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蓮說知識點總結

    時間:2021-07-11 19:23:05 總結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愛蓮說知識點總結

      為了幫助同學們更好地學習語文,我們搜集了這篇八年級語文愛蓮說知識點歸納總結,希望給同學們的學習有很好的幫助。

    愛蓮說知識點總結

      一、文學常識:

      1、《愛蓮說》選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頤,字茂叔,謚號“元公”,世稱濂溪先生,道州營道(現在湖南道縣)人。北宋哲學家,宋代理學的創始人。著有《周元公集》《太極圖說》《通書》等。

      2、“說”是一種議論的文體,可以說明事物,也可以論述道理,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種現象抒發作者的感想。愛蓮說的意思就是:論說喜歡蓮花的道理。

      二、原文及翻譯

      原文: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fán)。繁,多

      翻譯:水上,陸上各種草木的花,可愛的很多。

      原文: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丹。獨:只;自:從;甚:眾、多;

      翻譯:晉朝的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自唐朝以來,世間的人們大多喜愛牡丹。

      原文: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淤泥:河溝或池塘里積存的污泥;而:卻(可是,但是);  染:被污染。翻譯:我則唯獨喜愛蓮——(我喜歡)蓮從淤積的污泥里生長出來,卻不受污染;

      原文:濯清漣而不妖,濯:洗滌; 清漣:水清而有微波,這里指清水;妖:美麗而不莊重;

      翻譯:經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嬌媚,

      原文: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蔓:不生枝蔓; 不枝:不長枝節。

      翻譯:它的莖梗里面通透,外形挺直,不過牽牽連連,也不枝枝節節。

      原文:香遠益清,亭亭凈植,益:越發,更加; 亭亭:聳立的樣子;植:樹立;

      翻譯:香氣遠播,越發清新,筆直潔凈地站在那里,

      原文:可遠觀而不可褻(xiè)玩焉。褻玩:玩弄   褻:親近而態度不莊重;焉:助詞;

      翻譯:只能在遠處觀賞,卻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原文: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謂:認為,以為。隱逸:隱世避居;

      翻譯: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

      原文: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君子:人格高尚的人;

      翻譯:牡丹,是花中的富豪;蓮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原文:噫(y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噫:嘆詞,相當于“唉”;菊之愛:對于菊花的喜愛;鮮:少;

      翻譯:啊!對于菊花的鐘愛,陶淵明以后就很少聽到了。

      原文: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宜:應當;眾:多;

      翻譯:對于蓮的鐘好,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對于牡丹的鐘愛,自然人數就很多了。

      三、中心思想:

      全文托物言志,以蓮喻人,通過對蓮花的描寫和贊美,歌頌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達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對追逐名利的世態的鄙棄和厭惡。

      四、解釋下列劃線詞語:

      (1)可愛者甚蕃:    繁,多

      (2)亭亭凈植:   樹立

      (3)濯清漣而不妖:  美麗而不莊重

      (4)香遠益清:    越發,更加

      (5)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親近而態度不莊重

      (6)而不染:被污染

      (7)濯清漣而不妖:(濯:洗)(清漣:清水)(妖:美麗而不莊重)

      (8)不蔓不枝:(蔓:長枝蔓)(枝:長枝節)

      (9)不可褻玩焉:褻玩:玩弄。

      (10)陶后鮮有聞:(鮮:少)(聞:聽說)

      (11)宜乎眾矣:(宜:應當)

      (12)出淤泥而不染:   不被沾染

      (13)陶后鮮有聞: 少

      (14) 同予者何人?:   我

      (15)晉陶淵明獨愛菊:   只

      (16)自李唐來:    從

      (17)世人盛愛牡丹:   眾、多

      五、一詞多義:

      1、之

      (1)水陸草木之花: 助詞,“的”;

      (2)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詞,起取消句子獨立性作用,可不譯;

      (3)無絲竹之亂耳:  助詞,起取消句子獨立性作用,可不譯;

      (4)何陋之有:助詞,在這里是賓語提前的標志,無實義;

      2、可

      (1)可愛者甚蕃:   值得;

