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知識點總結

    時間:2023-11-22 07:58:59 知識點總結 我要投稿

    初二物理知識點總結(必備)

      總結是在一段時間內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加以總結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在我們的學習、工作中起到呈上啟下的作用,不如我們來制定一份總結吧。我們該怎么去寫總結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二物理知識點總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二物理知識點總結(必備)

    初二物理知識點總結1

      1、壓力:指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壓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體發生形變。

      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當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就越顯著;當壓力的大小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就越顯著。壓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比較的。

      2、壓強:作用在物體單位面積上的壓力叫做壓強。壓強用符號p表示。壓強是為了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而規定的一個物理量。

      3、壓強的計算公式及單位:公式:p=F/s,p表示壓強,F表示壓力,S表示受力面積壓力的單位是N,面積的單位是m2,壓強的單位是N/m2,叫做帕斯卡,記作Pa。1Pa=1N/m2。(帕斯卡單位很小,一粒平放的西瓜子對水平面的壓強大約為20Pa)

      4、增大壓強與減小壓強的方法:

      當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可以減小壓強,減小受力面積可以增大壓強;

      當受力面積一定時,增大壓力可以增大壓強,減小壓力可以減小壓強。

      5、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液體內部壓強的產生是因為液體具有重力,同時具有流動性。)

      液體內部朝各個方向都有壓強;在同一深度,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深度增大,液體的壓強增大;液體的壓強還與液體的密度有關,在深度相同時,液體密度越大,壓強越大。

      液體內部的壓強只與液體的密度和液體的深度有關,與液體的質量、體積無關。

      6、液體內部壓強的公式:

      p=ρghρ指密度,單位kg/m3,g=9.8N/kg,h指深度,單位:m,壓強單位(Pa)注意:h指液體的深度,即某點到液面的距離。

      7、連通器:

      1、是指上部開口,底部連通的容器。

      2、連通器至少有兩個開口,只有一個開口的容器不是連通器。

      8、連通器的原理:

      如果連通器中只裝有一種液體,那么液面靜止時連通器中液面總保持相平。

      9、連通器的應用:

      洗手池下的回水管———管內的水防止有異味的氣體進入室內

      水位計—————根據水位計上液面的高低可以知道鍋爐或熱水器內的水的多少

      水塔供水系統————可以同時使許多用戶用水

      茶壺———制做時壺嘴不能高于或低于壺口,一定要做的與壺口相平。

      過路涵洞——能使道路兩邊的水面相同,起到水過路的作用。

      船閘————可以供船只通過。

      10、連通器中各容器液面相平的條件是:(1)連通器中只有一種液體,(2)液體靜止。

      11、像液體一樣,在空氣的內部向各個方向也有壓強,這個壓強叫做大氣壓強,簡稱大氣壓。大氣壓具有液體壓強的特點。

      12、大氣壓強的測量:大氣壓強實驗是1643年意大利科學家托里拆利首先做出的,托里拆利實驗也證明了自然界中真空的存在

      1標準大氣壓=760mmHg=1.01×105Pa,即P0=1.01×105Pa.

      它大約相當于質量為1kg的物體壓在1cm2的面積上產生的壓強。

      大氣壓強的數值不是固定不變的,高度越高,大氣壓強越小。

      晴天時比陰天時氣壓高,冬天比夏天氣壓高。

      13、馬德堡半球實驗是證明大氣壓存在的著名實驗,托里拆利實驗是測定大氣壓值的重要實驗。

      14、氣體壓強與體積的關系:

      在溫度不變的條件下,一定質量的氣體,體積減小時,內部氣體壓強就增大;體積增大時,內部氣體壓強就減小。

      15、活塞式抽水機和離心式水泵:都是利用大氣壓把水從低處抽到高處的。

      1標準大氣壓能支持大約10m高的水柱,所以抽水機的抽水高度(吸水揚程)只有10m左右,即抽水機離開水源的高度只能在10m左右,再高,水是抽不上去的。

      16、離心式水泵實際揚程分吸水和壓水揚程兩個部分,吸水揚程是由大氣壓差決定的,壓水揚程是由水離開葉輪片時具有向上的初速度的大小決定的。

      17、使用離心式水泵,啟動前如不先往泵殼里灌滿水,水泵能抽上水來嗎?

