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可見,老師對學生實施關愛的教育方法,是教育取得成功的關鍵。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作為班主任,則更應該一絲不茍地實踐這一天職。熱愛一詞,有關心,尊重,理解,寬容,信任的含義。班主任只有將自己的愛毫無保留地獻給學生,才能搞好班級工作,才能更好地實施素質教育,才能稱得上是一個稱職的班主任。
一. 關心學生
關心學生,就是要關照學生的需要,愛好和渴求,特別要關懷學生的內心世界和學生未來。班主任同五十幾個人朝夕相處,不僅要做一個有情人,多情人,還要做一個知情人。只有對學生關心備至,師生間才能建立起真摯的感情和友誼。班中有一位學生,瘦得弱不禁風,每次午餐總是吃得很少,而且性情很孤僻,不和其他同學談話。于是,每天吃中飯時,我總會走到她身邊問長問短,叮囑她多吃一點,讓她嘗試著吃一些她以前不愿碰的菜,漸漸地,她飯菜吃得多了。根據平時觀察和同學的反映,她和同桌幾乎不講話。我征求了她本人的意見,幫她調了座位,安排了一個善解人意,善于交談的同桌,漸漸地,我們也能聽到她的談笑聲了。同學們都說她變了,變得開朗了,變得和群了,她母親也打電話來向我表示感謝,她們的女兒愿意和他們交流了,愿意談學校里發生的事了。每一個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關心。關心學生就要胸中裝著學生,心中想著學生,服務于學生。學生哪里需要班主任,哪里就有班主任的身影。對于學生的得與失、冷與暖、好與惡、喜與悲,班主任不僅要記在心上,說在嘴上,而且要落實在行動上。事無巨細,時無長短,只要是對學生的成長有利,班主任都應該主動地去做。班主任做的一切都將深深地留在學生的記憶時里,進而成為一股強大的動力,推動學生成長、進步。關心不僅意味著奉獻與努力,還是一種責任和義務。唯有關心學生,才能取信于學生。人們常說"關心如日"。關心的確像太陽,它能給人光明,給人溫暖,給人指點,給人疼愛和保護。
二. 尊重學生
尊重學生,就是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和意見,尊重學生的自尊心。班主任要把學生當作與自己地位平等的人來看待,尊重他們的權利和義務,尊重他們的意愿和情感。比如選班干部,評"三好"學生這類事,學生往往有他們自己的看法。班主任應該允許他們發表自己的意見,注意傾聽他們的要求,指導他們自己來做好選舉或評選工作,這就叫尊重學生。如果班主任自以為是,干部由他指定,"三好"由他點名,樣樣"超俎代庖",這就侵犯了學生的自主權。班主任要徹底摒棄那種不合時宜的發號施令、指手劃腳、評頭品足、高高在上的長官作風。又比如,在班主任自身計劃不周、言行失度、處事欠妥、褒貶失真時,要敢于自我批評。再比如,當學生犯了過失,錯誤時,要堅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進行說服教育,與人為善地給以真誠幫助,而不能變成嚴酷無情,使學生感到恐懼。徐特立說過,"對犯錯誤的學生,要從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自尊心中去批評他們的壞處"要"從思想上徹底給以改造,而不侮辱他的人格,保存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用自信和自尊去克服他們的壞處"。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感情,不傷學生的自尊心,在心態上與學生平起平坐,爭做他們的摯友和良師。教師尊重學生是學生進步的外因,學生自尊自強是他們進步的內因。實踐中的許多事例使我感受到:只有尊重人,才能感化人。尊重學生,學生就會向老師敞開心扉,用全心來接受教師的愛。"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對教師說過的一句名言。如果用我們今天的語言正面來解釋這句話,那就是當教師的不能用簡單粗暴的做法對待學生,而應該尊重學生,發揚民主作風,以平等的態度處理好師生之間的關系。
三. 理解學生
