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知識點考點總結

    時間:2021-08-04 16:50:56 總結 我要投稿

    人教版高一地理知識點考點總結

      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的經驗方法以及結論的書面材料,他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讓我們抽出時間寫寫總結吧。那么總結應該包括什么內容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一地理知識點考點總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教版高一地理知識點考點總結

    人教版高一地理知識點考點總結1

      河流搬運能力降低,促使沉積發生,形成堆積地貌。常見的河流堆積地貌主要有以下幾種:

      (1)沖積扇平原

      沖積扇是河流出山口處的扇形堆積體。河流出山口后,比降顯著減小,水流又分成許多交漢,成扇狀向外流動,河流能量顯著降低,大量物質堆積下來,又有利于河流改道。隨著各支汊的不斷堆積和變遷,就形成沖積扇。沖積扇的物質結構,一般是頂部物質較粗,主要為沙、礫,隨著水流搬運能力向邊緣減弱,堆積的物質逐漸變細,邊緣一般多為沙、粉沙及亞粘土,分選性較好,所以沖積扇是較好的含水層,邊緣常有泉水出露,可發展自流灌溉。若山地河谷隨山地間歇抬升,也可形成疊置沖積扇。

      (2)河漫灘平原

      河漫灘平原發源于河流中下游。在河流中下游地區,河流下蝕作用減弱,側蝕作用加強,河流往往凹岸侵蝕,在凸岸堆積形成水下堆積體。堆積體的面積逐漸擴大,在枯水季節露出水面,形成河漫灘(見下圖)。

      洪水季節,河漫灘被洪水淹沒,繼續接受沉積。如果河流改道,河漫灘被廢棄。多個被廢棄的河漫灘連接在一起就形成河漫灘平原。

      (3)三角洲平原

      三角洲平原是指河口地區的沖積平原。它以河流和海洋相互作用,河流沉積占優勢的產物。河流到達海洋人海口處,由于流速極緩、水流擴散,將攜帶的泥沙在河口附近堆積下來,加上海潮頂托,形成三角洲。三角洲在平面上的外形略似頂尖朝向陸地的三角形,地勢平坦,河網稠密,且縱橫交錯,河道由分汊頂點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狀。若干個三角洲連在一起,便形成廣闊的三角洲平原。

    人教版高一地理知識點考點總結2

      1.對流層的特點:①隨高度增加氣溫降低;②大氣對流運動顯著;③天氣復雜多變。

      2.平流層的特點:①隨高度增加溫度升高;②大氣平穩有利于高空飛行;③包含臭氧層。

      3.大氣的熱力過程:太陽輻射(短波)(12h max)-地面增溫-地面輻射(長波)(13h max)-大氣增溫-大氣(逆)輻射(長波)(14h max)-大氣保溫。

      4.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吸收(選擇性 臭氧-紫外線、CO2-紅外線)、散射(有一點選擇性 小顆粒優先散射短波光-蘭紫光)、反射(無選擇性 云層)。

      5.太陽輻射(光照)的影響因素:緯度、天氣、地勢、大氣透明度、太陽高度。

      我國太陽能的分布: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氣的保溫效應:陰天的晝夜溫差小,白天多云,氣溫不高(云層反射作用強);夜晚多云,氣溫較高(大氣逆輻射強)。

      7.氣溫的垂直分布:對流層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遞減,每升高100m氣溫降低0.6℃。

      8.氣溫的水平分布:①緯度分布:緯度越高,氣溫越低,我國熱量最豐富的地區:海南島

      ②海陸分布:夏季 陸地﹥海洋,冬季 海洋﹥陸地;

      ③氣溫高的地方,等溫線向高緯凸出,反之,氣溫低的地方,等溫線向低緯凸出。

      9.氣溫年較差:①影響因素:海陸熱力性質;地表植被水分狀況;云雨多少。

      ②變化規律:內陸﹥沿海,大陸性氣候﹥海洋性,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陰天。

      10.熱力環流的性質特點

      由于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流,成為熱力環流。它是大氣運動最簡單的形式。

      (1)水平方向相鄰地面熱的地方--垂直氣流上升――低氣壓(氣旋)--陰雨

      (2)水平方向相鄰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氣流下沉――高氣壓(反氣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氣溫氣壓分布:隨海拔升高,雖然氣溫降低,但是空氣變稀,氣壓降低。

      (4)來自低緯的`氣流--暖濕

    (5)來自高緯的氣流--冷干

      (6)來自海洋的氣流--濕

    (7)來自大陸的氣流(離岸風)--干

      (8)兩種性質不同的氣流相遇--鋒面--陰雨、風

    人教版高一地理知識點考點總結3

      大氣

      一: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

      1)低層大氣的組成:干潔空氣(氮—生物體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陽紫外線“地球生命的保護傘”)、水汽和固體雜質(成云致雨的必要條件)

      2):大氣的垂直分層(課本29頁圖2.1)

      高度 溫度 大氣運動 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高層大氣 20xx-3000千米 電離層反射無線電波

      平流層 50-55千米 隨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平流運動 臭氧吸收紫外線升溫;有利于高空飛行

      對流層 低緯:17-18千米,中緯:10-12千米,高緯:8-9千米 隨高度增加而遞減 對流運動 天氣現象復雜多變,與人類關系最密切

      二:大氣熱力作用

      (1)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選擇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紅外線,臭氧吸收紫外線,對于可見光部分吸收比較少

      反射作用:無選擇性,云層越厚,反射作用越強,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氣溫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選擇性,對于波長較短的籃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藍色

      (2)對地面的保溫效應

      ①大氣吸收地面的長波輻射,截留熱量而增溫,由于大氣對于太陽短波輻射的吸收能力比較差,但是對于地面長波輻射吸收作用強,所以地面輻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氣吸收

