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市雙語實驗學校 劉長珍
生活中人們常常會慨嘆:孩子學了多年的語文,可語文水平依舊不能如人意!于是改革前沿的語文教師,盡顯其能,積極探索提高學生語文水平的途徑。
對于學生來說,興趣永遠是學習的第一任老師。借用布魯納的一句話:“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學生是否愛你的語文課,是否愛語文是語文學習成敗的關鍵。前一階段聽了我校一堂公開課《揠苗助長》內心感觸頗深,借此談談自己的感受。
聽課前,知道公開課內容是《揠苗助長》后,心里暗嘆:寓言故事能上出什么新意。可走進課堂,教師的開篇引語便像磁石一樣地吸引了我,使我為之一振,于是和學生一起享受了一堂趣味十足的語文課。
一、 課前猜心里
師:馬上上課了,老師想施展一下看家本領:鉆進你心里!
(學生小眼睛好奇地看著老師)
師:看我猜!(板書)哈!今天有人聽課!
(學生微微笑,回頭看看聽課老師,很興奮。)
師:(板書)唉!要到電教室就更好!
(個別學生哈哈笑。)
師:看,猜到你心里去了。知道老師怎么想的嗎?(板書)哼!你們就想看動畫!
(許多學生羞澀地看老師。)
師:看有人心里又在想:(板書)咦!你怎么知道?
師:(板書)嘿!我有絕招!啊?快說!
(學生眼睛盯著老師,正等著老師教絕招呢!)
師:(板書)哈哈!不急!待會說!
猜學生的心里,挺有意思。一邊猜一邊板書出來更讓學生欣喜。課堂上學生一個個睜著明亮的眼睛盯著老師,那眼神充滿驚奇、充滿激動、充滿渴望!這一環節的設計可謂獨到、精心,它充分調動了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令學生的心里充滿了對學習的渴求。更可貴的是這一環節的設計為下面走進農夫的心里做了強有力的鋪墊!農夫為什么會做出揠苗助長的事,體會農夫的心里,了解農夫的想法最為關鍵。而對三年級學生來說,體會人物的心里卻是學習中的難點,教師的這一設計使學生后面的學習水到渠成,降低了學習的難度,調動了學習積極性!
二、 意想不到的“揠”
師:揠苗助長這個故事是否見過?在哪見過?
生:(一生激動地說)我見過,以前在電視上見過,還有我這本書上有(生舉起一本課外書),名字叫拔苗助長,和揠苗助長是一樣的!
師:也就是說揠苗助長又叫--生齊:拔苗助長!(師在揠苗助長旁板書:拔苗助長)從這里你知道揠的意思是--生答:拔(師板書)
師:有個問題我想不通,“拔”那么簡單不用為什么要用“揠”呢?這個字多難寫呀!
生:用“揠”要告訴我們,他的意思是拔。
生:用“揠”告訴我們拔苗助長還有個名字叫揠苗助長。
……
師:同學們真會猜,對這個問題老師一直都想不明白,所以我花了很多時間查找資料,終于找到了答案!“拔”指把物體連根拽。“揠”表示抽出植物的部分,不表示全部拔出。這樣一比較,我知道“拔苗助長”這個成語不夠準確,用“揠”才是最準確的。
語言文字是豐富而形象的,引導學生把握語言文字的內涵是建立在教師自身的深入體悟之上的,如果教師浮光掠影看文字,也就不可能達到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字的目的。在這里教師就“揠”和“拔”的區別上能夠深入去思考,能夠有自己獨到的發現,獨特的鉆研,不得不令人佩服,令人感嘆。什么是鉆研教材,老師在這兒應該做了典范!教師不僅通過教學告訴學生“揠”和“拔”的區別,而且很科學的指出用“拔”代替“揠”是不恰當的,同時通過這一塊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教師對待知識的嚴謹認真的態度。這不也蘊含著端正學習態度的教育嗎?由此,我聯想到前段時間在揚中聽薛法根老師的一堂《爺爺的蘆笛》,薛老師在字詞教學中留給人的嚴謹認真的態度也一直震撼著我:“看老師寫兩個字,抬起手和老師一起寫,看認真,看仔細,寫在自己的心里。”薛老師半蹲下身子,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書寫。老師是學生的模仿對象,老師的一言一行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教師都像這樣以嚴謹認真來對待知識,學生收獲的又豈止一二呀,況且兩個字中都蘊含著這么有意思的知識!教師正以自己的實際做法引導學生領悟:語文知識是可愛的。
三、 走進農夫的心里
師:剛才有同學說,讀書要讀出感情,我很贊同。那么知道怎樣就能讀出感情嗎?就是要走進農夫的心里!
師:現在我就把我的絕招教給你們,那就是--察-言-觀-色!
師:現在我們就來找找,哪些詞可以讓我們察言觀色。讀一讀,畫一畫,好嗎?
