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課外識字教學初探(網友來稿)

    發布時間:2017-10-21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海林市 王教剛

    摘要 本文根據剛入學的學生對漢字的識認情況,進行了分層次,多角度的引導,使學生在生活中、閱讀中、娛樂中……掌握了大量的漢字,對課堂教學進行了有益的補充。

    關鍵詞 課外 認寫分開 炫耀 資源 良性循環

    前言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識字教學,要“多認少寫”“認寫分開”,使學生提早進入閱讀階段。而我們現今的教材已不能完全滿足學生的識字需求,課外識字將起到一個舉足重輕的作用。

    早識字、多識字、快識字,現已成為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不容忽視的問題。《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就明確提出要“多認少寫”,也就是由過去的“認寫同步”轉變為現今的“認寫分開”,這不僅降低了識字的難度,而且為學生提早進入閱讀盡早應用于生活實踐做好了鋪墊。面對眼前的信息時代,筆者認為單靠教師指導教科書認識字,已不能滿足學生提早進入閱讀的需求,所以在抓好課內識字的同時,切莫忽視課外識字的補充。因此,筆者對一年級課外識字教學進行了一學期的嘗試和探索。

    一、圖字并茂 合作識字

    寫真圖片具有直觀性和趣味性的特點。當學生還沒有掌握拼音的時候,可以利用它來識字。于是我讓學生準備了《學前三百字》(圖字并茂)一書,每天安排一定的時間和空間,放手給學生,讓學生結合圖片輕松地識字。由于一年級學生總愛“炫耀”自己的所得,根據這一心理特點,我把學生分為四人一組,讓他們在一起合作學習,從而為他們提供了“炫耀”的對象,并鼓勵他們相互彼此盡情的“炫耀”,以實現資源共享。看到他們興奮地把自己的圖片介紹給小組成員時,驕傲的把所認的“字”指給我看時。一絲絲欣慰之水注滿了我的心田。待學生初步認識了一些字后,我又讓學生蓋住圖案再彼此相互認一認,說一說。達到了生生互動的效果,加強了記憶。有些版本的書采用中國傳統蒙學中的四言句式,把《學前三百字》組成了瑯瑯上口的歌訣,這樣不僅便于掌握,而且還使學生獲得了許多常識。

    二、巧用資源 引導識字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識字教學的目標,首先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筆者認為,如果能有效的利用好我們周圍的課程資源,及時捕捉教學契機,學生的識字欲望是很容易被激發起來的。如:在開學第一天發新書時,看到學生翻著愛不釋手的教科書的情景。我靈機一動,說:“同學們你們喜歡這些書嗎?”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喜歡。”緊接著又問:“你們知道他們都是什么書嗎?”這時班級鴉雀無聲,并且那一雙雙充滿求知欲望的眼睛,霎時間,把目光都投向了我。于是我趁熱打鐵,分別把一本本教科書的名稱,講給了學生。學生很快就認識了每一本書的名--字。根據艾賓浩斯先快后慢的遺忘規律,第二天晨會,我又拿來了新更換的課程表,學生無不好奇地盯著我手中的課程表。于是我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班中除幾名同學猜測外,無一人回答。我鄭重地告訴學生,它叫“課程表”,接著我又指著“課程表”這三個字,讓學生齊讀幾遍。學生很快對這三個字就有了初步的印象。最后,我又講解了課程表的用途和查看方法。等多數學生基本掌握看表方法后,我又利用“考一考”大家的方式讓學生說說哪一天的哪一節該上什么課。幾次問后,又讓學生之間相互問一問,說一說。這樣學生不僅對前一天所學的文字做了鞏固,而且還學會了看“課程表”。發“通訊錄”時,我還利用班級的“通訊錄”,引導學生用請家長“幫一幫”的方式,記住了班級學生的全部名--字。課上用“值日生輪流表”進行了鞏固,同時又使學生學會了看“值日生輪流表”。學生對“學校”“郵局”“銀行”“商店”“醫院”……。這類場所早已熟悉,我又引導學生平時留心觀察它們的名字,而在課上我又編排了各類游戲進行鞏固。以上幾次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其實諸如此類的課程資源,在我們身邊有許許多多,只要教師能夠巧用資源,引導識字,力求做到識用結合,學生自主識字的愿望會逐步培養起來的。

