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版泳池安全管理制度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會接觸到制度,制度是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為了維護正常的工作、勞動、學習、生活的秩序,保證國家各項政策的順利執行和各項工作的正常開展,依照法律、法令、政策而制訂的具有法規性或指導性與約束力的應用文。你所接觸過的制度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新版泳池安全管理制度,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新版泳池安全管理制度1
嚴格遵守和執行《公共場所衛生條例》和《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加強和規范游泳池的衛生工作。
1 、嚴格體檢制度,患有游泳禁忌癥的游客嚴禁入池游泳,并在醒目處張貼有關告示以告知游客。
2 、體檢時必須嚴格執行傳染病的查驗工作。
3 、游客入池游泳必須持當年有效體檢合格證。
4 、嚴格控制每場游泳人數,日場人均占有水面不少于 2 平方米,夜場不少于 2.5 平方米。
5 、保持游泳池和周圍環境的整潔,池底、池壁、池岸沒有污垢和灰塵。每天至少進行一次池岸的清洗,每天開放前進行一次池底、池壁的.清洗。
6 、更-衣室保持清潔衛生,做到及時打掃和消毒;更-衣箱定時消毒。
7 、每場開放前應測余氯一次,并記錄在冊。
8 、設有持證水質員進行池水的凈化和消毒工作,操作規范熟練。
9 、游泳池水質應符合國家頒布的《游泳場所衛生標準》的要求:游離性余氯: 0.3 — 0.5 毫克 / 升; PH 值: 6.5 — 8.5 ;渾濁度不大于 5 ;尿素不大于 3.5 毫克 / 升;細菌總數不大于 1000 個 / 升;大腸桿菌不大于 18 個 / 升。
10 、加強督裕、滴眼、強制通過浸腳消毒池、及更-衣室消毒工作。
11 、強制通過浸腳消毒池余氯應保持在 5 — 10 毫克 / 升,并每天更換兩次。
12 、每天開放結束后及時對更-衣箱進行消毒。
13 、設專職醫生負責經常性的衛生檢查,并定期組織從業人員學習。
新版泳池安全管理制度2
一、崗位衛生責任制度表
1、游泳池負責人崗位職責
1)、全面負責游泳池內各項管理工作
2)、做好個崗位人員的調配、管理、分工、檢查、考勤和監督工作。
3)、嚴格按照操作規程,認真做好每天的池水檢測、場地衛生及設備維護工作。
4)、做好游泳池與有關部門及上級領導的溝通和協調工作。
5)、及時處理、匯報游泳池內發生的各種突發事件。
2、救生員工作守則
為規范管理開放性游泳池救生員及安全救護人員的救生工作,保障泳客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同時,觸發救生工作人員的工作主動性,確保做到責任到位、措施到位、自覺遵守救生工作原則,立足于防,認真細致做好安全防范工作,落實崗位責任制,制定救生員、安全工作人員工作守則如下:
1)、持證上崗、熱愛生命、熱愛人民、熱愛水上救生事業;
2)、同心協力、拯溺救難;
3)、見“溺”勇為、不怕臟、不怕累、不怕推卸、不拖延、不隨意終止搶救;
4)、遵守紀律、嚴守崗位、服從指揮、統一調度;
5)、值崗時,不接電話、不會親友、不兼教練、不擅離崗(換崗、串崗);
6)、不攜帶與值崗無關的物品上崗;
7)、值崗時,精神飽滿、儀表端正、穿著統一的救生服裝;
8)、發生事故時不要隨意對外發表“個人見解”。
3、水質管理
水質處理員應通過水質處理知識,技術技能的專項培訓,并樹立工作認真和保證泳客的身體健康的良好心態,其主要職責如下:
1)、水質處理要按照國家制定的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標準,對池水進行處理。
