,不灰心,振作起來,他會走出一條陽光大道來的。所以讓我們再次祝福他--  生再讀

      也讓我們再一次祝福我們遠在他鄉的好友李濤--  生再讀

      在音樂《朋友別哭》中結束本課。

      [評:感傷的音樂,親切的語言,款款的真情,猶如一杯醉人的米酒--回味悠長]

      教學反思

      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在教學中對學生加強情感教育,讓學生具有高尚的情操,這符合語文學科的人文性特點,也對培養學生人文精神提出了明確要求。培養學生的美好情感,激活語文課堂教學,實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本課的教學設計抓住一次教學契機,利用現實生活中的一場同學之別,做了一篇感情的“文章”。調動好學生的情感,創設良好的氛圍,也是我在這一課時教學中努力追求的。

      范讀--再現情感。  一定的語言形式表現一定的感情,古詩往往用精煉的詩句表達詩人濃厚的情感。教師通過范讀,準確生動地再現文本所蘊涵的感情。教學詩句第一部分時,為了讓學生體驗到離別時的感傷氛圍,特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老師范讀,學生閉目想象所看到的景象。

      點化--融化情感。  教師通過充滿激情的點化分析,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體會詩人的情感。本課教學中,要求學生找出哪些景物最能反襯出作者的心情時,教師通過點化,引導學生細細品味作者的情感基調,從而產生共鳴。

      表演--體驗情感。  表演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體會人物的性格特征,有利于更好地把握課文的精髓。教學中,我在分析完詩意后要求學生分別扮演詩人高適和其好友董大,表演離別時的情景。學生熱情高漲,表演得栩栩如生。

      音樂--渲染情感。  教學中,把音樂與語言文字聯系起來,能實現學生聽覺、視覺等器官的融合,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學本課時,筆者選擇了幾首經典的送別歌曲,適時地渲染了課堂氣氛。

      著名教育家霍懋征老師說得好:“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在這個世界上,愛是我們共同的語言,用愛澆灌孩子柔嫩的心田。聽聽本堂課中學生們送給李濤的真誠話語吧:

      生1:李濤,我們五<1>班的同學全部都是你的朋友。

      生2:李濤,雖然你遠在他鄉,但是我們永遠記住你。

      生3:合意的朋友千金難買,我真希望你能回來!

      生4:李濤,雖然你遠在他鄉,但是我們一樣天涯比鄰!

      生5:圣代即今多雨露,暫時分手莫躊躇。希望我們有緣再相見!

      ……

      試問,身處此情此景之中的師生,哪有心弦不為之共振?哪有心曲不為之共譜?哪有心聲不為之共鳴?在這些愛的語言里,我們深信:學生們會記住古詩《別董大》,也會永遠記住李濤的。

    [《別董大》教學設計 (鄂教版四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鄂教版小學科學課件

    2.《別董大》教案

    3.鄂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提升測試題

    4.小學信息《曲線工具的使用》說課稿鄂教版

    5.鄂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我的寫作夢》教案

    6.鄂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期末測試題

    7.鄂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夏天和冬天》教案

    8.鄂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期末試題2017~2018

    9.鄂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提升測試題

    10.幼兒園小班別董大教案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国产五月综合网 |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中文字幕 | 午夜福利理论片高清在线观看 | 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人妖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