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字文舉,東漢曲阜人也。孔子二十世孫,泰山都尉孔宙次子。融七歲時,×月×日,值祖父六十壽誕,賓客盈門。一盤酥梨,置于壽臺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按長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父奇之,問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獨小,何故?融從容對曰:樹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長,為人之道也!父大喜
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并且懂得禮節,父母親非常喜愛他。 一日,父親買了一些梨子,特地揀了一個最大的梨子給孔融,孔融搖搖頭,卻另揀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說疲乏:“我年紀最小,應該吃小的梨,你那個梨就給哥哥吧。”父親聽后十分驚喜。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傳下來,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孔融小時候,不僅學習勤奮,而且善于思考。父親外出拜客總是帶著他去。10歲那年,他隨父親來到洛陽。正逢洛陽太守李膺大府內走。這時守門人忙把拉,問道:“你是哪家小孩,到一邊玩去!”孔融嚴肅地回答說:“請你們進去通報,山東孔融來訪。”守門人見他一本正經,也不知是什么來頭?笑著問:“小公子,可有紅貼?”孔融說:“我家和你家主人世代交往,又有師生之誼,無需紅貼,只管通報。”守門人怕慢待貴客,只好進去通報。這時李膺正和許多文人雅士交談,聽了通報,一時想不起這位孔融和自己家庭是什么關系,只好哈哈:“請進!”小孔融興沖沖走進大廳,一邊向主人問候,一邊拱手招呼各位來賓,態度不亢不卑。李膺一邊讓座,一邊打量著這位俊才少年,心里好生奇怪:這小孩從未見過面,而他為何自稱通家呢?于是,李膺問道:“小公子,你說我們兩家世代交情,我怎么想不起來啊!”孔融微笑著說:“500年前孔子曾經問禮于老子,孔子姓孔,老子姓李,說明孔、李兩家500年就有師生之誼。今你性李,我姓孔,也是師生關系,我們兩家不是累世通家嗎!”孔融語出驚人,在座客人無不暗暗稱奇。太守李膺不禁哈哈大笑起來:“小公子真神童也。”唯有太中大夫陳韙不以為然,冷冷地說:“小時候聰明的人,長大后未必有作為。”面對挑戰,孔融笑著說:“這樣說來,先生小時候一定很聰明。”這一巧妙對答,弄得陳韙面紅耳赤無言回對,暗暗坐在一旁生氣。孔融則目不斜視,裝著大人模樣,一本正經地喝著茶,引得眾人哈哈大笑。
孔融讓梨的教案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6個生字及其組成的詞語,認識“手”部(手字底)讀懂課外內容,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復述課文。
2、能通過觀察圖畫、講述故事,使學生懂得謙讓的道理,培養學生具有對人謙讓的美德。
教學重點:
1、讀準生字的字音,掌握字形,理解生字新詞的意思,讀懂課文內容。
2、讓學生懂得孔融為什么拿小梨,教育學生學習孔融對人謙讓的美德。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訓練口頭復述故事的能力。
教時:兩個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要點:學會生字的讀音,理解字詞意思;讀懂課文內容,讓學生知道謙讓的道理。
教學過程:
1、啟發談話,引入新課。同學們,你們還記得老師向你們提出的家庭禮儀要求嗎?
生:在家要孝敬父母,有好吃的東西要讓給長輩
師:對,這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
古時候,有一個人在這方面為我們做出了好榜樣,你們知道他是誰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他的故事的課文。
2、板書課題:孔融讓梨
問:讀了課題,你知道課文主要寫誰?(孔融)寫他的什么事?
生:(寫他讓梨的事)
師:① 指導看圖,了解課文大意。圖中哪個是孔融?他家有什么人?他們在干什么?小孔融是怎樣做的?你怎么知道孔融拿的是小梨?
② 學習生字新詞。出示生字卡片,認讀生字(自由讀、指名讀、齊讀、開火車讀)正音:讓(rang):讀準翹舌音和后鼻韻母。歲(sui):讀準平舌音。拿(na):讀準鼻音“n”出示詞語卡片認讀新詞。
③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共有幾句話?
