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留守婦女總結(通用10篇)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結,它能夠使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快快來寫一份總結吧。那么總結應該包括什么內容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愛留守婦女總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愛留守婦女總結 1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步伐的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大量向城市轉移,而眾多婦女兒童則留守農村。xx鄉現有農村留守婦女924人,留守兒童510人。為切實做好關愛留守人員工作,鄉婦聯按照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立足婦聯職責,豐富活動載體,健全工作機制,積極探索關愛留守人群工作新思路、新方法,逐步構建了服務農村留守人群的工作體系,切實為農村留守婦女兒童辦好事、辦實事、解難事。總結如下:
一、完善機構,加強領導
組建“留守兒童之家”、“婦女之家”。開展調查統計,摸清留守婦女兒童底數。建立了留守婦女兒童情況臺帳信息庫,規范管理。充分利用節假日大批務工人員返鄉之際,依托健全的村級組織網絡,摸清并掌握留守家屬基本情況,重點了解留守兒童家長姓名、外出務工地點、聯系方式等基礎情況,完善留守兒童花名冊、登記表、監護人登記表,建立外出務工農民家庭情況檔案。
二、搭建平臺,推進服務。
組織充分發揮“婦女之家”在服務留守婦女兒童和家庭方面的陣地作用,動員鄉婦女干部、志愿者、女村官、教師等擔任農村留守兒童“代理家長”。如秀觀音村村官、五通塘村村官等為張福等人的“代理家長”;黨委書記、黨委副書記等與五通塘村留守兒童陳婷、胡家溝村留守兒童黃勇等結成對子,利用節假日為留守兒童提供教育引導,情感關愛,了解她們的困難和需求,給予物質幫扶等服務。
三、豐富活動內容,關愛留守人員
開展訪貧問苦、愛心幫扶活動。通過“婦女之家”開展實用技能培訓,與相關部門聯合,開展各種針對留守婦女兒童的系列服務活動:聯系農業技術推廣站對留守人員進行農業實用技術培訓;通過黨村聯系、大下鄉等活動,機關干部到留守人員家中幫助她們解決實際困難;在節日對特困留守家庭開展送溫暖活動;首先,鄉婦聯把關心關愛留守婦女工作放在首位,采取各種方式開展各項關愛活動,每年至少免費為農村留守婦女進行一次婦科疾病檢查。在縣婦聯協調下,鄉黨委政府大力支持下,20xx年9月8日—9日廣安東方婦科醫院在鄉政府大院內開展“母親健康快車下鄉”活動,20xx年3月6日廣安東方婦科醫院再次來我鄉為農村留守婦女“兩癌”檢查、“母親健康快車”、“貧困母親醫療救助”等活動。其次,鄉婦聯通過社會各界力量開展捐資捐物、生產生活幫扶、維護權益等形式的“真情關愛留守家庭”活動,利用節日之際到村組、社區走訪慰問貧困留守婦女兒童,幫助留守婦女兒童切實解決生產生活和學習中的實際困難,把社會的關愛和溫暖及時送到他們身邊。三是關注留守人員身心健康。積極引導留守人員參加各種文體活動,對留守婦女定期組織健康知識講座、法律知識培訓、免費開展各項技能培訓,提供心理咨詢等,培養留守婦女“四自”精神,提高了母親的綜合素質,并對她們進行健康心理輔導和身體健康體格檢查,滿足留守人員身體健康需求和心理調適需求。四是實施“回歸工程”。通過政府出臺創業優惠政策、降低小額貸款的'門檻、舉辦招聘會、加大科技致富的培訓力度和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等形式,引鳳還巢,鼓勵在外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回鄉就業,切實減少留守人員數量。
四、開展法制培訓活動,提高法律意識
切實維護廣大婦女的合法權益,提高全鄉婦女的法律素質,增強他們知法、守法、用法的能力。邀請派出所、司法所長在鄉二樓會議室開設了法律維權知識培訓,內容主要以《婦女權益保障法》、《勞動法》、《婚姻法》等為主要內容。采取知識講座、現場咨詢、發放資料等各種形式宣傳男女平等、婦女維權渠道、家庭暴力的防止、計劃生育政策等方面的內容。設立了婦女維權法律咨詢站,組織人員向過往群眾發放婦女權益保障法及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反家庭暴力等方面保障婦女合法權益的宣傳資料。培養她們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和承擔責任的法治理念,引導她們理性地對待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的訴求,倡導學法辯是非、知法明榮辱、用法止紛爭的社會氛圍,鼓勵指導婦女群眾合理反映自己的訴求,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把維權與法律咨詢宣傳服務相結合,提高維權活動的社會影響力。
