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了親人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五年級下冊)

    發布時間:2017-7-22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材簡析

    《再見了,親人》選自現代作家魏巍的《依依惜別的深情》。這是一篇敘事抒情的文章,描寫了1958年中國人民志愿軍最后一批官兵離開朝鮮回國時,在車站上同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動人情景,表現了志愿軍和朝鮮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摯情誼,贊揚了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課文感情真摯,敘事抒情相互交織,語言親切感人,構思精巧別致。前3個自然段寫法大體相同,都是用滿含懇求意愿的祈使句開頭。中間敘述的內容主要是由送別時的情景和追憶難忘的往事組成。同時,這3個自然段還以具有充分肯定語意的反問句結尾,避免了平鋪直敘。課文的最后3個自然段以呼喚的方式,抒發了志愿軍戰士的心聲,表達了志愿軍戰士與朝鮮人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感情。

    教學目標 識記 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噩耗、剛強、雪中送炭、同歸于盡、深情厚誼”等詞語。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錄使自己感動的詞句。

    理解課文內容,理解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國際主義的教育。領悟課文表達上的一些特點(主要是課文前三個自然段的共同點)

    應用 體會課文重點語句對表達情感的作用。

    內化 從課文中挑選志愿軍戰士為朝鮮人民所做的事,展開想象,再寫下來。

    情感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深厚友誼。

    難點:1--3自然段的共同點(表述方法)的理解,朗讀;理解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國際主義的教育。

    課前準備 1、會讀、會認生字,會組詞。

    2、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分清課文寫了哪幾個代表性的人物。分別舉了什么樣的事例。

    3、參考資料,了解志愿軍抗美援朝,英勇犧牲的戰斗故事。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流程

    目標分解 教學操作內容、程序(實施)

    第一課時

    引學

    一、揭題激發興趣

    1、板書“親人”,看到親人這個詞,你大腦海中想到了誰?理解意思(有血緣關系的人)

    2、板書“再見了”,平時有沒有和親人分別的時候,內心的感受如何?用一個詞概括當時的感受或場景?(依依惜別 戀戀不舍 難舍難分……)與親人離別的確是一件難過的事。今天要學的《再見了 親人》這篇文章,講的親人指的是誰?這句話又是誰對誰說的?

    二、齊讀課題。

    1、以后再也見不到了,要有這種情感。(很有情感地示范)“再見了,親人”大家讀。

    2、現在親人就在眼前,一邊握手,一邊說:“再見了,親人”。(語速較快,有節奏地示范)大家讀。

    3、現在親人就在眼前,手握著手,體會一下,讀。

    4、還要把手抖起來就像了,F在親人已經上車了,站在車窗里面往外看,朝鮮人民站在站臺上,望著車上的戰士,怎么讀?(比前次語氣激昂)

    5、列車已經走遠了,朝鮮人民望著遠去的列車,最后一次深情地呼喚。

     “再見了,親人。”(讀聲較高,聲音悠長)

    6、小結:同一句話,不同的情況,讀法就不同。

    檢查

    預習

    了解故事背景 導學 自由讀文,讀準生字字音,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思考:這里的親人指誰?這句話又是誰對誰說的?

    自學 1、學生自學,教師巡視了解學情。

    2、學生互相提示易讀錯、易寫錯的字暫時:zàn友誼:yì血泊:pō

     “搗”和“謠”的字形

    講學 1、檢查自讀效果

    (1)課件出示生字詞語。戰役  封鎖  暫時 硝煙

    情誼  噩耗 剛強 大嫂  搗米謠  雪中送炭

    同歸于盡  阻擊  挎著籃子   阿媽妮  供應             抽生讀 、齊讀 

    強調正音: 妮  誼   

    字形:噩、  耗、  硝(消  銷  稍)  嫂(嫂的右邊部分)