2)、水質處理員應精通各種藥劑的作用及使用方法,嚴禁對池水亂投藥、亂處理。
3)、水處理工作人員應善于觀察池水的水質變化,出現問題應及時處理。
4)、投藥后的投藥設備及投藥桶應及時清洗干凈。
5)、配合吸污工作人員搞好泳池的清潔衛生工作。
6)、水質處理員對當天的水質進行隨時檢測,并做好水質及浸腳池到筆記記錄及公布當天水質檢測情況。
7)、定期進行業務學習培訓,總結經驗,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
4、服務員崗位職責
1)、服務員必須按時上下班,堅守工作崗位。
2)、服務員必須嚴格遵守財務制度,保證票額與現金相符。嚴禁出現收錢不給票的行為。
3)、服務員必須在售票前驗明參泳者的健康證件,無健康證者,一律不得售票入池。
4)、服務員在每天閉場后,必須及時清點票額及現金,并做好登記,妥善保管現金、門票。
5)、負責搞好崗位及安排的衛生工作。
二、危害顧客健康事故報告制度
為有效預防和及時控制危害顧客健康事故的發生,保障游泳客人向心健康與生命安全特制定《危害顧客健康事故報告制度》
1、建立健康危害事故報告制度,游泳池負責人和衛生管理員為責任報告人。
2、報告內容:
1)事故發生的單位、時間、地點幾事故現場情況;
2)事故的簡要經過、傷亡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的估計;
3)事故原因的初步分析;
4)事故發生后采取的措施;
5)事故報告單位及其主要負責人
3、當發生死亡或同時發生3名以上(含3名)受害病人時,游泳池責任報告人要在發生事故24小時內電話報告當地衛生行政部門。
4、顧客公共衛生指引:
1)參加游泳前,先要進行健康檢查,凡患有心臟病、皮膚癬疹(包括腳癬),重癥沙眼、急性結膜炎、化膿性中耳炎、腸道傳染病、發熱等病在未治愈之前,不能參加游泳。女性經期也不宜游泳。游泳中發現身體不適,請停止游泳活動
2)游泳課要做好準備活動,在更衣室沖淋全身后再入池。
3)入水前要做好全身準備活動后再入池。
4)飯前半小時或飯后急劇運動后都不適宜游泳,入水前應做準備活動,下水前用水擦面、胸背及大腿部,以免抽筋。
5)遵守公共衛生,不準在池中吐痰等;杜絕不文明、不講衛生的行為。
6)嚴禁患有肝炎、心臟病、皮膚癬疹(包括腳癬)、重癥砂眼、急性結膜炎、中耳炎、腸道傳染病、精神病等患者和酗酒者進入人工游泳池游泳。
5、發生健康危害事故時,游泳池應立即停止相應經營活動,協助醫務人員救治事故受害者,采取預防控制措施,防止事故的.繼發。
6、任何部門及個人不得隱瞞、緩報、謊報傳染病健康危害事故。
三、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保潔制度
早上男、女更衣室衛生工作清洗、消毒)→浸腳池衛生工作(清洗、換水、加消毒藥)→泳池地面衛生(清掃、沖洗一星期3次、消毒)→開放的衛生保潔工作(隨時清掃地面、清理水面漂浮物)→閉場后衛生大清潔(包括游泳池、地面、通道、更衣室、浸腳池)
四、從業人員衛生知識培訓制度
1.救護人員和有關工作人員按時到崗,認真履行職責,《游泳池安全管理制度文章》。做到開放前認真檢查器材設備,放置各種救生器材,熟悉水域情況。深水區和淺水區之間要設置明顯的警示標志。提高責任感,防止突發事件。
2.要牢牢樹立安全意識,把保障游泳者的安全放在首位。營業時間內由救生員負責游泳者的安全工作,要嚴格執行游泳救生常規。
3.救護人員需由專業人員經培訓后方能上崗,規定明確的職責,并配戴特定標志——袖標和標志帽。加強救生技術的學習,定期參加專項技術訓練,如拋圈、水中解脫、水中負荷拖帶、人工呼吸等,不斷提高救護水平,以便更好地完成救生任務。工作中保持思想高度集中,全面觀察,注意事故苗頭,把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遇到“突發”事故,要行動迅速、機智果斷、勇于救生,敢于負責,把減輕溺水者的痛苦看成是自己應盡的職責。開放完畢要做好清池工作,發現問題及時上報,妥善處理。
