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

    時間:2024-07-30 19:12:02 秀雯 總結 我要投稿

    初二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大全

      在我們上學期間,很多人都經常追著老師們要知識點吧,知識點有時候特指教科書上或考試的知識。你知道哪些知識點是真正對我們有幫助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二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二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大全

      初二物理上冊知識點

      一、溫度:

      1、溫度:溫度是用來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

      注:熱的物體我們說它的溫度高,冷的物體我們說它的溫度低,若兩個物體冷熱程度一樣,它們的溫度亦相同;我們憑感覺判斷物體的冷熱程度一般不可靠;

      2、攝氏溫度:

      (1)溫度常用的單位是攝氏度,用符號“C”表示;

      (2)攝氏溫度的規定:把一個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把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規定為100℃;然后把0℃和100℃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攝氏溫度的讀法:如“5℃”讀作“5攝氏度”;“-20℃”讀作“零下20攝氏度”或“負20攝氏度”

      二、溫度計

      1、常用的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的原理制造的;

      2、溫度計的構成:玻璃泡、均勻的玻璃管、玻璃泡總裝適量的液體(如酒精、煤油或水銀)刻度;

      3、溫度計的使用:

      (1)使用前要:觀察溫度計的量程、分度值(每個小刻度表示多少溫度),并估測液體的溫度,不能超過溫度計的量程(否則會損壞溫度計)

      (2)測量時,要將溫度計的玻璃泡與被測液體充分接觸,不能緊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3)讀數時,玻璃泡不能離開被測液、要待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后讀數,且視線要與溫度計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體溫計:

      1、用途:專門用來測量人體溫的;

      2、測量范圍:35℃~42℃;分度值為0.1℃;

      3、體溫計讀數時可以離開人體;

      4、體溫計的特殊構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間有極細的、彎的細管(縮口);

      物態變化:物質在固、液、氣三種狀態之間的變化;固態、液態、氣態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物質以什么狀態存在跟物體的溫度有關。

      四、熔化和凝固:

      物質從固態變為液態叫熔化;從液態變為固態叫凝固。

      1、物質熔化時要吸熱;凝固時要放熱;

      2、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兩物態變化過程;

      3、固體可分為晶體和非晶體;

      (1)晶體:熔化時有固定溫度(熔點)的物質;非晶體:熔化時沒有固定溫度的物質;

      (2)晶體和非晶體的根本區別是:晶體有熔點(熔化時溫度不變繼續吸熱),非晶體沒有熔點(熔化時溫度升高,繼續吸熱);(熔點:晶體熔化時的溫度);

      4、晶體熔化的條件:

      (1)溫度達到熔點;

      (2)繼續吸收熱量;

      5、晶體凝固的條件:

      (1)溫度達到凝固點;

      (2)繼續放熱;

      6、同一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

      7、晶體的熔化、凝固曲線:

      五、汽化和液化

      1、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

      2、汽化和液化是互為可逆的過程,汽化要吸熱、液化要放熱;

      3、汽化可分為沸騰和蒸發;

      (1)蒸發: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緩慢的汽化現象;

      注:蒸發的快慢與

      (A)液體溫度有關:溫度越高蒸發越快(夏天灑在房間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陽下曬衣服快干);

      (B)跟液體表面積的大小有關,表面積越大,蒸發越快(涼衣服時要把衣服打開涼,為了地下有積水快干,要把積水掃開);

      (C)跟液體表面空氣流動的快慢有關,空氣流動越快,蒸發越快(涼衣服要涼在通風處,夏天開風扇降溫);

      (2)沸騰:在一定溫度下(沸點),在液體表面和內部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注:

      (A)沸點:液體沸騰時的溫度叫沸點;

      (B)不同液體的沸點一般不同;

      (C)液體的沸點與壓強有關,壓強越大沸點越高(高壓鍋煮飯)

      (D)液體沸騰的條件:溫度達到沸點還要繼續吸熱;

      (3)沸騰和蒸發的區別和聯系:

      (A)它們都是汽化現象,都吸收熱量

      (B)沸騰只在沸點時才進行;蒸發在任何溫度下都能進行;

      (C)沸騰在液體內、外同時發生;蒸發只在液體表面進行;

      (D)沸騰比蒸發劇烈;

