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活動設計與實踐心得

    時間:2021-06-11 11:33:57 心得體會 我要投稿

    幼兒園活動設計與實踐心得

      1、環節一——創設情境,感知理解

    幼兒園活動設計與實踐心得

      幼兒園社會教學立足于幼兒真實的社會生活,創設真實(或擬真)的情境,將幼兒帶入和自己熟悉的生活狀態中,通過多種形式讓幼兒理解社會、認識社會、尊重社會中的人與環境。因此,在教學活動的第一個流程中,教師應利用多種方式、創設多種情境(如故事、兒歌、表演、文學作品等),將幼兒引入到即將學習的情境中,讓幼兒對學習的內容產生體驗,從而去感知、理解某些行為和情感,為產生親社會性行為做鋪墊。在該環節中,教師可組織的素材有很多:文學作品、某種行為表現(看圖書的方法、爭搶、禮貌交往等)、社會認知活動(超市購物、交通規則、人們的勞動)等。例如:我們在中班設計的活動《小老鼠打電話》,主要目標是知道幼兒了解110、119、120這三個特殊的電話號碼,由于這些電話號碼所表現的情節,不容易在課上體現,為此我們編寫了一個有趣的故事,通過小老鼠打錯電話這一情節引出談話主題,既能生動有趣、又突出主題。當然社會課中的故事和語言教學中的.故事在講述時應有所不同,只講主要情節,不講細節,這樣更能突出活動目標。(不要舉例)教學素材展示的方式有:情景表演、看錄像、欣賞作品、看圖片、調查表等。在運用教學素材和選擇展示方式時,教師要注意幼兒的年齡特點,如小班幼兒多用故事、情景表演、桌面表演等方式,中大班幼兒多用錄像、參觀等方式。同時注意正面行為的演示多用現場表演,負面行為的矯正多用錄像。例:中班搶椅子情景的回放、爭搶圖書等。可以將表演拍成錄像播放,會增強真實性,減少表演中的負面影響。

      2、環節二——組織交流討論,尋求答案

      當教師將幼兒引入到學習情境中,并幫助幼兒形成了一種初步的體驗之后,進行“討論分析、形成共識”尤為關鍵。幼兒在上一流程中的初步體驗有可能是模糊的、甚至會產生與之學習目標相斥的想法。此時,需要教師不斷的引領幼兒結合情境進行師生(生生)討論,并分析、判斷行為的對錯及緣由,引導幼兒真正理解、內化某些行為,產生正確的觀念。

      3、環節三----開展行為實踐,獲得體驗

      經過第二個流程,幼兒已經基本形成了相對正確的觀念,觀念應落實在行動中。“開展行為實踐,操作運用”是社會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只有不斷地練習、模仿,才能讓幼兒真正理解某些行為,并強化轉變為一種習慣性的正向行為。教學活動中的實際訓練,是幼兒按正確的社會行為規范去實踐,是對所學知識點的復習與練習,也是讓孩子在玩的過程 中練習掌握本活動的要求。

    【幼兒園活動設計與實踐心得】相關文章:

    幼兒園教育活動與實踐心得01-14

    《實踐活動》教學設計10-31

    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設計06-13

    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設計09-29

    語文實踐活動的教學設計12-19

    語文實踐活動教學設計10-26

    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設計11-03

    假期實踐活動的心得03-17

    假期活動實踐心得03-17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思思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 | 漂亮人妇中出中文字幕在线 | 在线播放精品网站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内妇视频 | 中文精品欧美无线码一区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