      (2)可遠觀:可以;

      3、鮮

      (1)陶后鮮有聞: 少;

      (2)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鮮艷;

      4、遠

      (1)香遠益清: 形容詞用作動詞,遠播;

      (2)可遠觀而不可褻(xiè)玩焉:副詞,遠遠的;

      五、古今異義:

      亭亭凈植

      植: 古義:樹立   今義:種植

      宜乎眾矣

      宜: 古義:當。和乎連用,有當然的意思  今義:合適,應當。

      六、省略句:

      予獨愛蓮之出(于)淤泥而不染:(“出”后省略介詞“于”)

      七、判斷句:

      牡丹,花之富貴者也:(“……,……也”表判斷)

      八、被動句: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染,被污染)

      九、用原文語句回答:

      1、入題句: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2、在描寫中滲透作者對蓮的無限贊美之情,突出了蓮的潔凈、單純、雅致的語句: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

      3、總括蓮的品格的句子: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4、作者運用感嘆的方式含蓄地表明自己的人生態度的句子: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5、出菊、牡丹、蓮象征不人群的句子: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6、寫蓮的生長環境的句子: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7、寫蓮長成后的形象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

      8、蓮的形象具有的象征意義:

      (1)象征君子身處污濁環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隨俗沉浮的品質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

      (2)象征君子的莊重、質樸、不嘩眾取寵,不炫耀自己的句子:濯清漣而不妖;

      (3)象征君子的特立獨行,正直不茍,豁達大度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4)象征君子美好的資質的句子:香遠益清,亭亭凈植;

      9、表現了作者對追逐名利的世態的鄙棄和厭惡的句子: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0、文中比喻君子既不與世俗同流合污、隨俗浮沉,又莊重、質樸,不孤高自許、嘩眾取寵(或表現蓮的高潔,概括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高貴品德和堅貞操守)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11、高度概括蓮高貴品質的句子(點明中心的主旨句)是:蓮,花之君子者也。

      12、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方正,(或特立獨行,正直不茍,豁達大度)因而美名遠揚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

      13、比喻君子志潔行廉,又有莊重的儀態,令人敬重而不敢輕侮的句子是: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14、“世人甚愛牡丹”,這是因為牡丹是:牡丹,花之富貴者也;“予獨愛蓮”的根本原因是:蓮,花之君子者也。

      15、比喻君子美名遠揚的語句:香遠益清。

      16、寫君子行為方正,通達事理,不攀附權貴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7、表現主人不受世俗羈絆,對世俗生活厭棄的句子是: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18、公園花展,觀賞牡丹的人總比觀賞其它花的人多,用《愛蓮說》中的話來說,就是: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9、《愛蓮說》中最能概括蓮花高貴品質的語句是:蓮,花之君子者也。

      20、“世人甚愛牡丹”,這是因為牡丹是:牡丹,花之富貴者也;“予獨愛蓮”的根本原因是:蓮,花之君子者也。

      21、“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十、用自己的話概括回答:

      1、作者運用“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這種感嘆的方式含蓄地表明自己怎樣的人生態度?

      作者既不愿像陶淵明那樣消極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樣追逐名利,表現了作者要在污濁的世間獨立不移,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永遠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同時也表現了他對追逐名利的世態的鄙棄和厭惡。

      2、本文主要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  托物言志

      3、“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的作用?

      此句是總提句,為下文將要說的菊之愛蓮之愛牡丹之愛張本,是入題的準備。

      4、蓮的形象具有怎樣的象征意義?

      作者將蓮比作花中的君子,使蓮具有象征君子美好品德的意義。

      5、菊之愛有哪兩重含義?作者以菊作烘托的本意是什么?

      菊之愛有兩重含義:一是做一個避世的隱士;二是像陶淵明那樣保持獨立的人格“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作者以菊作烘托的本意是:避世者不染世之塵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則境界更高。

      6、怎樣理解“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這是一個反問句。既照應上文“與獨愛蓮”,也透露出對人生世事的感嘆,慨嘆當事與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潔的人少。

      7、本文以“愛”為脈絡,寫了對蓮花的喜愛,為什么還要寫菊花和牡丹?