      答:不能,如果啟動前不灌滿水,泵殼里就會有空氣,泵內與泵外的氣壓相等泵外的大氣壓就無法把水壓入管內,這樣是抽不上水的。

      18、浮力: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向上的托力叫做浮力。

      浮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的,施力物體是液體。

      浸在指漂浮或全部浸沒。

      19、浮力產生的原因: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對它向上的壓力大于液體對它向下的壓力。兩個壓力的合力就是浮力,浮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的。

      20、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和液體的密度有關。

      21、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體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這個規律叫做阿基米德原理,即F浮=G排=ρ液gv排

      22、物體的.浮沉條件:

      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F浮>G時上浮,F浮=G時懸浮,F浮<G時下沉。

      23、物體浮沉條件的應用:

      (1)輪船:(鋼鐵的密度比水大,有它制成的輪船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呢?)

      要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夠浮在水面上的物體,可以把它做成空心的,以使它能排開更多的水,輪船就是根據這個道理制成的。

      (2)潛水艇:由于潛水艇中兩側有水箱,它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不變,但是可以通過調節水箱中的儲水量來改變潛水艇自身的重力,從而使它下沉、懸浮或上浮。

      (3)氣球:充入的是密度比空氣小很多的氣體,如氫氣、氦氣。空氣對他的浮力大于它的重力,所以氣球可以升入高空。

      (4)飛艇、熱氣球:里面充的是被燃燒器加熱而體積膨脹的熱空氣,熱空氣比氣球外的空氣密度小,他們受到的浮力就大,所以能升入高空。

      (5)密度計:漂浮在液面的物體,浮力等于重力,浮力一定時,液體的密度越大,排開液體的體積就越小;密度越小,排開液體的體積就越大。

      ※密度計的刻度是從上到下刻度變大,刻度不均勻,且刻度無單位。

      讀法:例:液面與1.2刻度對齊時,表示被測液體的密度是1.2×103kg/m3.

      24、流體流動時,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流速小的地方壓強大。

      25、飛機為什么能飛上天?飛機飛行時,由于機翼上、下表面的空氣流速不同,上方空氣的流速比下方空氣的流速快,下方受到的壓強大于上方受到的壓強,這樣就產生了作用在飛機機翼上的向上的力,叫做升力或舉力。

    初二物理知識點總結2

      1、壓力: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

      2、壓強: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3、壓強公式:P=F/S,式中p單位是:帕斯卡,簡稱:帕,1帕=1牛/米2,壓力F單位是:牛;受力面積S單位是:米2

      4、增大壓強方法:(1)S不變,F↑;(2)F不變,S↓

      (3)同時把F↑,S↓,而減小壓強方法則相反。

      液體壓強

      1、液體壓強產生的原因:是由于液體受到重力。使用液體壓強計(U型管壓強計)測量液體內部壓強。

      2、液體壓強特點:

      (1)液體對容器底和壁都有壓強;

      (2)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3)液體的壓強隨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

      (4)不同液體的壓強還跟密度有關系。

      3、液體壓強計算公式:(ρ是液體密度,單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體自由液面到液體內部某點的豎直距離,單位是米)

      4、根據液體壓強公式:可得,液體的壓強與液體的密度和深度有關,而與液體的體積和質量無關。

      5、流體壓強大小與流速關系:在流體中流速越大地方,壓強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壓強越大。

      6、流體壓強大小與流速關系:在流體中流速越大地方,壓強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壓強越大。

      大氣壓強

      1、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空氣受到重力作用而產生的,大氣壓強隨高度的增大而減小

      2、測定大氣壓強值的實驗是:托里拆利實驗。

      3、測定大氣壓的儀器是:氣壓計,常見氣壓計有水銀氣壓計和無液氣壓計(金屬盒氣壓計)。

      4、標準大氣壓:把等于760毫米水銀柱的大氣壓。1標準大氣壓=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5、沸點與氣壓關系: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降低,氣壓增大時升高。

    初二物理知識點總結3

      物理的理論結構充分地運用數學作為自己的工作語言,以實驗作為檢驗理論正確性的唯一標準,它是當今最精密的一門自然科學學科。

      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體,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1、物體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質量成正比。

      2、重力跟質量的比值是個定值,為9.8N/Kg。

      這個定值用g表示,g= 9.8N/Kg

      ⑵重力大小的計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質量為1kg 的物體所受的重力為9.8N。

      ⑶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 其應用是重垂線、水平儀分別檢查墻是否豎直和 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點重心:

      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重心。質地均勻外形規則物體的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上。如均勻細棒的重心在它的中點,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兩條對角線的交點

      ☆假如失去重力將會出現的現象:(只要求寫出兩種生活中可能發生的)

      ① 拋出去的物體不會下落;② 水不會由高處向低處流③ 大氣不會產生壓強;

      牛頓第一定律

      1、伽利略斜面實驗:

