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風俗的作文

    時間:2023-02-11 16:45:17 家鄉 我要投稿

    家鄉的風俗的作文(通用15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鄉的風俗的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鄉的風俗的作文(通用15篇)

    家鄉的風俗的作文1

      今年,我們破例到鄉下奶奶家過年。

      “開飯了!”奶奶大聲喊道,我從房間走了出來,這時,哥哥突然驚奇地說:“咦?外婆,您平時不是很節約嗎?今天怎么……”我這才注意到,從房間到大廳,從樓上到樓下,凡是安著燈的地方,都金碧輝煌 .

      我非常詫異地問:“奶奶,您這是唱哪出啊?”

      叔叔開口解釋道:“這啊,是在辟邪哩,相傳,古時候有個‘年獸’,常常來吃百姓,后來,人們知道它怕響、怕光,就放鞭炮,點燈籠。這個風俗啊,就一直延續到現在。”

      “喔!”,我們恍然大悟。

      吃飯時,我也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大人們專挑一種叫“芥菜”的東西吃,兩大盤芥菜一會兒就零星無幾,但卻很少去碰那盤美味的紅燒魚,等到那盤魚只剩一截魚尾的'時候,卻被奶奶端進了廚房里。我正納悶呢,叔叔便向我們解釋道:“為什么我們都愛吃芥菜呢?因為,芥菜的‘芥’的諧音是‘戒’,如果把芥菜吃光了,那就代表你在一年中的毛病、缺點都戒光了。而那盤魚嘛,則是表示了‘年年有魚(余)’,意思是:一年之中辛辛苦苦锝來的勞動果實并沒有一下子用完,而有一些保存了下來,年年都如此,就積少成多了。”

      飯后,我想:這些風俗和習慣固然代表了人們對生活的美好向往,但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一種無端的浪費,所以,我希望大家能放棄以往的風俗,過一個快快樂樂的新年!

    家鄉的風俗的作文2

      我的家鄉的節日很多,不過大多數都是學校放假讓我們回家休息、寫作業,真正有風俗的節日很少很少。唔,家鄉最有風俗的應該就是春節了。

      每年春節都是在寒假期間。除夕夜前幾天,大多數人會去各個商店、超市采購年貨,南方人也許是去買一些福字啦,中國結啦,北方人不同,北方人也許會買幾件新衣服,或是去理發店打理一下頭發,象征著“新的一年新的氣象”。正月二十九日,也就是除夕前一天,大家會把上一年在門上貼的對子、橫幅摘下來,糊上漿糊,貼上新的對子。每一年的對聯各不同,但是都有希望這一年一帆風順的意義。對子就是古代的桃符,桃符上會有人寫著“神荼”、“郁壘”兩位門神的.名字,以驅鬼避邪,現在的春聯就是桃符演變過來的。

      大年三十晚上,所有家庭都會包餃子,有些人家也會在餃子里包幾枚硬幣,取的是“吃到的人今年會財源滾滾”之意。孩子們可以出去放煙花,親人們會一起吃餃子、看春晚。午夜十二點前十分鐘左右,我們會把冥幣、紙元寶放進一個盆里,給祖先燒過去。到了十二點,一家人坐在一起守歲,迎接新的一年。這時,會有零星幾個人來串門,互相道一聲:“新年好。”

      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會有很多親戚登門拜訪。孩子們給大人磕頭拜年,大人們會給孩子一些錢,這些錢叫做“壓祟錢”,也有人稱為“壓歲錢”。孩子得了錢心里頭甜滋滋的,歡天喜地的拿給父母看。

      我的家鄉春節的習俗與別的地方相差不大,不過我敢確定這里一定比其他的地方更有年味。怎么樣?你想不想來我們這里過個年,體驗一下過年的趣味?