五、示范點的建設
五通塘村位于xx鄉的西北方向,留守婦女兒童較多,鄉把五通塘村作為試范點,五通塘村委提出四項措施開展關愛活動。
一是村兩委班子高度重視,深入調查走訪。為便于開展留守婦女兒童調查摸底工作,調查了解留守婦女生產、生活、心理、健康和留守兒童學習、成長、心理等方面的問題。根據調查、走訪、座談情況,制定《五通塘村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實施方案》。
二是開展調查統計,摸清留守婦女兒童底數。建立了留守婦女兒童情況臺帳和工作臺帳,了解留守婦女兒童狀況和困難,列出重點幫扶對象,以便及時為他們提供物質和精神幫助。
三是開展結對幫扶活動,積極支持農村留守婦女兒童發展。定期干部走訪、探望留守婦女,了解她們的困難和需求,為生產上存在特別困難的留守婦女家庭提供幫助。充分利用“婦女之家”和農村遠程教育網定期組織留守婦女開展實用技術、法律知識、家庭教育、婦幼保健等知識培訓,切實提高其增收致富能力和綜合素質。
四是開展志愿服務活動,關注留守婦女兒童身體健康。積極聯合民政等部門及社會愛心人士組建了以家庭教育、維權服務、心理咨詢等為一體的志愿服務隊伍,定期開展相關知識進村入校活動,豐富其精神文化生活,確保留守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得到有效維護。
關愛留守婦女總結 2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步伐的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大量向城市轉移,而眾多婦女兒童則留守農村。我縣現有農村留守婦女15203人,留守兒童6082人。為切實做好關愛留守人員工作,xx縣婦聯按照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立足婦聯職責,豐富活動載體,健全工作機制,積極探索關愛留守人群工作新思路、新方法,逐步構建了服務農村留守人群的工作體系。
一、完善機構,加強領導
一是組建“留守兒童之家”、“婦女之家”。為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根據上級婦聯的文件精神要求,縣婦聯提出了開展“關愛農村留守婦女兒童行動”,建設“留守兒童之家”、“婦女之家”,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全縣建設了80余所留守兒童之家,覆蓋了留守兒童所有鄉鎮和村小;在鄉鎮、街道和各行政村社區建設“婦女之家”260余個。二是“留守兒童之家”、“婦女之家”建成后,在社會各界的關心和幫助下,組建了以鄉鎮政府工作人員、村組干部為主體的專職和兼職服務隊伍,以教師、醫護人員、民政和公安人員為主的志愿者專業服務隊伍,以社會各界關心農村留守婦女兒童的人士為主的社會志愿者隊伍。依托遠程教育站、家長學校通過網絡、電話、書信等溝通渠道定期開展活動。如xx鄉xx村“xxx留守婦女兒童之家”,現有25名留守婦女,14名留守老人,29名留守兒童,留守兒童當中上中學的6人,上小學的14人,上幼兒園的3人,其他6個年齡小的`在家里。古洲灣留守婦女兒童之家成立后,精挑細選出15名婦女同志成立了“巾幗志愿者隊伍”,組建了五個巾幗互助組:“治安巾幗互助組、環衛巾幗互助組、維權巾幗互助組、生產巾幗互助組、文體巾幗互助組”。隊伍成立后,巾幗志愿者們農忙時互幫互助,共話家長里短,互訴喜憂衷腸;農閑時主動來到“留守婦女兒童之家”,對留守兒童進行學習輔導、生活交流、談心聊天等活動,積極投入并參與到關愛留守兒童的工作中來,充分發揮了婦女半邊天的作用,體現了新時期巾幗新風采!三是依托婦女之家,深入開展文明創建活動。通過開展“五好文明家庭”、“學習型家庭”、“雙學雙比”等活動,以家庭文明引導留守婦女追求健康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切實提高留守婦女的文化、科技素質。在節假日組織開展群眾喜聞樂見、形式多樣的文體娛樂活動,豐富留守婦女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生活質量。四是縣婦兒工委建立了縣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涉及留守流動兒童工作的教育、民政、勞動社保等10余個政府相關部門為成員單位,各成員單位對留守婦女兒童服務工作高度重視,將服務工作作為一項民心工程擺在重要議事日程,定期召開聯席會,對當前反應留守婦女兒童工作的意見和建議進行分析了解,積極為留守人員排憂解難,形成了長效工作機制。
