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度單位第1課時 統(tǒng)一長度單位 教學教案設計(人教版二年級上冊)

    發(fā)布時間:2016-6-27 編輯:互聯(lián)網(wǎng) 手機版

    長度單位

    第1課時 統(tǒng)一長度單位

    【教學內容】

    教材第2頁

    【教材分析】

    例1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并使學生初步體會測量就是用“單位量”。

    教材首先呈現(xiàn)古人用度量巨石的寬度、用拃量布的長度以及用腳長量竹竿的長度的情境,讓學生初步體會到測長度必須要用長度單位,同時了解到很久以前人們用身體的某部分作為長度單位。

    【學情分析】

    本節(jié)課教學充分利用課本和生活中豐富的教學測量標準,先讓學生選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去量課桌的長,再讓學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不同的長度,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從而深刻體會到,要想知道物體的長度,必須要用統(tǒng)一的長度單位。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探索長度單位的形成過程,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讓學生在親身體驗的創(chuàng)造活動過程中,建立起對長度單位的理解。

    3.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體會統(tǒng)一單位的必要性,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厘米和米,掌握測量物體的方法。

    難點:建立1厘米和1米的直觀表象。

    【教學準備】

    課件、硬幣、曲別針、三角形等

    【教學流程】

    情境導入→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探究

      ↓        ↓

    探究新知→了解長度單位的形成過程,體會長度單位的作用

      ↓        ↓

    鞏固應用→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        ↓

    課堂小結→總結學到的知識和方法

    【情境導入】

    1.出示例1主題圖課件。

    師:同學們,這幅情境圖中都有什么?

    生1:大石頭。

    生2:地毯。

    生3:長方形布。

    生4:竹竿。

    ……

    師:同學們觀察得不錯。那你們知道它們有多長嗎?

    (如果有的同學不知道怎么辦,教師可讓他們繼續(xù)觀察情境圖)

    生1:把兩臂伸直測量。

    生2:用拃去測量。

    生3:用腳去測量。

    生4:就是用身體的一部分去測量。

    師:測量的結果是多少?

    生1:大石頭有2個兩臂伸直的長度。

    生2:長方形布有5拃長。

    生3:竹竿有4個腳長。

    師:什么東西最長?

    生:……

    (因為測量用的標準不同,所以無法判斷誰最長)

    師:同學們,兩臂伸直的長度,一拃的長度,一只腳的長度,這三者的長度不一樣,也就無法判斷大石頭、長方形布、竹竿的長度誰最長,對嗎?

    生:對。

    師:同學們的困惑,老師也知道。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

    板書課題:統(tǒng)一長度單位。

    【探究新知】

    1.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同一長度(數(shù)學課本的寬)。

    (1)選定標準。

    ①教師提問:如果我們要量數(shù)學課本的寬有多長,也就是它的這條邊有多長(手勢比劃),那么我們可以找些什么物品作為量的標準呢?

    ②學生自主選定物品作標準。如硬幣、曲別針、等邊三角形紙片、正方體小方塊等。

    (2)學生測量操作。

    (學生分小組用自己選定的物品作標準量數(shù)學教科書的寬,教師巡視、指導)

    (3)學生匯報交流。(①用什么物品作標準;②量得的結果)

    (4)學生思考討論。

    ①我們量的都是數(shù)學課本的寬,為什么量得的結果卻不相同呢?

    ②為什么有的人量得的結果又是相同的呢?

    (通過交流討論,使學生感受到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得的結果就不同;用相同的物品作標準量得的結果就相同)

    2.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不同長度。

    (1)師:我們再用我們手中的物品作標準來量一量其他的長度,比如說文具盒的長度、課桌的長度,好嗎?

    (2)學生測量操作。

    (學生分小組測量自己選定的物品,教師巡視、指導)

    (3)學生匯報交流。(①量的什么物品;②量得的結果)

    3.比較、思考。

    (1)教師質疑:我們進行了兩次測量,同學們比較一下這兩次測量的結果,你有什么想法?你有什么疑問?

    (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想法和疑惑)

    (2)教師歸納:同學們,你們的比較與思考都非常有意義,正是因為用了不同的物品作標準,也就是用了不同的長度單位(出示課題:長度單位)來量物體的長度,才使得我們量得的結果各不相同,與事實不符、長短顛倒。所以,在測量物體長度的時候,我們就應該選擇相同的物品作標準,也就是要有“統(tǒng)一”的長度單位。

    (3)揭示并補充完整課題:統(tǒng)一長度單位。

    4.(1)師:我們現(xiàn)在明白了,在測量物體長度的時候應該選擇統(tǒng)一的長度單位。

    (2)教師提問:那么你認為選擇什么物品作統(tǒng)一的長度單位比較合適呢?

    (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和自己的感受得出用正方體小方塊比較合適)

    (3)組織學生用統(tǒng)一的長度單位進行測量。

    ①用正方體小方塊量文具盒的長。

    ②用正方體小方塊量數(shù)學課本的寬。

    (4)學生交流測量的結果。

    (通過交流得出文具盒的長大約都是24個小方塊長,數(shù)學課本的寬大約都是15個小方塊的長)

    (5)教師歸納:文具盒大約有24個小方塊長,課本的寬要短一些,大約是15個小方塊的長,這樣的結果才是符合事實的?梢姡y(tǒng)一長度單位是我們實際生活的需要。

    【鞏固應用】

    1.量一量下面圖中蔬菜的長度。

    (1)課件演示蔬菜由零亂到整齊。

    (2)教師提問:它們的長短還會不會混亂呢?我們可以用什么作統(tǒng)一的長度單位來測量呢?

    (3)學生在練習本上填寫每種蔬菜大約有幾個方格長。

    (4)集體訂正。

    2.估一估文具的長度。

    (1)用課件展示零亂的文具。

    (2)教師提問:

    ①估一估,這些文具大約有幾個小方塊長?

    ②你打算怎樣估呢?

    (3)學生在練習本上填寫每種文具大約有幾個小正方塊長。

    (4)集體訂正。

    【課堂小結】

    我們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統(tǒng)一長度單位

    1.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同一長度(數(shù)學課本的寬)。

    2.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不同長度(文具盒、課桌的長)。

    3.歸納總結:

    在測量物體長度的時候,應該選擇相同的物品作標準,也就是要有“統(tǒng)一”的長度單位。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午夜高清乱码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国产宗合 | 亚洲综合天堂婷婷六月丁香 | 日本亚洲五月天在线观看视频 | 香港三日本三级三级少妇久久 | 日本无吗无卡v免费清高清 亚洲女人自熨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