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糾結的現狀
中小學減負喊了多年,也做了多年,但是實際的效果不大。在超負荷教育下,教學效果不理想,學生體質不佳,甚至因學業負擔過重而患重病和自殺的惡性事件也時有所聞,超負荷教育的負面影響依然大面積存在。為此,方方面面在減負這個問題上都感到十分糾結。
教育主管部門多年來一直在認真地抓中小學學業負擔減負的問題,從教育部的減負萬里行到各地從上到下歷年來多次下發的減負令,以及各類教學減負檢查,減負工作不可謂沒有下功夫。但是往往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教育主管部門的努力被化解于無形之中,導致減負效果不佳,學生負擔過重的現象屢屢反復。
面對減負問題,許多教師感到十分的困惑,從內心來講,他們也不愿意每天心力交瘁地進行超負荷填鴨式摧殘教育。但是,領導和家長們都要求分數說話。領導視分數為政績,家長以分數評價老師,各類考試的分數就是一個個硬指標,決定著老師的升遷進退。面對這種情況,除了懸梁刺股的精神,書山題海的方法,他們看不到還有什么方法可以應對這種局面,因此,他們一方面在教學中無奈地透支自己的生命與精力,另一方面又在積極地執行超負荷填鴨式摧殘教育。
面對超負荷填鴨式摧殘教育,大多數普通學生的家長都感到十分揪心。他們一方面為兒女沉重的書包,繁重的學習深感擔憂,但另一方面又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企盼兒女通過吃得苦中苦,將來能有一個好前途,能一舉改變家庭的地位。他們除了知道懸梁刺骨,臥薪嘗膽的傳統學習理念之外,不知道科學理性的學習理念會使孩子學得更好,不知道超負荷學習的危害,因此這些人既是超負荷填鴨式摧殘教育的受害者,又是這種教育熱心的支持者。
媒體對中小學學業減負問題的看法更是莫衷一是:學業負擔重是摧殘還是勤奮?需不需要減負?能不能實現減負?減負是減了誰的負?學業負擔重是體制問題還是方法問題?減負會不會影響學習質量?減負會不會導致中考、高考失敗?在減負這個問題上,各種見解,各種觀點相互碰撞。不同的見解與觀點代表著不同的觀念,由于各種觀念之間沒有找到共識,所以形成長期的糾結。
學業負擔過重,但無可奈何,為了將來有個好前途,還是要在書山題海中拼搏下去。上海衛視《成長的煩惱》反映著這類觀念。
學業負擔過重,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人民日報《不快樂是一種普遍現象》代表著這類觀點。
學業負擔過重是隱性殺手,會給學生和家庭帶來難以承受的傷害,中小學必須減負。詩人藍蘭《我的教育調查》代表著這類觀點。
學業負擔過重是中考、高考這類升學考試所帶來的必然結果,只要不取消中考、高考,不改變現在的應試教育體制,學生減負是不可完成的任務。成都商報《減負是小學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新浪新觀察326期《減負減了誰的負》都反映了這類觀點。
學業負擔過重不僅有害學生身心健康,而且學習效果不好。教育導報《超限度教學是低效率的教育方法》代表著這類觀念。
不同的視角,不同的觀點都聚焦在減負這個問題上,但是多年來都沒有達成共識,這是減負不能落實的關鍵。
二、問題的癥結
不管是教師還是家長,都只能在時代劃定的區域里選定路線,在當今談取消中考、高考都是不合理,也是不現實的,只有在現實的格局下,尋求最佳方案才是務實和解決問題的態度,也是解決教育中不合理現象的鑰匙。因此,教學理念是減負的關鍵。教育理念決定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決定了在教學中是加負還是減負,教學方法是否科學決定了學生身心健康的好壞和教學效果的優劣。
減負令能否執行,能否跳出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減負減負越減越負的怪圈,關鍵在于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只有具備了正確的教育理念,才能去追求符合教育生理學的最佳教學效果,而不是抓狂胡整,用加負加壓的錯誤方法來追求學習效果。
由于大多數的教師與學生家長都篤定地相信超負荷填鴨式教育,認定它是取得優良學習效果的唯一途徑。正因為如此,才會在全國大面積的出現學生負擔過重的問題。所以,首先要弄清楚:超負荷填鴨式教育能否達成優良的教學效果,還有沒有其它更好的教學方法?這是關于能否落實減負的核心問題,只有在這個問題上達成共識,其它問題才能逐一解決。
三、理念的比較
科舉時代的學習理念強調的是勤奮刻苦,所謂的“讀、讀、讀,書中自有黃金屋,讀、讀、讀,書中自有顏如玉”,懸梁刺股,臥薪嘗膽等等,這種理念除了名利與刻苦,不知科學學習為何物。這種理念所產生的結果就是:讀書人被稱為白面書生,他們大都頭腦僵化,因循守舊,智慧不開,缺乏對科學的認知,缺乏想象力與創造力,靠死記硬背四書五經而博取功名,是一些手無縛雞之力的“半殘廢”。