學生回答后老師小結:課文共有五句話,四個帶“。”(句號)的句子,1個帶“?”(問號)的句子。
全文分為兩個自然段來寫,第1、2句為第1自然段,第3-5句為第2自然段,每個自然段的開頭都低兩個格寫。
(認識自然段)指名讀課文(檢查是否讀得正確、通順)。講讀第1自然段:第1小組讀第1句,
生思考:故事發生在什么時候?小主人叫什么名字?從圖中哪里看出故事發生在“從前”?
師述:圖中人物的衣著是古時候的衣服,他們的頭發梳妝也不同于現在,說明時間距離現在很遠很遠。
課文不用“從前”,可以換個什么詞?(“古時候”、“很久很久以前”)。誰能用“從前”說一句話?第2組朗讀第2句,思考回答:孔融那時有多大?一天他和誰干什么?(“四歲”說明孔融那時很小,相當于上幼兒園的小朋友,比我們現在還小兩三歲。)把兩句話連起來讀讀。(指名讀、小組讀、開火車讀)。
指導學生看掛圖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講讀第2自然段孔融和哥哥一塊吃梨時,他是怎樣做的,課文哪一句告訴我們?
生讀第2自然段第1句,看圖,問:“拿了”是什么意思?請同學們做“拿”的動作。孔融拿小梨是別人要他這樣做的嗎?(不是,是他自愿拿的)。這時誰看見了?他的神態怎樣?(感到奇怪)。孔融在家里是最小的,他先拿梨,可又不拿大的,卻拿小的,這時候,爸爸看見了,感到很奇怪,他說了些什么?
(指名讀第2句)指導朗讀爸爸說的話(幻燈顯示)(范讀、齊讀、自由讀、指名讀,讀出疑問的語氣)。老師提示:“問”:有不懂的地方向對方提出來。所以句子要用“?”(問號)。
你從圖中哪里看出爸爸是在問孔融?(因為爸爸對著孔融)。假如你是孔融,你會怎樣回答?(讓學生講講自己的想法)。
孔融怎樣回答的?指導朗讀最后一句。
孔融和哥哥一塊兒吃梨,他為什么吃小梨?從他的法和說話中,可以看出孔融是個怎樣的孩子?你們現在知道課題中的“讓”字是什么意思了嗎?
(讓學生說說)。老師歸納:“讓”的意思是把好處給別人。課文是指孔融把大梨留給其他人,自己吃小的。這是一種對人謙讓的美德。
把第2自然段的三句話連起來讀讀。指導學生看掛圖背誦第2自然段。朗讀全文。問:你們學習孔融讓梨的故事后,懂得了什么道理?今后應怎樣做?討論后指名說說。
作業: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要點:
1、復述課文、指導寫生字。
過程:復習:背誦課文。分角色表演課文內容。(一個念旁白,一個當爸爸,一個演哥哥,一個淹孔融)復述課文。
2、要求:用自己的語言把這個故事講出來,要講得生動、完整,重點要抓住孔融和哥哥吃梨時,他是怎樣說的,怎樣做的。
3、自由講:指導書寫生字:出示生字卡片,認讀生字。
說說你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讓:左右結構,左邊“讠”(言字旁),右邊“上”,合起來是“讓”。
前:上下結構,上面“丷”(八字部),中間“一”,左下“月”,右下“刂”,合起來就是“前”。
歲:上下結構,上面“山”(山字部),下面“夕”(“多”的一半)合起來就是“歲”。
拿:上下結構,上面“人、一、口”,下面“手”(手字底),拿起來 就是“拿”。
問:半包圍結構,外面是“門”,里面是“口”,合起來就是“問”。
4、老師示范板書,學生在練習本上開字頭。用以上生字口頭組詞。
學生練習寫字(老師巡視)。
作業:(1)抄寫課后詞語。(2)把《孔融讓梨》的故事講給家長聽。
[孔融讓梨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孔融讓梨小班教案
8.人教版天地人教案
10.人教版《觀潮》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