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實錄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

    發布時間:2017-3-26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第1課時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當中有誰到過國外去旅游?

      生:沒有。

      師:想不想了解異國他鄉的風土人情?

      生:想。

      師:今天,老師帶著同學一起到德國去領略一下德國的美景吧!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師:從題目的“讓”字你體會到什么?

      生:從 “讓”字我體會到養花的人為別人著想。

      生:我體會到養花的人舍己為人。

      生:我體會到養花的人無私奉獻的精神。

      師:接下來我們先來讀一讀課文,看看德國有哪些風俗習慣?

     二、初讀課文,直奔主題,整體感知。

      師: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新詞以及優美的詞語,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學生朗讀課文)

      師:讀完了課文,你想說什么?

      生1:德國人很愛花。

      生2:在德國,家家戶戶都養花,所以說德國是個愛花的民族。

      生3:德國人把花養在臨街窗戶的外面,他們這樣養花是給別人看的。

      生4:德國有奇麗的風景,德國是個奇特的民族。

      師:是啊,我們中國人喜歡把花養在屋子里,而德國人卻把花養在外面,他們自己養花是為了給別人欣賞,所以,季先生在重游德國時發出了內心的感嘆。請同學們在課文中找出相關句子。

      (課件出示句子: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生(齊讀):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板書:奇麗?奇特?)

      師:到底德國有怎樣奇麗景色,為什么德國是個奇特的民族呢?

     三、品詞品句,深入探究。

      (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師:我請第一、二組的同學讀第二自然段,第三、四組的同學讀第三自然段,邊讀或邊聽邊畫出描寫景色奇麗或民族奇特的相關語句。

      (學生朗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

      師:讀完了課文第二、三自然段,你有話說嗎?

      生1:德國人愛花之真切讓我感到吃驚。

      生2:德國人養花是為了給別人看 ,多么無私呀!

      生3:德國的街道很美,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生4:德國人有一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思想境界。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大家讀書讀得很仔細、很認真。讓我們一起進入文本,欣賞德國奇麗的風景吧!

      (課件出示詞語:吃驚 家家戶戶 花朵 脊梁)

     師:誰來給我們讀一讀這些詞語。

      (請幾名學生讀詞語)

      師:讀著這些詞語,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我仿佛看到每家每戶的窗前都開滿了鮮花,那景象美極了。

      生2:我仿佛看到一位德國婦女正在給花澆水,她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生3:我仿佛看見作者在德國的街上散步,他看見滿街的鮮花,心情十分高興。

      師:季先生為什么吃驚?

      生1:德國愛花之真切讓“我”感到吃驚。

      生2:因為德國家家戶都養花。

      師:這是吃驚的原因之一。

      生:德國人養花不像中國人,他們喜歡把花養在外面,這是為了讓別人看自己的花。

      師:這是第二個原因。

      師:是啊!德國的確有著與眾不同的民族風情,季先生之所以吃驚,是因為--

      (課件出示句子:家家戶戶都在養花。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學生讀以上句子)

      師:德國人把自己養的花讓給別人看,而在屋里養花的人看到是什么呢?

      生:花的脊梁。

      師:什么是花的脊梁?

      生1:花的梗。

      生2:花的脊梁是指花的枝干。

      師:德國人真奇怪,自己養的花卻沒法欣賞到花的美麗,為什么還要養呢?

      (課件出示對話)

    我曾問過我的女房東:你這樣養花是給別人看的吧!

    她莞爾一笑,說:“正是這樣!”

      (師生分角色讀對話)

      師:“正是這樣”中的“這樣”指怎樣?

      生:指的是自己養的花是給別人看的。

      師:女房東為什么 “莞爾一笑”?

      生:季先生猜對了,她養花確實是給別人看的,所以她才“莞爾一笑”。

      師:從女房東的笑,你看出了什么?

      生1:女房東是個性格開朗、大方的人。

      師:你真會讀書!

      生2:德國人有著善良、純潔的心靈。

      師:你的體會很深刻。

      生3:德國人總是為別人著想。

      師:德國人真夠意思。

      師:誰能說出關于“笑”的四字詞?