    家鄉的風俗的作文3

      一年結束了,在除夕夜是團圓夜,家家戶戶都張燈結彩的,慶祝一年平安結束,新的一年好的開始。在除夕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忙著準備年夜飯的食材,一大早就能聞到雞鴨魚肉的香味。客人們紛至沓來的來到我家,大人們就會給我們小孩壓歲錢,我們小孩在新年里最開心,因為就要放鞭炮了。早晨,我們一家人忙開了。媽媽在大門上貼春聯。映入我眼簾的是“日麗春常駐,人和福永留”。表示家庭祥和幸福。我呢,則幫媽媽貼“福”字,正要貼在門上。媽媽連忙阻止我,說道:“福字應該倒貼,就是福到的諧音,福光臨我們家了。春節帖春聯有喜慶、財氣、吉祥之意。”我一聽,趕緊把“福”字倒貼了。爸爸也在精心準備,掛起了一盞盞紅燈籠。我想:這紅燈籠難道不就代表著我們祖國的面貌在日新月異地變化著嗎?

      大人們把一串串的鞭炮,排在門口,把一個個的圓形鞭炮也放在門口。大人們拿著打火機把一個個的鞭炮全點上了,一串串的鞭炮“噼里啪啦”得響,圓形鞭炮“嗖”飛上天,再“轟”得一聲爆炸。我們小孩子開心極了。

      放完鞭炮后,一家人就圍著一張桌子吃團圓飯,還有吃餃子,吃餃子最有趣了,這吃餃子還能吃到錢,誰吃到錢了那誰在新的.一年里的運氣將是最好的,所以大家都爭著吃,看誰也搶到那個有錢的餃子,但是不管吃到的也好,沒吃到的也好,這種搶著吃餃子的氣氛是最難忘的。

      晚上八點整,我們全家準時打開了電視機,收看“春節聯歡晚會”。那悠揚的歌聲,使人陶醉其中;那優美的舞姿,使人贊不絕口;那滑稽有趣的笑話,使人捧腹大笑;那精彩的相聲小品,使人開懷大笑……陣陣歡聲笑語蕩漾在客廳

    家鄉的風俗的作文4

      家鄉在諸暨、浦江、富陽三縣交界的地方,山里山,彎里彎,風景優美,民風淳樸,極讓人聯想到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那里的風俗很多,最值得一提的是每年正月初十的拜太公。如果說,西方的圣誕節相當于中國的除夕,那里的正月初十也有圣誕節那樣隆重。

      顧名思義,拜太公就是祭拜陳氏的祖先,是不忘祖訓、尋根探親的一種紀念儀式。村子很大,以前有生產隊時全村分成八個隊,設有九廳十三堂,祭拜每年一次,就按廳輪流。在大廳正中墻上懸掛陳氏九代太公、太婆的畫像,大廳中間設十多張宴席,桌上擺滿各種果品、菜蔬、糖、糕點以及各種各樣的手工制品:如有米粉捏的十二生肖、四大名著中的'人物,有剪紙的動物,都惟妙惟肖。

      這一天,家家戶戶張燈結彩,老老少少喜氣洋洋,整個村里洋溢著節日的氣氛,所有的親朋好友,只要是家里走得脫的,是一定到場的;陳氏家族居住在外的,定成群結隊,攜妻帶子,敲鑼打鼓的來。這一天,有龍燈助威,有戲班助興,有籃球比賽、有雜技表演,整個村子是沸騰的。過年哪有這么熱鬧呢?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對家鄉而言,一年四季最好色,就是正月初十日。

    家鄉的風俗的作文5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這是元宵節賞花燈的詩句,元宵節也是家鄉的一種風俗,它有著悠久的歷史。

      說起元宵節就少不了看花燈。據說元宵賞燈始于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正月十五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所有人效仿。后來逐漸形成了元宵節和看花燈。