4.救護工作應以預防為主,確立有備無患,安全第一的思想,具高度的安全意識責任感,對游泳者安全負責。
5.自覺遵守各項制度,不遲到、早退。加強救生技術的學習,定期參加專項技術訓練,如拋圈、水中解脫、水中負荷拖帶、人工呼吸等,不斷提高救護水平,以便更好的完成救生任務。
6.做好游泳者的安全管理,嚴格按兒童池、成人池、深水區、淺水區的規定進行管理,對越界或不服從管理的進行警告,警告無效的可清除出場。
7.密切注意池內情況,特別是入池口,深淺分界區、成人池兒童池交界區等;發現有求救信號,遇溺等異常情況的,果斷迅速采取有效救助措施。
8.上崗時配戴救護人員標志、穿好救生服,配帶好口哨、救助用工具,并提前20分鐘到崗,將池內警示牌、桌椅、太陽傘、過腳池、循環系統、地面衛生等清潔干凈、打開和擺放好。應在規定的崗位責任區上崗或巡崗,不得擅自離崗、并崗、在崗上看書報、閑談、打瞌睡等,有事離崗要告知同池值班救生員(只限于身體不適和兩便),并要在十五分鐘內返回。每天結束后必須清查負責的水域。
9.要每天填寫游泳池管理日志,記錄每天的天氣、使用時間、氣溫、水溫、水質變化、游泳人數、突發事故、過濾機的運行情況及其它維護管理情況。
10.遇上雷、雨天氣或其它不利于泳者安全的特殊情況應及時清場,將游泳場關閉
五、空調通風系統衛生管理制度
為了保持通風系統的順暢,保證中央空調的清潔衛生,特制定此中央空調衛生管理制度。
1、有專人負責中央空調的衛生管理工作。管理人員應進行有關的衛生知識培訓。
2、空調通風的機房應保持干燥清潔嚴禁堆放無關物品。
3、衛生清掃工具、消毒設備必須專物專用,嚴禁挪為它用。必須使用合格的消毒劑。
4、空調系統新風量應滿足每人每小時20~30立方米。
5、保證空調系統所吸入的空氣為室外新鮮空氣,嚴禁間接從空調通風的機房、建筑物樓道及天棚吊頂吸入新風。
6、空調系統的冷卻塔、過濾網,表冷器,冷凝水盤表面應保持清潔,定期委托專業清洗消毒機構進行檢查、清洗、消毒,并進行定期檢測評價。
7、空調房間內的送、排風口應經常擦洗,保持清潔,表面無積塵與霉斑。
8、必須建立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使用、維護、清洗和消毒檔案
六、劃卡制度:
1、兒童卡:
身高在1.3米以下的為兒童劃卡為:1人/1次,身高在1.3米以上的劃卡為:1人/2次。
2、成人卡:
成人:1人/1次,兒童劃成人卡:2人/1次,若只有一名兒童則劃1人/1次。
七、客人來館游泳流程:
1、成人:
前臺辦理手續(劃卡、領鑰匙、換拖鞋)→進入更衣室(沐浴、換泳衣、帶泳帽等)→進入浸腳池消毒→入池區游泳→經浸腳池進入更衣室沐浴換衣服→前臺歸還鑰匙、拖鞋→離開。
2、兒童:
1)、監護人與兒童都買游泳卡客戶:在監護人陪同下至前臺辦理手續(監護人與兒童各劃各劃卡、領鑰匙、換拖鞋)→進入更衣室(沐浴、換泳衣、帶泳帽等)→進入浸腳池消毒→入池區游泳→經浸腳池進入更衣室沐浴換衣服→前臺歸還鑰匙、拖鞋→離開。
2)、監護人未買游泳卡兒童買游泳卡客戶:在監護人陪同下至前臺辦理手續(監護人不劃卡,但必須換本館拖鞋。兒童劃卡、領鑰匙、換拖鞋)→進入更衣室(沐浴、換泳衣、帶泳帽等)→進入浸腳池消毒→入池區游泳→經浸腳池進入更衣室沐浴換衣服→前臺歸還鑰匙、拖鞋→離開。
注:
1、從即日開始,辦理兒童卡客戶必須同時辦理成人卡。不辦理成人卡之兒童拒絕辦理兒童卡。
2、進入游泳池區客戶必須換本館提供之拖鞋經浸腳池進入池區。
3、游泳客戶必須沐浴、更衣、帶泳帽經過浸腳池消毒方能下水游泳。
八、游泳池安全應急預案
1、事故應急小組成員:
負責人:
組長:
救生員:
監督人:
2、事故應急預案如下:
1)、當游泳池發生溺水事故時,崗位救生員應立即進水搶救溺水者;將溺水者拖帶上岸,由組長及救生員進行現場搶救,搶救方法包括倒水、人工呼吸,胸外按壓等搶救技術方法,現場搶救不能間斷,直到溺水者蘇醒或醫院救護人員到來交接為止。
