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案 (蘇教版三年級下冊)

    發布時間:2016-7-22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第三單元  解決問題的策略

     課題:解決問題的策略--從問題想起  第 1 課時  總第  課時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題中的條件和問題,選擇分析問題的思路,分析題目表示的數量關系,進而培養學生學會分析問題的能力。

    2.使學生養成認真審題,自覺檢驗的良好習慣,發展學生連貫、有序、有層次的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如何從問題開始想,根據問題分析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根據問題分析數量關系。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談話:同學們,你們有去過商場購物嗎?

    出示商場購物情境圖,提問:如果你有100元,這些商品你想買什么?還剩多少元?

    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適時啟發引導。

    二、交流共享

    1.教學例1。

    (1)出示教材第27頁例1情境圖。

    談話:小明和爸爸今天也到商場購物,它們帶300元去運動服飾商店購物。他們可能買什么?

    利用課件把畫面集中放大到運動服飾和運動鞋的場景中,讓學生認真觀察畫面。

    提問:小明和爸爸買一套運動服和一雙運動鞋,可能花多少元?

    學生計算,并說出多種可能,教師相應板書。

    明確:買一套運動服和一雙運動鞋因為選擇不同,有多種選法。購買不同價格的運動服和運動鞋,剩下的錢是不同的。

        (2)出示問題:小明和爸爸帶300元,買一套運動服和一雙運動鞋,最多剩下多少元?

    先讓學生同桌互相討論:最多剩下多少元?再指名匯報。

    師小結:購買的商品價格最低,剩下的錢就最多。

    提問:你能根據問題說出數量之間的關系,確定先算什么嗎?

    學生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學生匯報交流:

    ①剩下的錢等于帶來的錢減去用去的錢,可以先算用去多少元。

    ②求最多剩下多少元,可以先算購買價格最低的運動服和運動鞋一共要用多少元。

    引導:先想想每一步可以怎樣算,再列式解答。

    學生列式,指名回答,教師板書。

    ①一共用去多少元?130+85=215(元)

    ②剩下多少元?300-215=85(元)

    (3)想一想:如果買3頂帽子,付出100元,最少找回多少元?

    提問:你能根據問題說出數量之間的關系,確定先算什么嗎?

    學生匯報交流。

    引導:先想想每一步可以怎樣算,再列式解答。

    ①最多用去多少元?24×3=72(元)

    ②最少找回多少元?100-72=28(元)

    2.思考:回顧解決問題的過程,你有什么體會?

    學生自由發言,師小結:我們要在讀題后要弄清題目里已知條件和問題分別是什么,可以從問題開始想,根據問題分析數量關系,確定先算什么。要根據題中的條件和問題,選擇分析問題的思路。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28頁“想想做做”第1題。

    根據問題說出數量關系式,并說說缺少什么條件。

    (1)出示問題(1),引導分析:從“桃樹比梨樹多多少棵”想到的數量關系是什么?

    追問:有了這樣的數量關系,要求這個問題,還缺少什么條件?

    (2)學生獨立分析問題(2),先根據問題寫出數量關系,再說說缺少什么條件。

    教師強調:在解答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時,關鍵是分析題中的數量關系,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完成教材第28頁“想想做做”第2題。

    讓學生觀察表格,并說明題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得到啟發。

    提示:要求足球組的人數,可以先算籃球組和田徑組的人數之和,再將總人數減去籃球組和田徑組的人數之和,即可求得足球組的人數。

    3.完成教材第29頁“想想做做”第3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完成后在小組內交流,并在交流中互相啟發,加深理解。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讓學生說說每道題的數量關系。

    師提示:這兩題都要先算四個茶杯的總價。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還有哪些疑問?

    第三單元  解決問題的策略

     課題:解決問題的策略--畫線段圖  第 2 課時  總第  課時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究和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策略,學會通過畫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掌握解決與倍有關的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及相應的變式問題。

    2.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增強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和探究問題的意識。

    教學重點:用線段圖輔助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分析數量關系。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談話:同學們,咱們身上穿的上衣和褲子是誰買的?你有自己去買過嗎?今天,我們就去商場看看。

    二、交流共享

    1.教學例2。

    課件出示教材第29頁例2的教學情境圖,引導學生認真觀察。

    (1)理解題意。

    讓學生觀察情境圖,說說從中獲得了哪些信息。

    (2)畫線段圖。

    提出問題:上衣的價錢是褲子的3倍,買一套衣服要用多少元?

    追問:你能理解買一套衣服的意思嗎?

    引導:怎樣解決這一問題呢?今天我們還請來了一位數學小助手,它的名字叫線段圖。我們可以借助線段圖來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系。

    ①先畫一條線段表示出褲子的價錢。(在黑板上畫出表示褲子價錢的線段)

             48元

    褲子

    ②上衣價錢的線段該怎么表示?畫多長呢?(學生討論)

    引導:上衣的價錢是褲子的3倍,要畫這樣的3份。(指名板演)

            48元

    褲子

    上衣

    (3)列式解答。

    你能根據問題說出數量之間的關系嗎?你是怎么列式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學生可能回答:

    ①方法一:先算買一件上衣要用多少元,48×3=144(元);再算買一套衣服要用多少元,144+48=192(元)。

    ②方法二:先算一套衣服一共有幾個48,1+3=4;再算買一套衣服要用多少元,48×4=192(元)。

    2.想一想:如果求買一件上衣比買一條褲子多用多少元,應該怎樣解答?