      天剛蒙蒙黑,媽媽帶著我和妹妹趕往和平廣場看花燈,街上車水馬龍,到處張燈結彩,我們把車遠遠地停在了停車場。步行了一段路程后,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國泰民安花燈,它由十朵不同造型的牡丹花簇擁而成,“哇,太漂亮了”,我不由得尖叫起來,沿著廣場走,各式各樣的燈應接不暇,有跳龍門的鯉魚燈、有十二生肖燈,有元寶形狀的'燈……它們組成了一片光的海洋,流光溢彩,火樹銀花。

      但我最喜歡的還是走馬燈,它是一個六邊形的燈籠,各個面上都繪制了古代武將騎馬的圖畫,燈內點上措獨,產生的熱力造成氣流,令輪轉轉動。輪軸上有剪紙,燭光將剪紙的投射在屏上,圖像便不斷走動,看起來好像在你追我趕一樣。隨著天空中炸開了一朵朵絢爛的煙花,燈展也接近了尾聲,盡管很不舍,我們還是離開了。希望下個元宵節我還能看到這樣精彩的花燈。

      這就是家鄉的元宵節,因為有了一代又一代的傳承,才成了家鄉的風俗,為人們增添了許多快樂。

    家鄉的風俗的作文6

      在棗莊2月4日立春這一天,有一個十分可愛的風俗——“打春,縫春雞”。家中的長輩會將原先縫好的一對迎春雞布娃娃縫到自家小孩的帽子、肩膀處,以求吉利之意。

      當然隨著時代的變化很多人都不會縫迎春雞布娃娃了,不過不用擔心。在立春的前一天,當你走在街上,隨處可見賣手工迎春雞布娃娃的老人,坐在攤位前的老人一邊在等待著顧客上門,一邊忙著縫制,而攤位上待售的迎春雞一般是用各色的布和棉花縫制而成的,所用布料色彩鮮艷,五顏六色,大多都是兩只縫在一起,而前來購買的人也是絡繹不絕。還記得上次回姥娃家時,正逢立春這天,就給弟弟買了一對兒,那雞的尾巴是由許多布條條組成的,這些布條條顏色十分鮮艷,一只雞的嘴里有著用紅線穿成的一串兒黃豆;另一只的嘴里使用紅線穿成的一串兒紅辣椒。據說是寓意以后可以五谷豐登,衣食無憂。

      對此,我查閱資料了解到,“打春雞”的出現是因為天花病毒的傳播。當時的醫療水平低下,多數人只好用偏方治療,還有的`甚至聽天由命。傳說一位母親突發奇想,在打春前夜為兒子縫制了一只布公雞,第二天縫在孩子的衣袖上祈求能夠驅邪祛病,保佑孩于健康。這種布公雞被同樣愛子心切的母親們傳播開來,而縫在衣服的春雞要一直戴到正月十六日,在孩子的母親回娘家的路上扔到河里,讓水漂走——河水長流不息,喻長命百歲之意。

      在這個時代很多人都不重視這些風俗,漸漸地也就失傳了……

      不知,你的家鄉都有哪些可愛的風俗呢?

    家鄉的風俗的作文7

      我的家鄉在福建永春。每年在春節這個傳統節日里,家鄉舉行著各種各樣古老的慶祝活動。我最喜歡的是“游神”。

      正月初,“游神”活動是最隆重的。全村子的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服,不僅準備好各種果蔬肉類等供品,還要備好一疊疊金紙香炮,然后會召集一些強壯的青年人去用轎子抬神靈,圍繞著村子游一圏。一路敲鑼打鼓,游到哪家門前,那家人就會拿出備好的供品祭拜,還要燒金紙、舉香、跪拜神靈,祈求菩薩保佑全家老小平安健康。

      這天,我們全家早早地準備好,等待著“游神”隊伍到我家門前。鑼鼓聲終于越來越近了,我興奮極了。看見了好幾個人走在前面,穿著道家服,手上拿著專用放炮器,炮聲“噼噼啪啪”響個不停。后面跟著舞獅隊,舞的獅子可真精彩。再后面,幾個人抬著轎子,上面坐著從廟宇里請出來的神明。

