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欲望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網友來稿)

    發布時間:2017-3-24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創新欲望 創新思維 創新能力

    教育要面向21世紀,面向知識經濟,就必須改變舊的教育模式,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要把著眼點放在提高受教育者的綜合素質,特別是提高受教育者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上。未來社會日益表現出高變化性、高競爭性、高創造性、高合作性和高冒險性,只有富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能適應、才能成功、發展。21世紀教育要解決的最重要總是就是如何造就大批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這就需要廣泛開展創新教育。

    江澤民主席在全國科技大會上曾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可見一個國家是否具有一大批創新型人才已經成為了一個國家是否能夠長期繁榮發展的重要標志。

    創新的人才要靠創新的教育來培養。所謂創新教育就是根據創新學的原理、方法并將其運用于教學時踐,開發學生的創新力,培養和造就大批創新人才的新型教育。所以從廣義來說,凡是有利于受教育者樹立創新志向,培養創新精神,激發創新思維,增長創新才干,開展創新活動而進行的教育都可稱為創新教育。

    創新教育所培養的人才,不是知識記憶型的人才,也不是能力標準型的人才,而是培養具有廣博的知識,又具有突出的能力,還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才干的新型人才。新的時代,新的教育思想、理論,也為我們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

    一. 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

    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創新志向。任何事物的前進與發展,都離不開動力。創新欲望即是創新能力的動力源泉。一個毫無創新欲望的學生根本無法與老師配合上好每一堂課,因此,我們教師就應把激發學生的創新志向擺在首要位置。

    要想激發學生的創新志向,首先應為學生營造一種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師生之間平等民主、和諧融洽的關系直接影響著學生主動性的發揮和創新意識的產生。只有自由、民主的氛圍,學生的思維才可能處于積極主動的活躍狀態。如果師生之間等級森嚴、界限鮮明,教師以“真理擁有者”自居,以自己或書本是非為是非,用惟一的答案作為衡量標準,就會把學生的思維引向單一的軌道,學生只處于被動的接受地位,只要記住所給定的答案就可以了,無須進行思考。久而久之,學生的個性被湮沒,創造能力被扼殺,教育也就死水一潭。所以,教師要尊重學生思考和檢驗的多元性,并要及時鼓勵和肯定。

    教師在為學生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的同時還應重視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試想一個膽小怕事,沒有主見,只知道附和別人的學生如何能談的上創新力的培養與發展?所以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要多表揚,少批評;多鼓勵,少訓斥,讓他們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敢于提出不懂的問題。

    以我班學生為例,從前上課時,學生膽小不敢積極舉手發表自己的見解。這使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受到制約,也使課堂教學效果大大降低。發現這些情況后,我及時做了研究與總結。課堂上注意對學生的表揚與鼓勵。尤其對提出不同意見或勇于堅持自己見解的學生,不論他們答對、答錯我都給予不同程度的表揚。經過一個學期的培養,我發現學生比以前愛舉手了,愛發言了,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往往能得出不同的答案,有時竟出乎我的意料。我想這就是學生的創新意識有了提高的表現吧。

    二.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創新教育中引導學生樹立自信心,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一環。但更重要的還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課堂教學不再是老師講,學生聽。而是學生積極思考,老師適當輔導,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

    具有創新能力的人首先要敢想。想象力可以使人插上幻想的翅膀并產生強烈的將理想變為現實的愿望。有創新力的人還要善思、勤思。解決問題的最高表現形式是創新性思維,而學生獨立地不依賴他人解決學習中阻礙進步的困難大為重要。在這一點上,教師應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教學中應避免教師念答案、學生抄答案的陋習,養成自己獨立地尋求答案的能力,才會使學生在今后語文乃至各方面社會生活知識的學習中終身受益。

    在課堂教學中,我注意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并把主導作用發揮在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上。例如,“的”“地”“得”是語文課本里使用頻率很高,讀音相同的結構助詞。學生雖然經常接觸到它們,但對在什么情況下使用:“的”,在什么情況下使用“地”,在什么情況下使用“得”,不甚了然,因而運用時帶有很大的盲目性,錯誤疊出。為了引導他們去發現問題,我要求他們每人從書上摘錄帶有“的”“地”“得”的句子各三個,并要求他們結合復習什么是名詞,什么是動詞,什么是形容詞,然后,組織學生分組觀察、研究、討論,這三組“的、地、得”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討論過后進行總結。最后,得出凡是用來修飾、限制名詞的后面用“的”;凡是用來修飾或限制形容詞或動詞的詞語后面用“地”;凡是用來補充、說明前面動詞或形容詞的詞語,它的前面用“得”,問題解決了。學生個個都會意地笑了。