二、搭建平臺,推進服務。
一是健全檔案,規范管理。各級婦聯充分利用節假日大批務工人員返鄉之際,依托健全的村級組織網絡,摸清并掌握留守家屬基本情況,重點了解留守兒童家長姓名、外出務工地點、聯系方式等基礎情況,完善留守兒童花名冊、登記表、監護人登記表,建立外出務工農民家庭情況檔案。二是各級婦聯組織充分發揮“婦女之家”在服務留守婦女兒童和家庭方面的陣地作用,一方面通過“婦女之家”開展實用技能培訓,與相關部門聯合,開展各種針對留守婦女兒童的系列服務活動:聯系農業、勞動部門對留守人員進行農業實用技術和就業技能培訓;通過1+1結對幫扶、三下鄉等活動,機關干部到留守人員家中幫助她們解決實際困難;在節日對特困留守家庭開展送溫暖活動;聯合社保部門舉辦農業養殖、生態種植及創業項目推介會,為留守婦女搭建創業平臺;請婦幼保健院的醫生傳授婦幼保健常識,留守媽媽們在婦女之家能交流家庭教育心得;另一方面利用“婦女之家”深化對留守婦女兒童的維權服務,對留守婦女兒童開展安全防范教育,進行心理情緒疏導,調適婚姻家庭關系,切實加強人文關懷,使“婦女之家”真正成為留守婦女兒童信賴和熱愛的溫暖之家。三是廣泛宣傳,營造環境。婦聯通過送法下鄉、進校、貼標語等多種形式,在集市、學校進行廣泛宣傳“以人為本”、“尊重兒童”、“以德育人”等新觀念和關愛留守婦女兒童的意義,通過宣傳,在全社會形成關愛留守人員的良好社會環境。四是教育部門依托家長學校,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學習輔導、親情溝通、親子活動等服務。四是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利用12338婦女維權熱線,積極開展維權行動,熱情接待來訪婦女兒童,進一步暢通婦聯組織和婦女群眾的溝通及婦女訴求渠道,加大對危害婦女兒童侵權案的打擊懲處力度,大力宣傳婦女兒童保護法,從源頭上維護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
三、豐富活動內容,關愛留守人員
一是開展訪貧問苦、愛心幫扶活動。首先,縣婦聯把關心關愛留守婦女工作放在首位,采取各種方式開展各項關愛活動,每年至少免費為農村留守婦女進行一次婦科疾病檢查。其次,縣婦聯通過社會各界力量開展捐資捐物、生產生活幫扶、維護權益等形式的“真情關愛留守家庭”活動,利用節日之際到村組、社區走訪慰問貧困留守婦女兒童,幫助留守婦女兒童切實解決生產生活和學習中的實際困難,把社會的關愛和溫暖及時送到他們身邊,使所有留守貧困母親都能享有生存與發展權、接受教育權、生殖健康權。在六一節期間,縣婦聯領導到村小看望留守流動兒童,為他們送去了慰問金和書包。
二是為強化留守流動兒童監護人的監護意識,縣婦聯在各學校開展一系列家庭教育巡回演講活動,從根本上提高了監護人的監護能力和水平。
三是關注留守人員身心健康。積極引導留守人員參加各種文體活動,對留守婦女定期組織健康知識講座、法律知識培訓、免費開展各項技能培訓,提供心理咨詢等,培養留守婦女“四自”精神,提高了母親的綜合素質,并對她們進行健康心理輔導和身體健康體格檢查,滿足留守人員身體健康需求和心理調適需求。
四是實施“回歸工程”。通過政府出臺創業優惠政策、降低小額貸款的門檻、舉辦大型招聘會、加大科技致富的培訓力度和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等形式,引鳳還巢,鼓勵在外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回鄉就業,切實減少留守人員數量。
我縣的關愛留守婦女兒童工作雖然做了一些事,但還存在諸多不足:經費的欠缺導致扶貧幫困力度不夠、專業人員的心理疏導培訓工作還有待加強、留守人員的文化生活單一等。在今后的工作中縣婦聯將: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發揮好自身的社會服務功能,整合社會資源,竭力為留守婦女兒童排憂解難,當好她們的娘家人。留守人員是當前的一個社會問題,需要全社會共同關心、關愛和關注。
關愛留守婦女總結 3
南陽鎮現有10個行政村,婦女總人數4795人,其中留守婦女約181人,鎮婦聯根據縣婦聯工作目標,因地制宜、因勢利導開展各項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為進一步推進我鎮婦女兒童事業的發展,切實抓好安排、實施,現將留守婦女關愛工作總結如下:
一、高度重視關愛留守婦女工作
