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增強家校聯系,形成教育活力,我們定時家訪,每期都要舉行兩次監(jiān)護人會議。建立家校月聯系制。通過家校聯系卡與監(jiān)護人隨時取得聯系。實現家校教育的一致,提高了家長的整體素質,增強了教育合力。
5、開辟重要渠道——“禮儀值日”“生活小比賽”,注重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
我們發(fā)現,留守兒童的各種行為習慣較差。為此,我們注重對留守兒童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一是開展各種值日活動。每天安排留守兒童做禮儀值日、衛(wèi)生值日、紀律值日,擔任值日組長,值日班長等,培養(yǎng)了學生的責任心,上進心,自信心,養(yǎng)成了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二是開展各種競賽活動。掃地、洗衣,折被子等比賽活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生活習慣。
6、策劃重要舉措——“四抓策略”,注重學生的學業(yè)提高。
學習,是學生的主業(yè),學生學業(yè)的好差是家長社會的重要關注點,是學生自信,自強的強大心理支柱。我們?yōu)榇瞬扇×艘韵麓胧R蛔ソ虒W常規(guī)。學校把關注留守兒童的學業(yè)寫進教學常規(guī)。通過聽課、抽檢等方式了解教師對留守兒童學業(yè)的關注情況和學習情況。二抓每月抽考。學校每月對留守兒童的學習進行考查,并對結果做出分析存檔。三抓結對幫扶。學校把175名留守兒童分配給中心完小全體教師。制定學生學業(yè)幫扶獎懲制度。四抓活動隨筆。針對學校開展的各種教育講座,各種關愛活動等,要求學生每周至少寫一篇觀感隨筆。積極開展學生隨筆評比表彰活動。
通過這些措施,學生的學習成績提高很大,20xx年秋季,我校六年級學生參加縣畢業(yè)升學考試,有26位同學被縣重點中學保靖民中錄取,升重點中學人數居全縣農村小學第一,其中有五位同學是留守兒童。本期我校六年級學生又有12名學生被保靖民中第一批預錄。預錄人數再次居全縣農村小學第一。
(四)以結對幫扶為重要策略,營造關愛留守兒童的社會氛圍。
留守兒童現象作為當今時代的一種社會現象,它具有相當的政府性、社會性、學校性、家庭性。為了喚起全社會對留守兒童關注意識和參與行為,營造關愛留守兒童的社會氛圍,全面創(chuàng)建教育和諧,切實提升教育質量,我們開展了三種形式的結對幫扶活動。
一是社會幫扶,通過縣婦聯面向社會各界招募 “愛心媽媽”、“知心姐姐”與留守兒童結成對子;二是教師幫扶,全校教師與留守兒童之間結對;三是學生幫扶,學校留守兒童與對子學校——吉首民族實驗學校的學生開展“心連心自由結對幫扶”活動。特別是社會幫扶,我們開展得有聲有色,頗有成效,在社會上造成了良好的影響。
20xx年11月,我們聯合縣婦聯面向全社會招募了65名“愛心媽媽”、“知心姐姐”, 與我校的65名留守兒童結成對子,實施結對幫扶策略,并按計劃對其進行關愛教育培訓。我們請來了吉大師院心理學教授李群英及其兩名助手,圍繞“留守兒童”現象、特征及其成因等內容對“愛心媽媽”、“知心姐姐”進行了專題講座。培訓結束后,我們與香港嘉里集團郭氏基金保靖項目部、保靖縣婦聯聯合舉行了“愛心結對”啟動儀式。參加這次啟動儀式的有香港郭氏基金會保靖項目部、縣政府、縣人大、縣政協(xié)、縣婦聯、縣教育局領導、吉大師院的李群英教授和她的兩名助手,來自縣直各局機關65名“愛心媽媽”、“知心姐姐”,保靖縣縣其他學校領導、教師代表共800多人。結對儀式由政協(xié)主席向治學主持。縣政府副縣長胡勤同志致辭,縣人大副主席彭淑媛同志均作重要講話;“愛心媽媽”、“知心姐姐”與留守兒童交換了“結對卡”,互贈了結對小禮物,學校校長陳景娥作了留守兒童工作匯報。留守兒童代表進行了才藝展示。
這次活動開辟了保靖縣留守兒童教育的新紀元,它標志著保靖縣留守兒童教育必將走向一個新天地。
20xx年12月19日,學校攜手縣婦聯舉行了一次關愛留守兒童“大朋友”“小朋友”“快樂周末”活動。65名留守兒童與65名“愛心媽媽、知心姐姐”以及相關領導,一起游戲,一起就餐,其情融融,其樂融融。
二、成績與不足