    在課堂教學中,我還經常引導學生推敲詞語,通過比較去發現、去獲得知識。例如,教學《燕子》這課最后一段時,我先讓學生把課文默讀一遍,然后問“你們有沒有發現這一自然段中有什么詞跟我們平常的說法不一樣,:”這時,他們個個像獵人搜尋獵物一樣,一字一句地仔細閱讀起來。后來,幾個學生終于發現了問題,他們說:“平常我們都說,電線有幾‘根’,而課文上卻是用幾‘痕’。”我肯定表揚了他們看書認真仔細,肯動腦筋之后,趁熱打鐵,繼續問他們:“課文里為什么不用幾根電線,而用幾痕電線?咱們大家討論一下。”學生經過看書看圖,討論,終于明白了:“電線在遠處,連停在上面的燕子都只成了小黑點,當然,電線更看不清了,所以用‘痕’,不用‘根’。”我又問:“如果把‘痕’改成‘根’,行不行?為什么?”他們說:“不行,因為用‘痕’能說明電線離作者遠,如果用‘根’,就說明電線離作者近,那樣線上停著的燕子就不能說是小黑點了。”

    實踐證明,教師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注意引導他們去發現問題,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是非常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地培養的。

    三. 訓練學生的求異思維:

    如果說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是創新教育的動力源泉,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創新教育的主要手段。那么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就是創新教育的中心任務。

    1999年7月2日的《中國化工報》刊登了一篇文章,該文提出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 :大學生與幼兒園的娃娃誰聰明?文章中有這樣一段內容:有一次,女教師畫了一個圓圈兒 問大學生:“這是什么?”大學生思考良久,才底氣十足地說了一句:“可能是零。”又一天,女教師畫了個同樣的圓圈兒問幼兒園的孩子:“這是什么?”孩子們立刻七嘴八舌地回答:“是太陽!”“是燒餅!”“是鐵環!”“是足球!”“是雞蛋!”“是布娃娃臉上的小酒渦兒!”“是西瓜!”“是老師的大眼睛!”……女教師聽了,不由得感慨萬千。這個事例把傳統教育的弊端揭露得淋漓盡致。為此,有人形象地比喻,學生入學時像個問號,到畢業時卻像個句號。在教學活動中,我們往往過分看重其統一的一面,忽視其豐富個性的另一面,喜歡以統一模式衡量和要求學生,對有獨到見解和敢于標新立異的學生,鼓勵不足,壓制有余;對學習困難的學生,更是處處壓抑他們的好奇心,以便使他們“專心學習”。在這種氛圍中成長的學生,不是越來越健康、活潑,而是越來越頹廢、無生氣、缺乏創造性。結果造成了一批墨守成規、人云亦云、死氣沉沉的缺乏獨立個性的小綿羊。我們必須認識到是否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優秀教育家和教書匠的根本區別之一。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每 一位教師都應該考慮一個問題:當學生出現“奇思怪想”、“奇談怪論”時,你能否從中發現創新的萌芽?這是對教師智慧和能力的挑戰。可以說一個沒有主見,不敢推陳出新,求異、求變的人是不會有什么發明創造的。試想牛頓如果發現蘋果落地后,不去想為什么它不向天上飛,而向地面落,恐怕也不會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卡特看到壺蓋被蒸汽頂起來后,不問自己為什么,世界上又怎會有蒸汽機,怎么會有工業革命呢?可見世界上任何一個偉大的發明創造都與這種敢于求異,敢于創新的精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我們的教師應從學生的個性出發,并以“個性充分的自由的發展”為目的,承認每個學生的個別差異,高度重視學生的個性,善于發現個性,研究個性,反對教育的整齊劃一與陳舊僵化,要時刻注意對學生求異思維能力的培養。

    課堂上我經常利用課文,啟迪聯想。聯想有助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促進求異思維的培養。對同一內容,啟發學生從不同方面去思考,想像出不同的情節與場面。如對《小音樂家楊科》結尾的一段,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楊科死了,為什么還睜大眼睛?”學生們設想種種情況,發言熱烈,有的說:“楊科死不瞑目。”有的說:“楊科想再看一眼心愛的小提琴。”通過這種求異思維的訓練,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但要注意的是還要在求異中求佳。求異是過程,求佳是目的。求異是要求以同一事物為依據。進行不同方向的思維,探究問題的答案,決不是學生瞎猜,準確的答案只有一種,學生可能提出不同說法,通過討論,最后應肯定一種最佳答案。

    21世紀是創新的世紀:科技在創新,文化在創新,經濟在創新。創新的時代需要創新的人才,創新的人才要靠創新的教育來培養。我想,一個國家或民族,如果沒有一大批富有創新才能的成員努力發揮其創新能力,創造出一大批科技成果并及時轉化為生產力,那么她就不可能強盛起來。所以,老師們,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小學教育抓起,為我們的祖國培養出大批的創新人才貢獻力量,為我們的祖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貢獻力量吧!

    2002年10月15日

    [創新欲望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

    2.大學科技創新能力論文

    3.教育教學創新能力試題

    4.創新思維和方法的總結

    5.企業管理創新思維論文

    6.創新能力培訓心得體會

    7.語文教學中創新思維的培養論文

    8.創新思維的化學教案模板范文

    9.當理想變成欲望_經典美文

    10.管理創新論文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韩精品亚洲一区在线综合 | 肉体暴力强奷在线播放 |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制服丝袜 | 亚洲黄金精品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 | 亚洲人成网站999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