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的常識

    時間:2021-02-04 17:53:28 節日常識 我要投稿

    中元節的常識

      中國傳統的“中元節”,民間有在這一天祭奠已故親人的習俗。其實,中元節可不止燒紙這么簡單,這是一個有著豐富文化內涵的節日,它的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多少,中元節祭祀祖先要注意哪些事情,這里面的講究可真不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元節的常識,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中元節的常識

      一、中元節的由來,你清楚嗎?

      中元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并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在佛教中,中元節又稱為“盂蘭盆會”。它不僅擁有佛教的宗教信仰,還有著我國道教的本土文化。據說,中元節這一天,在陰間的孤魂野鬼會被放出來,為了緬懷先祖,祭拜地官,在陽間的人們會準備豐富的祭品,燒香焚紙,祭拜這些來自陰間的祖先。

      民俗專家認為,中元節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種文化,是追懷先人既古老又現代的一種傳統,這一傳統體現了古人“慎終追遠”思想,每個人都有父母,基于這種思想和對先人的感情和責任使然,中元節勢必也會不斷得到延續和傳承。

      二、傳統民俗:古人怎么過“鬼節”?

      1、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放河燈,尤數黃河里放燈壯觀。

      2、燒街衣

      一踏入農歷七月,人們都會于入黑后,帶備香燭、金銀衣紙和一些祭品如豆腐、白飯在路邊拜祭一番。人們“燒街衣”的目的是讓那些無依的孤魂有衣物御寒,有食物裹腹。

      3、做茄餅

      民間認為,茄餅可以成為已故祖先前往盂蘭盆會的干糧。每到中元節這天,老南京人家家戶戶做茄餅,也就是把新鮮茄子切成絲,和上面粉,用油煎炸。其實,茄餅如今已是一道再尋常不過的家常菜,想吃的話隨時可以做一盤解解饞哦。

      4、祈豐收

      中元節施祭孤魂與祈望豐收又常聯系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戶戶要在自己家門口焚香禱祝稻谷豐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著秋收稻谷豐登。

      5、祭祖

      祭祖節在陰歷七月十五日,所以簡稱為“七月半”祭祖。民間相信祖先也會在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需祭祖。祭拜的儀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時分舉行,并不局限於特定的一天。

      6、祭祀土地和莊稼

      七月十五,民間還盛行祭祀土地和莊稼,將供品撒進田地。燒紙以后,再用剪成碎條的五色紙,纏繞在農作物的穗子上。傳說可以避免冰雹襲擊,獲得大秋豐收。一些地方同時還要到后土廟進行祭祀。定襄縣民俗將麻、谷懸掛門首。

      7、放天燈

      鬼節這天放天燈也有兩個說法,其一是把自己家霉運帶走,帶的越遠越好。這時候就很忌諱別人家的天燈落在屬于自己家的地方,如果落下來,就要重新放飛出去。其二是說,家家都希望自己逝去的先人都能進入極樂世界,鬼節這天放天燈,是為飛升極樂世界的先人們照亮升天的路。

      三、中元節的飲食習俗,吃什么有講究

      1、吃鴨

      農歷七月十五中元節這天,全國很多地方都會選擇吃鴨子。為什么呢?原來“鴨”就是“壓”,取其諧音,吃鴨子是為了壓住鬼魂。東莞人一般會吃蓮藕煲鴨。

      2、吃瀨粉

      在中元節那天,東莞有吃瀨粉的習俗,而且幾乎在整個東莞都通用。當然,不同片區,吃瀨粉的'方法還是有所不同的。

      3、吃粗茶淡飯

      在山東的獨陵縣,中元節被當地人稱為“掐嘴節”,家家都有吃粗茶淡飯的習俗。

      4、吃扁食

      在江蘇省的東縣鄉,很多鄉民在中元節當天都會吃扁食(一種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

      5、吃“餃餅”

      在浙江省臺州市的天臺,中元節他們會吃“餃餅”,一種類似于春卷的食物。

      四、文人筆下的中元節盛況

      學者夏仁虎先生,寫過一組題為“舊京秋詞”的詩,其中一首寫蓮花燈:“小隊兒童巷口邀,紅衣蠟淚夜風搖;蓮燈似我新詩稿,明日憑扔樂此宵。”詩后說明:“中元夕,里巷小兒結隊,持蓮燈以嬉。齊歌曰:‘蓮花燈、蓮花燈,今日點了明日扔。’”描繪的正是我們當年過節的情景。