      ⑴三次實驗小車都從斜面頂端(同一位置)滑下的目的是:保證小車開始沿著平面運動的速度相同。

      ⑵實驗得出得結論:在同樣條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車前進地距離越遠。

      ⑶伽利略的推論是:在理想情況下,如果表面絕對光滑,物體將以恒定不變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實驗的卓越之處不是實驗本身,而是實驗所使用的獨特方法在實驗的基礎上,進行理想化推理。(也稱作理想化實驗)它標志著物理學的真正開端。

      2、牛頓第一定律:

      ⑴牛頓總結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頓第一定律,其內容是: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⑵說明:A、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經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推理而概括 出來的,且經受住了實踐的檢驗 所以已成為大家公認的力學基本定律之一。但是 我們周圍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實驗來直接證明牛頓第一定律。

      B、牛頓第一定律的內涵:物體不受力,原來靜止的物體將保持靜止狀態,原來運動的物體,不管原來做什么運動,物體都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指一個物體只能處于一種狀態,到底處于哪種狀態,由原來的狀態決定,原來靜止就保持靜止,原來運動就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C、牛頓第一定律告訴我們: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可以不需要力,即力與運動狀態無關,所以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物體的運動不需力來維持。

      3、慣性:

      ⑴定義: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⑵說明: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慣性大小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與物體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運動、運動速度等皆無關。

      4、慣性與慣性定律的區別:

      A、慣性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而慣性定律是物體不受力時遵循的運動規律。

      B、任何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

      ☆人們有時要利用

      用慣性,有時要防止慣性帶來的危害,請就以上兩點各舉兩例(不要求解釋)。答:利用:跳遠運動員的助跑;用力可以將石頭甩出很遠;騎自行車蹬幾下后可以讓它滑行。防止:小型客車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帶;車輛行使要保持距離;包裝玻璃制品要墊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對慣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體包括受力或不受力、運動或靜止的所有固體、液體氣體。

      ②慣性是物體本身所固有的一種屬性,不是一種力,所以說物體受到慣性或物體受到慣性力等,都是錯誤的。

      ③要把牛頓第一定律和物體的慣性區別開來,前者揭示了物體不受外力時遵循的運動規律,后者表明的是物體的屬性。

      ④慣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們有時要利用慣性,有時要防止慣性帶來的危害,但并不是產生慣性或消滅慣性。

      ⑤同一個物體不論是靜止還是運動、運動快還是運動慢,不論受力還是不受力,都具有慣性,而且慣性大小是不變的.。慣性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質量大的物體慣性大,而與物體的運動狀態無關。

      (3)在解釋一些常見的慣性現象時,可以按以下來分析作答:

      ①確定研究對象。

      ②弄清研究對象原來處于什么樣的運動狀態。

      ③發生了什么樣的情況變化。

      ④由于慣性研究對象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于是出現了什么現象。

      壓強

      一、壓強

      1.壓強:

      (1)壓力:

      ①產生原因:由于物體相

      相互接觸擠壓而產生的力。

      ②壓力是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

      ③方向:垂直于接觸面。

      ④壓力與重力的關系:力的產生原因不一定是由于重力引起的,所以壓力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只有當物體放置于水平地面上時壓力才等于重力。

      (2)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一個物理量,它的大小與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有關。

      (3)壓強的定義:物體所受壓力的大小與受力面積之比叫做壓強。

      (4)公式:p=F/S。式中p表示壓強,單位是帕斯卡;F表示壓力,單位是牛頓;S表示受力面積,單位是平方米。

      (5)國際單位:帕斯卡,簡稱帕,符號是Pa。1Pa=lN/m2,其物理意義是:lm2的面積上受到的壓力是1N。

      2.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

      (1)增大壓強的方法:①增大壓力:②減小受力面積。

      (2)減小壓強的方法:①減小壓力:②增大受力面積。

      二、液體的壓強

      1.液體壓強產生的原因: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液體具有流動性,因此發發生擠壓而產生的。

      2.液體壓強的特點

      (1)液體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2)同種液體中在同一深度處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

      (3)同種液體中,深度越深,液體壓強越大。

      (4)在深度相同時,液體密度越大,液體壓強越大。

      3.液體壓強的大小

      (1)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和液體深度有關。

      (2)公式:p=ρgh。式中,p表示液體壓強,單位帕斯卡(Pa);ρ表示液體密度,單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h表示液體深度,單位是米(m)。

      3.連通器——液體壓強的實際應用

      (1)原理:連通器里的液體在不流動時,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總是相同的。

      (2)應用:水壺、鍋爐水位計、水塔、船鬧、下水道的彎管。世界上最大的人造連通器是三峽船閘。

      三、大氣壓強

      1.大氣壓產生的原因: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空氣具有流動性,因此發生擠壓而產生的。