      (生眾說紛紜。如:哈哈大笑、喜笑顏開、笑口常開、笑逐顏開、眉開眼笑、笑容可掬、笑里藏刀……)

     師:透過女房東這“莞爾一笑”,我們看到了德國人的不同尋常的民俗風情,那就是把自己勞動創造的美讓給別人分享。讓我們帶著敬意再次走近女房東吧!

      (生再讀對話)

      師:愛花的德國人在屋子里看到的只是花的脊梁,那么行走在街上的人們看到的又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

      (請第一、二組同學朗讀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師:德國的街道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1:很美。到處開著鮮艷的五顏六色的花。

      生2: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生3:花很多,大街上成了花的海洋。

      師:聽你們這么一說,我仿佛看出了鮮花怒放的街頭,好美的景象啊!

      (課件出示四幅花的畫面)

      師:你想用什么形容詞來形容這些畫面?

      (生各抒己見。如:五顏六色、五彩繽紛、五彩斑斕、萬紫千紅、百花齊放、百花爭妍、春暖花開)

      生:我想用花團錦簇來形容這些花。

      師:你為什么會想到這個詞?

      生:因為這些花很多很美,一朵挨著一朵,互相擁擠,十分鮮艷。

      師:說得真好。

      生:我想用姹紫嫣紅來形容這些花。因為這些花五彩繽紛,艷麗多姿,美麗極了。

      (板書: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師:說得太好了。同學們積累的詞語真多,看來你們平時讀書的時候很注意積累一些優美的詞語。課文的作者季先生就是用花團錦簇、姹紫嫣紅來形容這些美麗的花的。

      (課件出示詞語: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師:誰來讀一讀這些詞語。

      (指名讀詞語,及時正音)

      師:許多鮮花爭奇斗艷,簇擁在一起,這奇麗的景色!走在這滿是鮮花的大街上,我們會感覺到了世外桃源。讓我們起來欣賞這美麗的街頭吧!

      (課件出示句子: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學生齊讀以上句子)

      師:多美的街道啊,你怎么一點兒也不高興呢?你不喜歡花嗎?

      生1:喜歡。

      師:那么朗讀的時候,應該懷著怎樣的心情讀呢?

      生1:高興的心情。

      師:說得對。你再來讀一讀,讀出高興的心情。

      (生1再讀句子)

      師(問其他同學):他讀得怎樣?

      生:他讀得很有感情。

      師:你們認為該怎樣讀這個句子?

      生:帶著愉快的心情讀。

      生:用舒緩的、委婉的語氣讀。

      師:看來你的感悟很深呀!

      生:放松的語氣,聲音平穩稍慢。

      生:聲音要柔和,讀出贊嘆的語氣。

      生:讀出驚喜的心情。

      ……

     師:你們說得很好。在朗讀時,要讀出作者的喜悅的心情。

      (情境引讀)

      師:多美的大街啊!放學后,孩子們走穿過街頭,他們看到的是--(生齊讀)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師:工作了一天的人們,下班回來,走過街上,他們看到的也是--(生齊讀)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師:年輕的留學生季羨林初到德國,走在街上,他看到的還是--(生齊讀)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師:正因為德國家家戶戶都養花,所以--

      (課件出示句子: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

      (生齊讀句子)

     師:你們喜歡這個句子中的哪些詞語?

     生:花的海洋、應接不暇。

     (板書:花的海洋)

      師:什么是花的海洋呢?

      生1:形容花很多。

     師:花的確很多。

      生2:五顏六色的鮮花簇擁在一起。

      師:花的顏色也多。

     生3:繽紛艷麗的鮮花爭先鞏后地開放,連成一片,才形成花的海洋。

      師:是啊,極目所致,都是五彩繽紛的鮮花。我們可以想象,花一定很多、很美,也很香。

      師:你們怎么理解“應接不暇”這個詞?