長期以來,我鎮把關愛“留守婦女”作為惠民行動的民心工程來做,全鎮留守婦女在鎮黨委、政府的關愛下基本實現了沒有一個“留守婦女”無助。有專班負責“關愛留守婦女”工作,各村紛紛成立了留守婦女關愛小組,開展法律咨詢、法律援助、醫療衛生保健、文化生活等便捷服務;整合學校、婦聯、民政、共青團等部門的力量,為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促進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與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以更實的舉措來推進關愛留守婦女工作
一是掌握實情。從實際出發,是我們長期以來開展工作的重要指導原則。鎮婦聯組織各村婦女委員、聯合各駐村干部,利用“三萬”活動契機,深入基層,深入留守婦女兒童家中,做到人數清、問題清,了解她們在想什么、要什么;此外通過召開每月例會,總結關愛留守婦女經驗,分析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拿出解決措施和辦法。
二是把握重點。農村留守婦女兒童的問題,重點是留守婦女問題,因為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監護,關鍵是靠留守婦女來肩負責任。關愛留守婦女的工作內容,重點是解決生產生活問題,以生產發展促進生活寬裕;工作形式的'重點是婦女互助,發揮婦女同胞的主動性、創造性,讓她們抱團取暖,做到互動、互幫、互帶、互助。鎮婦聯與各村委會利用各種會議活動,組織留守婦女開展競賽、座談、培訓,組建各種協會并鼓勵留守婦女積極參與,帶動留守婦女發展生產的同時開展好文化生活。
三是創新方法。當前,農村留守婦女工作面臨很多新情況、新問題。我們不斷總結經驗教訓,開動腦筋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新渠道、新舉措,盡量做到善謀劃抓具體、好操作能管用、多樣化全覆蓋。同時致力于整合各方面資源,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扎實推進關愛農村留守婦女工作。如我們聯合鎮衛生院、司法所、計生辦為留守婦女提供免費體檢、上門診治和系列免費醫療保健服務;認真開展“三送三下鄉”活動、拔河比賽、歌唱比賽、書法比賽等,極大地豐富了留守婦女們的精神生活。
三、以更強的責任來做好關愛留守婦女工作
在把握好重點的基礎上,我們將工作重中之重放在切實做好幫助留守婦女“自主創業”工作上。鎮婦聯利用“三八婦女節”、“五四青年節”活動及日常例會時機,舉辦婦女養殖技術培訓會、婦女產業發展能手經驗交流會;帶領部分婦女代表參加植樹活動,表彰我鎮“文明家庭”,“農村致富女標兵、女能人”等。我們還與工會、社會保障部門面向留守婦女利用展板、宣傳欄等形式,開展了“送法到村關愛留守人群”,宣傳了與他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物權法》、《勞動合同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婦女權益保障法》、《村民組織法》等法律法規,就如何利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等幾個方面進行法制教育,受到留守婦女的一致好評。我們還通過“全縣十佳好女性評選活動”,在各村召開學習交流座談會,鼓勵更多的女性,特別是留守婦女自立自信自強。此外,鎮婦聯積極配合鎮農辦工作,帶動留守婦女發展煙葉、柑橘、核桃、野菜、畜牧等產業發展,積極投身于農作物種植、農肥運輸、衛生防疫、疾控、防洪抗旱等工作中。
總之,關愛留守婦女工作離不開社會各界的關注與參與,鎮婦聯的工作成績也離不開他們的支持與幫助,今后,我們要各地認真總結經驗,不斷創新舉措,加強部門之間配合,改進工作方法,將關愛真正落在實處,讓廣大農村留守婦女普遍受益,為農村和諧發展再立新功。
關愛留守婦女總結 4
農村留守婦女兒童問題是新農村建設的突出難題,農村留守婦女兒童的生產生活狀態,不僅直接關系婦女兒童的發展和成長,還直接影響農村的發展和穩定。近年來,由于眾多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大量的留守婦女獨守家中,隨著農村經濟發展的步伐,這些留守婦女成為新農村發展建設的主要人員。為維護家庭穩定和諧,區婦聯圍繞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以聯系婦女此,我區婦聯十分重視農村留守群體,把農村留守婦女、兒童的生存、生活狀況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積極開展農村留守婦女互助組工作,現將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充分認識做好農村婦女兒童關愛工作的重大意義