生快速默讀課文,邊讀邊畫。
(集體交流,教師板書:巴望著 十分焦急 終于想出了辦法 筋疲力盡)
師:靜靜的讀這些詞,想一想,這個農夫心里在想些什么?(教師貼出相應的農夫表情圖)
生:我從巴望著猜想他的心里會想,苗啊苗啊,快快長吧!
生:我從十分焦急猜想他心里在想,苗啊苗啊,我已經陪你十幾天了,你怎么一點也沒有長呀,你真是急死我了!
生:我從十分焦急猜想他心里會想,我天天來看你,怎么看不到你長呀!
生:從終于想出了辦法,我猜出農夫心里想,哎呀!我把他們往上拔一截不就長高了嗎?
生;從筋疲力盡我猜想農夫心里想著,唉!真累呀!我都走不動路了!
……
這一版塊的教學,老師把“絕招”教給了學生,誰不想學絕招呢?看,老師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也有絕招,語言的絕招!這一“絕招”讓學生學會了透過語言文字去察言觀色,讓學生學會了透過詞語去猜測人物心里,讓學生學會了自己解讀語言文字。學生的閱讀能力在老師的這一“絕招”中得到了訓練,語文水平在這一“絕招”中提升。
四、 給主人公起名
師:故事的主人公怎能沒有名字呢?讀讀課文,思考一下,你想給他起個什么名字比較好?
(生默讀思考,教師巡視。)
生:急性子!因為他是個非常想得到結果的人!
生:急于求成!他想讓他的禾苗在一瞬間長高!
生:雷厲風行!因為他一下子就想做得很快!
師:雷厲風行是講做事的作風,在這里還是急于求成比較恰當!
生:欲速則不達!
生:貪吃嘴!他想讓禾苗長得快些,早點吃到糧食。
生:不!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長得快些并非貪吃!
師:是呀他巴望禾苗長得快些有錯嗎?說他是貪吃嘴,這樣對待農夫可不公平!
生: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生:等不及!禾苗不可能一天長好,他等不及!
師:他的急有什么錯呢?他的急到底錯在哪?
生:農夫異想天開,想禾苗一夜長高!
生:他錯在方法上,他不知道禾苗的生長規律,所以鬧得禾苗都枯死了!
師:你們真能干,讀懂了課文,因為他急于求成,違反禾苗的生長規律,所以鬧得是竹籃打水--(生接)一場空!
“故事的主人公怎能沒有名字!讀讀課文,思考一下,你想給他起個什么名字比較好?”一語激起千層浪,給主人公起名,多么有意思的活動!于是學生根據故事內容便開始展示自己起名字的水平,一個個爭先恐后。不過要想起到點子上,就得讀懂課文,就得找準農夫的特點。這樣就激起了學生積極的閱讀思維,學生們就能非常投入地走進課文,去閱讀,去思考!這樣的教學想讓學生不喜歡也難!這樣的教學真是充分展示語文課的無窮魅力!
五、 知音相遇
師:可是農夫想不通,怎么辦呢?我們來為他找個知音,勸勸他好嗎?你覺得前面我們認識的誰可以做他的知音呢?
生:鄭人!
師:好,讓我們把鄭人找來吧!
(兩生上前扮演鄭人和農夫,教師敘述創設情境)
“鄭人”:哎!老兄!什么事讓你這么愁眉苦臉呀?
“農夫”:唉!真是倒霉呀!我辛苦勞動了一天,終于長高的禾苗竟然在一夜之間都枯死了,老天對我太不公平了!
“鄭人”:你是怎么讓它們長高的呀?
“農夫”:我把它們都往上拔高了一截呀,怎么會枯死呢?我實在想不明白。
“鄭人”:哎呀,老兄,禾苗生長得扎根土壤才行,你這樣做,它的根怎么往土里長呀,它當然會死了!
“農夫”:老兄,原來是這樣,扎根泥土越深才能長得越好呀!看我做的糊涂事喲!
……
認識農夫行為錯誤的原因,才能感悟寓言那深刻的寓意,這在學生來說也是最難體會的。教師此處的設計采用了曲徑通幽的方式,讓學生在實際的體驗中思索,讀懂故事,讀懂文本,加深了學生對寓言故事內涵的體悟。同時更讓學生享受了自我發現的樂趣。
整堂語文課,學生都學的饒有趣味。教師別出心裁的設計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實踐,學會了讀懂人物心里,學會了把握語言文字,學會了感悟寓言的寓意。這樣的課堂學生學有趣味,學有所得。它必將會使語文教學更有效,必將得到學生的喜愛,也必將會使學生從心底發出感嘆:語文課,愛你沒商量!
2006-6-22
作者郵箱: liuchangz10@163.com
[語文課,愛你沒商量--《揠苗助長》案例評析(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揠苗助長課件
2.揠苗助長的教案
4.揠苗助長優秀教案
5.揠苗助長教學課件
6.
9.我永遠愛你教案
10.我愛你傷感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