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認識 教案教學設計(青島版一年級下冊)

    發布時間:2016-2-14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一、 教學目標:

    1、 在實踐活動中,體會長度單位厘米和米的含義,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計一些物并能恰當地選      擇長度單位進行測量。

    2、 結合實際,經歷用不同的方法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在測量活動中,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初步建立厘米和米的長度觀念;經歷對物體的長度進行估計的過程,,形成初步估計的意識。

    3、在具體的測量活動中,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教學重點:  厘米、米的認識    難點 : 建立長度觀念。

    三﹑教材分析:

    本單元設有兩個信息窗。第一個信息窗是“阿福做上衣”。通過“怎么回事?”的問題引出統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及認識厘米;第二個信息窗是“阿福做長袍”,通過“到底是1米還是100厘米”的問題引出對長度單位米、及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的認識。

    四﹑教學建議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

    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阿福的新衣”這一素材,可以從講故事入手,也可以師生共同進行模擬表演,讓學生在有趣的活動過程中,提出要研究的主要問題:“這是怎么回事?”、 “到底是1米還是100厘米呢?”,并加以解決。

    2、要重視實際測量,使學生充分地感知,以形成厘米、米的表象。

    對厘米、米的認識,需要有豐富的表象支持,所以,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組織實際測量活動,同時要針對具體問題,引導學生靈活選擇不同的測量方法。在具體測量時,允許并鼓勵學生靈活選擇和運用多種測量工具,同時,能針對具體測量對象,恰當地選擇長度單位。教師還應充分挖掘現實生活中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實際測量一下身邊常見的物體的長度,并找出一些長度是1厘米、1米的物體,使學生真正了解1厘米、1米約有多長,從而初步建立起厘米、米的長度觀念。

    3、注重估測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估測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同時,估測也是形成空間觀念的重要手段。所以要加強對學生估測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練習題、并挖掘學生身邊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先估測、再實際測量,培養學生的初步的估測意識。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間觀念,知道厘米在生活中的作用。

    2、初步學會估測物體的長度,并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實際長度,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長度單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實際長度,正確的建立1厘米的空間觀念,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教學難點:知道1厘米的實際長度,正確建立1厘米的空間觀念,正確地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

    學具準備:學生:直尺(每生一把);1厘米的小棒(每生一根);幾厘米的小棒(每生一根);

    一、 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老師發現同學們今天穿得都很漂亮,那么你的衣服是在商場買的

    還是在衣服店里做的?在以前衣服多數是做的。(出示阿福的圖片)看這位先生

    叫阿福,他在一家衣服店里做衣服時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

    1、引導學生看圖講故事,老師完整故事內容:

    師: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呢?請輕輕地打開課本75頁,按順序認真地看圖。(給學生充分的看圖時間,老師在學生看圖時給以指導)

    師:誰想把故事內容講給大家聽?(指生)當這個同學講的時候,咱比比哪位同學聽得認真,看得仔細。

    師:看得仔細,講得精彩,請坐。小徒弟很是納悶。是呀,這是怎么回事呢?

    2、討論要解決的問題:

    師:有的同學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誰想說給大家聽?

    生:(1)師傅手大,徒弟手小

        (2)他倆的拃不一樣長.

      (3)師傅量師傅做才行

    師:那么怎樣做才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生:(1)師傅量師傅做。

     (2)徒弟量徒弟做。

    生:(3)用尺子量一量。師:哎,這個主意不錯。對,為了測量的準確和交流的方便,人們發明了尺子,通常用它來測量物體的長度。

    3、認識直尺:(拿出自己準備好的直尺)

    師:你們用的小直尺是尺子中的一種,來看看你的尺子上都有什么?

    生:(1)畫: 師:這些漂亮的畫是用來裝飾小直尺的。

    (2)圖形:師:以后畫圖是你會用得到。

    (3)字:師:哦﹑是有一些字。

    (4)數:師:你們的直尺上有數嗎?看尺子的最左端這些數是從幾開始的?在尺子上0表示起點。(板書:0起點)

    (5)小豎線: 師:大家都來看這些豎線有什么不同嗎?這些長短不一樣的小豎線都叫刻度線。(板書并讀:刻度線)請看這些長刻度線,規定每相鄰兩條長刻度線間是1大格。指指你直尺上的1大格。

      (6)cm:   學生找不到的:看老師的直尺上有兩個字母。

    師:cm表示厘米,(板書:厘米)厘米是一個長度單位,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厘米。(板書:厘米的認識)

    二、認識1厘米,幫助學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

    1、猜1厘米長:

    師:同學們,猜猜看1厘米有多長呀?

    生:(1)比劃  (2)說  (3)用身邊的物長表示  (4)找直尺上的   

    師:這個小朋友在直尺上找1厘米,大家都來試著找找看?

    2、找直尺上的1厘米:

    師:那么1厘米到底有多長呢?能在直尺上試著找找1厘米嗎?