結合實際、務求實效,以村“婦女之家”為依托,真心實意為農村留守婦女兒童提供幫助和服務,組織開展科學講座、健康講座等活動,人性化關懷留守婦女生活;著力創新,拓展實施關愛行動的載體和平臺,把開展關愛行動與婦女小額擔保貼息貸款、農村婦女“兩癌”檢查和救治救助等重點工作結合起來,幫助留守婦女兒童解決困難,讓她們充分感受政府的關心和溫暖。
二、找準切入點,大力推進留守婦女隊伍建設
按照“黨委重視、政府支持、婦聯引導、婦女參與、鎮村聯動”的方法,從留守婦女的實際需求出發,以就近就便、切合實際為原則,在農村以社為單位建立起了留守婦女互助小組,每組吸納10-20名婦女參加,推選一名熱心能干、有文化的婦女作為組長,負責協調組內事務。倡導“一人難,眾人幫”,創新了互助機制,減輕了留守婦女生產、生活壓力。目前,我區已建立留守婦女互助小組35個,惠及農戶771戶,惠及人口達2615余人。
三、針對性做活服務和關愛行動
1、加強培訓,傾情關懷,努力改善留守婦女生活,為留守婦女撐起一片天
一是舉辦留守婦女技術培訓班,讓她們懂得更多的農業生產技術,科學種田,科技致富,提高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能力。區婦聯邀請農技人員和科普專家,為留守婦女定期開展科技知識和實用技術培訓,主要內容有蔬菜種植、鄉村旅游禮儀知識、科學種田等實用技術。通過培訓,留守婦女在有關部門的幫助走上致富創業之路。此外,組織留守婦女積極參與村容衛生整治和生態環境建設,植樹造林,美化家園,推動農村生活環境和村容村貌的改善。
二是健康體檢,普及衛生知識,提升留守婦女健康值普遍。婦聯聯合計生部門,每年組織育齡婦女開展生殖健康普查普治工作,今年為1450余名育齡婦女進行健康檢查,并對查出婦科病的婦女進行免費治療。
四、貼近關注點,積極推動留守婦女自身發展
1、引導留守婦女生產互助。引導留守婦女互助由小范圍的農活互助發展到大規模的創業互助,使互助范圍不斷擴大,互助內涵逐步延伸,從互幫農活到互學養殖、互助經商、互帶就業,增強了調整結構、聯合創業的自信心。通過生產互助,最終引導和帶領留守婦女走出小家庭,進入社會大家庭,投身新農村建設大潮中。
2、引導留守婦女精神互慰。時刻關注留守婦女的所思所盼,利用黨員遠程教育,發放資料、法制教育、健康講座等開展科技培訓、心理健康咨詢,發揮“婦女之家”的陣地作用,使之成為廣大農村婦女值得信賴和擁護的“溫暖之家”,讓留守婦女由自卑、苦悶的“看家婦”,變成開朗、自信的新農村“主力軍”。
3、引導留守婦女安全互幫。為弘揚農村尊老、愛老、養老新風,促進家庭團結和睦,互助組組織留守婦女講述發生在自家、本村的美德故事,促進了家庭、鄰里的團結和睦。同時,加強維權機制建設,組建維權志愿小分隊,采取廣播宣講和進村入戶等方式,使留守婦女學法、懂法,增強依法維權的意識和能力。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鄰里守望、電話呼應、禁毒禁賭等活動,促進農村家庭的平安和睦。
4、在加快發展中著力支持扶助。一是在技術上“帶”。強化培訓,提升創業就業能力。區婦聯積極組織婦女開展實用技術培訓,切實轉變傳統觀念,將她們培養成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女農民。二是在資金上“幫”。為幫助農村婦女創業,落實好婦女小額擔保貸款政策,努力在創業資金上給予幫助。三是在創業上“扶”。區婦聯引導留守婦女結合本地經濟特色,選擇科技含量高、牽動力強、輻射面廣、投資少、見效快且適合農村婦女發展的項目,扶持農村留守婦女增收致富。
5、在改善民生中著力辦好實事。鎮婦聯對農村婦女的文化生活和硬件配套實施缺乏等現象,協調文化、體育等部門配備了娛樂、健身等器材,協調醫藥衛生等部門免費為農村留守婦女進行健康體檢,實施農村婦女“兩癌”免費篩查項目。加大法律維權宣傳力度,對侵害農村留守婦女的行為予以制止和打擊,努力為留守婦女創造良好的生存環境。
今后,我們將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圍繞“共促科學發展、共建和諧社會、共創美好生活”,以改革的精神、創新的勇氣、務實的作風,繼續實施關愛留守婦女,為家庭的和諧穩定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關愛留守婦女總結 5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大量向城市轉移,導致眾多婦女成為留守婦女。為切實做好關愛留守婦女工作,提高她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我縣婦聯立足自身職責,積極探索新思路、新方法,逐步構建了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體系。
一、組建關愛平臺,提供精準服務