      只見“游神”隊伍圍繞著祭品桌轉圈。大人們把煙炮點燃了,現場出現了五顏六色、形狀各異的煙花,有的像肥肥小貓,有的像可愛的`小狗,還有的像雪白梨色的小馬……好看極了。我手上舉著點燃著的香,跪在地上,眼睛卻偷偷瞄著桌子上各式各樣的巧克力、餅干、蘋果……“祭品好豐盛。”我嘀咕著,忍不住直流口水。

      家鄉的春節習俗真有趣,歡迎來年到我的家鄉過節。

    家鄉的風俗的作文8

      廣寧是一個富有特色的地方,有蜿蜒曲折的小河,有宛如屏障的竹林,有連綿不斷的群山,在靈山秀水孕育下的人民,經過一代又一代,流傳下來許多富有地方特色的風俗習慣。

      鞭炮“噼嚦啪啦”地響個不停,男女老少都換上了新裝,到處充滿喜氣洋洋的氣氛。你沒猜錯,此時正值過年。舞獅是這個時候必不可少的節目。隨著氣勢宏偉的鼓聲響起,威風凜凜的醒獅舞動著它那靈巧的四肢,出奇大的頭鑲嵌著機靈的眼睛,一眨一眨的,特別有神!舞獅是過年的家鄉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端午節到了,從家家戶戶飄來一陣陣糯米的香味兒。人們正忙著包粽子吃!裊裊輕煙從煙囪里飄出來,人們開始蒸粽子了。一小時過去了,人們端出熱氣騰騰的粽子,開始品嘗美味的勞動成果。剝開粽皮,露出細膩的糯米,里面塞滿了豐富的餡:肉、黃豆、花生等等。咬一口,松軟可口,回味無窮。

      深幽的天空中掛著一輪皎潔的圓月,就意味著中秋佳節到了。在中秋節前后幾天,人們購買月餅,互贈月餅,增長了彼此之間的情誼。農歷八月十五的晚上,是一個充滿詩意的晚上。貢臺上擺滿了各種美食:月餅、栗子、炒螺和各種水果。賞月時刻到了,在貢臺上插上三支香,就可以享受美味佳肴了。細膩的月餅、可口的栗子、香脆的炒螺、酸甜的`柚子、甘美的葡萄……叫你吃得飽飽的。街頭巷尾里,一些小孩子正提著燈籠歡快地鬧著,好不快活。一些家長給孩子們講關于月亮的故事,望著又圓又亮的月亮,在上面的吳剛放下斧頭,向大家揮手;嫦娥摟著雪白的玉兔,在廣寒宮前翩翩起舞。

      舞獅、粽子、明月都充滿著濃郁的廣寧氣息。我愛廣寧,更鐘情家鄉的文化風俗。

    家鄉的風俗的作文9

      我的家鄉是河南鄭州,這里是一個有趣古老又有特色的地方,這么多的地方,每個地方都有當地的特色。我們這兒也有著許許多多的家鄉特色風俗,作為河南省省會城市,又是華夏文明發源地,我的家鄉非常繁華,但在繁華中也有著幾百年的古老歷史風俗,就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鄭州風俗吧!

      首先,鄭州在十三朝古都洛陽與七朝古都開封之間,歷史悠久,風俗很多,有些還有名,但有些就不算太廣泛了,就讓我們先了解一下,這些不太文明的'風俗吧!