      生1:花很多,看不完。

      生2:花的顏色很多,眼睛都看花了,還是看不過來。

      生3:每一朵花都很美,看得眼花繚亂,還是不知先看哪一朵才好。

      師:你的想象力很豐富。說得好極了。

      師:行走于花海之間,如同徜徉于一幅幅美麗的畫卷中。想把所有的花盡收眼底,可是眼睛卻“應接不暇”。誰會用“應接不暇”這個詞來說一句話?

      生1:今天是街日子,許多行人走在街上,我的眼睛應接不暇。

     生2:鳥的天堂里有許多鳥,游人們真是應接不暇。

    生3:校門的公路上,車輛來來往往,行人們應接不暇。

     生4:校園的花壇種著各種各樣的花,我想一飽眼福,可一時間卻應接不暇。

     ……

     師:同學們的說話能力很強。老師很高興聽到這么多同學精彩的發言。

     師:假如你正走在這如花的街頭,你會有怎樣的感覺?

     生1:我會很高興。

    生2:我的心情一定很愉快。

     生3:我會被這美麗的花所陶醉。

     生5:我想把德國的花搬到我國。

     師:老師喜歡大膽想象的同學。

    生4:這花真香啊,要是我們學校也有這么多的花,那該多好啊!

    ……

     師:美麗的鮮花靜靜地綻放,濃郁的花香撲鼻而來,我深深地呼吸著花的香甜氣息,盡情地享受著花恩賜予我的快樂,我陶醉了。

     師:在德國,就有如此美妙的享受。

    (課件出示句子)

     學生齊讀: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師:這一種境界指什么?

     生: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師:你真是一語道破了天機。美麗的大街,花香醉人,令人心曠神怡,這樣的奇麗景色離不開人們崇高的思想境界,這種境界就是課文中說的--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師:在這一段話中,你們從哪些句子看出“人人為我”,又從哪些句子看出“我為人人”呢?

      生:“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體現了“我為人人”;“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體現了“我為人人”。

      (板書: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我為人人;自己又看別人的花--人人為我。)

    師:如果給“頗”換一個詞,可以怎么說?

     (學生說了很多,如:很、非常、格外、十分、特別等)

     師:什么是耐人尋味呢?

     生:耐人尋味就是意味深長。

    師:不錯。可作者為什么說“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四人為一組交流,合作)

      生1:因為德國人每個人都為別人著想,別人的快樂就是他們的快樂,所以說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生2:德國人覺得把自己的勞動成果讓給別人分享,那才是真正的快樂,所以說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生3:大家的快樂才是自己真的快樂,我也覺得這一種境界是耐人尋味的。

     ……

    師:我為人人,這是在奉獻美;人人為我,這是在收獲美。原來在奇麗的景色背后,竟隱藏著如此崇高的思想境界呀!老師把這八個字調換一下位置,你們知道為什么?

    生1:只有每個人做到“我為人人”,才有可能營造“人人為我”的美好世界。

    師:你很會表達。

     生2:首先自己要為別人著想,別人才會為自己著想。

    師:說得沒錯。

    生3:“我為人人”是“人人為我”的前提條件。

     ……

     師: “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其實包含了我們為人處事的態度。“我為人人”,表面上看,似乎是別人受益,但其實最終受益的是自己。就像課文中,如果人們不把鮮花種在窗外,那我們又怎能欣賞到如此奇麗的景色呢?所以,要想人人為我,首先必須做到我為人人。

      師:如果每天精心地護理著一盆盆鮮花,可你只能看到凌亂的花枝和花朵的背影,你的心情會煩燥、糟糕嗎?

      生1:不會。因為別人看到了我那美麗的鮮花,別人高興了,我也會高興的。

      生2:不會。我能看見別人燦爛的笑臉,我能不能看到花,我都不在乎。

      生3:能用自己的勞動換回別人的快樂,我會很快樂的。

     ……

      師:如果你每天走在街上,都能看到這些怒放鮮花的景象,你又在想什么呢?

