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樹》教學設計之一
佚名
教學目標:
1.會認四個生字,會寫六個生字,理解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只有長得更高,才能望得更遠”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懂得“只有長得更高,才能望得更遠”的含義。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掛圖。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簡筆畫出一棵小松樹,提問:你們知道松樹的哪些特點嗎?
二.了解自學情況:
1.小組生字紅綠燈(檢查生字學習情況)
2.指名讀課文。
3.默讀,概括課文大意。
三.質(zhì)疑問難。
四.指導學習書寫生字。
1.觀察字形,交流記憶方法。
2.教師范寫。
3.學生練寫。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
1.指名認讀詞語。
2.指名讀課文。
二.師生互動:
1.自由讀,畫出中心句。
2.“只有長得更高,才能望得更遠”是什么意思?結(jié)合生活實際說一說。
3.小松樹是怎么明白這個道理的?讀課文,思考。
三.生自學課文,看看小松樹的成長共分為幾個階段,每次成長的動力是什么,結(jié)果怎么樣。
四.全班交流。
五.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六.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想?
板書設計:
2.小松樹
只有長得更高,才能望得更遠
教學總結(jié):《小松樹》可分成兩段音樂。因此,在第一段音樂中,我從其速度、節(jié)奏、情緒等方面進行考慮,第一段音樂速度稍快,富有彈性的節(jié)奏讓人感到明快、活潑的氣氛,旋律上下起伏,讓學生感受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對學生進行啟發(fā):"你們想到了哪些鐘的聲音呀?"他們聯(lián)想到了"有小鐘,大鐘,還有布谷鐘,他們正在進行唱歌比賽。"于是我讓學生直接參與音樂表演中,讓他們來表演: "用你的手指當分針和時針走路,注意要按照音樂的節(jié)奏進行。" 如:有的用手指劃圈;有的左手上舉不動,右手劃圈;有的幾個小朋友一起圍成圈,中間兩個小朋友扮分針和秒針走動……。伴隨著"滴答滴答"的鐘表聲,認識到時間的寶貴,懂得珍惜時間,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接下來在第二段音樂的欣賞中進行與第一段的比較得出這段音樂比較安靜,給學生一個想象的空間,讓他們自由發(fā)揮想象。"你們聽那是老爺爺在為小鬧鐘看病呢?"讓學生不僅可以用肢體語言來表現(xiàn)音樂形象,也可以用口頭來表達所聽到的內(nèi)容。音樂欣賞教學中,我們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引導他們主動投入欣賞活動中,對于小學一二年級低齡兒童來說,更要利用他們的年齡特征,因勢利導,循循善誘,采用各種靈活教學手段,從而更好地獲得樂曲所表現(xiàn)的情感,理解音樂所表達的內(nèi)容和形象。
[《小松樹》教學設計 (鄂教版四年級下冊)]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