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評價

    發布時間:2017-1-12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隨著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實施,我們越來越深切地感受到教學評價改革的重要。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教學的評估要符合語文學科的特點,遵循語文學科自身的規律。”因此,在教學中適時、正確地運用評價手段,這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建輕松和諧的學習氣氛,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那么如何優化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評價呢?我認為應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一、轉變評價觀念,引導學生參與評價

        我們迎接的是一種新的評價方式,靠傳統的理念是行不通的。傳統的評價觀只有教師評價學生,把學生視為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對象,盛放知識的容器,惟考分是人才的評價觀點,從而忽視學生的個性發展,也忽視了學生素質和能力的提高。傳統課堂教學大多采用師生問答、教師評價的形式,老師成了評價的權威,是學生學習表現唯一評定者。由于教師是課堂評價的“主宰”,課堂上缺乏了學生的積極參與,也就缺乏了生氣和樂趣,缺乏對智慧的挑戰和好奇心的刺激。現代素質教育觀,要求教師創設情境,讓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在愉悅的身心交往中發展學習技能,發展人格。所以如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打破師生授受的傳統講授程式,促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方向交流,在共同活動中自主學習,獲得知識,成了課堂評價改革的關鍵。為此,我認為優化課堂教學評價的首要任務是轉變評價觀念,引導學生參與評價。引導學生參與評價,是把評價的權利交還給學生,是把學生看作學習活動中不可替代的主體,關注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注重學生的潛力發展,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主體。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上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我引導學生參與評價,正是給學生提供了發現、研究、探索的空間,為學生有所發展、有所創造創設條件。

        ⒈激發學生參與評價的興趣

        愛因斯坦曾說過:“如果把學生的熱情激發起來,那學校所規定的功課,會被當作一種禮物來接受。”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能有效地誘發學習動機,強化學習動力。在教學中,我經常采用實物演示、小品表演、課堂游戲等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以這些直觀形象的手段,創設情境,激發起學生評價的興趣,調動起他們參與評價的積極性。在學生初步嘗試評價的時候,我采用激勵性語言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對發言流利、聲音響亮的同學給予表揚,由此建立起他們評價的信心。在學生基本掌握了評價的方法后,我采用小組競賽、對組合作、大組交流等多種活動形式擴大學生主動學習的空間,釋放學生的精神活力,激活他們的思維,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學習交往中主動發言,積極交流。

        ⒉給予學生充分的參與評價的機會

        要讓學生參與評價,教師在課堂上就必須保證他們評價的時間。我們的學生是一個個具有個性的活生生的人,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注重學生發展的潛在性、主動性和差異性,在課堂上保證學生有自主表現和發展的空間,為每個學生提供積極參與課堂學習的機會。如在教學生字時,我在指導完書寫后讓學生試寫一個,然后我抓住這一機會讓學生來評一評他寫得怎么樣,在評議中不僅讓學生正確掌握了字形還促使學生寫出了一手好字。又如朗讀課文時,我采用“讀--評--讀”的教學方法,先讓學生讀,再讓學生評一評他或他們讀得怎么樣,最后再讓學生讀,這樣不但提高了學生的朗讀能力而且提高了學生的評價能力。在閱讀教學中像這樣的契機很多,我們要善于抓住,給予學生充分的參與評價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評價中得到發展。

        ⒊重視學生的自評與互評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實施評價,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互相評價相結合。”自評就是讓學生自己評價自己,學生想象豐富,有很大創意性,教師應該要求學生對他們的行為或作業做出自我評價。如在教學中,當學生讀完一個句子或一個語段后,我就讓學生獨立思考、判斷,想一想自己在朗讀過程中的成功之處和不足之處,鼓勵他們主動客觀地評價自己的朗讀,有針對性地作出自我改進,進一步完善自己,養成自我檢查、自我調控的意識。正如有位哲學家說的那樣:“人生的真諦確實在于認識自己,而且是正確地認識自己。”讓學生對自己的朗讀進行評價,這既是知識的再現,同時又使學生對自己的能力和方法進行全面的反思,為學生提供一個足夠的自讀自悟的機會。

        學生個體存在差異,為了讓每一個個體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在群體中的優劣狀況,有利于激發評價對象的競爭意識,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相互評價,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增進學生間的多向交流,以利于取長補短,讓學生進一步在與同伴學習的比較中認識自我。我在教學中經常開展同桌互評、小組互評及全班范圍內對學生進行評價。如朗讀、背誦等,在自評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互相評價。“你認為他做得怎樣?”“好在哪里?”“還有哪些要改的,怎么改?”“如果是你,應該怎么做?”這樣,既讓更多的學生有了發表自己的見解的機會,發揮學生的互補作用,做到培優幫差,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使學生在團結、協作的學習氛圍中得到發展。

        學生在評價自己和評價他人的過程中認識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

        二、實現平等對話,以激勵性評價為主

        ⒈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評價氛圍,實現平等對話

        新課程要求建立一種“對話互動”的新型師生關系,在這種對話的氛圍中,教師和學生都可以不受框框的束縛,充分表達各自的意見,促使雙方都進行積極思考。以“對話”為主要狀態的閱讀教學,教師要以“平等中的首席”參與對話。為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評價氛圍。也只有在這樣的氛圍中才能實現“平等對話”。教學民主是建立在愛的基礎上的,愛是教師改造工作的源泉,也是學生成長發展的源泉。羅素說過:“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發展”。教師要以關懷、關愛、理解、賞識的心態評價學生,啟發學生的心智,促使他們健康成長。