    突破難點詞語理解

    打糕:朝鮮人民喜歡吃的一種食物,用糯米做成,與我國的年糕相似。

    噩耗:指親人或敬愛的人死亡的消息。

    搗米謠:朝鮮人民搗米時唱的一種歌謠。

    雪中送炭:比喻在別人急需的時候給以幫助。

    區別詞義:戰爭  戰役  戰斗 的區分(圖示法)   完成《作業本》第1題

    (2)抽生朗讀1、2、3節

       讀了這三節,有什么發現嗎?(三個自然段的結構是相同的,都是勸慰--回憶--抒情)三個自然段都以祈使句開頭,是志愿軍對朝鮮人民的請求,再以回憶的形式寫了朝鮮人民為志愿軍所做的事情,最后以反問句結束,表達志愿軍對朝鮮人們的深情厚誼。

    (3)課文主要講誰與誰分別?文中的親人指誰?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志愿軍戰士     大娘 

     小金花

     大嫂 

    質疑:聯系我們剛才對親人一詞的理解,有什么疑問嗎?(他們沒有血緣關系,為什么稱他們為親人呢?)

    2、學生簡介時代背景,教師適當補充作者魏巍及有關抗美援朝的資料

    抗美援朝戰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請求,為粉碎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侵犯,保衛中國安全,派出志愿軍于1950年6月至1953年7月赴朝進行的正義戰爭。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我國先后出兵130余萬人。14萬英烈的忠骨永遠留在了朝鮮的土地上。這其中有:邱少云、黃繼光、楊根思、毛岸英……戰士們浴血奮戰,和朝鮮人民共同戰斗、生活了八年。“人非草木,熟能無情!卑四甑南嗵帲阏f他們的感情會怎么樣? 可以用書中的一個詞來形容:深情厚誼(板書) 還可以怎么說?(不是親人,勝似親人)板書

    3、課文的主要內容。

       描寫了1958年中國人民志愿軍最后一批官兵離朝回國時,在車站上同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動人情景,表現了志愿軍和朝鮮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摯情誼,贊揚了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

    學習最后三節 導學 所以,當戰爭最后取得勝利,在1958年12月25日,最后一批志愿軍登上列車要回國時,他們是那樣的依依不舍,從內心發出呼喊--

    自學 生接讀最后三節。

    講學 志愿軍和朝鮮人民的那份深厚情誼、那份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感情是如何建立的,我們到下節課再好好去感受。

    評學 1、學習收獲。

    2、作業。抄寫課文后的生字和本課的詞語。

    3、背誦4~6段,熟讀1~3段。

    板書:

    14、再見了,親人

    大娘大娘

        朝鮮人民   小金花              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大 嫂                  

    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引學 1、志愿軍叔叔們在回國之際,不忍心離開朝鮮親人,火車即將開動了,他們拼命揮手,深情地呼喚。(全班齊背4~6段)

    2、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情感,牽動著志愿軍戰士們的心呢?這節課,我們將細細品味課文1~3段。

    精讀品味

    體現真情 導學 學習第一個事例,感受朝鮮人民對志愿軍“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誼”

    1、放聲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思考大娘為志愿軍所做的事情;

    2、畫出最讓你感動的句子,圈出你認為最重要的詞語,細細體會體會。

    自學 自由讀課文

    講學 1、交流    隨機板書    洗補衣服;槍林彈雨送打糕;為救親人失孫兒

    2、研讀句子一

    (1)記得五次戰役的時候……這真是雪中送炭!

    你覺得哪些句子最令你感動?(師根據學生發言,相機出示句子)

    A、您帶著全村婦女,冒著炮火,穿過硝煙,頂著打糕,送到陣地上來給我們吃。這真是雪中送炭!

    劃出動詞,感受到了什么?

    B、理解“雪中送炭”(從字面上理解;實際的意思;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想象餓三天三夜會是什么感受?用一個詞語?(眼冒金星、渾身無力、前胸貼后背……)如果是你,餓了三天三夜,最希望什么?(有人送來糧食……)在急需要食物的時候,有人送來了糧食,這就 叫雪中送炭。  拓展“雪中送炭”的用法。 

    “雪中送炭”指在別人急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幫助。

    (結合完成《課堂作業本》)

    (2)而大娘為了給我們送打糕,自己卻累得昏倒,所以每當支援軍戰士回憶起這件事時,心里會是怎樣的呢?(激動、感激)讓我們一起讀好這句話。

    3、研讀句子二

     我們還記得,我們的一個傷員……您為我們失去了唯一的親人。

    (1) 理解“唯一”。感受“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感情。

    (2) 朗讀句子

    4、引讀:八年來,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很多,志愿軍戰士怎么會忘記呢?當八年后的他們要回國時,面對前來送行的大娘,才會那樣依依不舍地對大娘說--生接讀:大娘嗎,停住你 送別的腳步吧……不,永遠不會.  師:因為八年來,我們已與您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您說--生接讀;這比山一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么能忘記?

