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角》案例設計及反思(二) (蘇教國標版二年級下冊)

    發布時間:2016-8-20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四冊第68-71頁的“認識角”。

    可能一個未上小學的孩子也能告訴你生活中哪兒有角,還會去指給你看。這充分說明學生在生活中已經積累了不少對角的認識,然而他們的認識是直觀的,也是模糊的,他們用手指角時指的僅僅是角的頂點。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在生活情境中進一步認識角。認識并抽象角的幾何圖形。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結合具體生活情境認識角。

    一、教材體系分析:

    這節課是在以前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在學習前面的幾何知識和日常生活中,已經接觸過角,這為本節課的教學提供了感性認識基礎。教材只是把建立角的概念放在“初步”的水準上,這就要求教學時,既要巧妙的避開角的感念,又要揭示角的本質屬性,為中高年級繼續學習角和其他幾何圖形奠定基礎。

    教材分兩段安排,依據課程標準規定的知識與能力、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目標,我將第一段“初步認識角”的教學目標設定為:

    知識與技能:

    1、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

    2、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3、會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過程與方法:

    1、在操作中感知角有大小。

    2、會探索出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創設平等和諧、階級向上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互相協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由于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占優勢,所以幫助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是教學的重點;通過直觀感知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和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是教學的難點。

    為此,需作這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生活中有角的實物(如三角板、紅領巾、扇子、剪刀等);釘子板、橡皮筋;小棒;邊長不同的活動角;手工紙。

    二、教法、學法選擇

    為順利達到教學目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選擇教法時,我充分遵循(從)感知--(經)表象--(到)概念這一認知規律,充分引導學生操作,變靜態的課本教材為動態的教學內容,讓學生親身感知親手操作,把外在可見的角和內在不可見的角印在大腦里。

    (一)結合生活情境,重視學習內容的生活性。

    數學來源于生活。我讓學生先直觀觀察生活中物體上的角,利用多媒體抽象出角的圖形,再回到生活找角,切實地把認識角與生活情境緊密結合在一起。這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有效方法。

    (二)結合操作活動,重視學習過程的實踐性。

    世界著名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指出:數學的學習方法是再創造。我想,教學中,關注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應關注學生的“親歷性”。關注學生“做數學”的過程。認識角時,讓學生折一折、搭一搭、拼一拼、圍一圍、轉一轉、比一比,這不是既加深對角的認識,又豐富學生的數學活動經驗嗎?

    (三)結合合作交流,重視學習主體的創造性。

    集體的智慧是無窮的,教學中,我將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做角時怎樣用各種方法做出各種各樣的角?比較各個角的大小時,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嗎?……讓學生在小組學習中取長補短,共同提高,激發他們學習的創造性,讓思維碰撞出創新的火花。

    三、教學程序設計

    心理學表明:人的認識活動和情感是緊密相連的。于是,在課堂教學中,我創設了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的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中去主動探索知識、發現規律。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出示一個機器人圖(機器人由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許多圖形組成,鼻子“∠”)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有哪些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你能指出這個機器人的鼻子在哪兒嗎?

    學生指,多媒體閃爍。

    師:它是一個平面圖形,它叫角。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角。

    (直奔主題,板書課題。使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于課堂,提高了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

     

    (二)操作探究,感悟知識

    1.認識角。

    (1)找角

    師:角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可多啦,你能找出哪些物體上有角嗎?找找看!

    學生自己找。

    師:誰來說說,指給大家看一看。

    再指學生說說。

    (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他們到生活中找找角。這還不好辦?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估計他們找的角僅僅是生活中的角,他們會指著角的頂點告訴大家--這是角。教師在肯定學生的發現時應該反復暗示規范的指角的方法,孕伏“角是由一點引出的兩條射線”這一幾何概念。在潛移默化中,學生將會糾正只指角的頂點的錯誤做法。)

     

    (2)抽象角

    師:在我們每天使用的學具里也有許多角。

    (師演示剪刀)

    師:張開的剪刀上有角,在哪兒?誰來指指?

    (出示三角板)

    師:三角板上也有角,誰來指出角?

    (多媒體演示:從剪刀、三角板、鐘面上抽象出角)

    師指:上面的圖形都是角。

    (把生活中的角抽象成平面圖形的角,這是教學的難點之一。利用多媒體的演示,從生活物體上去掉非本質的東西,抓住角的本質,抽象出三個大小不同的角。這是現代化教學手段在教學中的不可替代的優勢,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抽象出角后再回到生活中找角,從而進一步使學生感受到角源于生活,數學與生活是緊密聯系的。)

     

    (3)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

    師:請每個小朋友拿起自己的三角尺,用尖輕輕地碰一碰手掌心,感覺一下角是怎樣的?(這里教師要示范戳一戳三角板)

    指名學生回答:尖尖的。

    師:很好,我們摸角的這個部位時,感覺到這里有一個尖尖的頂部,你們想知道它的名稱嗎?

    講:這叫做角的頂點。

    (師板書頂點:.,領學生說“頂點”)

    師:再摸這里(邊),有什么感覺?學生:平平的、直直的。

    問:這兩條直直的叫做角的“邊”。(師板書,領說)

    豎起指頭跟老師一起比畫:從頂點出發開始指,強化指角的方法。

    師指課件上頂點,問:這是角的(頂點)?

    指邊問:這是角的(邊)?這也是角的(邊)?

    指第二個角問:誰能找出這個角的頂點和邊?