那么,什么是現代科學教育呢?那就是使教育符合科學的發展,具體在教學份量方面,它是建立在教育生理學基礎上的教育理念與方法,它正視學習極限,承認極限對人體的制約,強調立足自身條件,在學生自己的能力限度之內的勤奮刻苦學習;在人體的承受限度之內,追求所學知識量的最大化和最佳學習效果。
現代教育生理學的研究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普通小學生每天最佳的學習時間總數大約是4---6小時,普通中學生6---8小時,在這個限度之內,所學到的知識量最多,學習效果最佳,超過這個限度,所學到的知識量和學習效果反而逐漸下降,超過的限度越多,學習效果就下降得越多,最后的結果就是損害身心健康。因此,教師和家長需要追求的是最符合學生實際情況,最能取得最佳學習效果的科學學習,而不是攀比誰的課補得多,誰的負擔加得重。
勤奮與摧殘的界限在于度的把握,在學生個人學習限度之內所作的努力叫作勤奮,而在這個學習限度之外的努力叫折騰,嚴重的叫摧殘。在追求最佳學習效果的過程中,舊式的非理性教育只看見了“努力”這個要素,而不知道舒緩、放松、適當的休息和體育鍛煉也是獲取最佳學習效果不可缺少的要素,所以往往只是片面強調勤奮。人們只要走進這類教師的教室,到處都可見貼滿了強調勤奮的豪言壯語,但是就沒有一丁點的學習要適度、科學的警句。在普通人群中,能力超群與能力欠缺的學生都是極少數,而現在的超負荷超限度教育卻無視能力差別,讓廣大普通學生陪尖子生攻書,極大地損害了普通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學習效果。
由于許多教師和家長固執地持有陳腐的舊式教育理念,迷信加負加壓的學習效果,在這種教育方式下,很多學生出現了與科舉時代的白面書生相類似的現象:身材像豆芽,眼鏡片像瓶底,站隊和跑步稍長時間就要暈倒,神經衰弱與神經官能癥十分普遍,身體基本上是“半殘廢”,在書山題海的超負荷壓力下,精神恍惚,精力不足,記憶減退,似懂非懂,似學非學的現象大量存在,完全不是學生應有的最佳學習狀態和最佳學習效果。嚴重的還會患上內分泌或精神疾病,甚至自殺,這方面的例子不勝枚舉。
現代教育理念崇尚科學與理性,它認為超負荷填鴨式教育違背科學規律,不僅摧殘學生身心健康,而且學習效果不佳。要出好成績,是靠書山題海還是靠科學教育,這是兩種學習理念最大的區別。
遺憾的是我們的許多教師和家長不懂這個道理,為了求得所學到的知識量最大化和最佳學習效果,蠻干胡來,完全違背人體學習極限的制約,錯誤地進行書山題海,超負荷填鴨式教育,還自以為是遵從古訓的最佳學習方法,他們是用科舉時代的學習理念在學習現代科學知識,是中國近代洋務運動中的糊涂觀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在當今時代的延續。因此他們跳不出在學習上加壓加負的怪圈,對超負荷摧殘式教育陷入無可奈何的宿命論。
這些人不僅自己目光短淺,看不到出路,甚至斷言減負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正是由于這些糊涂觀念,所以才有家長在子女已經在學校滿負荷,甚至超負荷的學習之后,又逼迫孩子到校外補習班加課,這完全是摧殘孩子,是拿錢買罪受。校內負擔重,校外補習火爆,往往是錯誤教育理念催生的產物。家長們尤其要想明白,你要的是符合你孩子能力的最佳學習效果與身心健康,還是要的是盲目跟風攀比的所謂勤奮的表象?這種所謂的勤奮帶來的往往是學習效果低下,身心嚴重受損,只有家長才是保護孩子不受不當教育傷害的最后一道屏障。
錯誤教育理念導致的錯誤教育方法,錯誤教育方法導致超負超壓的現象,以及由此導致的負面惡果,但是這些人往往看不到問題出在哪里,反而振振有詞地把問題推給中考、高考。他們的理由是:為了考試不得不如此教學。
在教育上通過考試檢查學習效果和選拔人才,是世界發達國家通行的做法,也是比較公平的一種機制,而這些國家并沒有因為存在考試就出現加負加壓的中小學教育,所以把我國中小學負擔過重的問題推給中、高考是一個誤區。
我們當前的問題,重點不在于國家設定的各級考試,而在于老師非理性的摧殘式教育。就像為了參加奧運會,教練要運動員服用興奮劑,錯的是教練,而非奧運會。同樣的道理,因為要升學考試,教師就要進行摧殘式教育,錯在教師,而非升學考試。
我們所欠缺的是普及科學教育的理念與方法,迫切需要的是在教育理念與方法上不要墨守陳規,而是要與時俱進。
超負荷教學不等于教學效果好,不等于考試上線率高;減負不等于教學效果不好,不等于考試上線率低。關鍵看教師和家長是否尊重教育生理學的規律,有非常多的實例向我們展示,科學教育的效果遠遠好于超限度摧殘式教育;也有非常多的實例向我們展示超負荷超限度的不當教育所造成的觸目驚心的惡果。
不管是家長為了子女的考試和將來的前途,還是教師為了升遷進退,需要的都是在學生能力范圍之內,取得最大的有效學習量和最佳學習效果,而不是形式上補了多少課,加了多少作業的疲勞摧殘;教師和家長們只有具備了現代教育理念的共識,才可以跳出陳腐的舊觀念,才可能在教學中去研究和遵循教育生理學的規律,自覺自愿積極主動地去落實減負。
2015,08,11
[減負的關鍵在于改變觀念]相關文章:
1.
4.改變命運故事
5.我們都在改變
8.
10.成功在于行動的勵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