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二:數據的收集和整理(一)--分組整理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新課標五年級下冊)

    發布時間:2016-1-11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要求  ①使學生認識分組整理和編制統計表的意義;②初步學會分組整理原始數據的方法;③學會填寫簡單的統計表。

    教學重點  分組整理原始數據的方法。

    教學用具  放大例2的兩張統計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我們復習一下已學過的簡單數據整理和一些統計表的知識。

    2.下面是某班數學興趣小組中女同學測量身高的統計表。

    姓名 王蘭 劉方 張欣 陳平 周玲 平均

    身高(厘米) 143 140 142 144 151

    獨立之后思考回答問題:

    ①如何求出這組女同學的平均身高?

    ②這組女同學的身高有什么特點?

    ③最高的女同學比最矮的女同學高多少厘米?

    ④如果這張表上的女同學很多,又不能清楚地看出她們身高的分布狀況,怎么辦?這節課我們學習把原始數據按照數量的大小劃分成幾組,再制成統計表。

    二、探索研究

    1.分組整理原始數據的方法。

    (1)教師出示記錄單,學生獨立思考

    ①誰最高?身高多少?

    ②誰最矮?身高多少?

    ③身高大多在什么范圍?(很難看出,要分組整理一下)

    (2)小組討論:

    怎樣分組整理?說說你的設想。

    (3)分組整理的具體做法(對照著做):

    ①找出原始數據的范圍(學生找出記錄單中原始數據的范圍)。130~154厘米。

    ②把數據的范圍劃分成幾組并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制成表。(按5 厘米一組可分為五組,再分成“身高”和“人數”兩欄制好表并出示例2的統計表)

    ③統計各組中的數目,填寫統計表(用畫正字的方法收集數據并讓學生填好統計表)。

    (4)看書回答問題:

    ①看教材第3頁,回答下面的三個問題。

    ②看教材第4頁,“想一想”該怎么辦?(說明記錄單上的原始數據的重要性,不能隨便丟掉)

    三、課堂實踐

    1.調查本班學號1~32的學生的體重,并將調查結果按分組的方法進行整理。

    2.課堂作業

    做練習一的第4、5題。

        課后反思:

        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是現代化社會對人的最基本要求,是每一個人必備的技能之一。而讓學生感受體驗到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意義,是激發學生學習內驅內的最好方法。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色老99久久九九爱精品 | 亚洲欧洲国产精品香蕉网 |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综合 | 伊人丁香五月综合婷婷 | 亚洲国产午夜久久久久 | 亚洲免费VA不卡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