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通過對小露珠這一自然現象的產生、經歷、消失的介紹,向同學們展示了小露珠活潑可愛、充滿生機的特點,抒發了作者對小露珠的喜愛之情。文章語言優美、生動有趣。翻開課本,細細讀來,如一股清新的風撲面而來。我想,教學這篇課文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帶孩子進入審美的天地!讓我們的孩子感知美、感受美、為美感動。因此在上這一課時,我認真學習了高林生老師關于這課的教材解讀以及薛法根老師的教學設計,并嘗試教學,現摘取幾個片段:
【片段一】
1、小動物們看見了小露珠,都來向它問早。怎么問早的呢?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
要點:學生自由朗讀后,教師組織學生朗讀,逐步提高要求。(讀正確流利→讀得有精神→讀出熱情→讀出贊美的語氣→讀出問候語氣的變化。)特別指導讀好“像鉆石那么閃亮,像水晶那樣透明,像珍珠那么圓潤”這三個詞組,體會贊美之情。
2、創設對話情境:假設老師是小露珠,現在每個同學都是一種小動物,你們見了我,會怎么向我問早?
要點:教師隨機走到學生中間,先主動向學生問早,如:“早哇,勤勞的小青蛙”
“早哇,漂亮的小蝴蝶”“早哇,活潑的小蟋蟀”等,然后啟發學生像文中的小動物一樣,主動向“小露珠”(教師)問早,從而形成相互主動問早的生活場景。
3、小結:小動物們都喜歡小露珠,因為它________、 、 。
要點:引導學生運用課文中的詞語進行概述,體會小露珠“閃亮、透明、圓潤”三個外形特點,感知小露珠的外表美。
【片段二】
1、花草樹木喜歡小露珠不僅僅是因為它外表美,還因為什么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6節,細細地體會一下。學生默讀課文,在充分與文本對話的基礎上交流。然后進行說話練習:花草樹木喜歡小露珠,因為它________、 、 。
2、小結:“雨露滋潤禾苗壯”, 小露珠默默地滋潤美化了花草樹木,使所有的植物變得格外精神、更加生機勃勃,但它一點也不張揚,一點都不自夸,使我們深深感受到了小露珠內在的品質美。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朗讀。
3、創設寫話情境:既然小露珠使花草樹木變得格外精神、更加生機勃勃,花草樹木心里肯定都怎么樣?(對小露珠表示感謝)如果你就是金黃的向日葵、碧綠的白楊樹、紫紅的喇叭花或者是其他任何一種花草樹木,你會怎么感謝小露珠呢?請你寫一段感謝的話。
要點:提示學生運用課文中的詞句和句式,把為什么感謝寫清楚,可結合課文內容,也可想象其他的原因。然后組織學生交流,讀出感謝的語氣,師生共同評點。
【反思】
一、還原生命情趣,感知外表美。
如果說作者的創作是意象的建構,那么我們的閱讀教學就是對作品意象的解讀與重構。這就要求我們借助“體驗”,張開想象的翅膀,將一副或濃或淡、或明或暗、或靜或動的圖畫,還原為一種意趣盎然的閱讀情境。在教學文章的2到5自然段這一部分時,為了讓學生體驗小露珠的外表美,運用角色體驗教學,創設生活化的言語實踐情境,以直觀、生動鮮明的角色體驗,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這樣避免了為讀而讀的枯燥和乏味,使課堂情景交融,生趣盎然。這一過程中學生因為情感的投入,表現得興奮不已,不僅使他們全面地理解、把握了知識,也使他們在情趣盎然的情境中感知了小露珠的外表美,促進了學生的主動發展。
二、理解內容與訓練結合,感受品質美。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蘇教版小語教材的選文大都文質兼美,在閱讀教學中應利用這一特點,落實工具性,同時突出人文性,努力追求二者的水乳交融,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協調發展。
在片段二教學中,在學生閱讀理解小露珠使花草樹木變得格外精神、更加生機勃勃、俊俏,卻一點也不自夸,一點也不張揚,感悟小露珠內在品質美的基礎上創設寫話情境,讓學生運用課文的詞語和句式進行表達,真正提高了語言表現力。這樣安排教學,既使語言文字的訓練落到實處,又使學生理解得到深化,達到了學習語言和熏陶情感的同步和統一。
三、經歷感悟過程,體悟精神美。
閱讀教學中常常有這樣的現象:教師提問一個緊接著一個,學生活動充分,課堂氣氛熱烈,但是,如果學生沒有認真細致地閱讀,不假思索地搶答,望文生義地臆斷,這就不是以文為本,當然也不是感悟。有些學生自己閱讀課文,由于沒有良好的閱讀方法和習慣,沒有認真細致地閱讀感受,囫圇吞棗,望文生義,這也不是感悟。感悟,必須從感受中領悟。沒有學生自己閱讀感受的過程,而借助其他任何途徑使學生領悟,都不是閱讀教學所必需的感悟。
《課程標準》提出了閱讀教學的“三維目標”,應該說,閱讀是學生感悟課文的基本方式,閱讀教學必須保證學生通過自己的閱讀來感悟課文。學生的主體作用應是體現在對課文感悟的過程中。
[把美麗帶給大家--《小露珠》教學案例(冀教版小學二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3.冀教版英語課件
10.冀教版《柳樹》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