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了解一些農業生產方面的基本知識,培養學生熱愛、親近大自然的情感。
2.認識生字6個,學寫生字4個。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識字教學。
2.通過學習課文,對學生進行發散思維的訓練。
教學難點:
理解:水田、插秧。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設疑立標
同學們,春天來了,老師想帶大家去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想不想去呀?請看大屏幕(水田圖)。大家知道水田是用來干什么的嗎?這是農民伯伯插秧的地方。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新的課文,它的名字叫做插秧。(板書插秧 學生讀題)
看到這個題目,大家最想知道什么?
插秧是什么意思?
(出示課件)讓我們一起來通過圖片看看插秧到底是什么?(欣賞圖片)看完圖片大家明白插秧(把水稻的秧苗插到水田里的活動就叫插秧)后,我們來學習新課文吧!請打開課本。
1、 讀課文(學生自讀、聽老師讀)
2、一邊看課文,一邊看插圖,有沒有不懂的地方?
(1)、為什么把水田比作鏡子?
(2)、為什么說農民插秧是插在了綠樹上、青山上、白云上和藍天上呢?
二、憑借情境,自主探究
1、齊讀課文。
2、學習第一小節。
為什么把水田比作鏡子?從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學生齊讀課文第一小節,教師回答因為水田里有水,它就像鏡子一樣可以映照出事物的倒影)
再讀課文第一小節,看看同學們在讀課文時腦海里會出現怎樣的畫面呢。(找同學來說一說)
讓我們一起再來一邊想象一邊讀一讀課文吧!
3、學習第二小節。
在第一小節中農民伯伯一邊插秧一邊欣賞著美麗的景色,現在我們來讀課文第二小節,看在第二小節里又會出現怎樣的美麗畫面。
讀完第二小節,請同學們告訴我是誰在插秧?他們把秧苗都插在了什么地方呢?
三、質疑情境,驗標補標
1、為什么說農民把秧苗插在了綠樹上、青山上、白云上和藍天上呢?
因為水田里是綠樹、青山、白云和藍天的倒影,秧苗是插在了倒影上。
2、這篇課文很簡短,可是很容易背錯,怎樣才能不背錯呢?(第一小節是按從上到下的順序,而第二小節恰恰跟第一小節的順序相反,是按從下到上的順序)大家總結的真好,那讓我們一邊想一邊再背一背吧!
四、優化情境,當堂訓練
1、作者詹冰真了不起,寫出了這么美的詩歌,同學們想不想跟他比比呀。如果這里還有一塊稻田,同學們想一想在這塊稻田上都會映照著什么呢?農民要把秧苗插在什么地方呢?
水田是鏡子,
映照著彩虹,
映照著太陽,
映照著小鳥,
映照著飛機。
農民在插秧,
插在彩虹上,
插在太陽上,
插在小鳥上,
插在飛機上。
五、布置作業。
1、把課文朗誦給爸爸媽媽聽,讓他們幫助考察生字的記憶情況。
2、問問查查,繼續了解有關插秧的知識。
[北師大版一年級語文《插秧》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3.北師大版一年級語文下冊《冬冬讀課文》教案
6.小學一年級語文漢語拼音2教學設計
7.北師大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美麗的彩虹》教案
10.語文課詩經的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