      (4)蒸發可致冷:夏天在房間灑水降溫;人出汗降溫;發燒時在皮膚上涂酒精降溫;

      (5)不同物體蒸發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發的快;

      4、液化的方法:

      (1)降低溫度;

      (2)壓縮體積(增大壓強,提高沸點)如:氫的儲存和運輸;液化氣;

      六、升華和凝華

      1、物質從固態直接變為氣態叫升華;物質從氣態直接變為固態叫凝華,升華吸熱,凝華放熱;

      2、升華現象:樟腦球變小;冰凍的衣服變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態變化;

      3、凝華現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戶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內表面)

      七、云、霜、露、霧、雨、雪、雹、“白氣”的形成

      1、溫度高于0℃時,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為露;附在塵埃上形成霧;

      2、溫度低于0℃時,水蒸汽凝華成霜;

      3、水蒸汽上升到高空,與冷空氣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層中還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華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與0℃冷空氣流時,凝固成雹;

      4、“白氣”是水蒸汽與冷液化而成的。

      電流和電路

      一、電荷

      1、物體有了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我們就說物體帶了電,或者說帶了電荷;

      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叫摩擦起電;

      二、兩種電荷:

      1、用綢子摩擦的玻璃棒帶的電荷叫正電荷;

      2、把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的電荷叫負電荷;

      3、基本性質:同中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三、驗電器

      1、用途:用來檢驗物體是否帶電;

      2、原理:利用異種電荷相互排斥;

      四、電荷量(電荷)

      1、電荷的多少叫電荷量、簡稱電荷;

      2、電荷的單位:庫侖(C)簡稱庫;

      五、元電荷:

      1、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帶正電的原子核和核外帶負電的電子組成;

      2、把最小的電荷叫元電荷(一個電子所帶電荷)用e表示;e=1.60×10;

      4、在通常情況下,原子核所帶正電荷與核外電子總共所帶負電荷在數量上相等,整個原子呈中性;

      六、摩擦起電

      1、原因:不同物體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不同;

      2、摩擦起電的實質:摩擦起電并不是創生了電,而是電子從一個物體轉移到了另一個物體,失去電子的帶正電。得到電子的帶負電;

      七、導體和絕緣體

      1、善于導電的物體叫導體;如:金屬、人體、大地、酸堿鹽溶液;

      2、不善于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如:橡膠、玻璃、塑料等;

      3、金屬導體靠自由電子導電,酸堿鹽溶液靠正負離子導電;

      4、導體和絕緣體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換;

      八、電流

      1、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2、能夠供電的裝置叫電源。干電池的碳棒為正極,鋅筒為負極;

      3、規定:真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為電流的方向(負電荷定向移動方向和電流方向相反)

      4、在電源外部,電流的方向從電源的正極流向負極;

      九、電路:用導線將用電器、開關、用電器連接起來就組成了電路;

      1、電源:提供持續電流,把其它形式的能轉化成電能;

      2、用電器:消耗電能,把電能轉化成其它形式的能(電燈、電風扇等)

      3、導線:輸送電能的;

      4、開關:控制電路的通斷;

      十、電路的工作狀態

      1、通路:處處連同的電路;

      2、開路:某處斷開的電路;

      3、短路:用導線直接將電源的正負極連同;

      十一、電路圖及元件符號:

      1、用符號表示電路連接的圖叫電路圖,常用的符號如下:

      畫電路圖時要注意:整個電路圖是長方形;導線要橫平豎直;元件不能畫在拐角處。

      十二、串聯和并聯

      1、把電路元件逐個順次連接起來的電路叫串聯

      2、特點:電流只有一條路徑;各用電器互相影響;

      3、把電路元件并列連接起來的電路叫并聯電路;

      4、特點:電流有多條路徑;各用電器互不影響,一條支路開路時,其它支路仍可為通路;

      5、常根據電流的流向判斷串、并聯:從電源的正極開始,沿電流方向走一圈,回到負

      極,則為串聯,若出現分支則為并聯;

      十三、電路的連接方法

      1、線路簡其捷、不能出現交叉;

      2、連出的實物圖中各元件的順序一定要與電路圖保持一致;

      3、一般從電源的正極起,順著電流方向,依次連接,直至回到電源的負極;