建立“婦女之家”:在全縣范圍內建設了260余個“婦女之家”,為留守婦女提供學習、交流、娛樂的平臺。通過“婦女之家”,組織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文體活動、技能培訓、法律知識講座等,豐富了留守婦女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她們的綜合素質。
組建服務隊伍:依托“婦女之家”,組建了以鄉鎮政府工作人員、村組干部為主體的專職和兼職服務隊伍,以及以教師、醫護人員、民政和公安人員為主的志愿者專業服務隊伍。這些隊伍定期為留守婦女提供心理疏導、法律咨詢、健康檢查等服務,切實解決她們的實際困難。
二、開展關愛活動,傳遞溫暖關懷
健康檢查與培訓:每年至少為農村留守婦女進行一次免費的婦科疾病檢查,并邀請專家開展健康知識講座,普及疾病預防知識,提高她們的健康意識。同時,聯合醫療機構開展“母親健康快車下鄉”等活動,為留守婦女提供便捷的醫療服務。
法律援助與維權:邀請派出所、司法所長開展法律維權知識培訓,設立婦女維權法律咨詢站,發放法律宣傳資料,提高留守婦女的`法律意識和維權能力。通過法律講座、現場咨詢等形式,讓留守婦女了解自身權益,學會依法維權。
心理疏導與關愛:針對留守婦女可能面臨的心理問題,組織心理咨詢師開展心理疏導服務,幫助她們緩解心理壓力,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同時,通過結對幫扶活動,動員社會各界人士與留守婦女建立聯系,為她們提供情感支持和精神慰藉。
三、實施“回歸工程”,促進家庭和諧
創業就業扶持:通過政府出臺創業優惠政策、降低小額貸款的門檻、舉辦招聘會等形式,鼓勵在外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就業,減少留守婦女數量。同時,舉辦科技致富培訓班,提高留守婦女的增收致富能力。
家庭教育與關愛:動員鄉婦女干部、志愿者等擔任農村留守兒童的“代理家長”,利用節假日為留守兒童提供教育引導、情感關愛等服務。同時,開展訪貧問苦、愛心幫扶活動,為特困留守家庭送去溫暖和關愛。
關愛留守婦女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努力。我縣婦聯將繼續踐行使命、主動作為、盡心履職,為留守婦女提供更加全面、細致的關愛與支持,讓她們感受到來自社會的溫暖和關懷,共同促進家庭和諧與社會穩定。
關愛留守婦女總結 6
一、基本情況
隨著農村勞動力的大量轉移,我縣農村留守婦女數量不斷增加。為切實做好關愛留守婦女工作,縣婦聯按照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立足自身職責,積極開展各項關愛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效。
二、主要做法
調查摸底,建立檔案:組織人員深入農村基層,對留守婦女進行全面的調查摸底,了解她們的生產生活狀況、心理健康狀況及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同時,建立留守婦女情況臺帳和信息庫,實現規范管理。
搭建平臺,推進服務:充分發揮“婦女之家”在服務留守婦女方面的陣地作用,依托遠程教育站、家長學校等網絡資源,定期開展健康知識講座、法律知識培訓、家庭教育指導等活動。同時,組織志愿者為留守婦女提供心理疏導、情感支持等服務。
開展活動,傳遞溫暖:在母親節、春節等重要節日期間,組織開展慰問活動,為貧困留守婦女送去慰問金、生活用品等物資,傳遞黨和政府的溫暖與關懷。同時,通過文藝演出、趣味運動會等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豐富留守婦女的精神文化生活。
實施“回歸工程”:通過政府出臺優惠政策、舉辦招聘會等形式,鼓勵在外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就業。同時,加強對留守婦女的技能培訓,提高她們的`增收致富能力,減少留守現象的發生。
三、取得成效
提高了留守婦女的綜合素質:通過一系列的培訓和教育活動,留守婦女的文化、科技素質得到了顯著提高,她們在生產生活中的自信心和幸福感明顯增強。
促進了家庭和諧與社會穩定:關愛留守婦女工作的深入開展,不僅解決了留守婦女在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還促進了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交流和理解支持,為構建和諧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增強了留守婦女的法律意識和維權能力:通過法律宣傳和培訓活動,留守婦女的法律意識得到了明顯增強,她們學會了依法維權、理性表達訴求的方式方法。
關愛留守婦女總結 7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大量向城市轉移,導致眾多婦女兒童留守農村。為了切實做好關愛留守婦女工作,各地婦聯積極響應,立足自身職責,豐富活動載體,健全工作機制,積極探索關愛留守婦女的新思路、新方法,逐步構建了服務農村留守婦女的工作體系。
