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時間:2021-03-28 16:27:56 總結(jié) 我要投稿

    初二上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初二的文言文知識點有哪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二上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初二上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初二上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桃花源記》

      【文體】記:可以是游記和碑記(或銘記)(主要的還是游記)。游記是收在文集中的記敘游覽山川名勝活動、描寫景物、用來抒發(fā)感情,讓思想在風(fēng)中飄蕩的一種文體(散文)。

      【作者簡介】陶淵明(365-427),字元亮,一名潛,世稱靖節(jié)先生,因宅邊曾有五棵柳樹,又自號“五柳先生”,潯陽人。東晉大詩人。代表作有《歸去來兮辭》《歸園田居》《飲酒》《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等。有《陶淵明集》傳世。

      【內(nèi)容寫法】

      全文以武陵漁人進(jìn)出桃源的行蹤為線索,以時間為順序,把發(fā)現(xiàn)桃源的經(jīng)過,在桃源的所見所聞所歷,離開桃源后再尋桃源的情形,都貫串起來了。故事曲折回環(huán)。它虛構(gòu)了一個與黑暗現(xiàn)實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意愿。

      【重點字詞積累】

      1、緣溪行( )2、落英繽紛( )3、漁人甚異之( )4、仿佛若有光( )

      5、才通人( )6、屋舍儼然( )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

      8、阡陌交通( )10、具答之( )9、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

      11、咸來問訊 悉如外人( )( )12、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13、無論魏晉( )

      14、皆嘆惋( )15、此中人語云( )16、便扶向路( )17、詣太守( )

      18、尋向所志( )19、欣然規(guī)往( )20、尋病終( )

      21、后遂無問津者( )22、漁人甚異之:( )23、便要還家:( )

      【一詞多義】

      為 :武陵人捕魚為業(yè) ( )不足為外人道也 ( )

      尋 :尋向所志 ( ) 尋病終 ( )

      乃:見漁人,乃大驚 ( ) 乃不知有漢 ( )

      舍:便舍船( ) 屋舍儼然( )

      得:便得一山( ) 既出,得其船 ( )

      志:處處志之( ) 尋向所志 ( )

      復(fù):不復(fù)出焉、不復(fù)得路 ( ) 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 ( )

      遂:遂與外人間隔 ( ) 遂迷( ) 后遂無問津者 ( )

      【成語】

      [豁然開朗]形容由狹窄幽暗變得開闊明亮的樣子。也比喻對某個道理長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開闊敞亮的樣子。

      [無人問津]比喻無人探問價格或情況。津,渡口。

      [怡然自樂]形容高興而滿足的樣子。

      [世外桃源]借指一種空想的脫離現(xiàn)實斗爭的美好世界。

      【重點句子翻譯】

      緣溪行,忘路之遠(yuǎn)近。——(一次,漁人劃著船)沿著溪水往前行,忘記了路程的遠(yuǎn)近。

      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溪水兩岸幾百步以內(nèi),中間沒有別的樹木,花草鮮艷美麗,落花繁多。

      復(fù)前行,欲窮其林。——漁人又向前劃去,想要走到林子的盡頭。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只見那土地平坦寬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土地,幽美的池塘,以及桑園竹林之類。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聽見雞鳴狗叫的聲音。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村里面來來往往的行人和耕種勞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著裝束,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興興,自得其樂。

      便要還家,設(shè)灑殺雞作食。——人們把漁人邀請到自己家里,擺酒殺雞做飯,殷勤款待。

      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村里人聽說來了這么一個客人,都來打聽消息。

      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朝的禍亂,帶領(lǐng)妻子兒女和同鄉(xiāng)人,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再也沒有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絕了。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問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必說魏朝和晉朝了。

      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請漁人到他們家里去,都拿出酒菜飯食來款待他。

      不足為外人道也。——這兒的情況不值得對桃花源外別的人說啊。

      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就沿著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處處標(biāo)上記號。

      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太守立即派人隨同漁人前往,漁人他們尋找先前所做的標(biāo)志,結(jié)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原來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關(guān)鍵句】

      ①漁人發(fā)現(xiàn)桃花林——緣溪行,忘路之遠(yuǎn)近,忽逢桃花林。

      ②描寫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③描寫桃花源——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環(huán)境優(yōu)美寧靜、生活安樂幸福)