      俞平伯先生對舊京中元節也留下了文字:“中元節夜之蓮燈不論制作精粗,次日必須扔去,云留則不吉。……若彼時東安市場等處出售之蓮花燈,則五彩斑斕,玲瓏精巧,下垂流蘇,其價有甚穹者,亦只供一夕之玩耳,亦舊俗侈糜之一也。”俞先生又引清朝詩人查初白的詩“萬柄紅燈裹綠紗,亭亭輕蓋受風斜;滿城荷葉高錢價,不數中原洗手花。……荷葉價高以比洛陽紙貴,彼時九城光景之盛可知矣!”

      鄧云鄉先生在《燕京鄉土記》特別描繪了中元節的蒿子燈,“青光熒熒,若磷火然。《京都風俗志》所謂‘于暗處如萬點螢光,千里鬼火,亦可觀也。’”試想在黑黝黝的小四合院中,在飄著夜來香的七月之夜,廊檐下,垂花門邊,甚至在偏僻的小胡同中,這該是怎樣的情趣呢?其趣味就在“青光熒熒”上。如果在上千支光的電燈照耀下,光同白晝,便索然無味,又哪里去覓蓮花燈、荷葉燈、蒿子燈的朦朧之美呢?

      鄧先生又悵然寫道:“在北京玩過蓮花燈的人,如果客居異地,逢上這樣的節令,哪能不思念這輕盈、美麗、朦朧的蓮花燈呢?……有一年初秋在京,涼得很早,匆匆數日,已過了中元節,不禁想起幼年玩蓮花燈的事來,便寫了一首小詞《念奴嬌》云:新涼數日,又匆匆過了,中元佳節。檐下清陰清幾許,樹上月華遲發,院落居鄰,繩床小坐,意趣何幽絕。漸忘漏永,似疑鴛瓦霜潑。

      五、中元節文明祭祀,這兩種方式供你選擇

      1、網絡祭祀

      網絡祭祀,就是在網站上為死去的親友建立一個網絡墓園,每逢清明節、中元節,親友在祭奠網頁上點擊鼠標為親友獻花、上香、點燭、獻貢品、點歌等。隨著互聯網在我國的普及以及文明祭奠方式的逐步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網上祭祀。只要登錄活動網站,就可向死去的親友敬獻鮮花、寫下感言,表達緬懷之情。有中國祭奠網、中國祭祀網、祭拜網、思念網等眾多的網絡祭祀平臺,操作方面,使用靈活,不污染環境。

      2、用新型祭祀品

      可用鮮花、電子香燭等替換蠟燭、紙錢。不管是清明節還是中元節,祭祀的目的都是抒發對已故親人的思念之情,緬懷先人,在保留傳統習俗的同時,可使用新型祭祀物品開展祭祀。一方面既遵循民俗通過節日祭奠了先人,另一方面也節約了資源、維護了環境,杜絕了火患,低碳環保,愛護家園。

      六、中元節消防安全知識

      1、在山上祭掃時,嚴禁動用明火、吸煙、燒香燭、燒紙錢、燃放鞭炮,防止山火。

      2、不要在小區內草坪上、燃氣管道旁、高壓電線、汽車旁、化糞池邊、蘆葦草垛及工地、工棚附近焚燒香紙,燃放爆竹,防止因燃氣泄漏或引燃沼氣而發生爆炸。

      3、祭掃如需點燭、燒紙、點香、燃放鞭炮,請清理周圍可燃物,并進行現場守護,待火完全熄滅方可離開,防止灰燼復燃或飛火引發火災。

      4、大風天請避免點燭、燃香、燒紙和燃放爆竹。

      5、祭掃活動中,嚴禁占用、堵塞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消防車通道。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一区二区麻豆AV | 亚洲AV无一区二区三区 |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 久久精品大胆视频 | 亚洲va综合va国产产va中 | 午夜飘花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