      4、并聯電路連接中,先串后并,先支路后干路,連接時找準分支點和匯合點。

      5、在連接電路前應將開關斷開;十四、電流的強弱

      1、電流:表示電流強弱的物理量,符號I

      2、單位:安培,符號A,還有毫安(mA)、微安(A)1A=1000mA1mA=1000A

      十五、電流的測量:用電流表;符號A

      1、電流表的結構:接線柱、量程、示數、分度值

      2、電流表的使用

      (1)先要三“看清”:看清量程、指針是否指在臨刻度線上,正負接線柱

      (2)電流表必須和用電器串聯;(相當于一根導線)

      (3)電流表必須和用電器串聯;(相當于一根導線)

      (4)選擇合適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應該選較大的量程,并進行試觸。)

      注:試觸法:先把電路的一線頭和電流表的一接線柱固定,再用電路的另一線頭迅速試觸電流表的另一接線柱,若指針擺動很小(讀數不準),需換小量程,若超出量程(電流表會燒壞),則需換更大的量程。

      3、電流表的讀數

      (1)明確所選量程

      (2)明確分度值(每一小格表示的電流值)

      (3)根據表針向右偏過的格數讀出電流值

      十六、串、并聯電路中電流的特點:串聯電路中電流處處相等;并聯電路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

      初二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 1

      機械運動

      常考點

      1、機械運動:一個物體相對另一個物體位置改變(關鍵抓住五個字“位置的變化”)

      2、運動的描述

      參照物:描述物體運動還是靜止時選定的標準物體

      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選不同的參照物,對運動的描述可能不同

      3、運動的分類

      勻速直線運動:沿直線運動,速度大小保持不變;變速直線運動:沿直線運動,速度大小改變。

      4、比較快慢方法:時間相同看路程,路程長的快;路程相同看時間,時間短的快

      5、速度(常考點)

      物理意義: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定義: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公式:v=s/t

      單位:m/s、 km/h;關系:1 m/s=3.6 km/h;1 km/h=1/3.6m/s

      6、勻速直線運動

      特點:任意時間內通過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速度與時間路程變化無關

      7、描述運動的快慢

      平均速度物理意義:反映物體在整個運動過程中的快慢

      公式:v=s/t

      8、平均速度的測量

      原理:v=s/t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測物理量:路程s;時間t

      注意:一定說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時間)

      9、路程時間圖像速度時間圖象

      聲現象

      一、聲音的發生與傳播

      常考點

      1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用手按住發音的音叉,發音也停止,該現象說明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振動的物體叫聲源。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在空氣中,聲音以看不見的聲波來傳播,聲波到達人耳,引起鼓膜振動,人就聽到聲音。

      3真空不能傳聲,月球上沒有空氣,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們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無線電話交談,因為無線電波在真空中也能傳播。

      4、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簡稱聲速。一般情況下,v固>v液>v氣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

      5、回聲是由于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而形成的。如果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聲跟原聲區分開來,此時障礙物到聽者的距離至少為17m。在屋子里談話比在曠野里聽起來響亮,原因是屋子空間比較小造成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不足0.1s最終回聲和原聲混合在一起使原聲加強。

      利用:利用回聲可以測定海底深度、冰山距離、敵方潛水艇的遠近測量中要先知道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測量方法是:測出發出聲音到受到反射回來的聲音訊號的時間t,查出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v,則發聲點距物體S=vt/2。

      二、我們怎樣聽到聲音

      常考點

      1、聲音在耳朵里的傳播途徑: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鼓膜振動,這種振動經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聽覺神經把信號傳給大腦,人就聽到了聲音。

      2、骨傳導:聲音的傳導不僅僅可以用耳朵,還可以經頭骨、頜骨傳到聽覺神經,引起聽覺。這種聲音的傳導方式叫做骨傳導。一些失去聽力的人可以用這種方法聽到聲音。

      3、雙耳效應:人有兩只耳朵,而不是一只。聲源到兩只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聲音傳到兩只耳朵的時刻、強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這些差異就是判斷聲源方向的重要基礎。這就是雙耳效應。

      三、聲音的三個特性

      1、音調:人感覺到的聲音的高低。音調跟發聲體振動頻率有關系,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物體在1s振動的次數叫頻率,物體振動越快頻率越高。頻率單位次/秒又記作Hz 。