      "摸摸會"是在登封市的傳統民俗,"會場"在中岳嵩山九龍潭,每年農歷5月14日,人們趕來后通宵到第二天也不愿離去,若女子不孕為了求子就趁夜黑來到九龍潭向圣母求子。制作"猴加官"是豫中地區的民俗,"猴加官"是工藝品,有近三百年歷史,很有意思,可以讓小猴所拿的臉譜通過操縱戴在臉上,因為"猴加官"諧音"候加官",暗示"官上加官"的意思以表祝福。

      "獨角舞"也是登封市一種獨特的民間舞,來源于大禹治水,如果有值得慶祝的事,都會跳獨腳舞,是一人站在在兩只高桿上所跳的舞。

      鄭州也也有廣為人知的風俗,上元佳節(又叫元宵節)時要吃元宵,代表團團圓圓和和美美,也會耍龍燈,同時還要送花燈,一般會對出嫁或得子時送出,而且還流行猜燈謎,希望能喜氣洋洋平平安安,春節里要放鞭炮,舞獅舞龍,還有拜年,得壓歲錢,等等我們熟悉的民俗。

      鄭州熱鬧古老,也有著許多中國文化風俗,希望大家能發現風俗,喜愛風俗,我愛鄭州,也愛這里的古老風俗。

    家鄉的風俗的作文10

      每個人的家鄉都有著自己特有的風俗,而我的家鄉的風俗習慣也與眾不同,獨具特色,處處顯示著具有濃厚中國文化的民風民俗。

      我的家鄉在四川省隆昌縣,我們這里的風俗習慣是—舞龍,在每年最熱鬧的時候,也就是正月初八,家鄉的舞龍表演特別隆重,也極有特色。

      這一天是縣城出大龍的日子。全縣十八個鄉鎮,就有十八條彩綢做成的大龍,游行于縣城大街。四面八方。城里鄉下,就連臨近的市縣的'人們,都紛紛聞名趕來一睹熱鬧。

      隨著鞭炮聲和鑼鼓聲,龍燈翩翩起舞,大家扶老攜幼,源源不斷地趕來。街道兩旁的人歡呼著,簇擁著,贊嘆著,有些人迫不及待,或是覺得不過癮,居然向龍跑去,用手觸摸著龍體,有的在龍腹下穿行,跳躍。據說摸了龍體可以讓人免去病痛,給人帶來好運。

      舞龍用的拜龍臺建在城中心的人民廣場。臺后有兩條十幾米的彩龍相擁而成的柱子,更顯得氣勢不凡。臺上站著一排領導、貴賓,專門等著五彩龍來,給它們“點睛”。據說龍眼都由最高領導親自點畫。這足見畫龍點睛的意義。

      演出最先是雙鳳的兩條鳳,最后的龍市鎮的大彩龍,先鳳后龍,可見其龍鳳呈祥的蘊意。

      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無不體現豐富多彩的地域文化特色,無不展示出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讓我們一起建設家園,把家鄉的民風民俗繼續傳承下去。

    家鄉的風俗的作文11

      每個家鄉都有屬于自己的習俗,而我最喜歡的家鄉習俗就是包餃子。

      每到冬至的時候,家里都會包餃子,但是每次包餃子我都不會參加,我也想包餃子,所以這次我親自出動包餃子。

      包餃子的第一步是搟面皮,將發好的面團兒,一小團一小團兒的揪下來,用手搓圓,然后用搟面杖搟成厚度適中的小圓片兒,這就是搟面皮。

      第二步是要做餡兒,做餡兒就比較簡單了,將想吃的`餡兒料攪拌在一起,比如我喜歡吃韭菜雞蛋餡兒,還比較喜歡吃肉,就把韭菜和雞蛋還有肉加在一起攪拌,做餡兒的任務就這么完成了。

      然后就是包餃子了,包餃子就是把面皮和餡兒包在一起,然后再弄成餃子的樣子就可以了。

      最后一步就是煮餃子,首先將水煮沸,將餃子倒入水中,嗯,注意不要讓餃子黏住鍋底,不然餃子會露餡兒會流出來,蓋上鍋蓋兒靜等幾分鐘,餃子浮起來的時候就可以吃了,吃著自己做的餃子,滿滿的成就感,感覺餃子也變得更加好吃。

