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說課稿 (人教新課標五年級上冊)

    發布時間:2016-5-24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說課稿

    安陽市永安東街小學  劉素芬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我是來自安陽市永安東街小學的劉素芬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79--81頁內容《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一、教材分析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教學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并能靈活運用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理解平行四邊形特征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知識的學習運用會為學生學習后面的三角形、梯形、圓等平面圖形的面積乃至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奠定良好的基礎。由此可見,本課內容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的特征和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這些都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小學生的空間想象力不夠豐富,推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本節課的學習就是讓學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識,調動他們多種感官全面參與新知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

    三、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及教材的特點以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標準,我設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使學生通過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會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能力目標:通過操作、觀察、比較等活動,初步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培養學生的觀察、推導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情感目標:通過數學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培養學生的 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探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會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三角板、剪刀、平行四邊形。

    五、教法與學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是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節課我采用情境教學法,引導探究法、直觀演示法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在重視選擇靈活教法的同時,注重對學生學法的指導。我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為:自主探究法、動手操作法、合作交流法,猜想驗證法。使教法和學法和諧統一。

    六、教學程序

    為了能更好地凸顯“自主探究”的教學理念,高效完成教學目標,我設計了如下課堂教學環節:

    (一)情景導入,引入新課。

    1、情景引入。(出示課件)

    同學們校長把實踐基地中的兩塊草坪分給了五一班和五二班,看這兩個班的同學在討論什么呢?你能幫幫他們嗎?

    2、揭示課題。

    [設計意圖:以問題情境為出發點,既豐富了學生的感官認識,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激發學生的主動思考。]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本環節是學生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的一個重要過程。也是本課的重難點所在,我從以下四個方面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實踐活動,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1、 猜一猜。

    沒有大膽的猜想就沒有偉大的發現!我放手讓學生猜測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有的學生可能會猜測平行四邊形面積=邊×鄰邊、也可能有學生猜測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高。對學生的兩種答案先不予以評價。

    2、 數一數。

    師:兩種猜想產生了兩個結果,到底哪一個是正確的?

    用最基本的直接測量法來驗證。(數學書80頁)

    剛才我們用數方格的方法得出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種方法在實際生活中很不方便,你能想出快速求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方法嗎?

    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邊形都可以剪拼成一個長方形呢?

    3、 剪一剪、拼一拼。

    猜想--驗證是學生探究數學的有效途徑。

    我先介紹學具筐,讓學生動手剪一剪、拼一拼。

    此環節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思考、操作、發現的時間。在這期間教師參與學生的活動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接下來先在小組內交流,在足夠的小組交流之后,開始全班匯報展示,達到智慧共享的目的。

    預設:

     

    課件演示(學生的認知是由淺入深的,通過動手實踐他們已經驗證了面積計算方法,就此結束,勢必會使部分學生的轉化要領模糊,為此,我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學生動手、動腦、發現、比較、歸納之后利用多媒體課件直觀演示剪、拼過程達到鞏固推導過程的目的。)

    4、 議一議

    依據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原則,安排小組討論。小組討論:①拼出的長方形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比,面積變了嗎?②拼出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么關系?③你能根據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嗎?

    根據學生匯報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并板書。

    讀書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當學生探究出面積計算方法后,讓學生讀書并提出疑問,學生經歷這個過程思維更加完善。而且自學了字母公式,了解了例1的解題方法。

    重溫例1,在解決這個問題時,你想提醒同學注意什么?

    [設計意圖:讓學生深刻理解本課的重難點,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讓學生不僅學會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了學習。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情緒是高昂的、思維是深刻的、心理是快樂的]。

    (三) 分層訓練鞏固內化。

    課堂練習是數學教學的主要環節之一,是學生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有效方法。我本著“重基礎、驗能力、拓思維”的原則,設計如下幾個層次的練習。

    1、 基礎練習:算出下面每個四邊形的面積。

    (使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認識,正確分清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

    2、 提升練習:

    (在第一題的基礎上,增加了學生動手測量的要求。體現了“重實踐”這一理念同時也使學生理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必須是底和對應的高相乘突出對應)

    3、擴展練習:

    下面圖中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嗎?你想到了什么?

     

    (本題需要學生綜合運用知識,進行邏輯推理,使學生明白同底等高的兩個平行四邊形面積相等。)

    [設計意圖:整個習題設計部分,雖然題量不大卻涵蓋了本節課所有知識點,排列遵循由易到難,有效的培養了學生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 課堂總結,完善新知

    師生共談本節課的收獲,引導孩子用轉化的方法嘗試解決三角形、梯形的面積。

    布置作業:數學書82頁第1題和第4題。

    [設計意圖:學生是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又將帶著問題走出課堂,這樣的教學帶給學生的是智慧的行囊,生命的啟迪。]

    板書設計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轉化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S=ah

    [板書設計意圖:力求簡潔,突出重點。]

    總之這節課,我力求體現出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利用“轉化”的思維方法,“直觀”的教學手段,變教師的“講”為“導”變學生被動的聽為主動地探索,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安陽市永安東街小學

    劉 素 芬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一级在线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日韩偷拍综合一区 | 洲国产精品一区第一页 | 一本到无吗专区不卡 | 欧美日韩成人一区精品高免费专区 | 在线观看免费大黄美女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