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西沙漁人(第一課時)
一、 教材理解
這篇課文記敘了西沙漁人下海捕鯊的情景,贊揚了他們機智剽悍的品格。全文可以分成3段。第一段(1、2自然段)概括介紹了西沙漁人是久經風浪鍛煉、機智、剽悍的海獵手。具體從“他們敢于出沒在波濤險惡的南海上,敢于潛入幾十米深的海底,敢于只身釣鯊魚。”3個方面寫出了他們的品格。這一段還寫了鯊魚的兇猛異常--把人咬成兩截,使人血肉模糊,但西沙漁人偏偏喜愛釣鯊魚,表現出西沙漁人的勇敢。第二段(3、4自然段)具體介紹西沙漁人是怎樣釣鯊魚的。第3自然段講西沙漁人的魚鉤非常大、倒刺鋒利、釣繩粗、鉤和線接連處包著銅片,體現出西沙漁人的聰明智慧。第4自然段講西沙漁人是怎樣制服兇猛的鯊魚的。西沙漁人先用肉腥味誘使鯊魚上鉤,然后放盡釣繩任鯊魚逃竄,等鯊魚無力時,西沙漁人提起釣繩,迅速用利斧將它劈死。第三段(5自然段)講西沙少年相約釣鯊魚。
二、 教學目標
1、 有感情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能回答課后問題;感受西沙漁人勇敢、機智、剽悍的品格,培養學生的陽剛之氣。
2、 學會本課生字,讀準多音字“掙、扎”;理解18個新詞語的意思。
三、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理解西沙漁人的剽悍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培養學生的陽剛之氣。
四、 教學準備
小黑板
五、 教學過程:
(一) 揭題導入
1、 同學們,還記得我們背過的古詩《江上漁者》嗎?誰愿意來背背?
[設計意圖:江上漁者是《語文課程標準》推薦的古詩文背誦篇目之一。將與本文相關的古詩引進課堂教學,使本課教學有個別具一格的開頭]
2、 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就是寫那些出沒風波里久經風浪的西沙漁人的。
板書:西沙漁人
3、 讀了課題,你想到了什么?
歸納小結:西沙漁人是怎樣的?
西沙漁人如何捕魚?
4、 引出單元導讀:我們這個單元要求同學們在邊默讀課文時邊提出問題,下面就帶著你們提出的問題去讀讀課文。
(二) 初讀課文,提煉主題
1、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正確,做到不添字不漏字。
反饋:分小節指名朗讀
2、 同學們讀得都挺不錯,聽的同學也很認真。那么你解決了什么問題呢?
3、 再去快速讀讀課文,然后用課本里的或課外的詞語概括西沙漁人給你留下的印象,并把這個詞語寫到書上插圖空白處。
反饋:指名板演詞語。
4、 來看看同學們寫的詞語,我發現有幾個同學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剽悍”這個詞語。那你能來猜一猜,剽悍是什么意思嗎?生活中哪些人可以用剽悍來形容?誰能夠運用工具書說說剽悍的意思?
反饋:剽悍--輕捷勇敢
[設計意圖:沒有生活經驗,文字只能是枯燥的概念。文中的“剽悍”一詞,單從詞典中查出它是“輕捷而勇猛”的意思,是不能培養起語感的。通過聯系生活經驗理解詞語,理解才能到位。]
5、 那課文是怎樣寫西沙漁人的剽悍的呢?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第二小節。
(三) 學習第二小節
1、 放聲讀課文第二小節,邊讀邊找從哪里可以看出西沙漁人的剽悍?然后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
2、 反饋
(1) 他們駕一葉扁舟就敢出沒在波濤險惡的南海上。
板書:船小 浪大
齊讀
(2) 他們敢于潛入幾十米深的海底采集海參、珊瑚,敢于下海擒拿七、八百斤重的大海龜,甚至敢于只身去釣鯊魚。
板書:海深
你認為該怎么讀好這句話?你為什么要這樣讀?(讀出層層遞進的感覺)
指名讀,男、女生分別讀。
(3) 這兒的鯊魚大多屬于虎鯊一類,兇猛異常。尖利的牙齒能一下子把一個壯年漢子咬成兩截,猛烈揮動的尾巴只要擦到你的皮膚,立刻會使你血肉模糊。
板書:魚猛
你還有別的關于虎鯊的資料向大家介紹嗎?指名回答
導:是啊,這真是一種可怕的動物,讓我們用朗讀把它的兇猛體現出來。練讀
指名讀
讀到這里,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嗎?指名生答。若無,則有師指出為什么寫西沙漁人的剽悍要寫虎鯊的兇猛呢?(襯托西沙漁人的剽悍)
(4) 正因為西沙漁人機智剽悍,所以他們--引讀偏偏喜愛釣鯊魚。
3、 小結:第2自然段中西沙漁人的剽悍主要體現在海深魚猛、船小浪大。讓我們一起來讀讀第二小節。齊讀
4、 那課文哪里還寫出了西沙漁人的剽悍呢?我們下節課再來學習。
(四)作業
1、 當堂練
(1) 選擇你認為難寫的生字寫幾次。
(2) 記一記你從課文中摘錄下的好詞。
反饋:指名生板演難寫生字,集體分析。
2、 課后做
(1) 再讀一讀課文第二小節,然后畫一畫你心目中的西沙漁人的形象。
(2) 當一回《溫州晚報》的小記者,設計幾個問題采訪西沙漁人,寫一篇采訪稿。
板書設計:
西
沙 船小 浪大
漁 海深 魚猛
人
[西沙漁人(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