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綿竹市什地鎮學校:張禎恒
社會是殘酷的,物競天選,優勝劣汰的自然規律是不容改變的,人類的壯大,其他生物的弱化,均是這一原則的體現。同時人類自身也是從這一過程中走過來的。因而學會競爭,學會生存是非常必要的。
前一段時間,兩歲的兒子與一歲多的妹妹,發生的矛盾,引起了我的思考。
那天,我拿著掃帚掃地,剛掃完,兒子便將掃帚搶了去。妹妹也跟來爭著搶著,兩小孩都拿著不放。突然,兒子把掃帚一丟,大哭起來。我愣了,不知怎樣是好,勸兒子,還是幫兒子拿回掃帚。正在這猶豫的時刻,妻子聽到兒子的哭聲跑了過來,用另一個玩具哄走了拿在妹妹手中的掃帚,給了兒子,兒子不哭了。當時我認為這種收場算是最好的。然而,后來發生的事,卻讓我意識到,那是不行的。因為每一次兒子與妹妹或他人相爭時,他都會以哭鬧之勢求助于大人。
前天,看到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中國媽媽,將兒子帶到瑞典去讀書。一天,兒子在學校被同學打了,學校老師卻不管。媽媽非常生氣,去質問老師,老師說:“你的孩子被打了,但是他也可以打那個打他的孩子呀!”聽得這位母親倒吸了口涼氣。于是她又找到了欺負自己孩子的那個男孩的家長。更沒想到的是,那個家長和老師一樣:“你的孩子也可以打我的孩子。”弄得這位母親簡直不知道瑞典人到底是在用什么邏輯教育孩子。一段時間后,母親終于明白了:在瑞典,孩子受到欺負家長既不能去找老師,也不能去找欺負人的孩子的家長。在他們眼中,這是一種優勢的表現,受欺負則是無能的表現。
我想,在我們中國,欺負人定然是一種霸道的行為,是要受到譴責的。然而瑞典人的思路卻是值得我們借鑒的,那就是讓孩子學會生存,自己去解決自己的事,自己去爭取生存空間。
回到開始,我想,如果我兒與妹妹爭搶時,大人不去參與意見,兒子定會想辦法解決,即使解決不了,他也會在一次次的碰撞中學會生存,獲得自己的生存空間,而不是寄希望于別人。
[讓孩子自己去爭取生存空間 教師隨筆]相關文章:
4.音樂教師隨筆
5.歷史教師隨筆
6.教師數學隨筆
7.教師工作隨筆
8.美術教師隨筆
10.寫給自己的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