一、組建關愛平臺,摸清底數
各地婦聯通過組建“婦女之家”等服務平臺,開展調查統計,摸清留守婦女的底數。建立留守婦女情況臺帳信息庫,規范管理,掌握留守婦女的生產、生活、心理及健康等方面的基本情況。利用節假日大批務工人員返鄉之際,依托健全的村級組織網絡,重點了解留守婦女家庭成員的姓名、外出務工地點、聯系方式等基礎情況,完善留守婦女花名冊、登記表、監護人登記表,建立外出務工農民家庭情況檔案。
二、搭建服務平臺,推進關愛服務
各地婦聯充分發揮“婦女之家”的陣地作用,動員婦女干部、志愿者、女村官、教師等擔任農村留守婦女的“代理家長”或“知心大姐”,利用節假日為留守婦女提供教育引導、情感關愛、物質幫扶等服務。通過組織各種形式的.文體活動、健康知識講座、法律知識培訓、技能培訓等,提高留守婦女的綜合素質,培養她們“四自”精神,滿足她們的身體健康需求和心理調適需求。
三、實施健康關愛項目
為進一步提升留守婦女的健康水平,各地婦聯聯合醫療機構開展“母親健康快車下鄉”等活動,為留守婦女提供免費的婦科疾病檢查和“兩癌”篩查服務。同時,還通過健康知識講座、應急救護知識培訓等方式,增強留守婦女的健康意識和應對安全風險的能力。
四、開展扶貧幫困活動
各地婦聯還積極協調上級有關部門,對貧困留守婦女進行救助。通過購買專業社工服務、購買安康保險、開展健康體檢、創建巾幗脫貧示范基地等方式,從精神上、物質上給予貧困留守婦女關懷。在春節等傳統節日期間,還開展走訪慰問活動,為特困留守婦女送去慰問金和節日祝福,讓她們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關愛留守婦女總結 8
在關愛留守婦女的工作中,XX縣婦聯也取得了顯著成效。他們立足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積極探索關愛留守婦女的新路徑,逐步構建了全方位、多層次的關愛體系。
一、建立關愛機制,明確責任
XX縣婦聯建立了完善的關愛留守婦女工作機制,明確了各級婦聯組織的職責和任務。通過組建“留守兒童之家”、“婦女之家”等服務平臺,為留守婦女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同時,還建立了志愿服務隊伍,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參與到關愛留守婦女的行動中來。
二、開展系列關愛活動
XX縣婦聯結合實際情況,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關愛活動。如母親節期間對貧困母親進行救助、開展健康知識講座和應急救護知識培訓、組織文體活動豐富留守婦女精神文化生活等。這些活動不僅提高了留守婦女的健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還豐富了她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實施創業扶持計劃
為鼓勵在外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就業,減少留守人員數量,XX縣婦聯還實施了創業扶持計劃。通過政府出臺創業優惠政策、降低小額貸款的門檻、舉辦招聘會、加大科技致富的培訓力度和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等形式,為回鄉創業人員提供有力支持。這不僅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還改善了留守婦女的生產生活條件。
四、加強法律維權服務
XX縣婦聯還高度重視留守婦女的.法律維權工作。他們邀請派出所、司法所長等專家為留守婦女開展法律維權知識培訓,普及《婦女權益保障法》、《勞動法》、《婚姻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同時,還設立了婦女維權法律咨詢站,為留守婦女提供法律咨詢和援助服務。這些措施有效維護了留守婦女的合法權益,提高了她們的法律素質。
通過以上措施的實施,XX縣婦聯在關愛留守婦女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未來,他們將繼續努力探索更多關愛留守婦女的新方法、新路徑,為留守婦女提供更加全面、細致的關愛與支持。
關愛留守婦女總結 9
一、背景與現狀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大量向城市轉移,導致許多婦女成為留守在農村的重要群體。以某鄉為例,現有農村留守婦女924人,她們在承擔家庭重任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挑戰。為切實做好關愛留守婦女工作,鄉婦聯積極響應上級號召,立足婦聯職責,豐富活動載體,健全工作機制,積極探索關愛留守婦女的新思路、新方法。
