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作文小學生就感到頭痛,動筆時無從下手,而教師也感到難教,面對這些問題,根據本人的教學實踐,我認為作文教學可按“五步曲”進行。
善于觀察,積累素材 在指導寫作前,我先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和活動課對身邊的事物進行觀察,并把自己的每次所見所聞記錄下來。比如:在教學描寫一處景物時,我先讓學生自己去觀察景物,去欣賞景物;再組織學生到學校附近的田野、山坡等地做游戲,讓學生感到集體野外觀察的樂趣,趁機提出具體的觀察要求。這樣持之以恒,逐步訓練了學生的觀察力,又積累了素材,學生就有話可說,有事可寫,有情可抒,就為寫作邁出了第一步。
多閱讀,積累詞匯 作為學生,我認為在認真閱讀好課本的內容外,還要多看各種類型的課外兒童讀物,多看報刊、雜志,促進學生去探索不知曉的知識,從中接觸大量優美詞句及體會各種寫作方法,這樣既可拓寬知識視野,又可積累好詞好句,自然出口成章,達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境界。
模仿結構,連段成篇 對于作文的初學者來說,如何將一段段零散的語段串成一篇文章?根據本人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模仿,因為模仿是兒童天性,對初學者而言,我認為“總-分-總”式結構是最適合模仿的了,所以對這種形式結構的課文在教學上我是特別注重的,每次授完一節這樣結構的課文都要求學生仿寫一篇文章,這樣仿寫,不僅使學生達到了訓練的目的,而且更加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
重于修改,取長補短 寫完了一篇文章,并不算是一篇好的文章,要修改好后的文章才算是好文章。因此我在作文教學中,特別注重強調學生在寫完了文章之后,一定要進行修改。而修改一般有三種方法:(1)集體修改。即是全班同學一起討論進行修改,此法雖然花費時間長,但取眾人之長,補己之短。(2)互傳閱交流修改。就是指定幾個同學互相傳閱、互相指出對方修改后還存在的不足,這樣做也可以使學生在修改中取人之長,補己之短。(3)自行修改。此法可培養學生個人對作文的抉擇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我在教學中三種方法兼用。
勤于練習,運用自如 每一種技能的形成都離不開反復的練習。寫作作為一種技能知識也不例外。因此,我除了要求學生完成書本八單元的習作之外,還要求學生多寫一些命題作文或布置一些題目自擬的命題給學生進行練習。要求學生每日堅持寫日記,每周堅持寫周記。經過這樣的反復練習,自然會功多手熟,寫起文章來運用自如,下筆如有神。
通過以上“五步曲”的教學,激活了學生的潛力,喚醒了他們的積極性,學生不再對寫作畏難了,而我對作文教學也能迎刃而解了。
[小學作文教學的五步曲(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小學作文教學隨筆
2.小學作文教學課件
4.小學作文教學計劃
5.小學作文教學論文
10.小學三年級作文教學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