    (1)提問:你能說出這道題的數量關系嗎?

    學生討論,說出數量關系式。

    指名回答,教師板書:

    上衣的單價-褲子的單價=上衣比褲子多用多少元

    引導思考:在這個數量關系里,哪一個量是直接告訴我們的?(褲子48元)要先求的是哪一部分?(上衣的價錢)和上面一題相比,什么不變?(已知條件)什么變了?(所求問題)問題改了,線段圖要不要改?怎樣改?

    學生嘗試畫圖,教師巡視指導。

    提問:你能指出所求問題是哪一部分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在黑板上改線段圖:

            48元

    褲子

    上衣

    (2)追問:現在你能解答這道題嗎?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學生交流反饋回答,教師板書。

    3.比較:上面兩題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解答的過程呢?(學生討論)

    指名回答,教師適時引導。

    相同點:(1)已知條件相同,問題不同。(2)都可以根據問題分析數量關系,確定先算什么。(3)題中的數量關系不同,解題的方法也不同。(4)上衣的價格不知道,都要先算買一件上衣多少元。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31頁“想想做做”第1題。

    讓學生讀線段圖,根據問題說出數量關系式,并說說各可以先算什么。

    2.完成教材第31頁“想想做做”第2題。

    讓學生閱讀小蕓和小力的話,并說說從中獲得的信息。

    學生獨立填表,完成后可以與同桌交流自己的解題思路。

    教師巡視,適時進行引導。

    3.完成教材第31頁“想想做做”第3題。

    先指名說說所求的問題是什么,數量關系是什么,讓學生在練習本上畫出線段圖,表示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再讓學生說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讓學生獨立計算。最后集體交流訂正。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還有哪些疑問?

    第三單元  解決問題的策略

     課題:練習四  第 3 課時  總第  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靈活運用合適的策略整理相關信息,感受畫線段圖是解決問題的一種常用策略。

    2.通過觀察、交流、遷移等活動,提高學生運用策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感受運用策略整理信息的必要性,提高運用策略的能力。

    教學難點: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知識再現

    本單元我們學習了借助從問題想起和畫線段圖的策略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本節課我們將對本單元的知識進行復習。

    完成教材第32頁“練習四”第1題。

    (1)出示題目,讓學生根據問題說出數量之間的關系,確定先算什么。

    分析:①還剩的米數等于總長度減去已修的米數;②求還剩的米數,等于總長度減去8天修的米數。

    指名列式解答,師板書:

    已修的米數:45×8=360(米)

    還剩的米數:520-360=160(米)

    (2)出示線段圖,讓學生先說說這道題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然后說出問題的數量關系,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指名列式解答。

    面粉的袋數:60-22=38(袋)

    一共的袋數:60+38=98(袋)

    二、基本練習

    1.完成教材第32頁“練習四”第2題。

    (1)讓學生閱讀題目的已知條件,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2)讓學生說出數量關系,畫出線段圖,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列式解答。師板書。

    (3)提問:要求樓下比樓上多多少個座位,我們必須知道什么條件?你能將上題的線段圖改一改嗎?師板書。

    追問:什么變了?什么不變?數量關系變了嗎?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完成教材第33頁“練習四”第7題。

    提問:從問題想起,要求平均每分鐘走多少米,缺少什么條件?

    出示兩幅情境圖,讓學生討論:

    ①你能看懂兩幅圖嗎?小寧走到的地方一樣嗎?

    ②小寧走了多少米?

    600-300=300(米)

    ③怎樣求平均每分鐘走多少米?

    300÷5=60(米)

    4.完成教材第33頁“練習四”第8題。

    出示問題(1),并提問:從問題開始,要求一共繳納的水費,數量關系式是什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出示問題(2),讓學生仔細讀題,說出數量關系,再列式解答。

    三、綜合練習

    1.完成教材第32頁“練習四”第4題。

    解決問題(1):讓學生先讀題,從問題想起,說說數量關系,畫出線段圖,再列式解答。

    解決問題(2):在問題(1)的基礎上,說出數量關系,更改線段圖,再列式解答。

    2.完成教材第32頁“練習四”第5題。

    提問:這兩題的問題是什么?數量關系是什么?解題過程相同嗎?為什么?

    學生列式解答,并反饋交流:

    (1)32×3=96(頁)    150-96=54(頁)

    (2)40+32=72(頁)    150-72=78(頁)

    3.完成教材第33頁“練習四”第10題。

    出示題目,讓學生讀一讀,并提問:怎么比?(求出每袋多少元)

    讓學生先計算,再匯報交流。

    4.完成教材第33頁“練習四”思考題。

    讓學生讀題,并用線段圖表示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歲 

    小芳  

    媽媽

    師講解:從線段圖中分析,媽媽比小芳多出的27歲,正好是小芳歲數的3倍,小芳的年齡是27÷3=9(歲),媽媽是9×4=36(歲)。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你能用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身邊的問題嗎?

    五、課堂作業

        《補》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韩精品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日文在线v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久网 | 日本一区二区人妖 |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不卡 | 最新亚洲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