兩年來,在香港嘉里集團郭氏基金會的大力資助下,在縣教育局的正確領導下,在縣委縣政府及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持下,我校的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具體體現在“四個變化”。
1、留守兒童變了——變得開朗活潑,變得自信堅強了。
留守兒童的自主、自立、自理、自強的意識和能力增強了,良好的行為習慣養(yǎng)成了,待人有禮貌了;關愛室的設立與開放,豐富了留守兒童的課余生活,填補了留守兒童在生活、心靈等方面的嚴重缺失;通過心理健康、法律法規(guī)、前途理想、道德品質等講座,凈化了學生的心靈,促進了學生在心理情感、道德品質等面的健康成長;各項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充實了學生的生活,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增長了學生的見識,豐富了學生情感體驗和實踐體驗;對學生學業(yè)的特別關注和管理,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學習成績獲得普遍提高。
2、家長和“監(jiān)護人”變了——監(jiān)護的意識增強了,教育水平提高了。
近年來,通過家庭教育講座活動,家校聯系等工作,增強了家長及其監(jiān)護人的監(jiān)護能力和教育能力。使他們認識到當今留守兒童的特點及其對社會的影響,自覺投身到關愛留守兒童的整體工作中來,主動的配合學校工作,并為之獻計獻策。
3、學校變了——積累了經驗,擴大了影響。。
我們在各種關愛活動中,積累了經驗,自編留守兒童活動資料12本。學校形成了“留守兒童‘二四五’教育管理模式”。兩個理念:即:關愛留守兒童,促進教育均衡;創(chuàng)建具有現代人性化特色的和諧校園。四個原則:以人為本,內涵發(fā)展的原則;真情關愛,求真務實的原則;立足學校,輻射社會的原則;教育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五項重點:心理情感,習慣養(yǎng)成,實踐體驗,家校溝通,結對幫扶。在學校,“關愛留守兒童,促進教育公平”的工作理念深入人心,兩種“特別”的氛圍逐漸形成。學校的《當今留守兒童的特點分析及干預策略研究》的課題在國家級立項。我縣教育局多次組織全縣其他學校老師來我校參觀學習,擴大了學校的正面影響。
4、社會變了——關愛留守兒童的社會氛圍日趨濃厚。
通過活動宣傳,散發(fā)宣傳單,結對幫扶等,許多單位,許多領導,甚至包括有的縣政府領導,對留守兒童有了一定的認識和理解,真正理解到留守兒童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對社會的影響,真正的感悟到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的社會意義及全民職責,由此生發(fā)了較強的關愛意識、參與意識和參與行為。縣人大副主任彭淑媛,縣婦聯主席張宇以及其他一些機關領導主動聯系我們,申請結對一名學生,并主動給對子買了一份珍貴的禮物,且在此后對其進行了多方面的關協(xié)和幫助。
在我們舉行結對儀式后,在對子之間,在關愛留守兒童方面,出現了許多感人的事例,“愛心媽媽、知心姐姐”贈物400件,接到家里共度周末38人次,來校看望留守兒童輔導學業(yè)45人次,帶留守兒童看病體檢18人次。使留守兒童感受到了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三、展望與思考:
1、留守兒童教育應走內涵發(fā)展之路,應突出心理情感,習慣養(yǎng)成,實踐體驗,家校溝通四項重點。
2、留守兒童教育是一項社會性很強的事業(yè),需要營造濃厚的社會氛圍,需要喚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熱心資助。
3、留守兒童教育也是一項政府性很強的事業(yè),需要政府的高度關注。
關注弱勢群體,關愛留守兒童,促進教育均衡,是一種理念,一種人性理念,一種教育理念,一種和諧理念,一種發(fā)展理念;也是一種付出,一種人性致善的付出,一種教育責任的付出,一種真心真情的付出。我們誠摯地希望教育同仁,各界志士攜手并肩,傾一份熱情,盡一份責任,創(chuàng)一份和諧,共同描繪留守兒童教育管理的美好藍圖,愿所有的留守兒童在同一藍天下健康的成長!