      ④表現(xiàn)桃花源中民風(fēng)淳樸,熱情好客——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⑤文章結(jié)尾寫南陽劉子驥想尋訪桃花源未果的故事的作用——暗示這個地方不存在,增強(qiáng)故事情節(jié)的曲折美,使文章富有傳奇色彩。

      《陋室銘》

      [文學(xué)常識] 1.本文選自《全唐文》。作者,劉禹錫,字夢得,洛陽人,唐代詩人。世稱劉賓客。有《劉禹錫集》。

      2.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形成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3、劉禹錫寫過的名詩句:1、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2、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重點字詞積累】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2、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3、斯是陋室( )4、惟吾德馨( )( )5、苔痕上階綠( )6、談笑有鴻儒( )

      7、往來無白丁( )8、無絲竹之亂耳( )( )

      9、無案牘之勞形:( )( )10、何陋之有( )

      [重點句翻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是簡陋的房子,只要我的品德美好就不覺得簡陋了。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青苔長上了臺階,使臺階綠了;草的綠色映入門簾,使屋內(nèi)也綠了。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來交往、聊天的人都是有學(xué)問的人,沒有見識淺陋的人。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我的耳朵,沒有官府的公文使我的身體勞累。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楊子云的亭子。

      何陋之有?——有什么簡陋呢?

      【關(guān)鍵句】

      1、《陋室銘》一文作者認(rèn)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2、文章點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文中描寫"陋室"環(huán)境恬靜、雅致,令人賞心悅目的語句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4、表現(xiàn)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5、用比喻贊美"陋室"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6、《陋室銘》一文中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話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7、作者在文中結(jié)尾把自己與古代賢士相比,表現(xiàn)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話是: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8、《陋室銘》中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9、文中表現(xiàn)作者對自己擺脫了喧囂生活和繁雜公務(wù)的欣喜之情的語句是: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10、表現(xiàn)陋室主人高雅生活的句子: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

      11、點明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2、本文開頭起興,以虛襯實的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愛蓮說》

      [文學(xué)常識]

      本文選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頤,字茂叔,北宋哲學(xué)家。元公是周敦頤的謚號。

      【主題思想】

      作者運用托物言志的寫法,賦予蓮美好的形象,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他既不愿像陶淵明那樣消極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種追逐功名富貴,他要在污濁的世間獨立不移,永遠(yuǎn)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重點字詞積累】

      【蕃(fán)】多。【獨】僅。【盛】大規(guī)模。【予】我。【染】沾染。【濯】洗滌。 【清漣】水清而有微波,這里指清水。【妖】美麗而不端莊。【植】立。 【褻(xiè)玩】玩弄。褻,親近而不莊重。【謂】認(rèn)為。【隱逸】隱居的人。【君子】品德高尚的人。【鮮】少。 【宜】應(yīng)當(dāng)。【眾】多。 【蔓】生枝蔓。【枝】張枝節(jié)。【亭亭】聳立的樣子。

      [重點句翻譯]

      1、蓮之愛,同予者何人:(對于)蓮花的愛好,同我一樣的還有誰呢?

      2、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我只愛蓮花,(因為它)出于污泥卻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凈后卻不妖冶。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yuǎn)益清,亭亭凈植:(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牽牽連連,不枝枝節(jié)節(jié),芬芳遠(yuǎn)播。(就)更顯清香,高高地潔凈地直立在那里。

      4、可遠(yuǎn)觀而不可褻玩焉:(人們)可以遠(yuǎn)遠(yuǎn)地觀賞,卻不能輕易地玩弄它。

      5、噫 ! 菊之愛,陶后鮮有聞:唉!愛菊花(的.人),(從)陶淵明以后很少聽到過。

      6、蓮,花之君子者也:蓮花,是花中的君子。

      7、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愛牡丹的人,當(dāng)然是很多了。

      [關(guān)鍵句]

      1、描寫蓮花高潔質(zhì)樸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2、全文的中心句是:花之君子者也。

      3、周敦頤《愛蓮說》:詠蓮名句: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yuǎn)益清,亭亭靜植,可遠(yuǎn)觀而不可褻玩焉。

      4、公園花展,觀賞牡丹的人總比觀賞其它花的人多,用《愛蓮說》中的話來說,就是: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5、表現(xiàn)主人不受世俗羈絆,對世俗生活厭棄的句子是: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6、描寫蓮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yuǎn)益清,亭亭靜植。

      7、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對比,集中表現(xiàn)蓮高潔品質(zhì),現(xiàn)在人們常用來比喻某些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潔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8、比喻君子美名遠(yuǎn)揚的語句是:香遠(yuǎn)益清。

      9、最能概括蓮花高貴品質(zhì)的句子是(主旨句):蓮,花之君子者也。

      10、寫君子行為方正,通達(dá)事理,不攀附權(quán)貴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1. 在第一段中,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寫蓮的可愛形象,賦予蓮以美好的品質(zhì)?意在表達(dá)作者怎樣的情操?