      生1:我會想到那些為我們養花的人,我很感謝他們。

      師:你有一顆感恩的心。

      生2:養花的人真善良。

      師:會贊美別人的人更應該得到別人的贊美。

      ……

      四、小結。

      師:為別人養花的德國人們心靈無比純潔高尚,他們心中有他人,真心為別人著想,他們在努力構建和諧美好的社會。讓我們再次走進德國,伴隨著季先生重溫舊夢--

      (引導配樂情境朗讀,過朗誦邊播放理查德克萊德曼的 鋼琴曲《思鄉曲》)

    漫步在

    花團錦簇的大街之上 溫馨愜意

    遨游于

     姹紫嫣紅的樓宇之間 流連忘返

    沐浴著

    芬芳的花海之香 遐想聯篇

    編織了 四五十年的童話

    傾刻間 夢想成真

    第2課時

    一、聽寫生詞,溫故知新。

    師:學習課文之前,我們先來聽寫詞語。

    (學生聽寫詞語:真切、吃驚、脊梁、家家戶戶、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耐人尋味;教師邊念詞語邊巡視)

    師:同桌互相交換,幫助對方圈出錯別字。

     師:你們認為哪些字比較難寫?

    (大部分學生認為“脊”、“嫣”比較難寫。教師指導這兩個字的寫法。)

      師:同學們把你認為難寫的字再寫一兩遍,把你寫錯的字重寫一遍。

    二、引導背誦第三自然段。

     師:讓我們再來讀一讀第三自然段,把它背下來。(學生自由讀文)

    師:你們是怎樣背誦的。

    生:邊背邊想象這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畫面。

    生:還要體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崇高思想境界。

     ……

    三、學習末段,感悟美麗。

    師:十年的德國生活給季先生留下許多美好的回憶,多年以后,當他重返德國時,再次發出內心的感慨。同學們,讓我們入情入境地朗讀最后一段,把季先生對德國的特殊情感讀出來。

    (學生齊讀第4自然段。)

    師:闊別幾十年后,重游德國的季老先生漫步在德國的大街上,他看到了什么?

    生:又是家家戶戶的窗口上都開滿了鮮花。

    (課件出示句子:抬頭一看,又是家家戶戶的窗口上都開滿了鮮花。)

    生(齊讀):抬頭一看,又是家家戶戶的窗口上都開滿了鮮花。

      師: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怪不著季老先生會說(出示句子,生齊讀)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

     師:同學們猜猜,這幾十年來,德國有哪些變化?

    生:增添了許多高樓大廈。

    生:花比以前更多了,更美了。

    生:街道比以前更寬了。

    師:課文中的“美麗”包括哪些東西?

    生:家家戶戶養的花,還有人們純潔美好的心靈。

    生:每個人都為別人著想。

    生:“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崇高的思想境界。

    師:時隔四五十年,當季先生再次來到德國,他感慨萬千,(生讀句子)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

    三、升華主題,情感共鳴。

      1、師: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四五十年了,德國也在日新月異地發生變化,唯獨不變的是--

      (出示句子,學生齊讀)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

      師:正是有了這樣的一種境界,德國才成為季先生魂牽夢繞的第二故鄉,才會發出這樣的感嘆-

      (出示句子,學生齊讀):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師:感嘆之余,作者內心又涌起另一種情思。請讀課文的最后一句。

     (生讀句子:“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個花的夢,做了一個思鄉的夢。” )

     師:作者陶醉于鮮花之中,觸景生情,沉浸于思鄉情緒之中。這是一個怎樣的夢?夢中他在思念什么?

      生:一定是美夢。他在思念德國的花。

      生:他在思念祖國,思念家鄉,思念家鄉的親人。

      ……

      師:十年的德國生活給了季先生無限的回憶,他回國,德國的生活經歷成了他豐富的精神食糧。后來他寫了一本書,叫《留德十年》,他在書中寫到這樣一段話:

      (課件出示:當我再次走在自己曾經生活過的街道時,那一條整潔的街道依舊整潔如新。從前我經常看到一些老太太用肥皂來洗刷人行道,現在這人行道仍然像是剛才洗刷過似的,躺下去打一個滾,決不會沾上一點塵土。)

      師:看了這段文字,你有什么想法?

      生:這是多么奇特的民族啊!