湖南保靖縣梅花小學基本情況簡介:
湖南保靖縣梅花小學位于保靖縣城東,新政府、檢察院南300米處,分別與縣職業(yè)中專、黨校、縣總工會新址、縣中醫(yī)院新址比鄰,距老縣城中心1.3公里,面積15079平方米,現有教學班級17個,在校教職工85人,學生1181人。學校建有學生電腦室、音樂室、美術教室、多媒體教室、圖書室、閱覽室、實驗室、留守兒童關愛室、教師電腦室;學校交通便利,環(huán)境幽雅,空氣清新,天然氧吧,高大的樟樹濃蔭匝地,棵棵月桂十里飄香,真是一個生活、學習、工作的絕佳之地。
近幾年來,學校飛躍發(fā)展。學校面向社會,面向未來,面向孩子的終生發(fā)展,提出“用教育經濟辦經濟教育”的教育思想,崇尚“教育為生命導航”的育人理念,倡導“天天努力,人人成功”的校園精神,全面建設“生命化德育、生命化課堂、生命化管理”育人工程,全面實施“三·三、五·五”有效課堂教學策略。近年來,學校相繼被定為“全國小學語文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教育研究課題實驗學校”、“州教學常規(guī)管理示范學校”、“州德育示范學校”、“州學習性學校”、“縣常規(guī)管理優(yōu)秀學校”、“縣綠色學校”、“縣安全文明示范性學校”。學校及師生榮獲國家、省、州、縣各級主管部門的獎勵達100多人次。學校被縣教育局譽為“農村學校的一面旗幟”。
20xx年,學校承擔保靖縣留守兒童關愛教育試點任務。在香港郭氏基金會的關心支持下,在縣委縣政府的重視關懷下,在縣教育局的具體領導指導下,學校正式起動“關愛留守兒童教育項目實施方案”。學校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發(fā)展的原則,以“關愛留守兒童,促進教育均衡”為主題,以“創(chuàng)建環(huán)境,心理情感,習慣養(yǎng)成,實踐體驗,家校溝通,結對幫扶”“六項內容”為重點,堅持內涵發(fā)展,拓寬思路創(chuàng)新形式 真情關愛 求真務實,全面實施留守兒童教育項目實施方案,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20xx年,學校《當代留守兒童關愛教育策略與模式》在保靖全縣學校推廣;縣教育局多次在梅花小學舉行留守兒童經驗交流現場會;香港郭氏基金會總部先后三次組織國內其基地校來梅花小學參觀學習。
20xx年初,保靖縣縣委縣政府以高度的教育責任和撼人的時代魄力做出決定,攜手湖南岳陽市政府投資2000多萬,擴建梅花小學為縣城第三小學,即岳陽小學,擬把梅花小學建成湘西自治州一流學校,致力于推進我縣教育均衡,創(chuàng)建保靖和諧教育的偉大壯舉。保靖縣教育局也把梅花學校定為“全縣有效課堂教學實驗學校”,并從多方面加大投入,為梅花學校跨越式發(fā)展創(chuàng)建了平臺,提供了條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