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課時
[教學內容] 組合圖形的面積(第75-76頁)
[教學目標]
1、在自主探索的活動中,理解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多種方法。
2、能根據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有效地選擇計算方法并進行正確的解答。
3、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組合圖形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理解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多種方法。能根據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有效地選擇計算方法并進行正確的解答。
[教學過程]
一、通過動手拼圖,認識組合圖形的形成及特點。
讓學生用課前準備好的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先說說基本圖形的特點。然后,組織學生用這些基本圖形拼出各式各樣的圖案,并進行交流。讓學生體會組合圖形的組成特點。
二、探索解決組合圖形面積計算的問題
1、出示計算客廳面積的問題,并讓學生說說這個圖形的特點。
2、小組探索
一般學生會運用分割的方法,將一個圖形分割成幾個基本的圖形。對于分割的方法,需要與學生討論怎樣進行合理的分割,讓學生懂得分割圖形越簡潔,其解題方法也越簡單,同時又要考慮分割的圖形與所給條件的關系。有些分割后的圖形難于找到相關的條件,那么這樣的分割就是失敗的。
討論添補的方法。討論:為什么要補上一塊?補上一塊后計算的方法是怎樣的?
三、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練一練:
>第1題:分三個層次練習,第一層請學生任意分割,只要分割成已學的圖形,即達到解題要求。第二層請學生分割為最少的學過的圖形,第三層適當添上相關的條件進行分割,要求分割得合理,能計算分割后的面積。通過三個層次的分割,使學生明白在組合圖形的分割中,需要根據所給的條件進行合理的分割。
第3題:
此題分兩個層次開展練習:第一個層次是油漆教室門的一面,共需要油漆多少面積。第二層次是油漆教室門的兩面,共需要多少油漆。
[板書設計]
組合圖形的面積
圖形1 分割法 添補法
第2課時
[教學內容] 成長的腳印(第77-78頁)
[教學目標]
1、能正確估計不規則圖形的面積的大小。
2、能用數格子的方法,計算不規則圖形的面積。
[教學重、難點]
能正確估計不規則圖形的面積的大小。能用數格子的方法,計算不規則圖形的面積。
[教學過程]
一、不規則圖形的面積
1、 創設情境
2、 估計小華不同年齡的兩個腳印的面積
小組討論,交流估計的方法。
3、討論:把圖形看作近似的基本圖形,并圍一圍,再量出需要的數據進行計算。
二、練一練
第1題:通過練習進一步學習和鞏固,估計不規則圖形面積的方法。
第2題:先讓學生獨立地估計,然后開展交流,最后請同學歸納估計的基本方法。
三、實踐活動
小組內開展活動,自己選擇材料、確定任務、分工合作。
嘗試與猜想
第3課時
[教學內容] 雞兔同籠問題(第78-79頁)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對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現象的觀察與思考,從中發現一些特殊的規律。
2、通過列表舉例、作圖分析等方法,解決雞與兔的數量問題。
[教學重、難點] 通過列表舉例、作圖分析等方法,解決雞與兔的數量問題。
[教學過程]
一、呈現雞兔同籠問題。組織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1、 小組活動
2、 交流方法
3、 小結
二、做一做
獨立完成第1-3題,并交流解決的方法。
第4題的答案有多種,啟發學生找出不同的答案。
討論第4題與前3題所給條件的不同,從而讓學生知道哪些題的答案是唯一的,哪些題是有多種答案的。
[板書設計]
雞兔同籠問題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方法4
第4課時
[教學內容] 點陣中的規律(第82-83頁)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對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現象的觀察與思考,從中發現一些特殊的規律。
2、幫助學生建立數學模型,從直觀的操作中發現一些規律。
[教學重、難點] 幫助學生建立數學模型,從直觀的操作中發現一些規律。
[教學過程]
一、探索與發現
1、 指導學生觀察書上提供的圖形的基本形狀。
2、 指導學生觀察前后圖形點的個數是如何增加的。
3、 指導學生觀察前后的算式。
4、小結:發現的規律
二、試一試:
第一題: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組織學生進行交流。
第二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并交流發現的規律。
第5課時
[教學內容] 整理與復習(三)(第84-85頁)
[教學目標]
1、通過整理復習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
2、通過整理復習鞏固所學知識。
[教學重、難點] 培養總結、歸納能力。
[教學過程]
一、整理復習組合圖形面積
主要知識: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和不規則圖形面積的計算。
歸納基本的解題思路:舉例說明“分割”、“添補”法的適用對象。
二、整理復習分數加減法
主要知識:異分母分數的加減與實際應用,分數加減法的混合運算,分數與小數的互化。
歸納基本的計算方法。
三、練一練:
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
第3-6題
可以讓學生自己畫線段圖進行分析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