     師:是啊,他們不僅把自己的花讓給別人看,還經常用肥皂來洗刷人行道,實在是奇特。

      師:季先生在德國得到了許多熱心人的關心和幫助,包括他的老師和房東,十年的德國生活讓他刻骨銘心。因此,(生朗讀)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個夢,做了一個思鄉的夢。

     四、總結。

     1、師:今天,老師領著同學們瀏覽了德國奇麗的風景,了解德國了與眾不同的風俗習慣后,你想說些什么?

     生:我想贊美德國。多美的景色啊,我真想到德國旅游。

      生:德國人太純潔、太善良了,我要向他們學習。

      生:我喜歡德國人那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思想境界。

     ……

      師:讓我們再次品味這種“頗耐人尋味”的崇高境界吧(生齊讀)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師:聯系生活實際,說說你以后希望怎樣做到“我為人人”?

     生:我想為我們班打掃教室。

      生:以后哪位同學有困難,我一定會幫助他。

      生:如果我見到地上有垃圾,我會自覺地撿起來。

     生:我會為班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

      師:看來同學們的收獲不小啊。

      師:讀著課文,我們仿佛身臨其境,那優美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了我們。你覺得作者怎樣才能寫出這么好的文章呢?

      生:平時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

      生:認真觀察,認真思考。

      師:如果作者沒有到過德國,而僅僅聽別人說起德國的風景,能寫出這么生動的文章嗎?

      生:不能。要親身經歷過,才能寫出來。

      生:寫文章時要寫真人真事,抒發真情實感。

      生:還要多讀書,積累好詞佳句。

      師:你們說得非常好。如果作者把在德國見到的所有景物都寫在文章里,你還會喜歡他的文章嗎?

      生:不喜歡。

     師:為什么?

      生:因為如果把所有的東西都寫進去,文章就沒有中心,也就不吸引人了。

      師:那么要寫一個地方的民族風情特點,要注意些什么事項?

      生:抓住能體現這地方特色的景物來寫。

      師:說得對。還要抓住景物的特點來寫,用上一些修辭手法,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更生動、更具體、更感人。

      師:感謝季先生讓我們了解了異國五彩斑斕的文化,現在讓我們來認識一下季先生吧。

     (課件出示季羨林的簡介)

      師:如果你想對季羨林有更多的了解,請到圖書室或上網找季羨林作品讀一讀。

      《季羨林文集》、《季羨林散文集》

      《談人生》、《留德十年》、《病榻雜記》

      五、拓展練習,讀寫結合。

      師:請同學們結合你對作者的了解和對課文的感悟,以《夢見了》續寫一段話。

      (生寫話,然后展示)

     生:我做了一個奇特的夢。夢見我漫步在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大街,我輕輕地哼著《思鄉曲》。突然,前面走來了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太婆,近了,更近了。我大吃一驚,這面孔是那么熟悉。我想起來了,原來是我幾十年前住在德國時的女房東西。她見了我,立即招呼我進家里聊天。她還是那么熱情。我們聊了很長時間……

      生:我夢見自己在花海中飛翔,身有許多五顏六色的小鳥在動聽地歌唱。我的恩師突然出現了,我和他走在花叢中談笑風生……

     師:你們的想象力太豐富了。老師也自嘆不如啊!我要向你們學習。

      六、布置作業。

      師:課后,請把《夢見了》寫在小作文本上。另外,把課文中的好詞佳句抄寫在你的讀書筆記本上。能做到嗎?

      生:能。

     師:好!下課!

      板書設計

      25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奇麗?   花團錦簇  姹紫嫣紅  花的海洋

           自己看別人的花--人人為我--獲得美

      奇特?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我為人人--奉獻美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實錄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1.《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課堂教學語錄

    2.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課件

    3.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優質課教案

    4.做給自己看的廣告

    5.人教版《自己去吧》教案

    6.日記教學實錄

    7.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巨人的花園》教案

    8.人教版9窮人課件

    9.人教版窮人免費課件

    10.教養,就是不讓別人難堪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男人的天堂色偷免费 | 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综合 |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资源 | 亚洲婷婷天堂婷婷色五月 | 亚洲图丁香五月天婷婷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