2)、在現場搶救同時,在場工作人員應配合搶救,馬上撥打就近醫院120急救中心,報告事故原因,事故發生時間,地點,能讓急救中心工作人員爭取更快趕到事故現場急救,并維護現場泳客秩序。
3)、通知游泳池負責人盡快到場負責事故現場處理工作,保護現場及做好防范、防止事故的繼發。
4)、當發生死亡或同事發生3名以上(含包括3名)受害病人時,事故責任人應及時通知報告當地公安、體育、衛生等部門,做到及時處理、妥善安排。
5)、事故發生后,責任人或組長應及時做好事故現場其它人員的安排及離場秩序,做好事故發生筆錄及現場目擊筆錄。
3、事故應急小組成員應在業務上不斷提高自身搶救能力,學習科學的搶救方法知識、責任心強,應抱著救死扶傷,拯溺救難得高尚品德。
4、經常性對現場搶救知識、技術,技能進行練習演練,反復實踐,自我提高。
5、遵守紀律,嚴守崗位,服從指揮,統一調配。
新版泳池安全管理制度3
游泳池 是我會所會員健身的重要場所之一。為了更充分、安全地使用游泳池,正常、順利地開展健身運動,滿足廣大會員健身的需求,保障游泳愛好者的人身安全,特制定如下管理規定:
一、安全管理
1.游泳池開放時間由會所管理,非開放時間禁止進入泳池。
2.加強安全教育,增強安全意識。確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向每個游泳健身者宣傳游泳安全衛生常識。
3.如會所發現患有肝炎、心臟病、皮膚病、性病、嚴重沙眼、急性結膜炎、中耳炎、腸道傳染病等病患者,會所有權禁止此會員的游泳活動。
4.設置安全標志和救生器材
進入游泳池 要遵守以下規定:
1) 聽從教練和救生員的指揮。
2) 安全第一,嚴禁跳水和在池中、岸邊追逐打鬧。
3) 初學者在無管理人員的看護下禁止下水。
4) 泳前認真做好準備活動,禁止在池中做可能產生傷害事故的動作。
5) 愛護游泳池的一切設施。
二、衛生管理
1、游泳池衛生管理
游泳場所的管理。定期進行全面徹底的清潔與經常進行的藥物處理相結合,保障游泳場所的清潔衛生。相關管理人員要經常清掃游泳池的周圍,防止碎石、玻璃及其他雜物損傷人體或影響水質。水質的衛生管理。確保水池無雜物、無漂浮物。要按要求對水池進行消毒。
2、個人衛生管理
1) 參加游泳前,先要進行健康檢查,凡患有心臟病、皮膚癬疹(包括腳癬),重癥沙眼、急性結膜炎、化膿性中耳炎、腸道傳染病、發熱等病在未治愈之前,不能參加游泳。女性經期也不宜游泳。游泳中發現身體不適,請停止游泳活動
2) 游泳課要做好準備活動,在更-衣室沖淋全身后再入池。
3) 入水前要做好全身準備活動后再入池。
4) 飯前半小時或飯后急劇運動后都不適宜游泳,入水前應做準備活動,下水前用水擦面、胸背及大腿部,以免抽筋。
5) 遵守公共衛生,不準在池中吐痰等;杜絕不文明、不講衛生的行為。
游泳場所和器材的管理
保護游泳場所的各種設施,延長游泳池的使用壽命,并提高游泳池的使用率。
有關管理人員和救護人員必須經常檢查器材的使用及損耗情況, 及時向管理部門匯報以便作相應處理。
資料管理
游泳池 開放后,要逐日填寫游泳池的管理日志,記錄使用時間、氣溫、水溫、水質變化、游泳人數、突發事故、過濾機的運轉情況及其他維護管理情況。
三、游泳池救護員管理規定
救護人員和有關工作人員按時到崗,認真履行職責。做到開放前認真檢查器材設備,放置各種救生器材,熟悉水域情況。深水區和淺水區之間要設置明顯的警示標志。
提高責任感,防止突發事件。
要牢牢樹立安全意識,把保障會員的安全放在首位。營業時間內由救生員負責游泳者的'安全工作,要嚴格執行游泳救生常規。
救護人員需由專業人員經培訓后方能上崗,規定明確的職責,并配戴特定標志——袖標和標志帽。加強救生技術的學習,定期參加專項技術訓練,如拋圈、水中解脫、水中負荷拖帶、人工呼吸等,不斷提高救護水平,以便更好地完成救生任務。工作中保持思想高度集中,全面觀察,注意事故苗頭,把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遇到“突發”事故,要行動迅速、機智果斷、勇于救生,敢于負責,把減輕溺水者的痛苦看成是自己應盡的職責。開放完畢要做好清池工作,發現問題及時上報,妥善處理