理解學生就是懂得學生心里想的,相信學生口中說的,明白學生手中干的。中學生由于年紀不大、閱歷淺、經驗少等多種因素,不時會出現或這或那、或多或少、或輕或重的錯誤言行,這些都在所難免。一個人總是由童年到少年,再由少年到青年,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作為班主任,就要理解他們的心理特征,理解他們的合理的心理要求,理解他們的思想,態度的轉變有一個過程,有反復是正常的,理解每個學生獨特個性,尊重和保護學生的創新精神等。對學生,尤其是對后進生的錯誤,不能"見到風就想到雨",不能怒不可遏,動輒訓斥,更不能體罰或變相體罰。后進生受到的批評特別多,有時即使做了一些好事,客觀上也得不到應有的肯定。他感到不管怎樣,老師和同學總是不會相信的,好像自己怎么努力也沒用。對周圍的人總抱有猜疑、不信任的態度,產生"你好你的,我不好不關你"、"破罐子破摔"的戒備心理。為此我們應該給后進生多幾份理解,少一些責難,少一點怨恨,多幾份關愛。正確的態度應是:允許學生犯錯誤,又允許學生改正錯誤。同時要知道,改正錯誤不可急于求成,它是一個漸變的過程,需要班主任細心、細致、不懈地扶持。唯有理解學生,才能與學生溝通。人們常說"理解萬歲",理解是寬容的體現,是情感的貼近,是心與心的碰撞。理解能避免疏遠、對立,理解能化解矛盾。理解是粘合劑,將師生之心緊緊地連在一起。
四. 寬容學生
寬容學生,就是對學生不求全責備,在一定范圍內,不怕他們犯錯誤 ,應捕捉有利時機進行誘導,啟示教育。如果班主任認定一個學生已無可救藥,那么他就會變的一步步走向更糟糕的地步,如果認為一個學生是塊璞玉渾金,缺的是雕琢而已,盡管他身上有些錯誤,那么班主任的寬容會使他自律,自策,自束,他會變的成為一塊璧玉。我班有一個女生,剛開學時早晨經常比班級規定的時間晚到,可她家離學校不遠,而且發現她每天的發型弄得漂漂亮亮的,這說明她在發型上花的時間肯定不少,所以要遲到。可是發現她很內向,如果處理的不當,就會產生負面影響。于是,經過一個階段以后,我就利用班會課,對全體同學同時暗示這位女生,說:愛美之心人人有,尤其女同學,我教師也不例外,但早晨的時間是非常寶貴的,把時間浪費在美發上,實在不合算,希望同學們以學習為主,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樣,我既照顧了這個女生的自尊心,也暗示了全體同學,讓同學感到老師是真心為他們自己著想,我的寬容和善解人意贏得了同學們的尊敬。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作為班主任,一定要以自身榜樣影響學生,以寬容態度對待學生,允許他們在實踐過程中犯錯誤,進而幫助他們總結教訓,樹立信心,以理智方式指導他們 ,給他們指明成長道路、奮斗方向,促進學生個性全面,健康,和諧地發展。寬容,是大度,是豁達,是體諒,而不是懦弱,不是遷就,更不是縱容。寬容是一種信任和激勵,寬容是一種仁慈和關愛。
五. 信任學生
信任學生,就是相信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天賦,才能和力量,相信每個學生的心靈中都有美好的東西,都愿意接受美好的東西,相信每個學生都能在集體關懷下成為一個合格學生。在對待全體學生上,要一視同仁、不偏不倚,在對待后進生上,同樣要以信任為前提,不能持有偏見,要善于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給于肯定,并及時給于鼓勵,使他們心理上得到滿足。教師要適時地、不斷地鼓勵他們把這些閃光點發揚光大,去照亮那些偏"暗"的方面,把在某一方面的激情投入到自己所欠缺的方面,全面發展。在做轉化工作時,班主任不能成為高高在上的說教者,而應成為他們可依賴可信任的朋友。在工作中應多與他們接觸,多參與他們的討論,在討論、接觸中將思想教育的著眼點由結論灌輸轉向正確思想方法的形成,使他們能夠在社會準則和行為準則的前提下進行獨立的思考,反省,逐步形成適合社會需要和發展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并感受到班主任的關心和幫助,感受到自己在班集體的重要地位,從而加強他們的自律意識,促使他們良好的心理狀態和行為習慣的養成。人們常說"信任是開啟心扉的鑰匙,誠摯是架通心靈的橋梁"。班主任要用這把信任的金鑰匙,去成功地開啟學生的心靈之窗。
高爾基曾經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愛,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橋梁,也是一條基本的教育原則。作為班主任,一定要全身心地去愛學生,關心,尊重,理解,寬容和信任學生,用自己的愛去喚起學生的愛,用自己的心靈去培養學生的心靈。
[讓孩子學會愛別人(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3.感恩別人的句子
6.祝別人幸福的說說
7.別人搶不走的東西
8.把好位置留給別人
10.不記別人的過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