      這是運用了襯托的寫法。菊花具有不畏嚴寒,傲霜斗雪的品格;同時又是花中隱士,具有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超凡品格。因此它是從正面襯托蓮的形象。牡丹雍容華貴,歷來是富貴的象征,人們對它的喜愛充分反映了貪慕富貴,追逐名利的世風。因此它是從反面襯托蓮的形象。

      8、“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一句照應了上文的哪一句話?結尾這一句感嘆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一句照應了上文的“世人甚愛牡丹”。結尾這一句感嘆句表達了表現了作者對追逐名利的事態的鄙棄和厭惡。

      9、在第一段中,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寫蓮的可愛形象,賦予蓮以美好的品質?意在表達作者怎樣的情操?

      從環境習性、體態香氣、清高氣質等方面,表達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

      10、“陶后鮮有聞”中的.“陶”指誰?文中的“鮮”與哪個詞語構成反義詞?

      指陶淵明。文中與“鮮”構成反義詞的是:眾(蕃)。

      11、從作者對蓮的贊美來看,這種君子應具備怎樣的品格?

      鄙棄貪圖富貴、追求名利的世風,潔身自好,保持堅貞的氣節和高尚的品德。

      12、“予獨愛蓮”中的“獨”表現了作者什么態度?

      遺世獨立,決不隨波逐流的態度。

      13、“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表現了蓮花什么特點?

      莊重、高雅(清高)。

      14、作者把蓮和牡丹對舉,其用意是什么?

      批判貪圖名利、追求富貴的世風,表明自己潔身自好的品格。

      15、作者不愿隱逸,也不貪圖富貴,他追求什么?

      在污濁的世間,堅貞不渝的保持自己的操守。

      16、作者以蓮自況,表現了他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委婉地批判了:趨炎附勢、追求富貴的世風。

      17、作者寫蓮表白自己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寫菊表白自己不愿隱逸的生活態度,寫牡丹表白自己對追逐名利世風鄙棄的生活態度。

      18、怎樣理解作者在文尾的慨嘆?

      表明自己的人生態度:既不想陶淵明那樣消極避世,又不向世人那樣追逐功名富貴,他要在污濁的世間獨立不移,永遠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19、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寫法。課文中的“牡丹”、“菊”、“蓮”分別象征什么樣的人?作者對蓮的描述和贊美寄寓著他怎樣的思想感情?

      (1)牡丹---“花之富貴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貴的人。

      (2)菊---“花之隱逸者”象征:不趨炎附勢的隱士。

      (3)蓮---“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賢能之士。

      作者對蓮的描述和贊美寄寓了他不愿與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潔的品格和堅貞節操的思想感情。

      20、文章中“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凈植”“不可褻玩”這些具體特征代表了蓮花的哪些可貴品質?

      “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凈植”“不可褻玩”這些特征代表蓮花的可貴品質是:“質樸、高潔、胸懷豁達、品行無邪;不拘繁文茍禮、美德廣布四方、獨立自主、威嚴不可褻瀆。”

      21、細細揣摩“菊之愛”有兩種含義:一是做一個避世的隱士。二是像陶淵明那樣保持獨立的人格。你贊成哪一種說法?談談看法(如贊成兩種都有道理。自圓其說即可。)

      作者的意思是避世者不染塵世之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

      22、文章的最后一段運用了多種句式,你能具體指出都用了哪些句式嗎?

      文章的最后一段運用的句式分別是感嘆句(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設問句(蓮之愛,同予者何人?),陳述句(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23、本文所用的修辭手法、表達方式、表現手法有哪些?

