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一)知識和技能
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過程與方法
能根據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學習重點】
學生能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學習難點】
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知識鏈接】
余伯牙,春秋時代的琴師。既是彈琴能手,又是作曲家,故被人尊為“琴仙”!镀堊觿駥W篇》中曾講“伯牙鼓琴而六馬仰林”,可見他彈琴技術之高超。《呂氏春秋本味篇》記有伯牙鼓琴遇知音,鐘子期領會琴曲志在高山。流水的故事!肚俨佟酚涊d:伯牙學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師成連把他帶到東海蓬萊山去聽海水澎湃。群島悲鳴之音,于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F在的琴曲《高山》。《流水》和《水仙操》都是傳說中俞伯牙的作品。后人以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為題材還創作了琴歌《伯牙吊于期》。
【自主預習】
1.交流課前收集到古今中外交友的名言名句。
2.讀題解題:題目是什么意思?
3.質疑: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要提?
教師點撥
二、讀通課文,感知文意。
1.自由、大聲讀課文,至少三遍,有生字的地方,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古文的朗讀和現代文不同,請再讀課文,注意斷句停頓,讀出節奏。
3.同學之間比賽朗讀,看誰讀得正確、流利,較有感情。
三、讀懂課文,領會文意。
1.交流學習古文的方法。
2.自主學習,疏通文意。
3.小組合作交流。
4.分組匯報: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故事。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合作探究】
1.探究一:什么是“知音”?從哪看出鐘子期和俞伯牙互為知音?
(1)說說“知音”的意思。
(2)勾畫出鐘子期和俞伯牙互為知音的語句寫下來。抓住關鍵字“善”,反復品味。
(3)大膽想象:伯牙彈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的場景,還會有哪些動人的場景?這時,子期分別是怎樣贊嘆的?
仿句說話: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伯牙鼓琴,志在細雨。 善哉,綿綿兮如( )!
伯牙鼓琴,志在( )。 善哉( ), 兮像( )!
2.探究二:為什么要“絕弦”?
(1)鐘子期死了,俞伯牙的心情怎樣?俞伯牙怎么就會認為世上再無知音了呢?
(2)閱讀明代馮夢龍在《警世通言》中用生動的筆觸描述了這個動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俞伯牙曾經寫下了一首短歌,來追悼自己的知音鐘子期。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杯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義,三尺瑤琴為君死,此曲終兮不復彈!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言!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3)交流讀后感受。
(4)談談自己對俞伯牙絕琴這種做法的理解。
【匯報展示】
一、交流感悟,質疑問難。
1.讀了這個故事,你讀懂了什么?
2.讀了這個故事,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要問?
二、復述故事,感知文意。
說說伯牙絕弦的故事。
【達標檢測】
1、選擇加點字的正確解釋,把序號填入括號。
絕:①斷絕、诟F盡、圩卟煌ǖ摹、塥氁粺o二的、輼O、最
伯牙絕琴( ) 斬盡殺絕( ) 絕處逢生( )
美妙絕倫( ) 絕大多數( 。 已陆^壁( 。
善:①擅長、善于 ②好 ③善良、苋菀,易于、蒉k好、弄好
伯牙善鼓琴( )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心懷不善( )
多愁善感( ) 善始善終( ) 英勇善戰( )
2、句子停頓不恰當的一句是:( )
①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谏圃,洋洋/兮若/江河!
、鄄溃,鐘子期/必得之
、懿溃^/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小結延伸】
1.欣賞《高山流水》樂曲,回味動人故事。
2.伯牙為了知音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此時此刻,你想說些什么?
自主評價: 組內評價: 教師評價
[伯牙絕弦導學案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談中國詩》導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