      2.馬德堡半球實驗證明了大氣壓強是存在的,并且大氣壓強很大。

      3.大氣壓的測量——托里拆利實驗

      (1)實驗方法:在長約1m、一端封閉的玻璃管里灌滿水銀,用于指將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銀槽中。放開于指,管內水銀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時就不再下降,這時測出管內外水銀面高度差約為76cm。

      (2)計算大氣壓的數值:p0=p水銀=ρ水銀gh=13.6×103kg/m3×9.8N/kg×0.76m=1.013×105Pa。

      所以,標準大氣壓的數值為:P0=1.013Xl05Pa=760mmHg。

      (3)以下操作對實驗沒有影響 ①玻璃管是否傾斜;②玻璃管的粗細;

      ③在不離開水銀槽面的前提下玻璃管口距水銀面的位置。

      (4)若實驗中玻璃管內不慎漏有少量空氣,液體高度減小,則測量值要比真實值偏小。

      (5)這個實驗利用了等效替換的思想和方法。

      3.影響大氣壓的因素:高度、天氣等。在海拔3000m以內,大約每升高10m,大氣壓減小100Pa。

      4.氣壓計——測定大氣壓的儀器。種類:水銀氣壓計、金屬盒氣壓計(又叫做無液氣壓計)。

      5.大氣壓的應用:抽水機等。一切抽吸液體的過程都是由于大氣壓強的作用。

      四、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1.在氣體和液體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

      2.飛機的升力的產生:飛機的機翼通常都做成上面凸起、下面平直的形狀。當飛機在機場跑道上滑行時,流過機翼上方的空氣速度快、壓強小,流過機翼下方的空氣速度慢、壓強大。機翼上下方所受的壓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

    初二物理知識點總結4

      一、光的直線傳播

      1、光源:定義: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2、規律: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3、光線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4、應用及現象:

      ①激光準直。

      ②影子的'形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

      ④小孔成像。

      5、光速:3×10的8次方m/s。

      二、光的反射

      1、定義:光從一種介質射向另一種介質表面時,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來介質的現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于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過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類:

      ⑴鏡面反射:

      定義: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條件:反射面平滑。

      ⑵漫反射:

      定義: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著不同的方向,每條光線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條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4、面鏡:

      ⑴平面鏡:成像特點: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③像、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

      ④物體在平面鏡里所成的像是虛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實像和虛像:實像:實際光線會聚點所成的像

      虛像: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會聚點所成的像

      三、顏色及看不見的光

      1、白光的組成:紅,橙,黃,綠,藍,靛,紫.

      2、看不見的光:紅外線,紫外線

    初二物理知識點總結5

      自然界中的物質有三種狀態:固態、液態、氣態

      1)固態:既有一定的體積,又有一定的形狀,很難被壓縮

      2)液態:不容易被壓縮且有一定的體積,但由于它具有流動性,沒有一定的形狀

      3)氣態:很容易被壓縮,具有流動性。即既沒有一定的體積,也沒有一定的形狀

      4)等離子態:由等量的帶負電的`電子和帶正電的離子組成。(了解,重在強調應用)

      上面對物理中物質的三種狀態知識的講解學習,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學們一定能在考試中取得很好的成績。

      中考物理知識點:透鏡

      關于物理中透鏡的知識,希望同學們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內容知識哦。

      透鏡

      透鏡:透明物質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個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對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學元件。

      分類:1、凸透鏡:邊緣薄,中央厚。2、凹透鏡:邊緣厚,中央薄。

      主光軸:通過兩個球心的直線。

      光心:主光軸上有個特殊的點,通過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透鏡中心可認為是光心)

      焦點:凸透鏡能使跟主軸平行的光線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點叫透鏡的焦點,用"F"表示

      虛焦點: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經凹透鏡后變得發散,發散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在主光軸上一點,這一點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點,所以叫虛焦點。

      焦距: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焦距,用" f "表示。

      每個透鏡都有兩個焦點、焦距和一個光心。

      透鏡對光的作用:

      凸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

      凹透鏡:對光起發散作用。

      通過上面對物理中透鏡知識點的內容講解學習,相信同學們已經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學們認真的學習物理知識。

    【初二物理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初二物理知識點總結06-08

    初二的物理知識點總結07-10

    初二的物理知識點總結07-18

    初二物理的知識點總結06-10

    物理初二知識點總結12-27

    物理初二的知識點總結07-20

    初二物理的知識點總結12-07

    初二物理知識點總結06-12

    初二物理下冊知識點總結01-22

    【熱門】初二物理知識點總結12-01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精品视频久久久久久 | 最新亚洲中文字幕乱码 | 日韩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 在线偷着国产精选视频 | 日韩国产精品有吗在线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