    指名學生指:這是頂點,這是邊,這也是邊。

    再指第三個角。

    問:看三個角,你發現了什么?

    師:所有的角都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多媒體齊閃爍三個角的頂點,再齊閃爍三個角的邊)

    (在這個環節時,我覺得“頂點”、“邊”的概念絕不能由老師簡單灌輸。讓學生摸一摸,感覺感覺。頂點處尖尖的,邊要平平的、直直的,讓學生用自己的心感知、用自己的眼睛發現、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用自己的話總結出來:每個角都是有一個頂點、兩條邊組成的。知識的探索過程對他們來說是新鮮的、充滿魅力的過程。)

    (4)判斷

    ①(多媒體出示第1題)

    小兔樂樂畫了好多的圖形,要請小朋友看看這些圖形是不是角?

    看1號圖形,問:它是角嗎?

    師:你能指出角的頂點和邊嗎?學生答,媒體顯示。

    看2號圖形,它是角嗎?你為什么說它不是角?

    ……

    師:對了,角都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而且這兩條邊一定要是直直的。

    ②師:老師還想考考你們,你們怕不怕?

    出示第2題:樂樂很想知道下面的圖形中一共有幾個角?誰來告訴它?打開1號信封,拿出作業紙做一做,做完后指給同組的小朋友看一看。

    交流:這個圖形有幾個角?上來指一指它們的頂點和邊。

    (在練習中創設故事情景,競賽情景。學生根據角的特征判斷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請小朋友在小組中指給其他的小朋友看看,說給他們聽聽。這里,我的目的是營造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既鞏固對角的圖形的認識,又培養學生認真動腦、積極發言、傾聽他人意見、尊重他人的學習品質。)

     

    2、做角。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角,你們想不想做角?

    每人從盒子里選一些材料,小組合作做角,看哪一組方法多,速度快。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誰愿意把你做的角展示給大家看?

    指名學生上臺展示:

    向大家介紹介紹是怎么做的?指出角的頂點和兩條邊。

    你還有不同的做法嗎?

    ……

    師:同學們真聰明,想辦法做出了許多的角。

    (拿出一個學生做的活動角)

    師:老師發現這個小朋友做的角,挺有意思的,這個角還能活動嗎?

    學生玩玩:想讓這個角大些,怎么辦?再大些呢?想使它小些,再小些呢?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扇子也是這樣的。

    慢慢地拉開紙扇,(師演示)這個角就?合攏剪刀(師演示),角就?

    (孩子的智慧在他們的手指尖上,許多成功的案例都說明,讓小學生動手操作是提高數學學習的有效策略之一。做角的目的一是鞏固對角的認識(兩條邊、一個頂點);二是引導學生在做角的同時形成對角的大小的思考。這樣,在小組活動中,個人的智慧、集體的力量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有效的教學活動中,使學生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找出有規律的現象。讓學生在玩玩的過程中,感知角有大有小,它的大小跟角的張口有關。剪刀慢慢合攏,扇子緩緩拉開,讓學生進一步認識。)

     

    3、比較角的大小

    (1)師:請同學們也用你的活動角轉出一個自己喜歡的角,放在桌上,和同桌的小朋友比一比,哪個角大,哪個角小?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師:哪一組來匯報?(先選一組差異大的)問:你們是怎么比較的?

    (再選一組差異小的)問:這兩個角哪個大,哪個小?老師也不知道了。怎么比呢?

    生:把它們合在一起。師:你們發現了什么?

    小結:我們可以把兩個角重合在一起,看張口大的角就大,張口小的角就小。

    (2)多媒體出示四個鐘面

    師:看,四個鐘面中時針和分針爭論起來了,他們都說自己形成的角大,小朋友,你們覺得呢?

    指名學生口答。

    (媒體放大顯示)

    問:你是怎么知道的?

    師:剩下的這兩個鐘面上的角哪個比較大,哪個比較小?

    你想怎樣比較?動動腦筋,打開2號信封里的鐘面作業紙,在小組里討論。

    師巡視指導。

    師:哪一組先來匯報你們研究的結果?跟大家說說你們這組是怎樣比較的。

    學生演示,教師用媒體演示。

    問:你們覺得他的這種方法怎么樣?有什么意見嗎?

    再問:你們有什么不同的比較方法?

    ……

    師:同學們想的方法可真多啊!如果你還有什么其他方法,下課后再和老師交流,好嗎?

    (媒體出示第5題)

    下面的角,哪個最大,哪個最小?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比較。

    打開3號信封,學生獨立完成,再交流。

    (為學生準備活動角,轉出自己喜歡的角。這樣,他們轉出的角有大有小,“和小組中小朋友比比,發現了什么?”“你們是怎么比的?”這樣的提問設計不但引導學生思維方向,同時還培養了學生判斷能力、比較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四個鐘面上兩針形成的角時,估計學生能有下面的回答:大小差異明顯的可以用眼睛直接看出大小;差異不明顯的可以用重疊的方法來比較角的大小;甚至會有學生想到還可以用數格子的方法來比較,那就太精彩了。在平等和諧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關注了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三)思維擴散,延伸課堂

    課后我將請小朋友們送我些有角的折紙作品,我會真誠的感謝他們的“禮物”。將角的初步認識向課外延伸……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韩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 亚州最新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天天免费在线视频网 | 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 | 中出国产丝袜熟女 | 一本久久a久久免精不卡品 日韩中文字幕第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