      從環(huán)境習(xí)性、體態(tài)香氣、清高氣質(zhì)等方面,表達(dá)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

      12.作者把蓮和牡丹對舉,其用意是什么?

      批判貪圖名利、追求富貴的世風(fēng),表明自己潔身自好的品格。

      1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寫法。課文中的“牡丹”、“菊”、“蓮”分別象征什么樣的人?作者對蓮的描述和贊美寄寓著他怎樣的思想感情?

      (1) 牡丹---“ 花之富貴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貴的人。

      (2) 菊---“花之隱逸者”象征:不趨炎附勢的隱士。

      (3) 蓮---“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賢能之士。

      《大道之行也》

      [文學(xué)常識]

      1、文學(xué)常識

      四書:《論語》《大學(xué)》《孟子》《中庸》

      五經(jīng):《詩經(jīng)》《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簡稱:詩、書、禮、易、春秋)

      2、本文選自《禮記禮運》。《禮記》是儒家經(jīng)典之一,西漢戴圣對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加以輯錄、編纂而成,共49篇。禮運,《禮記》中的篇名,大約是戰(zhàn)國末年或秦漢之際儒家學(xué)者托名孔子答問的著作。

      寫作背景

      本文是《禮記·禮運》開頭部分里的一段話,主旨是闡明理想中的“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因為孔子是因為生活在變亂紛乘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現(xiàn)一個太平盛世。

      【重點注釋】

      1、選賢與能( ) 2、古人不獨親其親( ) ( )

      3、不獨子其子( ) ( )   4、男有分,女有歸( ) ( )

      5、貨惡其棄于地也( ) 6、盜竊亂賊而不作( ) ( )

      7、是謂大同 ( ) ( )

      【重點句子翻譯】

      1、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大道實現(xiàn)的時候,天下都是公有的,高尚能干的人被選拔出來,社會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氣氛。

      2、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所以人們都不只以自己的親人為親,不只以自己的兒子為兒子。

      3、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矜、寡、孤、獨、殘疾者都能得到社會的供養(yǎng)。

      4、男有分,女有歸:男的都有職務(wù),女子都能有歸宿。

      5、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對于財貨,人們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卻不一定要自己去私藏。

      6、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人們都愿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

      7、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因此奸邪之謀不會發(fā)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會發(fā)生

      8、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所以(人們)只是從外面把門扇合上而不用門閂插門,這就是理想社會。

      [關(guān)鍵句]

      1、總括全文的綱領(lǐng)句是: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2、最能夠體現(xiàn)全社會的關(guān)愛這一特征的句子是: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

      3、作者所描繪的大同社會的景象是: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4、大道之行也,是指執(zhí)政者施行大道,則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會。

      5、本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說明“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的?請同時找出與其相對應(yīng)的句子。

      (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guān)愛;對應(yīng)句: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

      (2)人人都能安居樂業(yè);對應(yīng)句:男有分,女有歸。

      (3)貨盡其用,人盡其力。對應(yīng)句: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

      《三峽》

      [文學(xué)常識]

      《三峽》節(jié)選自《水經(jīng)注·江水》,作者:酈道元(466—527),字善長,范陽涿鹿(今河北省涿州)人,南北朝時北魏著名的地理學(xué)家、散文家。

      [內(nèi)容概括]本篇用彩筆描繪了三峽的景致,先總寫三峽的地貌,再寫三峽不同季節(jié)的壯麗景色。作者融情入景,最后以憂傷的漁歌作結(jié),表現(xiàn)了山水雖佳,世上猶有貧窮的思想感情。

      [中心]作者通過對三峽形勢和四季景色的描繪,顯示了祖國河山的雄偉秀麗,表現(xiàn)了他熱愛祖國河山的深厚感情。

      [重點詞語]

      1、通假字 [闕]通“缺”,空缺。

      2、一詞多義

      [絕] ①沿溯阻絕[斷,斷絕] ②絕巘多生怪柏[極] ③哀轉(zhuǎn)久絕[停止;消失] 一詞多義

      自 ①自三峽七百里中(從、由) 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屬 ①屬引凄異(連續(xù)) ②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類)