    師:從0到1。

    3、比劃直尺上的1厘米:

    師:對照尺子比劃一下,舉起來

    4、借助小棒比劃、感覺1厘米:

    師:為了讓同學們比得更準確些,老師為你準備了1厘米的小棒。來借助小棒再來比劃一下;來用另一只手也來試一試?請輕輕地放下小棒。來閉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長呀?想起來了嗎?好,能用手勢直接比劃1厘米長嗎?通過摸、想、比劃,你感覺1厘米怎么樣?(短、小、又短又。┠阌玫脑~真好。所以在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時一般用厘米作單位。

    5、生活舉例:

    (1)其實在我們身上或周圍有許多物體的長度、寬度或厚度大約是1厘米。比如:(師舉小手指)老師小手指的寬度、(舉打火機)這枚打火機的厚度。

    (2)每組桌面上有一個信封,聽要求:請組長把里面的東西倒在桌面上,小組成員合作找出大約是1厘米的物體放在一起。比比哪組合作的好、找的準。(教師巡視)

    (3)誰想代表你組來說一說?那組有補充?(訂書釘的寬度、橡皮的厚度、紐扣的寬度、水彩筆的寬度、正方體的長度、柳葉的寬度……)

    師:你能再想幾個例子嗎?

    師小結:只要你留心認真地觀察,相信你會找的更多。

    6、找直尺上其它的1厘米:

    從1到2這1大格的長度也是1厘米。3到4這大格也是1厘米                 

    三、認識幾厘米:

    1、認識幾厘米,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幾大格就是幾厘米:

    師: 1大格的長度是1厘米,那從0刻度線到2刻度線的長度呢?(2厘米)

    師:剛才大家認識了1厘米,知到了2厘米長,你知道4厘米有多長嗎?

    生:從0到4的長度!

    師:為什么?

    生:因為有4個大格。

    師:有不同的找法嗎?  或問:(從幾到幾的長度也是4厘米?)

    生:從1到5的長; 生2:從2到6的長……          

    生:都有4個大格;都有4個1厘米;1厘米+1厘米+1厘米+1厘米。

    師:你還能找出另外一些長度嗎? 

    四、估計、測量物體的長:

    1、估計、測量小棒的長:

    師:拿起這根紅色小棒,想著1厘米長,用眼觀察它大約長多少厘米?比比誰的眼力好。

    生:5厘米、7厘米、……

    師:到底多長呢?怎么辦?

    生:用尺子量一量(6厘米)。

    師:你是怎樣測量的?

    生:一端對著0,另一端對著6。

    2、小組活動估計、測量物體的長:(留作機動題,時間充足就坐此題)

    3、測量自己的一拃:

    師:你的一拃有多長呢?用直尺測量一下。(老師巡視指導)誰想說說?

    生:13厘米、14厘米、11厘米。  師:看來你們的一拃與小徒弟的一拃差不多!

    4、估測、測量老師的一拃:

    師:估一估老師的一拃大約有多長?

    師:到底有多長呢?誰上來測量一下?下面的同學注意觀察它是怎樣測量的。

    師:告訴大家大拇指指誰?中指指誰?告訴大家是幾厘米?謝謝你正確的測量出了老師的一拃。

    師:看你估計的和測量的結果怎樣?

    師:差不多:你們的估測本領真強。

    五、總結評價:

    師:孩子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

    生:厘米的認識。

    師:對,這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長度單位厘米,用厘米作單位可以測量一些較短物體的長度,那么測量物體的長度還可以用其它單位嗎?我們下節再講!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信息窗2--阿福做長袍

     該情境圖是“阿福做上衣”故事的發展。講的是師傅和徒弟為阿福作長袍的情境。故事大意是:師傅用尺子量出阿福長袍長1米,徒弟看到尺子是100厘米,于是產生疑問“到底是1米,還是100厘米?”從而引出長度單位米以及米和厘米關系的認識。

    教學目標:

    1﹑在實踐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學會用米估測日常生活中常見物體的長度,通過動手操作知道1米=100厘米。

    2﹑結合實際經歷用不同的方法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進一步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上次徒弟為阿福改好了上衣,他很滿意。今天他又來了,你有什么問題嗎?

    生:到底是1米還是100厘米?同樣是一件衣服為什么師傅和徒弟量出的數據不一樣呢?米是什么?1米有多長?

    二﹑認識米,建立1米的實際概念

    師:“米”也是用來測量物體的長短的,它是比厘米更大的一個長度測量單位,“米”也可以用m表示,那么1米到底有多長呢?讓我們感受一下吧!

    1、 請大家合作:量出1米的長度

    2、 仔細觀察一下是多少厘米?  討論:1米=100厘米

    3、 學生用手比劃1米的長度并與同伴交流。

    4、 讓學生找一找我們的周圍有那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呢?

    三、用米測量和估測

    1、 指名學生估測:教室的長度  黑板的長度  課桌的長度  凳子的長度

    2、 實際測量長度,交流測量方法

    3、 教師畫一條線段,先估測再測量

    四、解決實際問題

    1、出示斷尺:“0”刻度磨損的尺子,怎樣測量物體的長度

    學生交流后匯報結果

    2、利用斷尺畫一條長4厘米的線段

    五、解決開放性問題

    1、讓學生投沙包并作好標記(測量投沙包的長度)

    2、交流測量方法,匯報結果

    六、全課小結:這節課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收獲?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

    補充練習

    1、想一想,填一填。

       一張床長2( ) 一枝冰糕長12( )

       小明的鞋子長23( ) 一棵大樹高5( ) 

       一列火車長75( ) 一座樓高20( )

       一本練習本大約長( )厘米 教室的門高大約是( )米

       

    2、你知道黑板的長嗎?先估計一下,再量出來。

       黑板的長是( )米( )厘米

    3、 教室的高大約有( )米

       教室的長大約有( )米

       教室的寬大約有( )米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a在线 | 久久免费视频第一页 | 亚洲色欧美色国产综合色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 亚州第一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国产精品成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