    三、漢語拼音 自主識字

    當學生已掌握漢語拼音后,可直接利用漢語拼音,讓學生自主識字。《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因此,我堅持每天把同類事物的詞語歸為一類,并制成帶有拼音的識字卡片,貼在黑板上。如:第一天把“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姐姐”“哥哥”等詞語制成卡片。讓學生自已拼一拼,讀一讀。當他們將這些陌生的詞語拼出來,并發現是自己早已熟識的語言因素時,這使他們異常的興奮。等學生已能識認一定的詞語后,又進行了借助拼音識認短語。如:“紅紅的蘋果”“高高的山峰”“綠油油的菠菜”……。學生從中不僅自主的認識了許多新字,而且還鞏固了剛學的拼音,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語言。

    四、課外閱讀 鞏固識字

    認字和認人是一個道理。認人不必記住五官特征,穿著打扮,記個大體輪廓即可,見面次數多了,便認識了(崔巒語)。所以要使學生記住所學的漢字,就必須增加漢字和學生見面的機會。課外閱讀是最好的辦法,為學生選擇閱讀材料很關鍵,因為這時的學生識字量較小并且還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時缺乏自主性,所以必須選擇短小精悍的兒歌、童謠并附有彩圖的拼音讀物。對識字多的學生,可選擇篇幅較短的童話故事、成語故事……故事的內容最好是學生熟悉的《葫蘆娃》《蠟筆小新》《西游記》……因為只有學生熟悉地故事才更容易被學生讀懂,從而產生成就感,學生也就會感興趣。相反如果故事內容較長,內容陌生。學生讀的吃力,甚至讀不懂,以至產生厭倦心理,就會對閱讀失去興趣。學生在整個閱讀的過程中,不但鞏固了過去所學的漢字而且又可以借助拼音識認新的生字。所認的漢字多了,學生也就愿意讀書了,愿意讀書了,識字就會增多,久而久之形成良性循環。

    五、客觀評價 激勵識字。

    心理學指出:“小學生學習行為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教師的評價”。我是這樣做的,讓每個學生自己設計了一個精美的“榮譽簿”(自己保存),在每天的課外識字中,表現好的,識字多的,積極性高的都在他們的榮譽簿上貼上1-3朵小紅花,學生常常拿著榮譽簿向同學或家長炫耀,家長都為之而高興,漸漸地許多家長就參與到了我們的課外識字中來。每周周末又進行統計一次小紅花的數量,小紅花多的將被評為本周的“識字小博士”或“拼讀小博士”。并將他們的“博士相”(提前為每位學生照了一張穿博士服飾的相片)貼在班中的“博士欄”上。每月的月末還將學生的識字總成績裝入學生的成長檔案袋中,這樣一套完整的評價體系就建立起來了。有人說:“成就動機是低年級學生課外識字的最大內驅力”的確是這樣。這種客觀的評價,成為了學生識字的最大動力,并且大大激發了學生識字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小學語文教學》2003年 第10期

    作者郵箱: bmdxa92117@163.com

    [小學一年級課外識字教學初探(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識字教學課件

    2.《搭石》識字教學教案

    3.識字教學計劃

    4.識字寫字教學課件

    5.小學一年級的識字教學點滴論文

    6.識字教學的相關論文

    7.小學識字教學課件

    8.蘇教版識字教學課件

    9.漢字識字教學課件

    10.大班識字課教學計劃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色婷婷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无广告 | 在线观看午夜福利院视频 | 亚洲欧美区线专区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天堂 | 亚洲国产精品青青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