      這就是我家鄉的習俗,快來我家,我給你煮餃子一起吃啊。

    家鄉的風俗的作文12

      春節是一年當中最為重要的節日,是中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之一,我們在這一天內會有許多的活動,在各個地點也會有不同的習俗。

      每當除夕來臨,我們家都會做一樣美食——“果子”,年邁的奶奶在桌子上和了一團面。用刀分成一小段一小段的,然后放一口大鍋,放入白糖和少量的水。糖稀好似畫紙一樣,被作者涂成黃色,其間有不少的泡泡從底面往上走,像趕集似。用面團像包餃子一樣包入糖稀,下入鍋中油炸。等待時也不可閑著,必須把面粉在鍋中炒熟,等“果子”炸得像金元寶鼓鼓的了再撈出,均勻的撒下炒熟的面粉,這樣的一個個的“果子”好像月牙一樣就做好了。

      有時奶奶還會用竹簽串上水果,鑲上糖稀,這樣的冰糖水果獎勵表現乖巧的、比較可愛的孩子。我迫不及待地抓起果子吃,“滋滋”表面很脆,糖水從中流出,就像鉆石一般明亮、討人喜歡,表皮上的'熟面粉更是畫龍點睛,讓它星星點點,如同夜晚的天空下的星星。

      奶奶在老家這一代做果子可是出了名的好吃,每次有親戚到奶奶家做客她都會給別人拎一袋去,客人連連謝絕。奶奶總是微笑道:“你跟我客氣什么,都是自己做的不值幾個錢,帶回去給孩子們吃吧。”客人也是盛情難卻,不住的答謝奶奶。

      這就是我家鄉春節的特產,果子是過年必須吃的,已經成為了我們這里的特征,你也想嘗嘗它嗎?

    家鄉的風俗的作文13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家鄉風俗,所表達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我們家鄉也有著自己的傳統風俗,每年農歷二月初二即為我們家鄉的傳統節日,我們稱之為“龍洞”,其主要以開門迎客為主,以吃為輔。現在就讓我為大家講講這個節日,我們是怎么慶祝的吧!

      二有初二那天,每家每戶都會早早起來,準備豐盛的菜肴,可以說是大魚大肉。除了大魚大肉,還會準備糍粑,讓每位客人在離開的時候都能帶上糍粑回去,這也是我們家鄉的小吃特色。菜肴準備完畢后,就等著親戚朋友的到來。來的客人越多,主人就越高興。

      中午我們就會舉行龍游 行,一邊敲鑼打鼓,一邊跳舞,鞭炮連連。后面跟著長長的隊伍,每家每戶都會經過,讓大家沾點龍氣。同時,保佑我們家鄉風調雨順,每年農作物都有大豐收。當龍游到當地的'祖廟時,大家都會進行參拜,把心里想要說的話,想要實現的愿望都說出來。有些外地來的客人,他們還會奉獻上自己的一點心意,往祖廟的錢罐里塞錢,意思是讓祖廟建設得更加漂亮,讓它保佑當地居民都能過上富裕的生活。

      聽了我講這些,你是不是覺得我們的節日很有意思?如果你也想來體驗一下我們家鄉的風俗,品嘗我們豐盛的菜肴,跟著大隊伍舉行龍游 行的話,別忘了明年的二月初二,我們在這里等著你。

    家鄉的風俗的作文14

      在世界各地紅白喜事都會以當地獨特而盛大的習俗進行慶祝。而在我的家鄉——東陽鄉下,每當建好房子主人都會在房頂往下丟饅頭以示慶祝。在熱氣騰騰的饅頭里面還能找到二元、十元甚至能找到二十元。我非常幸運,今年的臘月十八在外婆家趕上了這樣的盛事。

