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語文課堂上跳動的音符(網友來稿)

    發布時間:2017-6-2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江蘇省通州市四安小學 郭美娟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和愛好是最好的老師。”可見,興趣是求知的前提,學習的動機,成才的起點。心理學研究認為,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使大腦、各種感官處于最活躍狀態,以最佳地接受教學信息;能促使學生自覺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貫注于學習活動;能使學生在繁重刻苦的學習過程中,抑制疲勞,產生愉悅的體驗。因此可以說,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動機中最活躍、最現實并帶有強烈情感色彩的因素,是推動學生學習最實際的內部動力。而學生的興趣源自于具體情境,課堂教學又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實施主體教育的主陣地。“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托爾斯泰語)

    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著意創設各種有效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覺得“學習有味”,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加速學生完成認知過程,使學生由“厭學”到“愛學”,由“愛學”到“學會”,由“學會”到“會學”、“善學”。如何讓興趣奏響小學語文課堂的和諧音符,成為課堂教學的主旋律,筆者根據自己的日常教學實踐總結如下:

    一、懸念導入,創造最佳氛圍。

    導語是一堂課的切入點。精心設計課堂導語,先聲奪人,可以喚起學生強烈的“樂知”、“樂學”的欲望。設計優美生動的導語,創設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美的情境,叩開學生的心靈,是很重要的,可使學生或悄然動容,或神思飛越,或躍躍欲試,或期待盼望,從而很快進入“共振”的境界。如教學《螳螂補蟬》,我從故事導入:春秋時期,諸侯紛爭不斷。為了爭做中原霸主,吳王準備出兵攻打楚國,遭到了一些大臣們的反對,可是吳王固執地說:“誰敢來勸阻我,我就處死他!”怎么辦?這關系到國家的生死存亡呀!眾大臣焦急萬分。在這危急關頭,一個少年卻使吳王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這到底什么原因呢?沒等我說完,學生已迫不及待地讀了起來。聽到這樣富有啟發性、感染力的開場白,學生精神不由為之一振,濃厚的學習興趣與強烈的求知欲望也就隨之產生了。

    二、創設情景,引人入勝。

    “文章不是無情物”。教師要善于批文入情,以情動人。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只有當情感的血液在知識的肌體中歡騰跳躍的時候,知識才會融入人的精神世界。”可以說,情感是語文教學的靈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深乎義。”白居易這段論述啟示我們,語文教學要通過“言”和“聲”顯情感人,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如教學《月光曲》時我是這樣創設情境的:1、借助插圖,圖文結合,領會意境。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皮鞋匠是根據什么聯想到這些情景的?貝多芬彈琴時的節奏又是怎樣起變化的?……2、緊扣人物,體會心情,領會意境。提出以下問題讓學生思考:課文一開始,寫一天夜晚,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當時他的心情會怎樣?這種心情反映在曲調中應該是怎樣的節奏?這種節奏會引起皮鞋匠怎樣的聯想?……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確:窮兄妹在聽貝多芬彈奏時產生豐富的聯想,根據是曲調旋律的變化,而旋律變化的基礎是人物思想感情的起伏。

    一邊播放音樂,一邊提問。那纏綿凄婉的音樂讓課堂中充滿了一種濃郁的氣氛。我發現有幾個女孩子已經在下面悄悄的抹眼淚。學生已被老師所創設的情景深深吸引,情商得到發掘,性靈得到了陶冶。

    三、放開手腳,讓學生唱主角 。

    教師與學生變換位置,讓學生唱主角,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又一重要方法。傳統教學中語文教師的主要手段是兩支粉筆一張嘴;形式是教師高高站在臺上,學生正襟危坐于臺下;方法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像一個權威那樣不斷地向他們灌輸著知識,如同往漏斗里灌水一樣。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人們獲取知識有了許多新途徑。這單一的方法、陳舊的形式已經使學生膩煩了,還怎么談得上學習有興趣呢? 畢竟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唱主角,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發現過程,能夠同時體驗到發現知識的興奮感和完成任務的自信心,從而使他們相信:我能思考,我能自己解決問題。這樣既可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又增強了學生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因此,教師應增強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使課堂“活”起來。例如在學習《負荊請罪》一文時,我放手讓學生唱主角,收到了良好效果。首先我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大意的基礎上,進行講故事比賽。目的是訓練學生說話的能力、概括的能力,從而起到一箭三雕的作用。之后要求學生聯系故事情節分析評價人物性格。學生們爭著表達自己的見解,氣氛異常熱烈。藺相如的委曲求全的大將風度讓學生們產生強烈的共鳴,同時引導學生要想打個“翻身戰”,就非得大家齊心協力。我肯定了大家的發言,使學生在被人欣賞中獲得成功的精神體驗,自然而然,激發了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同時語文新課程標準也提出:“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積極開展各種有助于學生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發展智力和個性、展現才能的活動。”因此,教師在教學當中因勢利導有計劃的組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如詩歌朗誦比賽、故事會、改編課本劇、表演、采訪等),讓他們充當課堂的主角,不僅可以加深對所學課文的理解,而且可以極大的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使他們從中受到激勵、啟發,產生聯想、靈感,增添創造意向,培養他們的自主性、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四、借助“視聽”,熏陶感染。

    “學習最好的刺激是對所學學科的興趣”(布魯納語)。直觀形象、圖文并茂的多媒體技術以其新穎性、趣味性、藝術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它通過多種媒體如文字、圖像、聲音、數據、動畫和視頻等對信息進行統一的數字化處理和交互化處理,使語文課堂由單一的耳聞為主的接受方式變為以視聽等多種感官的共同協作,大大拓展了學習的空間。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創造條件,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為學生創設符合心理特征的教學情境,拓展學習的空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如學習《二泉映月》一課,我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了 一幅靜謐的中秋之夜,阿炳拿起二胡準備將積淀已久的情懷傾吐給這茫茫月夜的圖景,然后配上名曲--《二泉映月》,老師隨著樂曲的升騰跌巖,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語調時高時低,時疾時緩,學生多種感官驟然受到強烈的震撼,不知不覺地進入特定的情境,與阿炳同呼吸共思想。

    總之,這種聲像同舉、圖文并茂、動靜成趣,直觀而又生動多媒體教學,改變了過去以黑板和粉筆為主要工具的教學模式,更易把學生帶到那種特定的氛圍中去,使之受到熏陶感染,提高學習興趣,進而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可見,獨創性見解的表達或挑戰性問題的提出往往能推波助瀾,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興趣--語文課堂上跳動的音符(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無聲的音符閱讀答案

    2.無聲的音符閱讀短文答案

    3.中班《跳動的規律》教案

    4.雪的音樂美文

    5.認識音符課件

    6.興趣的同義詞

    7.《情趣與興趣》教案

    8.興趣的近義詞

    9.課堂上的禮儀教案

    10.小學的音樂教學課件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五月天AV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日韩R级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野狼 |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在线 | 日韩欧美在线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