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教學中教會學生感悟、挖掘和創新

    發布時間:2017-11-8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華強小學    魯玉清  

    古人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寫作來說尤為重要。我們往往會發現,小學生的作文程度差異明顯,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總有那么一些同學的作文讓老師都拍案叫絕。稍作了解,便會發現,這些同學之所以“會寫”,完全緣于他們已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平時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來;多思了,下筆如有神,洋洋灑灑,一揮而就。作文程度差的同學,總是非常羨慕那些作文屢屢被拿來當范文的同學,但卻苦于不知如何提高。究其根源,就是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那么,怎樣抓好學生的閱讀呢?

    一、教會閱讀,在把握文路中學會感悟 

    語文閱讀教學中,教會學生在閱讀中,把握文路,就是要循著作者的思路去閱讀。這是一種以清楚作者寫什么、為什么寫、怎樣寫和為什么這樣寫為目的的,是從作者寫的角度來感知和理解課文的方法。它不僅可以使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到作者構思的過程,清楚作者的寫作動機,理解作者對材料的處理、對語言和寫作技法的運用以及對篇章結構的安排,透悟字里行間傳遞的情感信息,準確把握文章的思想脈搏,還可以促使學生從滿足自身寫作需要的角度去感悟、去發掘,從中獲得構思、立意、謀篇、寫法和語言運用等諸多方面的啟發和暗示。這種閱讀理解課文的方法,把學生快速、高效、準確、透徹理解和感知課文的需求同滿足自身寫作需要的需求給統一起來,實現了在課文理解過程中讀寫的有機結合。

    二、教會積累,在信息處理中發掘資源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文圖并茂,文章品類編選齊全,生活領域涉及廣泛,思想情感蘊藉豐富,語言、寫法準備充裕,在指導學生學習寫作方面表現出其強大的信息資源優勢。歸納起來,課文中所包含的寫作信息主要表現為語言詞匯、寫作方法、觀點理念、思想情感和知識信息五大類型。教學中,如果我們能夠著眼于滿足學生的需要,從這五個方面引導他們去思考:課文中的哪些詞語和句子自己有必要去積累?課文中哪些寫法值得自己去借鑒?課文中的哪些觀點和理念可以引鑒為自己文章立意的基礎?課文中哪些內容可以在自己的哪些作文中作為素材?并在科學的方法上給其以指導,讓其通過自覺的感悟、積極的合作和廣泛的交流實現對課文中豐富的寫作資源的發掘和積累。 

    三、激情趣,促參與喚起學生情感,激發其創造欲

    情感和興趣是發揮學生主體性培養創新精神的前提。要激發學生積極參與閱讀活動,教師必須把學生看成可以平等對話的生命體。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體現對學生全方位的尊重和信任,這樣才能建立起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喚起學生情感,激發其創造欲。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出現知識性錯誤是很正常的,教師應巧妙引導學生認識錯誤,糾正錯誤,保護其自尊心,如在課堂上學生讀書結結巴巴,出現錯別字是常有的事。教師一味的責怪只會傷害學生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可以鼓勵說:“這次讀錯沒有關系,我相信你會讀好的。還愿試試嗎?”這樣既給學生讀好的勇氣,又客觀地指出學生應努力的方向。又如,當教師要給學生指導示范時,可用商量的語氣問道:“我可以試試嗎?”自然親切的舉動,讓學生有了心理安全感,使課堂氣氛輕松而愉悅。在這種境界中,學生會無拘無束地投入,以進步回報教師的一片情。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

    四、教會遷移,在學練結合中促成內化  

    在教學中我們要積極地創造環境和條件,啟發學生去思考,組織學生去討論,鼓勵學生去交流,指導學生去練習,讓他們在思考中有所感悟,在討論中相互啟發,在交流中尋求借鑒,在練習中形成技能,使他們語言的積累能夠順暢于自己的準確表達,寫法的積累能夠巧用于自己的謀篇構思,理念的積累能夠轉借為自己的立言之本,知識的積累能夠活化為自己的寫作素材,從而促成學生的積累實現由知識到素養、由方法到技能的遷移和內化,把閱讀教學中的讀和寫、學和用的結合上升到更高的層次。 

    五、巧用教材,選準讀寫的結合點、教會創新,在讀寫結合中發展個性 

    在小學語文教材的每篇課文中,都蘊藏著豐富的對學生實施創新教育的資源。采用讀寫結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教學中,只要我們能夠把握時機,巧用教材,選準讀寫的結合點,經常性地去鼓勵和指導學生進行諸如一題多寫、仿寫、改寫、擴寫、續寫、想像寫、拓展寫、插補寫、切換寫、思路變向寫、觀點批判寫等不同形式的具有創新性且富有個性色彩的寫作練習活動,就一定能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從中得到培養和鍛煉,從而達到我們在讀寫結合中實施創新教育之目的。

    六、重課外,抓延伸

    我們應重視學生語文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這要做到無論是課上還是課外都要給學生以自由,給他們活動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能獨立自主、生動活潑地學習語文。

    在學習某些課文之前,讓學生先在課外查閱與課文有關的材料。為理解課文做好鋪墊。如在學習《開國大典》一課時,課前要求學生搜集閱讀有關開國大典的資料,有的收集了開國大典的圖片,有的了解到開國大典的全過程,有的了解到人民當時的心情等。因而在學習課文時學生能從不同方面談自己的見解,理解深刻,朗讀的也非常好。

    總之,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應結合學生實際,利用各種手段,讓全體學生都自覺地活動起來,讓每個學生的各種感觀都參與到活動中去。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就能不斷提高閱讀效率,形成閱讀能力,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在閱讀教學中教會學生感悟、挖掘和創新]相關文章:

    1.學生和馬閱讀理解答案

    2.《水的感悟》閱讀答案

    3.感悟春天閱讀答案

    4.大學生活感悟和規劃演講稿

    5.學生感悟隨筆

    6.和而不隨閱讀答案

    7.生物和環境閱讀答案

    8.《賣柑者言》閱讀答案和問題

    9.懷疑和學問閱讀答案

    10.雨和瓦閱讀答案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久久永久免费精品视频网站 |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网站 | 中字幕无砖欧美日韩一区中 | 中文子幕在线观看 | 日本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1000 | 尤物萝控精品福利视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