      那天一早媽媽就把我叫起來,我看了一眼才7點半,為了能搶到饅頭我忍了,痛下心來和床告別,臉都沒洗,我們就拿著一個袋子出門了。

      到了那里卻稍有些晚了,本以為馬上過年了沒人來,可以讓我這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呆子撿幾個饅頭。到了那兒才發現什么叫人山人海,一眼望去全都是人。媽媽跟我說來搶的人越多說明這戶主人家人緣越好。

      8點一過電子鞭炮驟然響起,這是提醒還沒出發的父老鄉親們,馬上扔饅頭了,大家快來啊。等鞭炮聲停止不久,一個個紅包雨從房頂飛了下來,當我抬頭準備接時才發現別人都是有備而來的,好多叔叔伯伯手里都拿著三米長的網兜在半空中攔截饅頭。

      我不知道是因為我的文雅氣質還是因為衣襟整潔,反正樓上的'那些人一直朝我的方向丟饅頭,但我還是沒有搶到,因為都被那些長網兜給半路攔截了。甚至有人還搶了我到手的饅頭,不過姜還是老的辣,我的外婆還是還是非常厲害的。我、媽媽、舅媽三人才搶了5對饅頭,外婆一人有10多對,大豐收了。

      從小在城里長大的我很少有機會能參加這些習俗,雖然過程有點粗魯,我的腳被踩了好幾腳可卻很好玩。希望以后還有機會回來搶饅頭。

    家鄉的風俗的作文15

      你們了解博白的過年風俗是怎么樣的嗎?一定不是很了解吧~~那好我現在來告訴你吧?

      在三十之前,每家每戶都要購年貨,買新衣服,大人小孩都要買新衣服,因為要穿起些的衣服迎接新年的到來,也就代表新的一年有新變化,小孩長大了一歲。買爆竹,是準備除夕晚上放的咯,表示喜氣洋洋,也是迎接新年的一種方式。

      準備好各種吃的,喝的,用的之后,房子也不能不準備了。那就是來一次家庭大掃除,這樣我們就把舊的不好都掃出去,把“新”迎接進來了!

      除夕到了,這是最熱鬧的一天,家家殺雞,首先要祭拜祖先,讓祖先先吃飽,這也是守孝的一種傳統。祭拜完祖先,我們就全家人圍著一桌好菜,開始吃年夜飯了。這個時候,不管是多遠、多忙的人都要回到家里和家人團聚!到了晚上,大家都穿起了新衣服,家家燈火通宵。一過晚上12點,家家都開始比賽放鞭炮,一般不準間斷,代表“連連發”。

      到了大年初一,初一和除夕有很大的不同,鋪戶都上著板子,一打開就看到昨晚的爆竹紙皮,看哪家的爆竹紙皮厚,就說明哪家旺。

      大人小孩早上到親戚家拜訪,女人在家里等待各個來拜訪的親戚朋友。來拜訪都要帶上新年禮,其中必須有“大蒜”和“面條,“大蒜”代表新的'一年有新的“打算”,“面條”則代表“有頭有面”。

      元宵節,家家去看別人表演節目,大街上都是火紅的燈,有說,有唱,演雜技,什么的,非常熱鬧。

      小孩們買各種花炮燃放,跑到大街上玩。多么快樂。

      這就是我的家鄉博白過年的風俗!

    【家鄉的風俗的作文】相關文章:

    家鄉的風俗作文05-08

    作文:家鄉的風俗08-16

    家鄉的風俗的作文11-06

    家鄉的風俗作文08-28

    家鄉風俗的作文07-27

    家鄉的風俗作文03-25

    家鄉的風俗作文04-03

    家鄉的風俗作文09-23

    家鄉風俗作文05-18

    “家鄉的風俗”作文12-02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韩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播放 |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午夜福利蜜桃 | 色77久久综合网 | 污网站国产大片 | 亚洲色中文字幕在线播放囯产免费 | 亚洲人成网站精品片在线观看 |