二、主要措施
1、組建服務平臺
鄉婦聯積極組建“婦女之家”,為留守婦女提供集學習、交流、娛樂于一體的服務平臺。依托該平臺,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如健康知識講座、法律知識培訓、技能培訓等,不僅豐富了留守婦女的精神文化生活,還提高了她們的.綜合素質。
2、開展調查統計
為全面了解留守婦女的基本情況,鄉婦聯利用節假日大批務工人員返鄉之際,依托健全的村級組織網絡,開展調查統計,摸清并掌握留守婦女的基本信息,包括家庭狀況、健康狀況、生活需求等,建立了留守婦女情況臺帳信息庫,為精準關愛提供依據。
3、實施健康關愛
鄉婦聯聯合當地醫療機構,定期開展留守婦女健康檢查活動,如婦科疾病檢查、“兩癌”篩查等,確保留守婦女的身體健康。同時,還組織健康知識講座,提高留守婦女的健康意識和自我保健能力。
4、提供法律援助
為切實維護留守婦女的合法權益,鄉婦聯邀請法律專家開設法律維權知識培訓班,內容涵蓋《婦女權益保障法》、《勞動法》等法律法規,提高留守婦女的法律素養和維權能力。此外,還設立了婦女維權法律咨詢站,為留守婦女提供法律咨詢和援助服務。
5、開展心理關愛
針對留守婦女可能面臨的孤獨、焦慮等心理問題,鄉婦聯組織心理咨詢師定期開展心理健康講座和心理咨詢活動,幫助留守婦女緩解心理壓力,增強心理調適能力。
三、成效與展望
通過一系列關愛措施的實施,留守婦女的生活質量得到了顯著提高,她們的精神面貌也發生了積極變化。下一步,鄉婦聯將繼續深化關愛留守婦女工作,創新工作方法,拓寬服務領域,為留守婦女提供更加全面、細致的關愛與支持,共同推動社會和諧穩定。
關愛留守婦女總結 10
一、工作背景
隨著農村勞動力的外流,留守婦女成為農村家庭的重要支柱。某縣現有農村留守婦女15203人,她們在承擔家庭責任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為切實做好關愛留守婦女工作,縣婦聯立足實際,積極行動,努力構建關愛留守婦女的工作體系。
二、主要做法
1、完善服務平臺
縣婦聯在全縣范圍內建設了80余所“留守兒童之家”和260余個“婦女之家”,為留守婦女和兒童提供了學習、交流、娛樂的場所。同時,依托這些平臺,組建了以鄉鎮政府工作人員、村組干部為主體的專職和兼職服務隊伍,以及以教師、醫護人員、民政和公安人員為主的志愿者專業服務隊伍,為留守婦女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2、開展健康檢查
縣婦聯聯合當地醫療機構,定期開展留守婦女健康檢查活動,如“母親健康快車下鄉”等,為留守婦女提供免費的婦科疾病檢查和“兩癌”篩查服務。同時,還開展健康知識講座和技能培訓,提高留守婦女的健康意識和自我保健能力。
3、實施法律援助
縣婦聯通過開設法律維權知識培訓班、設立婦女維權法律咨詢站等方式,為留守婦女提供法律援助和咨詢服務。邀請法律專家為留守婦女解讀《婦女權益保障法》等相關法律法規,提高她們的'法律素養和維權能力。
4、關注心理健康
縣婦聯注重留守婦女的心理健康問題,組織心理咨詢師定期開展心理健康講座和心理咨詢活動,幫助留守婦女緩解心理壓力,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同時,還鼓勵留守婦女參與各種文體活動,豐富她們的精神文化生活。
5、實施回歸工程
為減少留守婦女數量,縣婦聯積極實施“回歸工程”,通過政府出臺創業優惠政策、降低小額貸款的門檻、舉辦招聘會等措施,鼓勵在外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和就業。同時,還加大科技致富的培訓力度和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為留守婦女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發展空間。
三、工作成效
通過一系列關愛措施的實施,留守婦女的生活質量得到了顯著提高,她們的法律素養和維權能力也得到了增強。同時,留守婦女的心理健康問題也得到了有效緩解。下一步,縣婦聯將繼續深化關愛留守婦女工作,為她們提供更加全面、細致的關愛與支持,共同推動社會和諧穩定。
【關愛留守婦女總結】相關文章:
關愛留守婦女總結01-01
關愛留守婦女總結范文(精選15篇)12-21
關愛留守婦女總結(通用5篇)12-20
關心關愛留守婦女總結(通用5篇)12-28
關心關愛留守婦女總結范文(精選5篇)04-17
留守兒童關愛總結01-16
關愛留守兒童總結06-29
關愛留守兒童的總結01-19
關愛留守學生總結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