      2、響度:人耳感受到的聲音的大小。響度跟發生體的振幅和距發聲距離的遠近有關。物體在振動時,偏離原來位置的距離叫振幅。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增大響度的主要方法是:減小聲音的發散。

      3、音色:由物體本身決定。人們根據音色能夠辨別樂器或區分人。

      4、區分樂音三要素:聞聲知人——依據不同人的音色來判定;高聲大叫——指響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調。

      四、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常考點

      1、物理學角度看,噪聲是指發聲體做無規則的雜亂無章的振動發出的聲音;環境保護的角度噪聲是指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起干擾作用的聲音。

      2、人們用分貝(dB)來劃分聲音等級;聽覺下限0dB;為保護聽力應控制噪聲不超過90dB;為保證工作學習,應控制噪聲不超過70dB;為保證休息和睡眠應控制噪聲不超過50dB。

      3、減弱噪聲的方法: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

      物態變化

      一、溫度

      溫度計的原理: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進行工作。

      常用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觀察它的量程,判斷是否適合待測物體的溫度;并認清溫度計的分度值,以便準確讀數。使用時: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溫度計玻璃泡浸入被測液體中稍候一會兒,待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后再讀數;讀數時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態變化

      常考點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晶體物質: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體物質:松香、石蠟玻璃、瀝青、蜂蠟食鹽、明礬、奈、各種金屬

      熔化圖象:

      熔化特點:固液共存,吸熱,溫度不變熔化特點:吸熱,先變軟變稀,最后變為液態,溫度不斷上升。

      熔化的條件:⑴達到熔點。⑵繼續吸熱。

      ②凝固:

      定義: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叫凝固。

      凝固圖象:

      凝固特點:固液共存,放熱,溫度不變凝固特點:放熱,逐漸變稠、變黏、變硬、最后成固體,溫度不斷降低。

      凝固點:晶體凝固時的溫度。同種物質的熔點、凝固點相同。

      凝固的條件:⑴達到凝固點。⑵繼續放熱。

      2、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義: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

      定義: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的,并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汽化現象叫蒸發。

      影響因素:⑴液體的溫度;⑵液體的表面積⑶液體表面空氣的流動。

      作用:蒸發吸熱(吸外界或自身的熱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義:在一定溫度下,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沸點:液體沸騰時的溫度。

      沸騰條件:⑴達到沸點。⑵繼續吸熱

      沸點與氣壓的關系: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降低,氣壓增大時升高

      ②液化:

      定義: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

      方法:⑴降低溫度;⑵壓縮體積。

      好處:體積縮小便于運輸。

      作用:液化放熱

      3、升華和凝華:

      ①升華定義: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過程,吸熱,易升華的物質有:碘、冰、干冰、樟腦、鎢。

      ②凝華定義: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放熱

      ☆要使洗過的衣服盡快干,請寫出四種有效的方法。

      ⑴將衣服展開,增大與空氣的接觸面積。⑵將衣服掛在通風處。⑶將衣服掛在陽光下或溫度教高處。⑷將衣服脫水(擰干、甩干)。

      ☆解釋“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只有外界氣溫足夠低,空氣中水蒸氣才能放熱凝華成霜所以“霜前冷”。雪后寒:化雪是熔化過程,吸熱所以“雪后寒”。

      光現象

      一、光的直線傳播

      1、光源:定義: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分類:自然光源,如太陽、螢火蟲;人造光源,如篝火、蠟燭、油燈、電燈。月亮本身不會發光,它不是光源。

      2、規律: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3、光線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為什么在有霧的天氣里,可以看到從汽車頭燈射出的光束是直的?