    遷移學法合作學習第二、三段。 導學 總結學法:

    ① 放聲讀,劃句子。②讀重點句,抓重點詞,展開想像,體會真情。③有感情朗讀,讀中悟情。

    按以上學法,小組合作學習第二、三段。

    自學 小組合作學習

    講學 反饋交流。根據學生讀的句子,隨機點撥。例如,

    1、同志們傷心地痛哭起來,你卻把腳一跺,嘴角抽動著狠狠地說:“媽媽,這個仇我一定要報!”小金花,你是多么剛強呀!可是今天,跟志愿軍叔叔分別的今天,你怎么落淚了呢? 

    2、您為我們付出了這樣高的代價,難道還不足以表達您對中國人民的友誼?(抓住“代價”一詞,說說“代價”具體指什么?把反問句改成陳述句,比較表達情感的不同。)

    3、再次討論:前三個自然段在寫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都用第二人稱;都先用一個稱呼語;這樣寫好像面向對方說話,更便于表達感情,都是通過具體事例直接抒發作者的感情。)

    4、有感情地朗讀4--6自然段。

    回歸整體感受“親人”,感受中朝人民之間的情誼

    導學 大娘、小金花、大嫂的事例真是感人肺腑,志愿軍怎能忘懷呢?讓我們走進志愿軍叔叔,跟他們一起和朝鮮人民話別,愿意讀的同學可以站起來讀。

    自學 感情朗讀4--6自然段

    講學 1、學生齊讀

    2、感情朗讀指導

    3、指名讀--齊讀

    4、小練筆:中朝兩國人民的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板書:用鮮血凝成的深情厚誼),是經受過戰火洗禮的。當年,志愿軍戰士雄糾糾、氣昂昂地跨過鴨綠江,在兩年零九個月的戰爭中,有200萬優秀的中華兒女奔赴朝鮮戰場,其中36萬余人將熱血灑在了朝鮮的三千里江山。同學們可以結合學過的課文,展開想像,說一說志愿軍戰士為朝鮮人民做了什么?寫一寫,交流。

    5、指名生講志愿軍戰士的感人事跡。

    6、填空、交流,然后全班齊讀。

    在朝鮮戰場上,________(誰)為了_______(誰)浴血奮戰,________(誰)為了________(誰)也付出了很高的代價。兩國人民用_______凝成了_______的情誼,因此兩國人民不是勝似__________。

    7、再次感情朗讀4--6段:列車越開越遠再也看不到親人熟悉的身影,再也聽不到親人親切的叮嚀,戰士們在心里深情地呼喚,朝鮮人民也在心里深情地呼喊--

    多讀幾遍,達到可以背誦的程度

    評學 1、談談這堂課的收獲。(寫作方法等)

    2、 這篇課文是以志愿軍的口吻來說的,但是在依依惜別的時候,朝鮮人民肯定也有千言萬語要表達。想一想,朝鮮人民會說些什么?請選擇小金花、大娘、大嫂三者之中的人以角色,以他們的口氣,寫一個片斷,題目也是《再見了親人》。

    教學反思

     

    [再見了親人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1.再見了親人教學課件

    2.勝似親人作文指導教案

    3.勝似親人作文教案

    4.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課文教案

    5.《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

    6.人教版正數與負數教案

    7.人教版天地人教案

    8.人教版《觀潮》教案

    9.人教版日月水火教案

    10.離騷教案人教版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精品视频 | 日本午夜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AⅤ | 亚洲资源站中文字幕 | 中文乱码字幕无线在线 | 亚洲制服丝袜中文字幕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