      本文所用的修辭手法有:排比、設問、比喻;表達方式有:記敘、描寫;表現手法有象征、襯托。

      24、目前,全國正在進行“國花”推選活動,如果你也參加這項活動,下面三種花中你打算選什么為“國花”,請仿照示例,在橫線上填上一句相關的古詩文名句(任選一個)。

      我選擇杜鵑為國花,因為:花中此物似西施。

      我選擇荷花為國花,因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我選擇牡丹為國花,因為: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我選擇梅花為國花,因為:梅花香自苦寒來。

      25、《愛蓮說》的結構,我們可以概括為:一條線索,即以愛蓮為線索;兩個陪襯,即以草木之花為蓮的總陪襯,以菊花和牡丹作為蓮的旁襯和反襯;三種類型,即以寫三種花來寫三種人:隱逸者、富貴者、君子。

      26、本文運用托物言志寫法,作者所托“物”是指蓮,所言的的志是又決不同流合污,永遠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27、作者寫蓮的過程中,又寫了菊、牡丹等花,這種寫法叫襯托,這樣寫的作用是突出蓮的高潔品質,本文寫“蓮”的品質,用菊花作正面映襯,用牡丹作反面映襯。

      28、《愛蓮說》一文中“而”字出現較多,請你找出兩例“而”為轉折關系的實例。

      A: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B:濯清漣而不妖

      29、作者描寫蓮花,為什么要先寫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作者用”菊”和”牡丹”來作正襯和反襯,表達自己潔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態度,含蓄而突出地表達了文章的主旨。

      十一、遷移拓展:

      1、細細考慮,“菊之愛”可以有兩重含義:①做一個避世的隱士;②像陶淵明那樣保持獨立的人格。你贊成哪一種說法?談談看法。(自圓其說既可。)

      贊成兩重都有道理。作者意思是:避世者不染世塵之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

      2、魯迅有詩:“掃除膩粉呈風骨,褪卻紅衣學淡妝。好問濂溪稱凈植,英隨殘葉墜寒塘。”這首詩稱頌的是哪一種花?

      蓮花。

      3、喜歡哪一種花是人的志趣的表現。你喜愛哪一種花?說明喜愛的原因(包含駢句)。

      梅花:它頂風冒雪,“凌寒獨自開”。(傲雪盛開人皆頌,迎寒綻放世堪揚。)

      蒲公英花:花朵雖小,卻遍布各地,有極強的生命力。(花小能怡情,葉瘦能醫疾。)

      菊花:在萬花紛謝之時獨自開放,決不隨波逐流,且不畏嚴寒,堅強不屈。(百花凋謝始露面,孑身盛開也吐香。)

      4、孟子認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與周敦頤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種觀點,談談你的看法。

      答法一:同意孟子的觀點。人的思想受環境的影響,“孟母擇鄰”說的即是這個道理。

      答法二:同意周敦頤的觀點。只要人保持堅貞的操守,潔身自好,即使處于污濁的環境中也能不受其影響。如《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靜。

      5、請在文中找出一句駢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6、襯托分正襯和反襯兩種。本文用菊花和牡丹來襯托蓮,其中菊花屬于正襯,牡丹屬于反襯。

      7、文中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蓮”比喻象征的哪三種人?

      菊花比喻成隱士,牡丹比喻成富貴的人;蓮花比喻成君子。

      8、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生活態度?

      表達作者不慕富貴,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9、作者把“蓮”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認為君子應該是怎樣的人?

      品德高尚的人。

      10、本文描寫“蓮”的語句形象、生動,結合你所學的知識,寫出二句描寫“蓮花”的詩句。

      A、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頭。

      B、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11、寫出蓮花的別稱三個以上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

      12、寫出描寫蓮花的名句兩句以上:

      (1)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李白)

      (2)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楊萬里)

      (3)荷葉羅裙一色裁, 芙蓉向臉兩邊開。(采蓮曲---王昌齡)

    【愛蓮說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愛蓮說》知識點整理03-29

    《愛蓮說》知識點歸納12-05

    文言文《愛蓮說》知識點解析06-11

    中考語文文言文備考知識點:《愛蓮說》06-11

    《愛蓮說》的教案03-28

    《愛蓮說》說課稿01-27

    《愛蓮說》說課稿11-03

    愛蓮說學案12-05

    愛蓮說的說課稿12-09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色色午夜福利网 | 中文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91l | 中文字幕精品乱码亚洲一区 | 精品福利视频网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99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