      答:光在空氣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光在傳播過程中,部分光遇到霧發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線傳播。

      ☆早晨,看到剛從地平線升起的太陽的位置比實際位置高,該現象說明:光在非均勻介質中不是沿直線傳播的。

      4、應用及現象:

      ①激光準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傳播過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體,在物體的后面形成黑色區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當地球在中間時可形成月食。

      如圖: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環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實驗早在《墨經》中就有記載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實像,其像的形狀與孔的形狀無關。

      5、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氣中速度約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

      1、定義:光從一種介質射向另一種介質表面時,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來介質的現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線同面,法線居中,兩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于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過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類:

      ⑴鏡面反射:

      定義: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條件:反射面平滑。

      應用:迎著太陽看平靜的水面,特別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為發生了鏡面反射

      ⑵漫反射:

      定義: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著不同的方向,每條光線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條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應用:能從各個方向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是由于光射到物體上發生漫反射的緣故。

      ☆請各舉一例說明光的反射作用對人們生活、生產的利與弊。

      ⑴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鏡觀察面容;我們能看到的大多數物體是由于物體反射光進入我們眼睛。

      ⑵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樓房的玻璃幕墻、釉面磚墻反光造成光污染。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間,我們從各個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發生了漫反射。

      4、面鏡:

      ⑴平面鏡:

      成像特點:等大,等距,垂直,虛像

      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③像、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

      ④物體在平面鏡里所成的像是虛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作用:成像、改變光路

      實像和虛像:

      實像:實際光線會聚點所成的像

      虛像: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會聚點所成的像

      ⑵球面鏡:

      定義:用球面的內表面作反射面。

      性質:凹鏡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線會聚在一點;從焦點射向凹鏡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應用:太陽灶、手電筒、汽車頭燈

      定義: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

      性質:凸鏡對光線起發散作用。凸鏡所成的象是縮小的虛像

      應用:汽車后視鏡

      ☆在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我們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蠟燭進行實驗,其中選用兩根相同蠟燭的目的是:便于確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較像和物的大小。

      ☆汽車司機前的玻璃不是豎直的,而是上方向內傾斜,除了可以減小前進時受到的阻力外,從光學角度考慮這樣做的好處是:使車內的物體的像成在司機視線上方,不影響司機看路面。汽車頭燈安裝在車頭下部:可以使車前障礙物在路面形成較長的影子,便于司機及早發現。

      顏色及看不見的光

      白光的組成:紅,橙,黃,綠,藍,靛,紫。

      色光的三原色:紅,綠,藍。混合之后為白光顏料的三原色:紅、黃、藍。混合之后為黑色

      看不見的光:紅外線,紫外線;

      物理選擇題答題技巧簡介

      (1)審題干:在審題干時要注意以下三點:首先,明確選擇的方向,即題干要求是正向選擇還是逆向選擇。正向選擇一般用“什么是”、“包括什么”、“產生以上現象的原因”、“這表明”等表示;逆向選擇一般用“錯誤的是”、“不正確"、“不是"等表示。其次,明確題干的要求,即找出關鍵詞句?――題眼。再次,明確題干規定的限制條件,即通過分析題干的限制條件,明確選項設定的具體范圍、層次、角度和側面。

      (2)審選項:對所有備選選項進行認真分析和判斷,運用解答選擇題的方法和技巧(下文將有論述),將有科學性錯誤、表述錯誤或計算結果錯誤的選項排除。

      (3)審題干和選項的關系,這是做好不定項選擇題的一個重要方面。常見的不定項選擇題中題干和選項的關系有以下幾種情形:

      第一、選項本身正確,但與題干沒有關系,這種情況下該選項不選。

      第二、選項本身正確,且與題干有關系,但選項與題干之間是并列關系,或選項包含題干,或題干與選項的因果關系顛倒,這種情況下的選項不選。

      第三、選項并不是教材的原文,但意思與教材中的知識點相同或近似,或是題干所含知識的深層次表達和解釋,或是對某一正確選項的進一步解釋和說明,這種情況下的選項可選。

      第四、單個選項只是教材中知識的一部分,不完整,但幾個選項組在一起即表達了一個完整的知識點,這種情況下的選項一般可選。

    【初二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初二上冊的物理知識點總結12-15

    初二上冊物理知識點總結12-20

    物理初二上冊的知識點總結07-28

    物理初二上冊知識點總結07-26

    初二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07-19

    物理初二上冊知識點總結12-08

    初二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02-28

    初二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02-27

    初二物理上冊知識點07-11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免费一级a一片久久精品 | 网友在线亚洲专区 | 亚洲产在线观看亚洲第一站 | 五月AV中文字幕DVD | 亚洲人成网站综合 | 日韩精品国产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