        ⒉ 堅持正面引導原則,以鼓勵性評價為主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對學生的日常表現,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采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曾經有這么一句名言“積極的鼓勵比消極的刺激來得好”,它說明鼓勵的作用是巨大的。清代教育家顏昊先生說:“教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去茍求學生,不如用一點心力去發現其優點,并以此鼓勵他,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滋味。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決不吝嗇贊許與鼓勵,要以鼓勵性評價為主,學生答得好,及時稱贊,“說得很有道理”、“對了,你很會看文章”、“見解獨到”等;學生發言不對,說不到要害,說不清楚教師及時補充,不使學生感到難堪,讓學生保持愉快輕松的心情,讓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課堂上我常進行的鼓勵性評價,如“相信自己,你們一定能讀好。”“老師再給你一次機會,你再試試。”“你真棒。”“再努力一下你就成功了。”“你說得太好了,我怎么沒想到呢?”“多好的問題,會讀,會思考,你真行!”“我看到了大家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 ……鼓勵點燃了學生智慧的火花,使他們感到一種滿足,一種驅動。如在朗讀課文中,學生經常有添字、減字的現象。當他們出現了這種現象,我說:“不要緊,第一次讀錯了是正常的。”第二遍還錯,我說:“這遍沒讀好,還有第三遍、第四遍。”其中還不斷鼓勵“別緊張,慢點兒。”“大家都在耐心地聽呢!”一直到學生讀對時,我說:“了不起,你成功了!”教師這樣帶有鼓勵性、欣賞性的評價易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但是教師在對學生給予鼓勵時還要注意因人而異,體現個性化。一個班學生的智力、品德、個性等方面往往存在很大差異,因此我在教學中給他們的評價也是不同的。我贊譽鞭策優秀生;肯定、鼓勵中等生;寬容激勵后進生。

        三、豐富評價語言,要融入真情

        ⒈教師的評價語言要豐富。

        在課堂教學中,如果老師有著多樣、 靈活、 生動、豐富的評價語,就能學生如坐春風,課堂內總是生機勃勃。 就拿讀完課文后來講,如果老師這樣來評價學生: “讀得真不錯!”“大家聽了都在佩服你念得好!”“這個句子你讀得多好呀!請你再讀一遍,大家仔細聽聽! ” “老師都被你讀得感動了。”“你念得比老師還要棒!”“到目前為止,你是念得最出色的一個!”“老師覺得,你長大肯定能當一個播音員!”……如此生動、親切、明朗的語言,學生聽后怎么會不被深深感染?怎么會不大受激勵呢?學生們躍躍欲試,一個個教學的高潮就這樣形成了。在教學中,教師的評價如果能與教學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那么語言的回旋余地就可超出簡單的評語范疇,趨向更生動、更豐富的境地。而生動豐富的評價語言能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活躍課堂的氣氛。

        ⒉適當運用體態語言

        除了有聲語言之外,教師還需要適當地運用體態語言。一個充滿希望的眼神,一個贊許的點頭,一個鼓勵的微笑,拍一拍學生的肩膀,甚至充滿善意的沉默,都不僅僅傳達了一份關愛,還表達了一種尊重、信任和激勵,這種潤物細無聲的評價方式更具親和力,更能產生心與心的互動,其作用遠遠大于隨意的口頭表揚。當學生發表見解時,教師多微笑,多點頭,極其專心地聽,諸如此類的態勢語可以明確地傳達這樣的信息;“我喜歡你!”“請繼續說下去!”行之有效的體態語言能體現出教師在評價時感情的投入,與學生極易產生心理上的共振。

        ⒊評價要動情 

        現在不少評價浮光掠影,輕描淡寫,有的鼓掌成了打拍子,有的表揚成了背口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打動心的深處。”由此可見,無論什么樣的評價必須動情。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當學生寫出工整又美觀的一頁作業,我除了給他一個“優”,再寫上一句“教師真喜歡看你的字呀!”當一個平日膽怯的孩子能上臺發言,我除了給他一個燦爛的笑臉還摸摸他的頭,說:“老師為你高興!”在平時的教學中,對于學生的精彩之處,通過老師的語言、面部表情、眼神等隨時給予學生評價,傳達教師對學生的愛。一日在課堂上,學生聽完《海水為什么是咸的》這個故事后,一個學生站起來說“我不相信海里的鹽是手磨磨出來的。”我聽后非常欣賞這位學生能這樣質疑,我走到他身邊說“這位同學在動腦筋思考,他肯定會去弄清海水為什么是咸的,讓老師與這位愛思考的孩子握握手吧!”這孩子手與老師的手緊握在一起,他內心的激動可想而知,這激動來源于教師充滿情感的評價。

        著名教育評價專家斯塔佛爾姆強調:評價“不在于證明,而在于改進”。在語文教學的每個環節,充分發揮教師評價的魅力,欣賞學生自主與互評的精彩,滲透教師的關愛、包容和鼓勵,這樣就能為課堂注入一股新鮮的血液,使課堂成為學生流連忘返的殿堂,獲得更大價值的生命超越和個性的發展。

     

     

    [優化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評價]相關文章:

    1.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優化研究論文

    2.一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有效評語

    3.教研論文:論新課改下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活動

    4.畢業論文的評價

    5.對老師的評價的議論文

    6.摘抄家長對老師的評價

    7.木蘭詩中對木蘭的評價

    8.徐光憲的評價語錄

    9.試題優化九下化學答案

    10.我的語文課堂教學隨筆3篇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蜜月aⅴ国产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在线区中文色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制服丝袜 | 日韩一级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偷偷久久久久久网站 | 亚洲日韩首次亮相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