      闕 ①略無闕處(“闕”通“缺” 空缺) ②不知天上宮闕(宮殿)

      清 ①回清倒影清 (清波) ②清榮峻茂(水清)

      3、詞類活用

      1、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疾:動詞用作名詞,奔馳的快馬)

      2、林寒澗肅 (寒:形容詞用作動詞,清涼)(肅:形容詞用作動詞,寂靜)

      3、空谷傳響 (名詞作狀語,在空蕩的山谷里)

      4、素湍綠潭 (湍:形容詞用作名詞,急流的水)

      5、 回清倒影 (清:形容詞用作名詞,清波)

      4、常見短語

      [略無]毫無。略,幾乎。 [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 [亭午]正午,中午。 [夜分]半夜。[榮]茂盛。[峻]高而陡峭。 [良多]很多。良,很。 [屬引]連續(xù)不斷。屬,連續(xù)。引,延長。

      5、其他詞語

      [嶂] 高聳險峻如屏障的山峰。 [曦]日光。這里指太陽。[襄]上。 [沿]順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或]有時。 [宣]傳達(dá)。 [雖]即使。 [御]駕,乘。 [疾]快。 [素]白色。[回]回旋。[巘] 險峻的山崖或山峰。[漱]沖刷。 [旦]早晨。 [肅]寂靜。 [哀]悲哀。 [轉(zhuǎn)]婉轉(zhuǎn)。 [沾]沾濕。 [三]表示概數(shù)。

      【重點句子翻譯】

      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2、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即使乘上飛奔的駿馬,駕著風(fēng),也沒有船行的速度快)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到了夏天的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時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擋在這里了。)

      4、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回旋著清波,倒影著各種景物的影子。)

      5、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懸泉和瀑布在山峰之間飛流沖蕩。)

      6、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樹榮,,山高,草盛,實在有很多趣味。)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 (每當(dāng)?shù)搅颂鞖獬跚缁蛳滤脑绯浚瑯淞趾蜕綕撅@得一片清涼和寂靜。)

      8、常高猿長嘯,屬引凄異。 (時常有站在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鳴叫,聲音持續(xù)不斷,異常凄涼。)

      9、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 (空曠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zhuǎn),很久才消失。)

      [關(guān)鍵句]

      1、文中側(cè)面寫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文中側(cè)面寫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3、寫三峽全景的句子是: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4、寫兩岸連山的句子是: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5、寫山高的句子是: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6、作者寫了春冬之時八種景物的特點和給予作者的感受是: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7、文章寫三峽春冬景色時,既描寫了“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的靜景,也描寫了“懸泉瀑布,飛漱其間”的動景,動靜結(jié)合,相得益彰。

      8、寫山連綿不斷(長)的句子: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9、寫夏水的句子:①寫水勢兇險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②寫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

      10、烘托三峽秋景凄涼的語句是: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

      11、文中用“重巖疊嶂,隱天蔽日”描繪了山形的挺拔險峻,用“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寫盡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12、《與朱元思書》中用“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來形容江水湍急奔騰的氣勢,《三峽》一文中,間接表現(xiàn)江水相似特點的句子則是: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13、到三峽旅游的人都知道,如今的三峽,春冬時候的水依然像酈道元筆下所描寫的那樣“素湍綠潭,回清倒影”,“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14、請用自己的話分別概括“三峽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點。

      三峽的山的特點是:連綿不斷、高聳峻拔。夏季江水的特點是:江水盛大、水流湍急。

      15、總結(jié)三峽的景物特點,給下面的對聯(lián)補(bǔ)出上聯(lián)

      山險水急三峽景 (或:山峻水清三峽美) ,天高地厚華夏情。

    【初二上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相關(guān)文章:

    記承天寺夜游初二語文文言文知識點11-11

    初二語文文學(xué)常識知識點總結(jié)04-15

    初三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之文言文詞為用法08-11

    初二上記敘作文范文02-23

    初二文言文的作文03-06

    初二文言文《觀潮》教案11-17

    初中文言文《醉翁亭記》知識點總結(jié)12-07

    上樞密韓太尉書的文言文08-29

    五上語文《禮物》知識點提綱04-30

    《赤壁賦》文言文重要知識點12-16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本喷奶水中文字幕视频 | 一级国产交换配乱婬视频 | 亚洲综合自拍一区首页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51精品 | 亚洲精品国产乱码在线看天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