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中國古代民歌多口耳相傳”閱讀答案

    時間:2025-01-19 16:30:42 閱讀答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一般來說,中國古代民歌多口耳相傳”閱讀答案

      在學習和工作中,許多人都需要跟閱讀答案打交道,閱讀答案是由資深教育者參與擬訂的。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是科學規范的閱讀答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般來說,中國古代民歌多口耳相傳”閱讀答案,歡迎大家分享。

    “一般來說,中國古代民歌多口耳相傳”閱讀答案

      一般來說,中國古代民歌多口耳相傳,如果沒有文人關注、仿作以及統治階層的刻意搜集保存,民歌往往只能自生自滅。而文人的關注、統治者的搜集,不可避免地出于自身的某種動機或需要。在如此背景下,南朝民歌所傳遞出來的審美價值在何種程度上代表了江南民間社會的藝術體驗,就是一個需要重新審視的問題了。

      根據史籍記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社會風氣經歷了由“輕悍”“好勇”到“怯懦”“柔靡”的變化過程。東晉一朝,江南統治集團的構成發生變化,北方僑姓大族超越江南土著大族而主導國家權力,與此同時,土著大族向僑姓大族的屈從依附乃至對其風流倜儻、貶武鄙武的處世風格的崇拜模仿,極大地影響了統治集團柔靡怯弱的心理轉向,并進而推動了自身習性及整個社會風氣由“尚武”向“崇文”的變遷。就下層民眾來說,南朝前期崇尚武力、力主抗爭的原始道教被改造后,轉而成為以延年益壽、消災治病、求仙問道見長的官方道教。同時,統治階層的支持與提倡,促使勸誘忍讓與克制的佛教廣泛流布,深入人心,逐漸主導了民間宗教信仰,并促成江南地區“好武”這一群體心理結構的解體。

      江南風氣有如此變化,故晉宋之際逞一時之盛的吳歌西曲多以情歌婉唱見長亦在情理之中。無論是促發民間歌者有所感的“歌興”對象,還是賦予民歌以內蘊和情趣的江南風物,無不沾染、寄托甚至浸潤了愛情的意義,即使是有關江南民俗事象的歌謠,同樣也是以俗寫情。可見,南朝民歌雖然感興與意蘊各異,但卻透過種種對江南事象的體悟與感知,呈現出率然真切、柔美曲折而又意味綿長的唯情氣質。伴隨著江南地區的逐步開發、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南移以及江南風氣的轉變,南朝民歌不僅體現出江南社會以情為重的柔靡風氣,而且也以自身的描摹與傳唱使得一種富有特色的江南民間審美經驗得以成型。

      值得注意的是,今天所見的南朝民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文人的潤色和統治者的搜集,因而,所謂南朝民歌在一定意義上已是貴族文人加工后的作品。南朝民歌流行的4世紀中葉到5世紀中葉,江南經濟繁榮,王公貴族往往縱情聲色,精于娛樂消遣。一部分民歌實際出自王公貴族及其所蓄養的歌妓,其余或為民間所作,但大多為文人所修飾。于是,吳歌西曲由于滿足了貴族名士縱情娛樂之需而被大量采擷,士族文人仿制新歌也數量龐大,由此出現了南朝民歌創制的高潮。民歌中大量表達女子思慕情人、忠誠愛情的篇章,向為貴族文人所喜樂玩賞,而對流離之苦的抒寫與詠嘆,又與從中原避亂南來的士族官僚們的寄寓流離之悲情正相呼應。南朝民歌經歷了一個被貴族文人重新發現和玩賞的過程,而生成于南朝民歌感時傷懷中的江南民間美學無疑也奠基于這一被發現乃至重塑的過程。

      (節選自《甘肅社會科學》,有改動)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因為可能受到文人及統治者自身需要的影響,流傳下來的南朝民歌的審美價值能否代表江南民間社會的藝術體驗,需重新審視。

      B.東晉時期江南統治集團的構成發生的變化影響著其心理轉向,推動了自身習性及整個社會風氣發生變遷,也帶來了審美觀的變化。

      C.伴隨著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南移以及江南風氣的轉變,一種富有特色的江南民間審美經驗得以成型,引起了研究者的興趣。

      D.南朝民歌經歷了一個重新發現和玩賞的過程,與此同時,江南民間美學也在這一過程中被發現乃至重塑,成為重要的審美體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

      A.中國古代民歌多為口耳相傳,如果沒有文人關注、仿作以及統治階層的刻意搜集保存,往往只能自生自滅,南朝民歌也是如此。

      B.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社會風氣逐漸由“輕悍”變為“怯懦柔靡”,導致土著大族向僑姓大族屈從依附乃至崇拜模仿其處世風格。

      C.南朝民歌多以情歌婉唱見長,抒發情感,吟誦風物,描述民俗事象,無不沾染、寄托甚至浸潤著愛情的意義,常常以俗來寫情。

      D.今天所見的南朝民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文人的潤色和統治者的搜集,因而,所謂南朝民歌在一定意義上已經不是最初的形態。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東晉時期社會風氣由“尚武”向“崇文”轉變,這時的原始道教也轉而成為以求仙問道見長的官方道教,失卻力主抗爭的精神。

      B.統治階層的支持與提倡,促使勸誘忍讓與克制的佛教逐漸成為民間宗教信仰的主導,并促成了江南地區群體心理結構的重新建構。

      C.南朝民歌雖然感興與意蘊各異,但卻透過種種對江南事象的體悟與感知,呈現出率然真切、柔美曲折而又意味綿長的唯情氣質。

      D.由于南朝民歌滿足了貴族名士縱情娛樂的需求,而被王公貴族及其歌妓大量采擷,士族文人也紛紛仿制,由此出現了創制高潮。

      參考答案

      1.A “能否代表江南民間社會的藝術體驗”表述不當,原文是“南朝民歌所傳遞出來的審美價值在何種程度上代表了江南民間社會的藝術體驗”。

      2.B 因果不當,從原文第2段來看,土著大族向僑姓大族的屈從依附乃至對其風流倜儻、貶武鄙武的處世風格的崇拜模仿使社會風氣發生變化。

      3.D 偷換概念,原文是“吳歌西曲由于滿足了貴族名士縱情娛樂之需而被大量采擷”,此處更換為“南朝民歌”,兩者不是完全相同的概念。

    【“一般來說,中國古代民歌多口耳相傳”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聽民歌》閱讀答案06-26

    《聽民歌》閱讀答案10-04

    聽民歌閱讀答案08-16

    聽民歌的閱讀答案07-30

    荊州民歌現代文閱讀題及答案11-21

    唐多令閱讀答案11-13

    《等待葛多》閱讀答案10-27

    多景樓閱讀答案06-21

    唐多令閱讀答案09-09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天堂网亚洲综合在线中文字幕 | 日本在线高清不卡免v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 | 亚洲第一在线综合网站 | 亚洲va韩国va欧美va久久 | 日韩欧美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