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課時
教學目標:鞏固除法筆算中的難點和重點。通過練習,提高正確率和計算速度。并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 進一步鞏固除法筆算中的重難點,打好基礎。
教學過程:
一、基礎練習題:
1、做P10(3)先出示題目后,讓學生觀察,并指出錯在哪里。
再在書上改正三道題,指名板演。
2、做P8(6)出示題目后,先估計第一題的商是幾十多。并指名說說估計的方法。
再在書上寫出各題的商是幾十多
二、綜合練習題:
1、做P8(4) 先看圖,自己讀題。說說你會解答嗎?
2、做P8(5)先獨立思考,再指名提問題。其他學生口答算式。
3、做P10(5)
先看圖,讀題。
解答第一問。說明解答格式。
思考第二問:怎樣安排?
在黑板上列表幫助解答:
4、做P10(6)
先看圖,讀題。
自己在草稿本上試算。學生分小組進行交流。
提問:為什么10頂帳篷還得加上1頂?
三、教學后記:
第八課時 練習二
練習內容: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第11頁。
練習目標:
1、進一步鞏固被除數十位上數不能整除的除法筆算;
2、掌握一位數除兩位數除法的計算和驗算;
3、指導學生觀察、思考、理解除法的計算和驗算的算理;
練習重點:被除數十位上數不能整除的除法
練習難點:根據學生的作業情況確定
練習過程:
1、 請學生板演反饋作業中的情況;
2、 根據學生作業情況確定指導的內容和重點。
3、 先估計得數可能是幾十,再算一算:
99÷3= 83÷6= 92÷4= 85÷8=
方法是:看被除數的十位數再背口訣
4、 獨立完成練習二的第一題:連好后同座位的同學生互相驗算。
5、 有84個本子,每人分2本,可以分給幾個人?
每人分3本、每人分4本、每人分6本呢?你會填寫下面的表格中嗎?
每人分的本數 2本 3本 4本 6本,可以分給幾人
6、 給學生解釋單價:每件商品的價格。給學生懂練習二第3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完成這一題后,觀察自己填寫的表格,說一說自己有什么發現。(鼓勵學生仔細觀察、肯定有價值的發現)
7、 以游戲的形式嘗試完成思考題。
學生學習情況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學)
教學后記:
第九課時 單元復習(一)
教學目標:進一步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筆算以及驗算的方法,溝通知識間的聯系,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和熟練程度。
教學重難點:熟練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的口算、筆算方法以及驗算的方法;在計算時對各種情況進行比較,弄清聯系和區別,加深理解,組建良好的知識結構。
教學過程:
1、做P12(1)直接寫出結果。
集體訂正。
選擇幾道題要求說說口算方法。
2、做P12(2)做第一組。
強調末尾有0的除法筆算。
先用豎式計算,指名板演。
做完集體訂正。說說上下兩題在計算方法上的區別和聯系。
3、做P12(3)做兩題
做完后說說驗算方法。
4、做P12(4)看懂題意。說說單價的意思。
直接填在書上。
集體訂正。
5、做P12(5)先看圖,說說從圖中看到些什么。
小組交流,試著提出各種不同的問題并進行解答。
6、課堂作業:P12(2)后兩組,P12(3)剩下兩題
教學后記:
第十課時 單元復習(二)
教學目標:進一步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在練習的同時不僅僅會做題目,還要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1、做P12(6)出示題目,要求先算一算,然后比一比上下兩題有什么規律。
出示54÷18,讓同學們根據剛才得出的規律進行試算。
2、做P13(7)看圖理解題意。
做在本子上。
指名說說是怎樣解決的。
3、做P13(8)先獨立完成,再說說是怎樣解決的。
4、做P13(9)看圖理解題意。
小組先討論準備怎樣租船。
交流租船方案。
再討論租金的計算方法。
交流,并選擇較合理的方案。
(9只大船,2只小船最為合理)
5、課堂作業:P13(9)思考思考題。
教學后記:
第十一課時 農村新貌
教學內容: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第14-15頁。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圖,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2、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與同學們合作完成學習任務;
教學重點:讓學生在場景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教具準備: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第一個環節:
1、出示教學掛圖;
2、請一位發現有什么問題的同學提出問題;
3、大家一起討論這個問題怎樣解答;
4、根據同學們的意見,完成問題的解答。
設計意圖:啟發學生發現有價值的問題,提出來,并在提出問題的時候,思考問題的解答途徑。
第二個環節:
小組或同座位同學相互提出問題,并說明能否解答。
設計意圖:給各個層次學生都提供思考的空間,培養學生學會交流,學會合作,學習。
第三個環節:
提出問題,教師板書(不分類)
讓提出問題的同學提出進行解答的同學來解答。
設計意圖:給枯燥、平淡的提問、解答創設一點活躍的氣氛
第四個環節:請同學們將黑板上板書出來的問題進行分類。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問題之間相互聯系與區別,滲透一種教學思考方法。
第五個環節:選其中的6個問題,作為作業在作業本上完成。
設計意圖:給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提供自由的展示空間,有能力的,可以多做復雜的,沒有能力可以多做簡單,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擇完成作業都能有機會收獲成功的喜悅,體會學習的快樂!
解答同學們提出的問題。(作業)
教學后記:
1、課堂實施情況(簡錄):
第一個環節:一學生提出蘋果樹比梨樹多多少株?由于是兩步解答的問題,完成的過程時間長了一點。
第二個環節::學生共提出了14個問題(重復和不能解答,或沒有根據的問題除外)
第三個環節:同學們在分類的過程中,有三種情況:
一種是:按書的左邊一頁問題,右邊一頁問題分類,(去果園的問題激發了爭議)
一種是:按不同情況的分類,人口,燈柱,玩具,去果園,蘋果樹,梨樹
一種是:按一步計算和兩步計算問題分類
2、作業情況: ①為計算錯誤;
②為答不完整;
③因問題不會解答需要輔導;
④一人重復解答了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