      ②大氣逆輻射是大氣輻射的一種,方向朝向地面,對地面熱量進行補償,起保溫作用

    人教版高一地理知識點考點總結4

      一、城市形態

      城市形態團塊狀組團狀條帶狀或放射狀

      影響因素市中心吸引作用

      平原地區城市用地限制或河流阻隔、規劃控制等

      山地、河流阻隔沿交通線分布或受地形限制

      河谷地區

      地域形態各組成部分比較集中,連成一片城市由幾片組成,每篇就近組織各自的生產生活,各片互不相連城市地域沿主要交通干線或地形區延伸

      主要優點便于集中設置比較完善的基礎設施,各種設施利用率高,方便生活,便于管理,節省投資便于城市擴大規模,有利于保護城市環境城市各部分接近郊區,親近自然

      主要缺點易造成城市污染用地分散,各片聯系不方便,市政建設投資大城市交通主要集中于一方向,且運距長

      城市距離成都、合肥、華盛頓重慶、上海浦東新區洛陽、西寧、宜昌、蘭州、延安

      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區

      1、功能分區:城市各項經濟活動相互間發生空間競爭,導致同類活動在空間上高度集中.

      2、劃分:商業區、住宅區、工業區、市政與公共服務區、工業區、交通和倉儲區、風景與城市綠地、特殊功能區等

      3、中心商務區(紐約的CBD——曼哈頓)特征:

      ①中心商務區是城市經濟活動最繁忙的地方②人口數量的晝夜差別大③建筑物高大稠密④中心商務區內部存在明顯的分區

      5、三種基本城市地域功能分區

      功能分區形態特征位置

      商業區占地面積小、呈點狀或條狀經濟活動最繁忙;人口數量晝夜差別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內部有明顯分區市中心,交通干線兩側、街角路口

      工業區集聚成片不斷向市區外緣移動,并趨向域沿主要交通干線市區外緣,交通干線兩側

      住宅區占地面積大,是城市主要功能分區,工業化后出現分化建筑質量上,高級于低級住宅分化;位置上,高于于低級住宅分區背向發展高級城市外緣與高坡、文化區聯系

      低級內城與低地、工業區聯系

      三、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和變化

      1、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區的分布和組合構成了城市內部的空間結構,也叫做城市地域結構.

      2、城市地域結構模式:

      結構模式特點成因舉例

      同心圓模式城市形態集中緊湊,城市功能區為少市中心呈同心圓狀平原地形,城市各功能區經過不斷侵入和遷移,沖同心圓狀自核心向外擴展成都

      扇形模式城市各功能區呈扇狀向外擴展交通(各功能區沿交通線延伸)沈陽

      多核心模式城市并非依托單一核心發展,而是圍繞著幾個核心形成中心商務區、批發商業區、住宅區、工業區和郊區,以及相對獨立的衛星城等多功能區,并由他們共同組成城市地域隨著城市不斷擴展,原有市中心地價高、交通和居住擁擠等原因,在遠離市中心的郊區出現新核心,同時也受河流、地形等因素影響淄博

      3、影響因素:

      主要因素:經濟因素——取決于各功能分區付租能力,地租水平高低(交通通達度、距市中心遠近)

      歷史文化(北京市)、種族宗教(黑人區)、建筑設計(歐洲中世紀城市繞教堂布局)、自然條件(城市高坡和低地)、行政因素

    人教版高一地理知識點考點總結5

      1.區域的含義

      ⑴概念:區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間單位,它是人們在地理差異的基礎上,按一定的指標和方法劃分出來的。區域既是上一級區域的組成部分,又可進一步劃分為下一級區域。

      ⑵特征:具有一定的區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積,其內部的特定性質相對一致。(層次性;差異性;整體性)

      2.總體影響: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特點、區域的發展水平、發展方向。

      3.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異同

      同:都是平原地區,并都位于我國的東部季風區

      異:

      ⑴地理環境的差異:

      ①地理位置差異:位于北緯30度附近,在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中部,長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緯43-48度,在我國東北地區的中部

      ②氣候條件差異:長三角在帶季風氣候區,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松嫩平原在溫帶季風氣候區,大陸性稍強,降水較少,溫暖季節短,生長期較短,水熱條件的組合不如長三角。

      ③土地條件差異:長三角以水稻土為主,耕地多為水田,較為分散,人均耕地面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廣泛,耕地多為旱地,集中連片,人均耕地面積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④礦產資源條件差異:長三角礦產資源貧乏,松嫩平原有較豐富的石油等礦產。

      ⑵地理環境對農業和商業的影響

      ①對農業:長三角在良好的水熱條件基礎上,發展水田耕作業,主要種植水稻等,一年二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熱條件的限制,發展旱地耕作業,主要種植小麥等,一年一熟。長三角河湖水面較廣,水產業較為發達;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較少,草原分布較廣,適宜發展畜牧業。

      ②對工商業:長三角位于我國沿海航線的中樞,長江入海的門戶,對內外聯系方便,商業貿易發達;依托當地發達的農業基礎發展輕工業,從國內外運入礦產資源發展重工業,成為我國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松嫩平原利用當地豐富的煤鐵石油等資源發展工業,成為我國的重化工業基地。

    【人教版高一地理知識點考點總結】相關文章: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常考知識點11-12

    高一地理知識點總結12-03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0-11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2-12

    高一政治知識點總結12-12

    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01-12

    高一歷史知識點總結12-11

    高二地理知識點總結07-22

    高一歷史古代中國知識點總結01-27

    高一數學知識點總結07-20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色婷婷日日躁夜夜躁 | 中文字幕乱码无遮挡精品视频 | 日韩精品久久久免费观看 | 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 | 色综合久久综合网观看 | 亚洲鲁鲁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