救護工作應以預防為主,確立有備無患,安全第一的思想,具高度的安全意識責任感,對會員的安全負責。
自覺遵守各項制度,不遲到、早退。加強救生技術的學習,定期參加專項技術訓練,如拋圈、水中解脫、水中負荷拖帶、人工呼吸等,不斷提高救護水平,以便更好地完成救生任務。
做好游泳者的安全管理,嚴格按兒童池、成人池、深水區、淺水區的規定進行管理,對越界和不服從勸阻的進行警告,警告無效的可清除出場。
密切注意池內情況,特別是入池口,深淺分界區、成人池兒童池交界區等;發現有求救信號、遇溺等異常情況的,應果斷迅速采取有效救助措施。
上崗時配戴救護人員標志、穿好救生服,配帶好口哨、救助用工具,并提前20分鐘到崗,將池內警示牌、桌椅、太陽傘、過腳池、循環系統、地面衛生等清潔干凈、打開和擺放好。
應在規定的崗位責任區上崗或巡崗,不得擅自離崗、并崗、在崗上看書報、閑談、打瞌睡等,有事離崗要告知同池值班救生員(只限于身體不適和兩便),并要在十五分鐘內返回。
每天結束后必須清查負責的水區域。
要每天填寫游泳池 管理日志,記錄每天的天氣、使用時間、氣溫、水溫、水質變化、游泳人數、突發事故、過濾機的運轉情況及其他維護管理情況。
遇上雷、雨天氣或其它不利于泳者安全的特殊情況應及時清場,將游泳場關閉。
對違反游泳池其它管理規定的游泳者,應予勸阻,警告,對不服從管理的可清除出場。
做好水的凈化處理工作,熟悉循環過濾系統的使用。
新版泳池安全管理制度4
游泳池是我會所會員健身的重要場所之一。為了更充分、安全地使用游泳池,正常、順利地開展健身運動,滿足廣大會員健身的需求,保障游泳愛好者的人身安全,特制定如下管理規定:
1、游泳池開放時間由管理處管理,非開放時間禁止進入泳池。
2、加強安全教育,增強安全意識。確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向每個游泳健身者宣傳游泳安全衛生常識。
3、心臟病、皮膚病、性病、嚴重沙眼、急性結膜炎、中耳炎、腸道傳染病等病患者,會所有權禁止此會員的游泳活動。
4、設置安全標志和救生器材
5、進入游泳池要遵守以下規定:
1)聽從教練和救生員的指揮。
2)安全第一,嚴禁跳水和在池中、岸邊追逐打鬧。
3)初學者及幼童在無家長的'看護下禁止下水。
4)泳前認真做好準備活動,禁止在池中做可能產生傷害事故的動作。
5)愛護游泳池的一切設施。
新版泳池安全管理制度5
為貫徹落實《海口市旅游發展委員會關于開展全市旅游安全檢查方案》的精神,履行公共場所安全管理職責,維護游泳場所的治安秩序,保障游泳者的健康和安全,結合本場所的實際,特制定游泳池安全管理制度。
1、由本度假村安全負責人、保安員、救生員組成安全管理小組,負責貫徹有關公共場所安全管理的法規,規定,承擔游泳池的日常安全管理,維護游泳池的日常秩序。
2、要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嚴格實施水上救護制度,定期培訓合格的水上救護人員,準確地判斷和發現情況,積極救護游泳人員。
3、游泳館的救護人員兼管安全,上崗時要切實履行安全管理的職責,勸阻和制止游泳場所內不安全的行為,防止治安災害事故的發生。
4、深、淺水區有明顯的標志,游泳池周邊設有宣傳牌、警告牌和管理工作的'告示牌,并設有監控系統及救護觀察臺,救護器材齊備,并有效使用。
5、嚴禁攜帶、,易燃易爆等危險物品和和管制刀具進入游泳池。
6、禁止向游泳人員出售含酒精的飲料,禁止酗酒、醉酒者進入游泳場所。
7、配有可正常便用的消防器材和應急燈,經常檢查電器設施,確保電器設施的安全正常和有效使用。
【新版泳池安全管理制度】相關文章:
泳池安全管理制度04-18
泳池的安全常識08-17
泳池管理制度01-16
游泳池管理制度01-23
泳池管理制度11篇04-23
泳池管理制度匯總[22篇]10-17
新版安全生產管理制度03-06
班級安全管理制度最新版06-21
游泳池管理制度(通用18篇)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